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书笔记 - 范文中心

老子读书笔记

09/30

《老子》读书笔记

在先秦诸子的众多著作中,老子遗留下来的《道德经》便是那时代最深邃最富有哲理的一篇。《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用韵文写成的哲学诗,短短五千言,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凝结着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对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翻开老子的书,开篇即是这样有哲理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信很多注释书中都有这样解释:“道”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但很少与“德”联系起来。“道”与“德”,“道”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相信通过对老子深刻的解读会了解其中内涵。

道经中第二篇章就说到要“以无为处世,以不言行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这段话体现出在辨证法方面,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作了哲学概括。他指出万事万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

由此老子在以后几章中阐述他重要的“无为”的思想,特别在其63章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欲不欲,学不学的治世方式”

为无为,事无事。前面说过,老子一生都致力于寻找一条可葆国家长治久安的政道,老子的离开周室说明他对国家兴衰的必然现象的认识是很清楚的,可葆国家长治久安的政道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是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即寻找一条可以尽可能维持国家长久的途径。为无为,事无事——就是他寻找到的答案之一,用防微杜渐的方式,将国家的一切祸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现代统计,春秋282年间,列国战争达483次,朝聘会盟450次,从开始的140多个诸侯国兼并成了10多个。生活在春秋末期,官为守藏吏的老子,对于这些争斗的历史应该是很清楚的,对其造成的巨大灾难,对周室人民的损害,都应该是感受深切的,在他的眼中,春秋五霸所代表的含义,灾难多于荣光,否定多于肯定。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霸主的确立,背后又有多少小国在疲于奔命?用多少人民的血肉来铸就?有为的背后是鲜血,有事的背后是灾难。有为的大前提往往是要花钱,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特别是生产活动还得不到保证的春秋时代,花钱必然是“其上食税多”,就会导致“民之饥”的结果,民饥的结果往往是产生动乱,从而威胁到统治,而与长治久安相背驰。所以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尽最大的努力来寻求一个人民安稳的环境,防止巨大悲剧的产生。主张“治大国若烹小虾”,不折腾,以寻求人民的安稳为治世的方策。

可以确定,老子同时注意到,仅仅是单方面寻求外部力量的安分,并不足以来维持国家统治长久的,同时还需寻求统治者自身维持谦恭的姿态和努力保持自身先进性,以免过度腐败而自亡,长握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谦恭地接受批评,像水一样善下百川,“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详,是为天下王。”通过这种近乎残忍而苛刻的否定批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先进,达到维持统治的长久。

其实在历史上这种思想的确发挥过作用,《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关于第一章“道”的争辩:

“道可道非常道”,古文写作不用标点,省了古人的笔墨,却麻烦了后世的我们。

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上课对于后面一句句读——“欲”字之前还是之后断句——争辩的分析,课后翻阅各种资料发现仅仅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的争辩就足以让人“晕”了。

最为广泛接受也是我想当然以为唯一的句读为“道可道,非常道”。 有趣的是,这一种句读也有不同的对三个“道”字的解释解释方式。 解释一:

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是一样的意思,且此“道”非彼“道”,这个“道”与世间真实存在的“道路”、甚至“道理”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是思悟的大道,是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方法之道,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本原之道、运动变化的规律之道。而第二个“道”是“说、说出”的意思。另外,“常”即“恒”,整句话可以翻译为: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大道了。意思很清楚,“道”是不可言说、不可形容、不可名状的,而且一旦说出来的,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不过,虽然无法说出来,但这并不等于说没有,真正的“道”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达的,它能够,并且只能够以心会心、真切体会、默契感应。

解释二:

这是南怀瑾先生给的另一种解释方式。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异的原则性的道。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谓之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针对南怀瑾先生的这种解释方式,有人提出了质疑,是以第二种句读作为基础的——“道可,道非,常道”。其依据是道教内部的秘传手本,《太上老君道德真经》的句读方式。理由是,“道”根本不是《易》中说的什么“形而上”,什么规律、法则之类,上述的第一种句读中所给“道”的解释实是照抄了朱熹的“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的观念,而把朱熹的“理”字改成了现代人了解的术语“规律”、“法则”之类。相反的,“道”应该是一切生命力之源,是指生命活动的本身,它无时不刻转化为万相,,并且是“无常”。人类凭自己的私智,取了“常”在演化运动中的某一段,概括抽象为什么规律、法则,其实是极不可靠的,也更不是“道”本身,最多只是“道”的点缀。从对“有”的知,达到对“有”的知的背后的“不知”,从“不知”再达“无”,便近“道”了。“道”不可得,不可行,所得所行不名为“道”,只是“道”的点缀,而另一方面,所得所行又无非是道。同时,在“以其知之所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过程中我们也

能够体会到无尽无边无际的“道”之“常”。另外,“道”者非我,,“道”者无非是我,即“道”无非是我也非我,非我亦无非是我。因此,“道可,道非,常道”。这种解释比较繁复,主要是在强调“道”是鲜活的生命之源、鲜活的生命力之源,强调一种运动之活力。

还有第三种句读——“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说得是作为独立存在的道路,做主语用;第二个“道”字,则是能够被用来行走的道路,做宾语用;第三个“道”字值得却是被形容的道路,做状语用。整句可勉强翻译为:“道,能够行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路”。这种观点认为,“道”不在天地万物之外,它不是抽象意念的而是具体的存在,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产物,“道”的出发点不但就是物质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是道路。当然,这个“道路”也不是纯粹的物质“道路”,它是指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唯一的和始终通畅的渠道,也即人类产生出精神、灵感和智慧的真正发源地——国家有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有社会的发展道路,个人有个人的发展道路,甚至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万物各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这里的“非常”二字也强调了“道路”的变动性。


相关内容

  •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课教学设计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阅读交流有关<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体会悠久的中华文明. 二 .选材背景 为了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以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 ...
  • 莫言读书笔记
    莫言的读书笔记 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 ...
  • 美术史研究
    美术史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对今天社会有什么用? 过去有美术, 现在也有美术.美术史研究, 包括古代美术史研究, 也包括近现代.甚至当代美术史研究. 中国有美术,外国也有美术.美术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研究,也包括外国美术史研究. 现在的人们不 ...
  • 西游记阅读笔记(1)(原创)
    阅评西游记之一 人类的创世神话有各种版本.西方有圣经中的上帝在一个星期六天之内就完成了创世.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来源于不同古代氏族历史的样本.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章就是道家邵康节的版本.人类历史从"子" ...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必读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 一年级推荐的书目 学习阅读浅近的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重点训练是"晨读十分钟"精美诗歌.儿歌的诵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大世界><宇宙圣斗士><学儿歌>& ...
  •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讲到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前后,便包括诸子百家所有的学术思想,由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间,作为代表而足以影响上下社会各阶层的,应该算是儒.道.墨三家,到隋.唐以后,便以儒.佛.道为代表.这个观念,我要再三反复说明的理由,就是希望讲中国文化,不要 ...
  • 我看着你,你看着我,我哭了,你笑了
    三年前的九月份,无交集的我们却意外的因一次调位而认识了对方.你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红头发,穿耳洞,抽烟,喝酒.我对此偷偷的找过几次班主任要求换位,可结果总是无功而返,最后我只有无奈的接受.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这次调位,也 ...
  • 作文常用名人名言系列
    作文常用名人名言系列 名人名言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现在偷懒瞌睡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
  •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渊源学 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基亚的话说,这里触及作家的创作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