[成才之路]20**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5单元 自主赏析3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 范文中心

[成才之路]20**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练:第5单元 自主赏析3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12/02

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筼(yuán) 筜 偃(yǎn)竹 ..

蜩(tiáo) 腹 .

B .蛇蚹(fù) 鹘(hú) 落 ..

缣(jiān)素 .

C .相蹑(shè) 萃(cuì) 于 ..

寒梢(shāo) .

D .箨(tuò) 龙 曝(bào) 书画 ..

畴(chóu) 昔 .

【答案】 B(A筼:yún ,C 蹑:niè,D 曝:pù)

2.下面句子中的“以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

B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

C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

D .未始以为忧也。 ..

【答案】 B(B是认为,其它都是“以(之) 为”)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与可以书遗余曰 .

B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

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D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答案】 AD(都当“送给”讲)

4.下面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

A .而吾以捕蛇独存 .

B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C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D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答案】 D(例句和D 当“仅,只有”讲,AB 独自,C 难道)

5.下列句子中的“具”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而节叶具焉

B .修守战之具

C .为具牛酒饭食

D .良乃入,具告沛公

E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答案】 AE(都当“齐备,具备”讲,B 器械,C 准备,D 全部,一五一十地)

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是连词的一组是( )

①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②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③吾将以为袜。

④与可以书遗余曰。

⑤与可无以答。

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A .①②

C .④⑥ B .③⑤ D .①⑤

【答案】 A(①相当于连词“而”,②目的连词“来”)

7.下面对文章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这实际是主张意在笔先,反对临画敷衍。

B .“兔起鹘落”用了比喻的手法,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神速。

C .子由的《墨竹赋》用“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两个典故来与文同画竹作类比,说明了文同画竹具有高超的技巧。

D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文同的“投”与“骂”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答案】 C(这两个典故把文同画竹的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提高到“有道”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停留在绘画技巧本身。)

8.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筼筜谷偃竹》图的基础。作者指出画竹先要认真观察体味,“得成竹于胸中”,之后,迅速捕捉“少纵则逝”的创作灵感,最后“振笔直遂”,达到“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统一。通过庖丁解牛和轮扁石斤轮两个典故,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B .文章第一段不仅写出文与可的画论及自己对此画论的感觉和体会,也写出自己对文与可高妙的画技、卓绝的见解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

C .中间部分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其风趣、旷达。

D .文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从中可见作者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而文与可一旦去世,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整篇文章是以悲为主调,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中的。最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

【答案】 D(“所以„„气氛中的”不对。)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9.人们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胸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10.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的“生而有之”是说竹子是自然形成的统一整体,为下面谈画竹做铺垫。

B .“今画者乃„„岂复有竹乎?”这几句从竹的自然特性转到画竹,指出当前绘画界存在的问题,纠正那些水平低的画家的做法。

C .“故画者„„与可教予如此”这几句是正面谈及与可画竹的理论。这段理论的核心是画竹不但求形似,还要求神似。

D .“故凡有见于中,„„岂独竹乎?”把画竹的体会推广到一般事物中,阐明文与可画竹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答案】 B(“指出„„做法”不对)

11.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

1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文与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文与可是一个漠视名利,恬淡,狂放的人,另外也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画竹水平之高,名气之大。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曹马能收人心

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 ①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13.第①段中,曹操“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曹操认为自己的胜利是侥幸,而谏阻者所言是万全之策。

1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关之败后司马昭怒斩王仪 ①②

(2)官渡之败后袁绍冤杀田丰

15.题目中的“收”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收”可以说是作者对曹操及司马师兄弟的人格否定。作者认为他们本性奸逆,能宽容待人只是用兵之际的收买人心之举,并非其人品高尚、宽宏大度。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

B .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

C .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

D .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

【答案】 D(“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不对。)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面画横线的长句改为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究竟是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对,还是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对呢?这取决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究竟谁说的对呢?

18.根据以下文字,给“经济再哺”下一个定义。

随着“啃老”一词的出现,经济再哺现象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某调查公司2014年2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家庭的老人在经济上对子女进行资助,三成左右的子女在购房时获得父母的经济支持。网络微博调查也显示,四成子女在工作后仍受到父母的经济资助。子女在买车买房养育孩子及日常生活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的资助,而其中因为买房和装修而啃老的年轻人达到50%。除此之外,25%的人在养育孩子方面受到老人的资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经济再哺是指家庭中年老的父母对成年子女经济上资助的现象。

19.仿照下面的句式,另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近,字数不一定相等。

把工作事当成自家事去干;把群众事当成亲戚事去办;把责任事当成自己事去担:这就是人民公仆应有的本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把表扬当作鞭策去看待;把批评当作关心去对待;把奖章当作历史去

收藏:这就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鞋厂和日本鞋厂的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某岛国推销产品,他们抵达后不久,都向上司发回电文:

英国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产品无销路,近日即回国。

日本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光脚,亦无穿鞋历史,产品销售潜力大,拟常驻此地。 请以“机遇面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抱着同一目的的两名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某一岛国。这个岛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文明程度较低,群众还光着脚。他们不穿鞋,也没有穿过鞋,这是客观的事实。面对这一客观现实,英国鞋厂推销员认为这里的群众不认识鞋,不了解鞋,所以产生了产品无销路的见解和看法。而同样面对这一现实,日本鞋厂推销员透过表面现象,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他认为这一岛国的群众光着脚,无穿鞋的历史,其原因是不了解鞋的功能和作用,不懂得穿鞋是文明进步,不懂得穿鞋有益于生产生活,不懂得穿鞋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做宣传,多做示范,这个岛国无疑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看来,面对同一客观现实,有人根本找不到发展自己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找到了发展自己的广阔天地。那么,“机遇”到底是什么?机遇对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围绕这个话题,应该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佳作赏读】

河东与河西

保守斯基坐在拍卖席上,脸色苍白,心如刀绞,暗想:“完了,一切都完了!辛辛苦苦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英国最大的鞋业公司,眼看就要葬送在我手中,我有何脸面到九泉之下去见前任董事长呢?”“当!”公证人的锤声敲在他心上,他猛一耸身,只听到:“日本求异株式鞋社以2000万美元收购英国守古鞋业有限公司。”求异株式鞋业?好像有所耳闻。40年前它不是一个很小的作坊吗?保守斯基困惑地抬起头,只见收购人群中走来一人,甚觉面熟,细一揣摩,“原来是他!”他脱口而出。他坐了下来,三十年前邂逅在太平洋岛的一幕不觉浮现在眼前。

三十年前,保守斯基作为英国皇家守古鞋业公司的一名推销员,曾为摆脱危机被派到太平洋某岛国推销产品。那时他年富力强,雷厉风行,到了岛国东奔海港码头,西赴山区丛林,南穿繁华都市,北走集镇乡村,跑遍整个岛屿仅用了一周时间。令他头疼的是,此地人均光脚,无穿鞋历史,产品无销路。一份电报发回,董事长回电允许回国。正当拿着上司的指令

准备离开时,他看到一个日本人在给上司发电报,大意是在此销鞋有市场,拟常驻于此。看到这一内容,他心里直骂日本人傻。

再仔细审视一下,跨国收购自己公司的人不就是被自己心里骂为“傻瓜”的他吗? 拍卖会结束,回到老家以后,保守斯基收到一封来信,信中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英国皇家守古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首先对公司破产拍卖表示同情和问候,并追加100万美元作为贵公司用于下岗职工的生活补助费。我们是相识的,三十年前我们在太平洋岛国邮政大楼会过面。今天给你写信,是向你表示谢意。我真诚地感谢你为我提供了太平洋岛国人均光脚、无穿鞋历史的信息。你认为产品无销路,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你离开这个国家后,我拿出多种鞋的样品大做广告,向当官的宣传,向工人农民宣传,向学生教师宣传:穿鞋是文明的标志,穿鞋是卫生的需要,穿鞋是健康的需要,穿鞋是追求美的行动。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后,干部穿上了皮鞋,老人穿上了耐克鞋,儿童穿上了运动鞋,工人穿上了靴子„„我不仅在该国开辟了市场,而且在邻近不发达的国家也开辟了市场。我们会社缺货,不都是从贵公司进口削价处理产品的吗?你们的货大批积压,而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一年就实现利润超亿元。

拍卖会上,怕引起你难堪,所以没敢打扰,在此赔礼道歉。请谅解。

此致

冬安! 求异创新一郎顿首

2008年元旦

保守斯基读着信,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惭愧啊!惭愧啊!小日本这个民族啊!他们之所以取得三十年河东与河西的骄人成绩,不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求异思维吗?

【名师点评】

本文发挥想象,虚构了两家公司、两个推销员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导致截然不同的结局的故事,在两者相对照中揭示了主题。故事情节的设计颇费匠心,做到了“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故事性很强。且能前后关联,首尾照应,“巧”中出“戏”。文中“保守斯基”、“求异创新一郎”、“守古鞋业有限公司”、“求异株式鞋社”的名称也饶有风趣,颇有创意。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 ...
  • 幽径悲剧说课稿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幽径悲剧>获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 ...
  • 三峡教案选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编 制 人:编制单位:审 核 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 目 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 1 二.课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必读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 一年级推荐的书目 学习阅读浅近的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重点训练是"晨读十分钟"精美诗歌.儿歌的诵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大世界><宇宙圣斗士><学儿歌>& ...
  • 20**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 ...
  • 20**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高效演练 2.4.4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卜 算 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拓展训练)(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qu ...
  • 六上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