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指南解读 - 范文中心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指南解读

07/06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 溶栓最新指南解读

作者:徐安定[1] 黄立安[1]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简称“中国新共识”)已经于2012年12月正式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1月31日美国卒中协会正式在网上发布了更新的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指南(简称“美国新指南”),与其2007年的指南相比,关于溶栓部分也作了重要更新。本文结合美国最新指南和中国新共识

进行解读,并对相关问题做补充说明。

1、各国指南间采用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不一致,阅读指南或共识时应注意其间的差异,真正理解各类推荐级别的背景和含义。其次,国内不同共识、指南的推荐和证据级别标准也不一致。“中国新共识”采用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0版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与美国指南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推荐级别的推荐强度从I-IV 依次减弱,而美国指南III 级

推荐为反对使用的推荐,读者应予以注意区分。

2、“中国新共识”未涉及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主要是考虑静脉rt-P A 溶栓是证据最充分的治疗,其应用面最广,加上近年有新的大型临床研究发表,补充了新证据;而国内在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的空间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共识性意见,作为我们国家指南的补充。同时,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并无新的证据出现,而最新几项研究提示血管内治疗并不优于静脉rt-PA 溶栓。因此,“美国新指南”依然强调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不能延误静脉rt-PA 溶栓(如果符合静脉溶栓指针),而静脉rt-PA 溶栓目前仍然是唯一FDA 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药物,尿激酶等其他非rt-P

A 的溶栓药不推荐常规用于临床,除非是临床研究。

3、“中国新共识”与“美国新指南”(静脉rt-PA 溶栓)比较 “中国新共识”推荐总共九个大点,其中第四点(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技术扩大时间窗溶栓)、第五点(静脉rt-PA 溶栓剂量)和第六点(血压和血糖控制)与“美国新指南”完全一致,

其余各推荐也与“美国新指南”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1) 在公众教育、病患教育、院前及转运等多方面,“中国新共识”与“美国新指南”观点基本一致。但是“美国新指南”推荐更为积极,如疑似卒中的患者应被转运到具有救治急性卒中能力的中心(acute stroke-ready hospitals ,ASRHs );进行卒中中心认证(初级和高级);对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给出明确推荐,特别是新增加了对病人达到急诊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 )

2) 在静脉rt-PA 溶栓的时间窗方面,“中国新共识”与“美国新指南”均用I 级推荐将溶栓时间窗从经典的3h 延长至4.5h 内溶栓。但“美国新指南”按照ECASS-3研究,提出以下患者在发病3-4.5h 的溶栓需进一步评价其效益和风险:年龄>80y;发病前使用口服抗凝剂(无论INR ); NIHSS>25分;影像学证据显示缺血损伤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既往有糖尿病合并卒中史。“中国新共识”在推荐意见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特例,而是采用“符合适应症”作为限定,但有关问题则在背景描述中明确阐述;而对于年龄>80y的静脉rt-PA 溶栓,“中国新共识”给出了明确的积极溶栓推荐,在背景描述中,也明确指出其效益主要来自于

3) “中国新共识”强调基于早期CT 平扫和临床选择病人的溶栓,而“美国新指南”推荐CT 平扫和MRI 二者均可作为确定溶栓前的影像学检查,但依然强调CT 平扫对绝大多数患者是适合的;应尽量减少院内延误,要求获得MRI 或CT 结果的时间是一致的,即从病人到达急诊至获得影像学结果的时间应

应避免等待影像专科医师发书面报告带来的额外院内延误,“美国新指南”明确推荐对急诊影像结果的解读由“有经验阅读CT 和MR 脑实质影像的Physician ”(医生,没有说影像

医生)来完成。

4) 影像学上早期脑梗死征象可能是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因素。但是不同研究对于早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定义不一,采用的方法和判定标准不一,而这些患者虽然相对预后较差,但依然可能从溶栓中获益。“美国新指南”明确指出CT 显示低密度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1/3的患者应视为溶栓禁忌,但其他CT 上脑梗死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无论程度)者则并不是溶栓禁忌。“中国新共识”只提出了“影像学呈现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征象时,溶栓需谨慎”的推荐。这一点上,“美国新指南”虽然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化,但应该指出,当CT 上呈现除广泛低密度灶之外的其他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例如脑室受压、脑沟明显变浅)时溶栓效益/风险比显著下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所以“溶栓需谨慎”的描述是必

要的。

5) 对于时间窗内的小卒中和快速好转患者,“中国新共识”和“美国新指南”均一致认为可以考虑静脉rt-PA 溶栓,由于研究证据不多,因此推荐和证据级别均不高。此外,“美国新指南”对三个月内大手术、近期心肌梗死患者提出在综合评价出血的风险后可以考虑溶

栓,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6) 国内目前对房颤患者是否溶栓存在在不恰当的认识,对溶栓后出血转换存在过分担心和不恰当的干预,而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也存在溶栓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新共识”针对上述几个特殊问题,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明确推荐意见,主要是希望借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国内rt-PA 静脉溶栓。此外,“美国新指南”明确指出伴有癫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症状不是癫痫所致)是rt-PA 静脉溶栓适应症,而中国新共识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说明。

综上所述,“中国新共识”和“美国新指南” 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均应作为制定临

床工作规范的重要参考。


相关内容

  •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江油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〇一一年度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 ............................................................ ...
  •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 掌握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措施 重点:掌握概念.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诊 ...
  • 杜万良: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个体化选择
    杜万良,2000 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目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主任助理.        在第二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杜万良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脑梗死静脉溶栓 ...
  • 肺血栓栓塞症与主动脉夹层鉴别
    1. 男,56 岁.5 小时前突发右侧胸痛伴咳嗽.憋气.否认其他病史.查体: R 24 次/ 分,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 102 次/分,P2 > A2,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
  •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6839・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霍春青 李芳芳 李爱英 (河北省清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北 清河 054800) [关键词] 脑出血: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 ...
  • 急诊科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急诊科的杀手之一肺栓塞可能无处不在,因此对于肺栓塞(PTE)关键是要提高警惕,防止漏诊.今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那些对你处理病情有帮助的手段! 作者:Tony Ge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影像学诊断 (一)肺动脉造影 栓塞发生72小时内可 ...
  •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CT 特点 苏东升 钟 平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宿州 234000) 摘要 回顾性分析43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影像学特 点, 发现其占全部脑梗死的1015%(43/417) ,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冠 ...
  •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进展
    ·776·,,,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月第卷第期·综 述·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进展 肖艳虹,伊 晟,李 曼综述,陈兴国审校 ()天津市泰达医院检验科/天津医科大学泰达临床学院,天津300457 肺癌: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691・ ・进修苑・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 ---2005ACC/A HA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简介 卢永昕1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 R54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14 ...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3年09期 加入收藏 投稿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杜桂青 [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