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之见 - 范文中心

斯大林模式之见

01/03

斯大林模式之见

苏联模式,如果仅就其内涵本身而言,那可以从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以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而闻名的赫鲁晓夫为例,他自己就又在制造新的甚至超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据一般统计,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而赫鲁晓夫却年逾百张。

1963年达到124张,1964年头10个月里竟刊登140次,可见,制造和利用个人崇拜,正是苏联领导人用以指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法宝。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苏联模式还不能在经济制度上贯彻人民民主集中制,劳动人民对资源和生产资料没有处置权,对劳动果实没有分配权,背离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最初理想,已被世界共运史证明不是真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骗取和利用人民力量建立起来的、带有俄国和亚洲特色专制主义残余制度,他维护的是挂着共产党招牌的新官僚、新权贵的利益。是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社会制度。因此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集中的体制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斯大林体制最终走向崩溃。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1、任何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会有弊端。要想避免这些弊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体系。即要经常根据形势发展来更新模式,以求当下最好。

2、不能一味地加强中央集权,要注意各部门的联合与松散管制。应该全面发展经济体制,不应只拘泥于重工业。要跟上时代步伐,找好经济发展的基点。

3、妥善处理外交关系,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相关内容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徐春莲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河南安阳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
  •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
  •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 ...
  •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作者: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02年01期 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正是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时候."国家权力在20世纪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弗雷德里克·C·特内(Frederick C.Turner)在以"变化着的国家角 ...
  • 20XX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查测试 历 史 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 ...
  • 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一)
    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一) 牟其中著  诉讼委托代理人夏宗伟代笔 我认为,必须从理论思想到政策层面予以肯定,中国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把民营经济划入非公有制经济,进而归属于非社会主义范畴的作法,是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 在当前,在改 ...
  • 高一下历史常考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起源地位.耕作工具.土地制度.赋役制度.水利工程.(政府政策.自然灾害„„) 1. 起源 "立国之本":中 ...
  • 当今的俄罗斯人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
    当今的俄罗斯人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 斯大林是继列宁后苏联最主要.而且是功绩最高的领导人,其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卫国战争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因此对其评价不可能是单一的,就是说不可能是全面的肯定或是全面的否定.特别在是形 ...
  • 必修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 ...
  • 谁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转载]谁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2016-04-22 15:01阅读:52 原文地址:谁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原文作者:公者千古流芳 有着黑白墓碑的独特的赫鲁晓夫墓成了前苏联的历史.邓小平也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然而多年后让我们回头看这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