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 范文中心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01/14

HSE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风险评价知识

(一)HSE 危害因素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SY1002.1-2013中把“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统称为危害因素。“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及的术语。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术语。

1. 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

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 )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 的活动;

c )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 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 )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 )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 )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 )HSE 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 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 )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 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3.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

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机过热等。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 中毒、CO 2窒息等。第四种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

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等)。

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

源辨识的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础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物料性质、设施设备、人员活动、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具体见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 危险源清单(事例)

部门/单位: 审核人: 日期: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相关知识

1.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要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识别的注意事项: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一个过程、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六个方面”。

一个过程,是指产品、活动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谓过去是以往活动遗留的环境影响可能仍然在继续。所谓现在是考虑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所谓将来是指将来或出厂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正常是指污染物的常规排放、资源能源的正常消耗。异常是指开机、停机、检修、维修情况。紧急是指突发性事故、环保设施的突然失效。

六个方面,是指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和能源、对社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其他环境问题。

3. 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环境因素的表达形式通常应是:“名词+动词”。这里的名词和动词存在三种不同的内涵。

第一种内涵:“名词”是指污染物质或污染因子,“动词”常常用排放、处置、泄漏、遗弃等。如:噪声排放、废气排放、危险品的处置、化学品泄漏等。

第二种内涵:“名词”是能源、资源,“动词”常常用浪费、消耗、利用等。各种能源如水、电、气、蒸汽的浪费、消耗,各种生产、生活物料使用和消耗,各种矿产、土地、耕地、各类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利用等,这里应特别强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利用。如水的消耗、电的消耗、电的浪费、油料消耗等等。

第三种内涵:“名词”是指环境的友好物质,“动词”常用破坏、砍伐、捕杀、猎杀、挖掘、盗掘,通常是一种破坏行为。如植被破坏、树木砍伐、野生动物捕杀、保护动物猎杀、文物盗掘、文化遗产、古迹等的破坏等。

4. 环境因素清单(事例)

二、风险评价方法

这里只介绍昆仑公司建议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半定量风险矩阵法。 半定量风险矩阵图法,将风险评价结果(R 值)分为三级,即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时,根据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 )和后果的严重性(C )分别取值,风险值R=FC。

注:在选取F 值或C 值时,采取就高原则,即在选择分值时,竖列中不同类型的影响可能不同,从而对应的分值不同,在选择时,选择其中对应高的分值。

表1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C )

表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 )

表3 风险评估表(R=FC)

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三级:一般风险R=FC为1~6;较大风险R=FC为8~12;重大风险R=FC为15~20。(表3中,C1代表C 取值为1分,F1代表F 的取值为1分,C2代表C 的取值为2分„„, 其它以此类推)

(二)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方法—矩阵法。

矩阵法是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分别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污染物排放、资源和能源浪费、安全隐患及危害员工健康、相关方、生态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分类分级,从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以及投入管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角度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见表1。

表1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

注:★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1. 首先判断环境因素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必须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对于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因素,分为以下六类:

(1)“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类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大的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技术方案和工艺成熟,且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小的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

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均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2)噪声污染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其他环境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3)安全隐患或危害员工健康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4)浪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将企业有关能耗、物耗数据与设计指标和国内外同类相比较,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观点出发,判断各项消耗指标水平和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那个因素;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5)生态影响类环境影响。从生产获得或服务对周围生态的影响和控制难易程度出发,评估此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 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6)相关方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2. 重要环境因素的排序。

企业完成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以后,应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排序,以确定控制和解决重要环境因素,为下一步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排序打分方法见表2。

表2 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影响重要度量化表

2. 将其中的每一影响与表中的考虑因素对照;

3. 按其影响程度判定等级,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4. 经过汇总,纵向为每一环境影响重要度总分;横向相加可得出每个影响类型的总分。

环境影响重要程度=(环境方面得分总和)×(经营方面得分总和)


相关内容

  •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 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 现场观察 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 ...
  • 工厂风险评估程序
    昆山统福美耐磁制品有限公司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厂之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确保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本厂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 ...
  • 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分析
    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当然化工行业也不例外,现阶段,在我国的化工行业中,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都很强,因此整体操作比较繁琐,与此同时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就更多,再加上化工生 ...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总体原则.过程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及有危险 ...
  • 131110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 ...
  • 我国危险化学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东岳论丛 Sep ., 2010Vo. l 31No . 9 2010年9月(第31卷/第 9期) (Dong YueT ri bune) 我国危险化学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张江华 1.2 (1. 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山东 ...
  • 企业安全档案清单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4)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含八大危险作业):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可做成一个通用制度, ...
  • 以风险为导向审计
    以风险为导向审计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一.风险概念 二.企业风险管理基本知识 三.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四.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五.我国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六.案例 一.风险概念 (一)风险的普遍性 风险的概念起源于意大利,1 ...
  • 危险源告知制度
    细汇报.调查取证材料,必须经调查取证人员确认签字.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后1-3日内向铁运公司安全监察部写出事故报告. 第二十一条 安全监察部接到调查处理报告后,由安全监察部召开事故处理会议,分析原因,判明责任,对事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 ...
  • 电子银行系统风险评估技术创新与实践论文
    电子银行系统风险评估技术创新与实践 The electronic banking system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盛京银行 姜志坤 摘 要:在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