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迪基的诗歌[医院之窗]中的超现实主义意象与死亡的关系 - 范文中心

詹姆斯·迪基的诗歌[医院之窗]中的超现实主义意象与死亡的关系

01/05

  摘 要:美国六十年代超现实主义诗人詹姆斯・迪基的诗《医院之窗》通过玻璃窗、电梯、色彩、阳光4个超现实主义意象描绘了一个儿子去医院看望他垂死的父亲,从而让他理解了死亡的真正意义:她只是自然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的终结只是肉体上的死亡,而人的灵魂则可以升入天堂,享受上帝的荣耀与恩泽而得以永生;因此,他认为可以应用一种超现实的状态来看待亲人的逝去,这种状态有助于他理解死亡真正代表了什么。本文就该诗中出现的玻璃窗、电梯、色彩、阳光等四个不同的具体意象与生与死,实与虚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詹姆斯・迪基;《医院之窗》;死亡;现实;超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一、玻璃窗   该诗的第一个意象,玻璃窗,首先就是将主人公和他的父亲隔绝开了,一个里头,一个在外头,表面上看过去玻璃窗里的人正处于死亡边缘,窗外的人则具有鲜活的生命,可是在主人公自己看来,窗内的人正处上帝所造的天堂,而他自己则是身处人间世界甚至是地狱。玻璃窗看上去具有隔绝性,但是玻璃窗更具有透明性,阳光可以穿透它,人的目光也穿透它观察到另一边所发生的一切。窗户上出现的不同景象也展示出了主人公不同时间里的内心情绪变化,如一开始他看到室内充满蔚蓝色的光,他想象父亲正在进入天堂,因此当阳光反射在窗户上如一团团火焰时,他如同父亲一样感受到了上帝的温暖,而当看到别的窗户都有人招手向他回应而父亲的窗前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时,他知道父亲已逝,此时他内心的哀伤可能达到了顶点了;最后他看到窗上的阳光已经褪去,恢复了本色,而他自己也因为刚刚受到了灵魂上的启发,明白了死亡的真正内涵,所以内心世界也恢复了平静。   二、电梯   电梯的升降运动则是往返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个穿梭过程。“我刚从父亲那儿下来/他躺着,越来越高”。当主人公刚刚看完垂死的父亲,正乘电梯从六楼下来,由于电梯在下降,而父亲看起来就像一直在向上升,于是主人公便从现实进入一种半无意识的状态,他认为垂死的父亲正在升入天堂,而自己则是降到一个充满嘈杂、喧闹的象征地狱的地方。当主人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即将离开自己却束手无策,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不言而喻,既然在现实世界中他无法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就只能寄希望于父亲死后能够升入天堂,从而能让主人公得到些许的心灵慰藉。正是电梯这个巧妙的意象将虚与实,生与死,地狱与天堂架起了一座桥梁。   三、色彩   诗人在该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表示色彩的词汇,如tinted, deep-dyed, stained。从第三行开始首次提到了 “蔚蓝色”一词,蓝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天空,结合前句“父亲越升越高,在我上方蔚蓝色的光里”,读者眼前能够很轻易地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日光透过蓝色的染色玻璃照进病房,原本雪白的房间便被蓝色的光环所笼罩;同时在文学作品和宗教观念中,蓝色经常被认为是天堂与上帝的象征。而父亲在这样的来自天堂的蔚蓝色的光环中徐徐上升,这让主人公更加坚信父亲是要升入天堂去享受上帝的恩泽了。而与蓝色相对应另一高频出现的色彩则是医院的主色调――白色,如第一节描写了电梯经过了六层“白色的楼”,诗的中间写到在一扇扇窗后出现了一只只“苍白的手在挥动”,作为对主人公的友好表示和招呼。白色通常作为洁净,纯洁,神圣的向征,但同时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只见一片白色,毫无生机,气氛压抑,再加上患者们一个个都苍白无力,面无血色,也未免使人心生畏惧,感受到死神的存在。这两种色彩的共存正描写出了医院是死亡之地这一现实,同时这里又是天堂这一超现实之境,因而使两者达到完美的融合。   四、阳光   太阳与死亡和黑暗相对,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医院之窗》中,光也是作为超自然的意象反复出现,诗中的光既是现实生活中带给人生命和温暖的――太阳光,更是宗教意义上的光――耶稣基督的象征,因而这光不仅给他带来温暖,还有幸福和安慰。儿子从父亲身边出来,看着死神马上就要将父亲带走,本会觉得一切都是黑暗压抑的,可是他刚走出电梯横穿马路时,就有了明媚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他的身上感到了无限温暖,此时此刻他不得不回头再看身后的医院大楼并向父亲所在的窗户挥手告别,而在下一节中光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显,阳光照耀在每扇窗户上,仿佛一盏盏油灯在燃烧,主人公在阳光中向窗户挥手,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而他也看到了一扇扇窗都像油灯一样在燃烧,这些灯虽然烧得正旺,但是毕竟不能长久,正如这些窗户后面的病人一般,虽然此刻他们还有着生机,但是可能也如这油灯一样容易消失。来自天堂的光透过窗户洒在了他身上,让他感到上帝的爱是无边的,让他也有机会感受到上帝赐予的光荣。   五、结语   死亡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人都会经历的一种自然现象,如何理解死亡,如何欣然接受死亡,如何应对身边的亲人朋友的死亡,在这首《医院之窗》中,诗人告诉我们死亡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与神秘,她也是自然现象的一种,而人们可以通过想象,幻觉等超现实的力量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悲伤等,从而勇敢地面对死亡。   参考文献:   [1]王启康;略论詹姆斯关于自我的理论[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陈永胜;沈洋;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思想新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詹姆斯・迪基;马永波;詹姆斯・迪基诗二首[J];长江文艺;2000年01期   [4]杨任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 青岛出版社, 2001,773-P774.   [5]黄贝贝;无法抛弃也不能抛弃的过去――《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内容

  •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艺术中的现代叙事特征
    摘 要:狄金森诗歌的现代特征是文学批评界普遍认同的,而其诗作从叙事角度体现的现代特征却没有被充分发掘。本文从狄金森所选取的视点人物的独特性,所采用的戏剧化和图画法的呈示手法以及所展现的生活多面性的融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说明狄金森与以詹姆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鬼才诗中的悲剧心理与幽冷意境
    鬼才诗中的悲剧心理与幽冷意境 吴莹 (贵阳学院 08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一班) 摘 要:李贺是中唐一位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诗作以 奇谲瑰丽的诗篇展现着鬼才的人格魅力.然而这位天才诗人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深刻 ...
  •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的诗
    北岛和朦胧诗 今天我讲北岛的诗,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要讲到北岛的诗出现的背景,一些具体情况.因为,在座的同学有很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在文革以后.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北岛,或者说"朦胧诗"."新诗潮 ...
  • 关于中国诗的意象
    关于中国诗的意象 意象是中国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 <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
  •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写现代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
  • 拒绝"拍卖灵魂"的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92)生前默默无闻,只公开发表10首诗,还有一说是7首,不管怎样,她生前发表的不到她诗作的(现存她诗作1775篇)百分之一.然而现在她被推崇为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一流诗人,并且被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视为先驱,开 ...
  •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渊源学 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基亚的话说,这里触及作家的创作秘 ...
  • 20XX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 1.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 ...
  • 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