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秋瑾小丈夫(下) - 范文中心

可怜的秋瑾小丈夫(下)

09/30

端木賜香

站在秋瑾的角度,父亲死亡,家道败落,人情世故上当然很不适应。她在致哥哥秋誉章的信里多次骂亲友们嫌贫爱富,翻脸不认人,家无势力了,就都不趋奉咱了。当然,骂得最多的还是她那个小丈夫,那是声声仇字字恨的。

【图注:秋瑾(1875-1907)半身像;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其一,1905年6月19日,秋瑾从日本归国省亲,在绍兴致函居京之长兄秋誉章,大骂曰:“子芳之人,行为禽兽之不若,人之无良,莫此为甚!即妹之珠帽及珠花亦为彼篡取,此等人岂可以人格待之哉?彼以待妹为无物,妹此等景况,尚思截取此银及物,是欲绝我命也;况在彼家相待之情形,直奴仆不如!怨毒中人者深,以国士待我,以国士报之,以常人待我,以常人报之,非妹不情也。

“一闻此人,令人怒发冲冠;是可忍,孰不可忍!嘱二妹讨取此银时,不妨决裂。盖妹思之熟矣,为人奴隶,何不自立?后日妹当可自食其力,何必为人妇者?况仇怨已深,断无好结果。况一年之久,未通一函,即视我母兄,彼何曾一置念耶?闻早娶妇矣。待妹之情义,若有虚言,皇天不佑。妹得有寸进,则不使彼之姓加我姓上;如无寸进,不能自食,则必以一讼取此儿女家财,不成,则死之而已。”

此信透漏诸多意思:第一,秋瑾的珠帽与珠花让丈夫王子芳给扣了。第二,秋瑾希望妹妹去王家给自己讨些银两回来。第三,听说丈夫王子芳另娶新妇了。第四,自己以后出了名,不让王姓加到自己姓名前;若出不了名,填不饱肚子,就跟王家打官司,把他家的钱财弄过来,不成,无非一个死字。

其二,还是1905年,日月未具,当是秋瑾第二次东渡日本后的7月下旬,从东京致信大哥:“二妹常有信来否?讨取百金,不妨决裂,因彼无礼实甚,天良丧尽,其居心直欲置妹于死地也。目我秋家以为无人,妹已啣之刺骨,当以仇敌相见……呜呼!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比匪无受益,而反以终日之气恼伤此脑筋,今日虽稍具时誉,能不问心自愧耶?……他是得于书记中留一名,则平生愿足矣。无使此无天良之人,再出现于妹之名姓间方快,如后有人问及妹之夫婿,但答之死可也。”

此信透漏两个意思:第一,除了珠花珠帽,她还想让二妹跟王家讨取百金。第二,强烈的出人头地之心,而且出人头地后,也不带丈夫王子芳玩儿,不让他沾自己的名气之光。

其三,1905年9月12日,秋瑾从东京致信大哥。估计是王家致秋母一函,想让秋瑾回家什么的。所以秋瑾在信中告诫兄长,王家不会变好的,放心吧。她还猜测王子芳要么新娶的媳妇儿不好(作者注:人家王子芳终身未再娶,够贞男了),要么王家听说我名声还不错,想沾我的名气之光(作者注:这个就有些自恋了,人家不过觉得你是孩子的亲娘罢了),但我不会和王子芳和好的,免得“妹后日之名誉有损”。

她给兄长表态说:“妹近儿女诸情,俱无牵挂,所经意者,身后万世名耳……惟钱财一端,妹正困于此,况彼守财奴物,取之无伤于廉”

——这小娘们,居然也不牵挂孩子,确实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她一门心思在身后万世名,但目前主要是弄钱,所以交待兄长,就说哥哥可怜妹妹,借给妹妹千金,造个字据上王家要钱去;还说自己也给子芳写信了,索取百金和珠花珠帽,并且在后面写着“经济困难,商借千金”云云,如果不回信,或者不借给,“则遗书断绝往来,此后王宅不得云有秋氏之女为媳事”;再者,咱还可以跟他谈判离婚……

此信透漏的信息很多很微妙。它让我对秋瑾刮目相看:果真具有女光棍精神呵!

后面的信更有意思了,由于希望二妹前往王家索钱百金,结果二妹写信给她,说自己劝哥哥去十二叔家借钱,借不到再找王家,不愁借不到手云云。秋瑾就怀疑二妹想图谋那百金。总之,一家子为了钱,转着圈儿的考虑合适人选与下手方法。

最后还是秋瑾亲自下手了。由于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事宜,1905年底,秋瑾赌气回国,在中国本土展开了革命活动。当然第一要务还是弄钱,1906年,秋瑾带着几个革命伙计上王家“诱款”去了,文献资料说的是“诱”,实际上有些吓人家,试想媳妇儿带着几条汉子放旅店里,自己又女扮男装的往门里一叉,说自己要转着圈儿的找王家的亲戚募捐呢,王家不给行吗?由于王子芳在京做官,所以公公告诉儿媳,亲戚家都困难,你千万不要找人募捐去,我给你筹备。结果给儿媳筹备几千元(作者注:一说二千元)!这就是传说中的打秋风吧?

你说王子芳摊上这么个老婆,他能对付得了吗?

下面我们再看看闺蜜眼里的秋瑾。

其一,秋瑾闺蜜徐自华回忆曰,秋瑾要徐自华去上海替她为《中国女报》驻沪数月,徐自华以母病辞之,秋瑾就不愿意了:“颇不悦,责余忘公益恋家”——秋瑾弃家不顾了,要求闺蜜也得弃家不顾才行!而且这里可以补充一则,秋瑾死后,徐自华都不知道秋瑾的儿女是她亲生的,估计从未与闺蜜谈过孩子,所以徐自华疑惑地说:“一子一女,有云系妾出,末知孰是?”

其二,徐自华说秋瑾“雅量,虽一二十巨觥不醉。酒后纵谈更豪,余不喜饮,常强之使醉”。强迫别人喝酒也罢,醉后舞倭刀,要求徐自华也舞,徐回答我可没有你英雄。秋瑾说“既知英雄,胡不具俊眼?子看我如古时何人?”徐自华回曰:“子好兵器,刚毅英勇,如孙夫人,未识谁为刘先主?见子战栗而跪乎!”于是秋瑾拍着徐自华的肩膀曰:“子工诗文,不亚徐淑,吾为子再觅秦嘉可乎?”徐自华失笑曰:“何出此匪夷所思之语”!秋瑾说:“吾与子相等。子可觅秦嘉,吾亦有刘先主。”徐自华说:“余味其言,知其隐矣!”

——这段更好玩儿,秋瑾不但以孙尚香自居,还说自己自有一个“刘备”,然则谁是她的刘备呢?肯定不是王子芳!

其三,一次,徐自华发现秋瑾在卧室里哭泣,就问她是否身体不舒服。秋瑾不答,遂问她“思家乎”?秋瑾曰“我无家可思”。又问“思亲乎”?对曰“母虽老,嫂甚贤”。最后问“忧国乎”?还是摇首。于是徐自华猜测曰:“今日三月十九,乃前明亡国之期,子得毋感触于此乎?”秋瑾这才高兴起来,握着徐自华的手曰:“慧哉子也!既解此,胡不与我同志?”这小娘们,时刻不忘扩大队伍。徐自华无言慰之,只好开玩笑说,你不是长公主,就是费宫人转世耶!

——大跌眼镜,闹半天,秋瑾要么是崇祯家的长公主,要么是崇祯家的忠贞宫女呵!

其四,徐自华说秋瑾“擅辨才,口角不肯让人。遇顽固者,常当面讪诮”。她讲了一个故事,一日与秋瑾同游张园,秋瑾发现一留学生领一雏妓也在游园,看不惯,就想上去骂人家,徐自华拦都拦不住。秋瑾用日语骂的人家,留学生“面有惭色,雏妓则怒目,独至阶下,即乘车去”。徐自华对秋瑾说:“子真杀风景”。秋瑾回曰:“余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五,秋瑾与徐自华一块梳头,秋瑾学着隋炀帝的小样儿执镜自照曰:“好头颅,孰断之?”徐自华不能听这种恶话,上去给她夺了镜子,不成想失手致镜堕地,碎之。秋瑾大笑曰:你想听吉语,我这儿偏只有恶谶!

其六,秋瑾另一个闺蜜吴芝瑛评秋瑾:“女士性伉爽,遇有不达时务者,往往面折庭争,不稍假借,以此人多衔之”;“女士生平好负气”;“芝瑛守家学而秋好为高论,以此每见必以箴规之言进,秋不服即相争,争不已,家人辄进酒一醉而罢”。

看来这娘们真不好治,别说王子芳了,你说哪个男人能与她琴瑟合鸣起来?刘备吗?一声雌喝,筷子不掉地上才怪呢!

可怜小丈夫王子芳,最后是被吓死的。1907年秋案发生后,王子芳连惊带吓,一病不起,1909年去世——公公也是被吓死的,爷儿俩相继去世,如果不是王家朋友多资产厚,四处托人打点,全家可能都被端掉的;还有,据秋瑾女儿回忆,王家当时逃到乡间僻野,秋瑾晚上还去吓王家一家,导致她的婆婆屈氏哭叫,四嫂四嫂,不要吓坏了你的儿女啦。秋瑾连来三个晚上,婆婆无奈,只好让下人放鞭炮,总算把秋瑾的鬼魂吓跑了。秋瑾女儿解释曰,俺娘生而为英,死而为雄,魂兮归来,也不是啥稀罕事!

王家虽然公开宣布与秋瑾断绝关系了,但1909年秋还是顶着政治风险,把秋瑾与王子芳合葬了。可怜小丈夫王子芳,死后继续受惊吓,一是阴间继续受老婆的气,二是秋瑾坟墓屡迁屡毁:清朝时不得安生,好不容易被闺蜜吴芝瑛冒着坐狱的风险安葬,却有官员建议政府平而毁之,不得已,迁;民国时不得安生,政府为了褒奖英雄,迁来迁去的,甚至湖南与浙江还抢呢,导致秋瑾棺木被挖出后在外停放数月之久无法入土;新中国诞生后,革命小将们比秋瑾更革命,秋瑾的坟又被一毁再毁!

最后要感谢日本女人服部繁子,好歹给可怜的王子芳三次记载,得以让我们瞅见革命话语系统背后,秋瑾丈夫的另一面。相形之下,我们这边的革命话语就有些滑稽了,秋瑾骂什么,大家跟着骂什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恐骂得不够。此有趣事一桩,就是夏洐在左联同志的鼓动下,写了剧本《秋瑾传》,里面把王子芳写得很不堪,导致人家女儿都不愿意了,有大律师传话给夏洐,说人家女儿王灿芝准备起诉你呢,说你侮辱人家的父亲!

啧,人家女人骂自己的丈夫“流氓”“挨千刀的”,你邻居女人也跟着骂人家丈夫“流氓”“挨千刀的”,你说你把你自己摆什么位置了?

附,端木赐香:《可怜的秋瑾小丈夫(上)》

注,参考资料:

1.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浙江省图书馆:《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郭延礼:《秋瑾研究资料》,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穆长青:《秋瑾评传》,甘肃教育学院内部印行1982年;

4.郑云山,陈德禾:《秋瑾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5.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秋瑾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6.秋灿芝:《秋瑾革命传》,联合书局1963年版。


相关内容

  •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
  • 邮票上的女名人
    我国邮票上出现的第一位杰出女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她也是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次数最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女革命家. 第一位与丈夫一起被请上方寸的是何香凝.1987年4月23日,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我国为此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两枚,有 ...
  • 保卫国家的名言
    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2.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法国 大仲马 3.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波兰 肖邦 4.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朝 海瑞 5.早岁那知世事艰 ...
  • [学习写对联]第十讲 对联组句的技巧(二)
    [学习写对联]第十讲 对联组句的技巧(二) 转载自 沈丝 最终编辑 冷月所闲愁 (六)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例如: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 · · ...
  • [转载]绍兴行(7)--鉴湖与绍兴酒文化[原创]
    游罢越中名士苑,便可以去码头坐画舫畅游鉴湖.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据介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就是用鉴湖水酿造的. 追根溯源,绍兴的酒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鉴湖的葫芦醉岛,我们终于读懂了"壶酒兴邦& ...
  • 绍兴名人论文
    鉴湖越台名士乡 --列数绍兴名士,传承"胆剑精神" 摘要 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胆剑精神从绍兴走向全国,变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培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 ...
  •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
    穆斯林葬礼是圣诗的穆斯林生活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收集,欢迎阅读,我希望你能帮助.更多信息在阅读笔记部分! 穆斯林葬礼阅读笔记1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或者在我的朋友推荐我看之前,对这本书不是很乐观,因为标题太悲伤了,此外,在我悲伤的悲伤的不眠 ...
  •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1.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
  • 脾气暴躁是怎么回事.
    他太害怕被伤害了, 而且感觉随时会被伤害. 所以他要用脾气暴躁来防御内心的恐惧. 有些人总是忍不住脾气暴躁,动不动火冒三丈,摔杯子砸碗,吓活个死人. 以前我挺害怕他们的,因为,我有个脾气不太好的爸妈,从小就在叮叮咣咣里长大.虽然长大了后,我 ...
  • 阳光和目光阅读答案
    阳光和目光 庭院的阳光 我们天明寺不是一座香火很旺的寺庙,但也会有全国各地的香客来进香.有位姓李的太太,每年都会来寺里好几次,她虔诚地在佛像前跪拜,还会给不少香火钱. 李太太有时候会拉着师父聊天.我们知道她先生是城里的官,从前做小职员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