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复习试卷 - 范文中心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试卷

11/23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 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 、“ 低”描述的是(▲)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 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 生的原因分别是(▲)

A .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3.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A .红光 B .红外线 C .紫光 D .紫外线

4.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 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B .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 .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 .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5.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 光斑是(▲)

A .树叶的实像 B .树叶的虚线 C .太阳的实像 D .太阳的虚像

6.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 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 .初春,薄雾缥缈 B .盛夏,夜深露重

C .深秋,天降浓霜 D .寒冬,滴水成冰

7.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 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 .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8.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露的形成

雾的形成 冰化成水 雪的形成

A B C D 钢钢钢 9.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

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9

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 上

升到B 位置,则表明气温(▲)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0.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

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第9题图

A .逐渐变短 B .先变短再变长 C .逐渐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11.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 .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 .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冰不能吸热,则冰不再熔化

D .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冰不能吸热,则冰不再熔化

12.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 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 处应是紫光 B .只有AB 之间有光

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 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 范围A 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

第12题图

13.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传声需要介质的是(▲)

14.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5. 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特大冰冻灾害,小明通过上网了解到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来避免路面结冰.他认为撒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并用一个盛有盐的水杯和一个清水杯放进冰箱试了一下.“试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问 B .猜想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16.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 .发高烧时人体的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7. 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 .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 .无法确定

18.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 .铅的凝固点是-328℃ D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19.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凿壁偷光 B .海市蜃楼 C .猴子捞月 D .杯弓蛇影

20. 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 .70° B .110° C .80° D .120°

21.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一过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干冰升华,再液化 B .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 .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 .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22. 如图所示,物体AB 高1.6 m,平面镜CD 高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下

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23.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24.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2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

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

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26.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教材WWW 练习的第3题感到疑惑,

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

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27.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

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 .55℃ B .50℃ C .80℃ D .75℃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一些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 .本次考试所在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3.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 .吃冰棍解热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

C .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有少许“白粉”,这是由凝固形成的

4.下图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 .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超声波探查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 A .探测海深

7.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A .速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响度

8.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

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

A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B .声音

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汽化 D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 汽化

10▲)

A 1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

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3.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

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

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蒸发后沸腾 B .先沸腾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1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冬天哈出

的“白气”

B .正在消融 的冰凌 14.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

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5.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A .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B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C .夜晚小轿车车内灯应关闭 D .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16.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小

B .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 .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红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红外线灯

17.下列图像中,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C .夏天湿衣服 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 樟脑球变小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 .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D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9.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

可将平面镜(▲)

A .竖直向上移动 B .竖直向下移动

C .水平向右移动 D .水平向左移动

2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

平面镜前40cm 处,沿水平方向向平面镜靠近10cm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10cm

C .铅笔与像的距离减少

30cm

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实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题.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的物体叫做声源.

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在下图中,刚接通电源时,能够听到电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时,铃声会逐渐 ▲ ,最后 ▲ 。说明声音在没有空气

的空间(即真空) 是 ▲ 传播的,即声音的传播 ▲ 物质。除

了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外,水、钢铁、木棒等都可以传递声音。

(2)传递声音的波动叫做 ▲ ,声音是以 ▲ 由声源

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3. 声速:声音叫做声速. 在15℃的空气中,声速约为

米/秒;在钢铁中,声速约为 ▲ 米/秒。在气体中,声速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增加0.6米/秒。

1. 音调:声音的频率的单位是:。

(1)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 ▲ ;声源振动的频

率越低,声音的音调就 ▲ 。人的发声频率约在85赫-1100赫范

围内,音乐中,C 调“1”(“do”)的频率是262赫,D 调“1”(“do”)的频率是294赫。注意:音调的高低,跟习惯上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是不一样的。

(2)弦乐器的音调和频率: 弦乐器的音调由弦的 ▲ 、 ▲ 、 ▲ 和 ▲ 决定。弦越 ▲ 、越 ▲ 、越 ▲ ,弦的音调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3)超声与次声: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赫之间. 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 ▲ ,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 ▲ 。一般人是听不见这两种声音的。

2. 响度(音量、声量)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叫做响度。

(1)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 和距声源的远近程度有关。

(2)响度的量度: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 ( ▲ )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把人耳听见的最小声音的大小定为 ▲ 分贝,它是听觉的下限。

(3)音色(音质、音品)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 ▲ ,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 ▲ 不同。

1.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的波形 ▲ ;而噪声的波形却是 ▲ 的.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 ▲ 、 ▲ 和 ▲ 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控制减弱噪声的三个方面是,在 ▲ 处控制噪声、在 ▲ 控制噪声、在 ▲ 控制噪声。

1. 温度的概念:物体的用温度表示. 物体越热,其温度越高;物体越冷,其温度越低。

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 ▲ 首先制定的。单位名称是: ▲ ,符号是: ▲ 。0℃的规定,在 ▲ 下 ▲ 的温度作为0度;100℃的规定,在 ▲ 下水 ▲ 的温度作为100度。

2. 温度计——测量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 . 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范围的温度;

b . 温度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的上(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

c . 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

d .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1. (书上阅读)定义:热可以从温度的物体传到温度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 部分传到 ▲ 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2. 产生条件:只要不同物体或者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就会发生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1)热传导——热从物体的温度较高的部分 ▲ 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

(2)热对流——靠气体或者液体的 ▲ 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

(3)热辐射——热由物体以 ▲ 沿直线向外辐射出去的方式。

1. . 同种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物质状态间的转化叫做 ▲ 。

2. 熔化和凝固:物质由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态变为 ▲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 的固体叫做晶体,如硫代硫酸钠(海波) 、冰、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 ▲ 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玻璃、柏油等。

4. 熔点和凝固点:物理学中,把 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其数值跟晶体的熔点相同。

5. 固体熔化为液体时要热。

1. 物质由. 汽化有和.

2. 沸腾——是在液体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 。物理学中,把液体 ▲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 ▲ 的,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 ,随气压的减小而

3. 蒸发——只在液体. 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大小、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4. 物质由叫做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使其液化。

液化的方法有: ▲ 、 ▲ 或两者兼用。

5. 液体汽化成气体时要热。

1.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 态直接变成 ▲ 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 固体升华时要热;气体凝华时要

1. 光源:

举例: ▲ 、 ▲ 、 ▲ .

:太阳、萤火虫、闪电⎧ 光源⎨:激光、点燃的蜡烛⎩

2. 光的色散

经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是由 ▲ 、 ▲ 、 ▲ 、 ▲ 、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光的色散现象吗?例如:肥皂泡、有油的柏油马路上泛出的光

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 ;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 ;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光的三原色: ▲ 、 ▲ 、 ▲ . 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对比色光和颜料重叠区域的颜色,结论是: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情况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 ▲ 、 ▲ 、 ▲

3. 光的

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 ▲ 传播的, ▲ 和

4. 光速:真空中光速是(k m/s),其他介质中的光速都 真空中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 ▲ m/s或c 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地等于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为 ▲ (填一个分数)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 ▲ (填一个分数)c 。由于光的速度远大于声的速度,所以,打雷时,雷声和闪电虽然同时发生,但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5. 光线

研究光的传播时,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 ▲ ,并在直线上画上 ▲ 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 ▲ 。

6.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到镜面距离个 ▲ 正立的 ▲ 像,像与物左右相 ▲ 。

7. 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 ▲ ,由反射光的 ▲ 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光源S 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 ▲ 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 ▲ 像。

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 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8. 平面镜的应用

① 形成清晰的像;

②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9. 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 ▲ 的现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由此决定了反射光线的位置。

注意:

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 ▲ 条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0、反射现象中光路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物体表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不同,但无论是 ▲ 还是 ▲ ,对于每一条反射线与入射线之间的关系,同样遵守反射定律。

13.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发出的 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 的声音称为

14.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

过程中要 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15.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

声能传递 ▲ 的性质.(选填“能量”、“方向”或“信息”).

⎧⎪⎪⎪⎪⎪⎪⎪⎪⎪⎪⎪⎪⎪⎪⎪⎪ ▲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在中不能传声. ⎪条件:声音传播需要⎪⎪⎪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 ▲ 的形式在 ▲ 中传播. 声波能传递 ▲ 和 ▲ . ⎪⎪定义声音传播的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 ▲ ⎪⎪声速⎧⎨⎪⎪和. 空气中声速为m /s ;水中声速为m /s ;钢铁中声速为/s. ⎩决定因素:传声介质的⎩⎪⎪ ▲ 叫做响度. 响度的单位是 ▲ . 声音的 ▲ 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声现象⎨乐音的特性⎨音调: ▲ 叫做音调. 声源振动的 ▲ 越大,音调越 ▲ .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 ▲ ,频率的单位为 ▲ . ⎪⎪音色:音色与声源的 ▲ 、 ▲ 有关. ⎩⎪⎪⎧是做 ▲ 振动产生的;噪音是做 ▲ 振动产生的. ⎧从物理角度来看,乐音⎪⎪声音的分类⎨⎪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 ▲ 噪声、 ▲ 噪声、 ▲ 噪声、 ▲ 噪声. ⎨噪声的来源:⎪噪声及其控制

⎪⎪⎪噪声的危害⎪⎪⎪有在 ▲ 处减弱噪声、在 ▲ 处减弱噪声、在减弱噪声. ⎩噪声的控制:主要途径⎪⎧⎪⎪⎪⎪⎪⎪⎪⎪⎪⎪可听声波:频率通常范围在 ▲ Hz 之间.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定义:高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 ▲ 、 ▲ . ⎨超声波⎨特点:⎪⎪⎪应用: ▲ 、 ▲ 、 ▲ 、 ▲ 、 ▲ 等. ⎪⎩⎪⎪⎪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定义:低于⎪⎪⎪⎪ ▲ 、 ▲ 、 ▲ . ⎪⎪特点:⎪⎪次声波⎨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危害:对人体、机器设⎪⎪⎪⎪ ▲ 和检测 ▲ 等. ⎪⎩利用:可用来预报⎩⎩

⎧⎧定义⎪⎪▲ )的规定⎪⎪摄氏度(

⎪⎪⎧构造⎪温度⎪⎨⎪⎪的性质⎪常用温度计⎨原理:液体⎪⎪使用:选对、放对、读⎪对、记对⎩⎪⎪⎪⎪⎩体温计⎪⎪三种物态(、、)及基本特征⎪⎧⎧⎪⎧⎧定义⎪▲ ⎨⎪⎪⎪ ⎪⎪⎩影响因素⎪⎪⎪⎪⎪汽化的两种方式⎪⎧定义⎨()汽化 ▲ 热⎪⎪⎪−−→⎪⎪⎪⎪液态⎪气态⎨的两个条件:、. ⎨⎪←−−−−−⎪⎪液化( ▲ 热)⎪⎪⎪沸腾的异同点⎪⎪⎩与⎩⎪⎪⎪⎪⎧⎪⎪⎪液化的两种方法⎨⎪⎪⎪物态变化⎨⎩⎩⎪⎪(热)⎪−熔化−→▲ →熔化的两个条件: ▲ 、 ▲ ⎧ ⎪⎪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应用固态液态→固体的分类⎨⎨⎪←−−−−−⎩凝固( ▲ 热)⎪⎪⎪(热)⎪−升华−→⎪固态气态⎪⎪←−−−−−⎪凝华( ▲ 热)⎪⎪⎪⎪⎪⎪⎪⎪⎪⎪⎪⎪⎪⎪⎪⎪⎪⎩⎪⎪⎧地球上的水循环⎪⎪▲ 、 ▲ 、 ▲ 、 ▲ 、 ▲ 、 ▲ 、 ▲ 的成因⎪⎪ 水循环⎨⎪⎪水资源及其保护⎪⎪节约用水的措施:⎪、⎩⎩

⎧⎧⎧定义⎪⎪⎪⎪⎪光源⎨分类⎧⎨⎪⎪⎪⎩⎩⎪⎪⎪⎪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等色光. ⎪⎪、、⎪光的颜色色光⎨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它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由它的色光决定. ⎪⎪⎪光能⎪⎪⎪⎪⎪⎪⎪⎩⎪⎪▲ ⎧ ⎪⎪⎪⎧⎧定义⎪▲ ⎨⎪⎪ ⎪⎪光的分类⎨⎪⎩特性:不可见光⎨⎪⎪⎧定义⎪⎪⎪⎨⎪⎪⎪ ▲ ⎩特性:⎩⎩⎪⎪▲ 中沿直线传播⎧规则:光在 ⎪⎪⎪⎪光线

⎪⎪ ▲ 、 ▲ 、 ▲ 、 ▲ 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真空中的光速为 ▲ m/s( ▲ km/s)⎪⎪光速⎧⎨⎪⎪⎩应用:激光测距仪⎩⎪⎪⎧定义⎪⎪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 ⎧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平面镜⎨▲ 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用 ⎪成像⎨⎪⎪⎪应用⎪⎪⎪原理:光的⎪⎩⎩⎪⎪⎧定义⎪⎪⎪、、在同一内;、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光路是的. ⎪规律:⎪⎪▲ 反射⎧ ⎪⎪分类光的反射⎨⎨⎪▲ 反射⎩ ⎪⎪⎪⎪▲ 面镜⎧ ⎪球面镜⎨⎪⎪面镜⎪⎩⎩⎪⎪⎪⎪⎪⎩

16.如图所示为液态烛蜡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

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 1至t 2时间内的状态是 ▲ ,要 ▲ 热

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17.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 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

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同.(选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

象叫 ▲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

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

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 .

19.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 第18题图 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

叭,这是在 ▲ 处减弱噪声.

20.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频率高于 ▲ 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1.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能使物质发光。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2.唐代的孔颖达在名为《礼记. 月令》一书疏注中的“虹始见”条下写道:“云薄漏日,

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雨虹的产生是 ▲ 现象。英国物理学家 ▲ 首 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

23.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

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 ,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 。(选填“升高”、 第23题图 “降低”或“不变”)

24.(1)图中的温

度计甲的示数为 ▲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

(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

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

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 ▲

(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 时要吸热,在

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变化名称)形成的。严冬时节里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 ▲ 现象。

26. 在“观察太阳光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活动中,当挖有三角形小孔的硬纸板距 离地面较近时,地面上的光斑是(两空都选填“圆”、“椭圆”、“正方” 或“三角”)形的;当硬纸板距离地面较远时,地面上的亮斑是

2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 ▲ 产生,并通过 ▲ 传到学生耳朵里的;物理课上,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某同学说“猜猜我是谁?”,其他闭着眼的同学立即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是根据 ▲ 来辨别的;用抽气设备将真空罩内气体逐渐抽出,听到的罩内电铃发出的声音会逐渐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

22.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

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不同;

仅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23.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

光的 ▲ 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 ▲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色的.

2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 ▲ 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 现象;冬天,夜晚气温若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 ▲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 选填“内侧”或“外侧”).

25.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丁烷,这种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利用纸锅烧水,可以将水加热到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原因: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 ,也说明水的沸点 ▲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2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进入预定轨道,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上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 ▲ 、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些物态变化均需吸热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27.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 ▲ (填“实像”或“虚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 ,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 ▲ m .

28.如图,在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 ▲ ,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 ▲ 形成水雾.

.

第27题图第28题图

16.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

、、、光是由 ▲ 光组成的.其中 ▲ 、 ▲ 、 ▲ 叫做光的三原色.

17.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

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18.人们能察觉到身后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察觉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 .而引起的.

19.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

名男低音歌手正在高声歌唱”,这里的“低”是指 ▲ ,“高”是指 ▲ .

20.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 .

21.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的字,这是光的现象;而学习或工作

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 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 (选填“光滑”或“粗糙”).

22.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汽变成了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

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填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 .

23.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图甲所对应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

(2) 图乙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

态的是图中的 ▲ 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

要 ▲ 热量,温度 ▲ .

24.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5 mm的正方形的

“孔”

.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

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 (选填“正方形状”、“圆形”

或“三角形”)亮斑,这是 ▲ 造成的;逐渐增大纸板与

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 (选

填“大”或“小”).夏天,在大街上漫步时,我们发现透过法国梧

桐树浓密树叶缝隙的阳光在地面上会呈现出 ▲ (选

填“树叶形状”、“圆形”或“方形”)亮斑.

25.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 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 实验通过改变通过改

变 ▲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 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 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 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4) 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引起鼓膜人便听到声音.

三、解答题.

26.(1) 如图甲所示,小孔前有一发光点S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

落点.

(2)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 的像M'N' .

(3) A 、B 为某一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

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4)如图(4)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试作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4)

29.在学习演奏二胡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如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为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B 与 ▲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

30.在“练习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 ▲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B .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C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 .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时间

E .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F .估计被测液体温度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

31.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图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 变化,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由丙图可读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

(3)冰属于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BC 阶段物质处于 ▲ “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 ▲ .

3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电冰箱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液态的制冷剂经过一段很 如图电冰箱的构造原理图,

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

膨胀、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

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走的

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

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对低的温度,实际冰箱内部一般

分成冷藏室和冷冻室两个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

冷藏室温度设定在5℃左右,冷冻室的温度在﹣18℃以下.

(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制冷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 A .沸点低 B .熔点低 C .沸点高 D .熔点高 (2)关于冰箱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缩机不转,制冷剂也能循环流动

B .气态制冷剂液化是利用了降低温度的方法

C .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

D .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

(3)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

B .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C .除霜过程是熔化过程

D .小水珠是冰熔化形成的

(4)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无道理?请简述理由? ▲ .

(5)有同学认为,电冰箱既然能够制冷,那么打开电冰箱的门,让其持续工作就可以像空调一样降低室温,你认为这种说法 ▲ (选填“正确”或“错误”).

3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图 ▲ .正确做法应为 ▲ .

(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 (选填“A”或“B”).

(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

(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 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

((6)表格中有一处数据错误,是第 ▲ 分钟,数据应该为 ▲ .

(7)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 ▲ (选填“C”或“D”). (8)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8)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 .

30.(5分)通过如图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

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

、 ▲ 、 ▲ 、 ▲ 7色光带,

这一现象叫 ▲ 现象,这说明

A 、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

B 为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色光

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

色,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在可

见光中 ▲ 的热效应最强.

31. (8分)如图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 (选填“自上而下”

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实验时,除了图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器材是 ▲ .

(3)a 、b 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

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右图所示,问a 、b 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

是 ▲ 、 ▲ .(试写出两点).

(4)当水沸腾时,观察发现,气泡上升时体积 ▲ ,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沸腾前略微 ▲ (均选填“变大”或

“变小”) .

(5)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小宇提出疑

问:曾看见端上桌子的砂锅里的汤,没有火加热但仍沸腾,请

你解释原因:

32.(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他每

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实验中,应选用颗粒 ▲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

(3)图乙中熔化经历了 ▲ 分钟;第3min 时,物质处于 ▲ 态;第10min 时,物质处于 ▲ 态.

33.(3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 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在平面E 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 ,若将纸板F 向后折,在纸板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则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

34.(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 (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也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 是: ▲ .

(4)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5)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 ▲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28. (8分)如图28所示,是郭明和李华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 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28题图(1)

(1)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a”或“b”),水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4)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 .(写一种原因)

(6)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

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7)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2中a 所示,若

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第28题图(2)

正确的是(选填“a ”“b ”“c ”“d ”)。

29. (6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 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 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H 、I

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

A 、D 、F 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 (能/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

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 铜琴弦J ,请写出它的长度为和横截面积

mm 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理由:

.

30.(8分)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 的像A /B /。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与像离小孔的远近有关,于是他测出了不 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第30题甲图 第30题乙图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坐标中画出h 和s 的关系图像。

(3)从图中可以看出h 和s 满足的关系是:(4)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半透明纸上的像将向(填上方、下方)移动

(5)小明发现:夏天,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实际

是 ▲ ,其形成原理是: ▲ 。

(6)接着,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

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丙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第 30 题丙图 C . D .

3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 车 防 冻 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

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

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

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

第31题图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也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第31题图

(2)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

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

32.(4分)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 -23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是102 ℃.

(1)当它指示的气温是24℃时,实际的温度是 ▲ (2分);

(2)它在温度为 ▲ 时,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2分)

33.(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出“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试卷第 21 页 共 21 页


相关内容

  •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卷分析 翟店初中 曹福锁 这次的期中考试试题,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章节的重难点,阅读量适中,图片为试题增加了浓厚的想象色彩,最后一个选择题把识图与公式的组合推理综合起来,因为新颖而难度系数相当的 ...
  •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二7班 张静茜 本学期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一定的成果.现对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一.成绩分析 1.班级综合成绩: 全班34人,其中3人借读.班级总体来看比较平衡,每科成绩 ...
  • 案例 她不再害怕考试了
    乌鲁木齐市2012--2013学年立项小课题结题之案例 德育案例<她不再害怕考试了>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 王彩红 她不再害怕考试了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 王彩红 摘要 通过对学生张亦萌考试焦虑的分析.评估, ...
  •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优化教学秩序,创设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常规要求 (一) 备课 1.备教材 (1)要 ...
  • 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2010--2011学年中村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暨目标考评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目标 以<教育局2010年目标考评方案>及<教育局绩效工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
  • 1-12各年级学生特点
    [转]小一到高三各年级的培养重点,谁总结的,太全了! 阅读:3602015-12-27 21:39 标签:高三重点培养重点生理特点年级特点教育 小学一年级 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 ...
  • 20**年届第一学期初二(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3届第一学期初二(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语段,完成相关练习.(3分) 孩子们对未来的ch ōng( )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家园破碎的狼j í( ) ,亲人战死疆场的è ...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年11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2.1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选出拼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狼藉(jí ) 无精打彩 琐屑(suǒ xuâ) 蓦地 ( mò ) B.踌躇(ch ...
  •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尉郭中学 初二物理组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合理, 有个别知识点重复考的现象,共五道大题, 二十八道小题,对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 突出了能力的要求 ...
  • 初二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标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1949年召开的,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