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适应性 - 范文中心

生物的适应性

07/13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

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

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再比如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等等,都是警戒色。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翅的背面颜色鲜艳。在停息的时候,两翅合拢起来,翅的腹面向外,现出枯叶的模样)。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例如,毛虫的体表毛茸茸的,色彩鲜艳。毛虫的这种警戒色可以使许多种食虫鸟望而生畏,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食虫鸟都有效。一只杜鹃一天就可以吃掉上百条毛虫。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生活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相关内容

  • 高盐度废水处理资料
    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 在化工.制药.燃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外,还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物质,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采用生 ...
  •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
    绪 论 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地球表层的生物群 生物地理学研究内容: 1.地球上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 2.生物群与环境之 ...
  • 七上人教版生物导学案老师版
    走近生物,开始心的旅途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5.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D ) ...
  • 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 ...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你会选吗(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壤 B .空气 C .温 ...
  • 高二生物总复习
    高二生物总复习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生物与环境及保护 一.知识梳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 ...
  •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 ...
  • 越来越酸的海洋 越来越迷的未来
    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 ...
  •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
    植物生理学 课程论文 题 目 学 专 年 学 姓 论 文 成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及危害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业 级号 [**************] 名 傅盛晟 绩 2011年 12 月 18 日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及危害 傅盛晟 西南大学 ...
  • 六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六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各种各样的生物与影响,每种生物都与周围的 生物 和 环境 有着密切的联系. 2.仙人掌的叶子 ,它生长在地区:龟背竹的叶子 很大 ,它生长在 热带雨林 地区. 3.温室又称"暖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