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版 - 范文中心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版

09/05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何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在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的一篇题为《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不妨看一看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Ⅰ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Ⅱ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道理。

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用,这样易造成套作。

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该怎样来写作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Ⅰ为例来谈。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 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

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

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

④“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

⒈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⒉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 ⒊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 ⒋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⒌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这一则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比如从老陈角度来写,可以着力围绕其错误做法来展开论证。如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等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等。又如从小陈角度来写,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意义、围绕其积极意义来写作,把这些作为文章之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以及举报自己父亲与中国传统伦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一情况的做法。还可以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

体现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称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要求。

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1、观点任务:三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 2、写法任务:体现你的思考、权衡。

3、立意:这类作文的立意最终呈现形式要由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语构成,可以表述为“因为大李具有矢志创新等精神,所以我认为他更具风采”。其中关键词为“矢志创新”和“风采”,思维链条外显为“因果关系”。(作文材料含意+选择)

4、就事论理。作文材料往往隐含了一些道理,写作文是为说明材料蕴含的道理。 5、辨析关键概念:矢志创新、爱岗敬业、酷爱摄影捕捉美景

6、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抓好比较点是关键。权衡的标准:更有风采。 7、叙述三则材料的含意+选择一则+立意+比较点与阐述理由+回应任务。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第1段】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起——选定任务,表明看法,肯定大李最具风采。】

【第2段】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

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转——先肯定其他两位的风采。以退为进,扣住题干中的“风采人物”阐述。】 【第3段】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转——再转,回到最具风采的那个。运用因果分析中的“原因分析”与“背景分析”,紧扣材料中“当代”一词,分析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述自己看法。】 【第4段】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承——比较分析与假设分析(因果分析中的结果分析),紧扣“学术”一词,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5段】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承——从历史层面,紧扣“科学”一词,运用例证法和因果分析,进一步证明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6段】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

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承——紧扣“贡献”一词,运用因果分析,从人的存在价值层面,再次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7段】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审题立意训练:

1、为创建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某全封闭寄宿制高中在采用一定手段保障学生与亲人通话需求的前提下,严禁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后因十余名学生在手机问题上违规,学校多次教育无效后,为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无奈做出劝退的处理决定。此事赢得众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也引发不少质疑甚至批评。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有关校园生活的材料作文题,贴近考生实际生活。“严禁学生自带手机的命令”能否收到理想效果?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适用于青少年?相信考生对这些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写好此类文章,首先要做到针对核心事件,对“某一方观点或行为”有所侧重与选择,观点明确。泛谈“教育”这一宏大话题,或大谈“手机利弊”“自觉自愿方能走得更远”等话题,没有在材料的具体情境中分析说理则意味着脱离了指令。 从赞成校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发布“严禁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有一定合理性,针对手机违规的学生最终劝退的处理,也体现了治校从严的敢于担当。由此可立意“拒绝手机”“教育亦需雷霆手段”

从反对校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发布的“严禁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的命令不够明智。不能因手机可能引发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就禁止学生自带手机。在各种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的信息化社会,学生学习之余利用手机可以拓宽视野,了解新知,亦可缓解学习压力。由此可立意“手机何罪”,“教育手段也要跟上时代”。

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出发点固然可以理解,但教育的方式方法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学校还需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由此可立意“教育宜疏不宜堵”。 2、位于北戴河海边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被称为“最孤独图书馆”。经媒体报道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于是这里人来人往,喧嚣聒噪,成了“最热闹图书馆”。据称大部分游人并非是为读书而来的,他们往往是游览后便离去。

一项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观点,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阅读对人自身以及民族发展的影响角度立意是该作文题的一个重要维度。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

1.热闹之表,孤独之实

材料中的游人都抱着猎奇的心理来参观“最孤独”的图书馆,想体验一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然而,游人不是在图书馆的精神引领下参观的,也不是为了充实心灵的需求而来的,更不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向往的。媒体以“孤独”之名给予了人们感官的刺激,而这种刺激正好满足了人们底层趣味的心理需求。但是这种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而更加凸显了图书馆的“孤独”和阅读的“孤独”,所以说,倡导全民阅读,建

设书香社会,势在必行。在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孤独”与“热闹”的对比来深挖其中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2.热爱阅读,充实灵魂。

材料中游人的猎奇心理反映了人们深层思考能力的缺失,灵魂的空虚与躁动。国民精神贫瘠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李克强总理“全民阅读”理念的应时而生,反映了民族的现实需求。阅读能真正造就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内心和谐的国民。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3.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大的方面而言,阅读对我们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民族风气,建构核心价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小的方面而言,人不能因为没有用才去读书,更不能只因为某一个功利的目标而去读书,比如材料中的猎奇心理,比如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或者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这些目标当然也不错,但尚未抵达读书的真正境界。因为,真正读书的人并不为什么而读,读书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在书中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快乐。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稀奇”而去读书,而去拍照游览,而是要真正沉下心来去读书。通过读书,人未必就一定会飞黄腾达,取得成功。但有时候,当人读书之后,反而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具有功利性。读书可以让人打开眼界,开拓视野,增加内涵。一个读书人与一个不读书的人的不同之处就体现在气质上、人生的态度上。当然,这样的改变跟人在物质上的成功没有关系。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的时代中,沉下心读书,是多么可贵。

3、近来美国迪士尼电影《疯狂动物城》风靡全中国,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大火,外来影视作品在国内接二连三受到受到追捧,国内影视作品却乏善可陈。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属于文化倾销,文化侵国,应该严格抵制国外影视;也有人认为

我们应当多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改变我国影视作品的落后现状;还有人认为我国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何必崇洋媚外,还是提升我国的影视作品。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就三种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事件为:近来美国迪士尼电影《疯狂动物城》风靡全中国,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大火,外来影视作品在国内接二连三受到受到追捧,国内影视作品却乏善可陈。材料中给出体式驱动为议论文,内容驱动为“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请就三种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那么写作范围既限制,但又有很大的写作空间。

对象驱动第一点为“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那么首先要表明对事件本身即“近来美国迪士尼电影《疯狂动物城》风靡全中国,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大火,外来影视作品在国内接二连三受到受到追捧,国内影视作品却乏善可陈”的看法。其深层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后果有哪些等?展开空间很大。对象驱动第二点为“请就三种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三个人的观点分别是: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属于文化倾销,文化侵国,应该严格抵制国外影视;也有人认为只是消遣而已,快乐就好,何必上纲上线;还有人认为我国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何必崇洋媚外,还是提升我国的影视作品。承接对象驱动的第一点,对事件本身阐明时其实就是已经选择了一种观点。选择观点一可侧重谈论若我国继续不作为,大量引进国外影视作品会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也可阐明应当如何去做;若选观点二可从我国影视业确实现状落后的客观现实出发,重点在于怎么学以及学什么,有没有需要把持的度及具体操作准则;选择观点三可以从如何创新角度出发,如何可将中国文化借影视作品传播,以达新时代的文化盛况。


相关内容

  • 采菊东篱630的文件夹[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开头,背起来! 阅1  转自擦破算咯...  公众公开  16-01-26 20:37 2016新材料作文:材料"一元钱的奖学金"审题指导及考场佳作(2016年广州市模拟卷作文) 阅1  转自user580  ...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
  •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最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化教学,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发现为手段,更多地鼓励学生在 ...
  •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谈作文)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 ...
  • 2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详解
    2015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详解 微信公众号:语文茶馆 2015年新课标I全国(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 ...
  • 好朋友"高智"(250字)作文
    精选作文:好朋友"高智"(250字) 作文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高智,比我高许多,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好朋友,朋友不管身高的! 有一次,我们开开心心地放学一起回家,在路上,有一个高年级的男孩向我们打劫,高智想和他拼了,可是 ...
  • 高中生如何才能写好作文
    摘要:无论是在平时的考试中,还是对高中生最后具有关键作用的高考中,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分数的是阅读理解题目和最后的作文.因此,学生如何才能写好作文,是每位高中语文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 ...
  • 教小学生写作文的方式
    小学生怎样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 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
  • 自己的路由自己开辟作文
    自己的路由自己开辟故乡中的老年杨二嫂与中年闰土,都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过上了不同的人生.这路,是有人用血和泪走出来的,只为告诫后人不要再重蹈覆辙.只可惜事与愿违,反而是更多的人选择"不费气力"地走在这条艰苦的道路上,也不 ...
  •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段竹仙 教学目的 1.明确话题作文审题的内容和目的. 2.掌握话题作文立意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重点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教学难点 话题作文立意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