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05/27

34 小蝌蚪找妈妈

缙云县实验小学 应秀芳(市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专题中的第五篇课文,是一篇十分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本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特点,围绕识字、读书这个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渗透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预设目标

1、学会书写“有、在”等6个生字,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理解“快活、碧绿”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头饰。

主要教学环节与说明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小黑豆,滑溜溜,圆圆脑袋尾巴短,池塘里面游得欢。——打一动物(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图片)谁能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看小蝌蚪着急的表情,它们在找谁呀?

3、播放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朗读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使他们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学习小组内互教互学,说说怎样记住字形。

2、了解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1)把生字卡片的拼音去掉让学生自由认读。

(2)玩“青蛙跳荷叶”的游戏。

(课件展示)生字宝宝都钻到青蛙妈妈身上去了,谁能读准青蛙身上的生字,

青蛙就能跳上荷叶啦!(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读了课文,你知道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在找妈妈

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本

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青蛙跳荷叶”的游戏中激发了学习

的兴趣]

活动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预设方法一:

看——图文结合,观察说话。

1、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哪些动物朋友?(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

2、小蝌蚪跟这些动物朋友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对话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

道了。

读——精读美读,培养语感。

1、尝试性朗读。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小蝌蚪的话

要读得急切、有礼貌,鲤鱼阿姨的话要读得亲切、热情,乌龟的话要读出和蔼、认真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出高兴、疼爱的语气。)

2、朗读接力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或者学生自告奋勇一个接一个站起来

朗读,一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鲤鱼、乌龟、青蛙这些不同的“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感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快乐的心情。(指名读,同学评议,学生自读,男女生赛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有感情朗读。

[初读由通顺到流利再到有感情,读得扎实、有序,层次分明,符合学生认

知规律。朗读指导形式多样:练读、美读、赛读,达到了积累语言、升华情感的

目的。]

画——加深理解,画画创创

1、仔细观察插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蝌蚪的样子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

把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划出来读一读。

2、请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生长变化过程中不同样子的小蝌蚪。(可以与小组同

学合作完成)

小蝌蚪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长

成青蛙

演——突破难点,自主感悟

1、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

指导学生表演第二自然段,重点强调“迎、阿姨”两个词,引导学生懂得向

别人请教要有礼貌,对待别人的求教要亲切热情。

2、同桌表演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注意词语“追上去”。

3、自找伙伴表演小蝌蚪与青蛙妈妈的对话,注意词语“游、蹬、跳、蹦”。

4、以课件为凭借,表演为契机,指导学生背诵。(此项内容只作为基础好的

学生的要求)

说——拓展交际,学以致用。

1、师生共同表演情景:问路。

2、小组表演情景:请教问题。

[抓住课本中对话语言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课文贴近生活,并通过

对话引导学生懂得向人请教要有礼貌,不但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让学生学会做人,体现了良好的人文性。]

预设方法二: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图,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

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划出有关的词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第二幅图,比较小蝌蚪最先的样子和几天后

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帮助理解“迎上去”。

讨论交流: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

腿、宽嘴巴)

(3)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用课件展示帮助理解“追上去”。

讨论交流:小蝌蚪为什么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4、自己读懂第4-6自然段,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

是谁?是什么样子的?

6、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感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快乐的心情吧!(鼓励学生

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在优美的旋律中表现出来。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可以声情并茂地读,也可

以手舞足蹈地读。)

活动四、表演课本剧,积累语言。

1、教师与部分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共同示范表演课本剧。

2、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课本剧。

3、推荐一个小组戴上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的头饰上台汇报表演课本

剧,集体评议。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环节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小

组合作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五、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本节课就要结束了,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选一种形式口头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可以读自

己喜欢的句段(如小组齐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等),可以感情背诵,也可以

谈读书感受等。

2、写一写田字格里的生字,评一评谁写得最好。

活动六、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小调查: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收集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的资料,日后语文活动课时在班级中交流。

2、找几只小蝌蚪,给它们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创新练习设计

1、我会填。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

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画。

你喜欢小蝌蚪吗?请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蝌蚪。

3、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拓展性资料

小蝌蚪,直摇头,找我的妈妈真发愁!两条腿,四条腿,多个尾巴我是谁?别着

急,别流泪,咦?尾巴没了!我是青蛙!找到了妈妈真高兴,呱呱呱!

青蛙每天捕食的昆虫少则50只,多则100余只。若按青蛙每天食用70只昆虫计算,一

只青蛙七个月就要吃15万只昆虫,这些昆虫所带的农药均可能在蛙体内残留,形成“小

小农药库”。他认为,人若是长期食用青蛙,或一次性大量食用,青蛙的药残转移到人

体,可能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有的学者还发现多达60%的青蛙体内感染了裂头绦虫,食

用染病青蛙可能引发“曼氏裂幼病”,导致人体软组织、内脏组织发炎、溶解坏死,出

现脓肿、瘫痪甚至癫痫。

青蛙的弹簧舌

青蛙喜欢生活在水塘、稻田里,因为那里有它们离不开的水,一到天热了,还有许许多多昆虫飞来爬去,这是青蛙最称心的食物了,它也因此被称为“庄稼卫士”。

青蛙是动物中有名的跳远冠军,最远能一跳2-3米,超过自己身长的好几十倍,那些爬行昆虫当然难以逃脱青蛙的捕食。那么,像蛾子、蚊虫这些善于飞行的昆虫,青蛙大概拿它们没办法了吧?

青蛙虽然有出名的弹跳功夫,但实际上,它根本不用这种扑食的方法来捕猎。青蛙的视觉非常发达,只要有小昆虫进入它的视线,它的大嘴巴里便会飞快地射出细长的舌头,鲜红的青蛙舌头上有一层很黏的液体,只要舔到飞过的小昆虫,昆虫就会在一刹那之间,落进青蛙那张大嘴巴里。

其实,青蛙的这种“弹簧舌”,很多其他动物都有,蟾蜍、变色龙都是用这种“弹簧舌”来捕猎的。

让人好笑的是,有时候猎物太远,青蛙舌头如果伸得太长太猛,竟然会无法自动缩回嘴里。这时候,它只好用前脚把垂在下巴上的舌头塞回嘴里。很快,“弹簧舌”又能发挥威力了。

青蛙的后肢较长,加上趾间有蹼,所以适宜跳跃和游泳;青蛙的头部呈三角形,前端比较尖,游

泳时可以减少阻力;头的上面两侧,各有一个大而突的眼睛,对于活动着的物体感觉非常敏锐,

有利于捕捉昆虫;青蛙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的颜色十分相似,起到保护的作用,不易被敌害发现;

皮肤裸露,无鳞片,还能够分泌大量的粘液,经常保持皮肤湿润,人们难以用手捕捉到它。

青蛙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它浑身绿油

油的,长着深颜色的花纹。它的眼睛又大又鼓,顶在头顶上,它的手指

和脚趾间有蹼,是用来滑水的。最神奇的是它的长长的舌头,可以在眨

眼间捉到它喜欢吃的小昆虫,为我们人类消灭很多害虫,是庄稼地理的

小卫士。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 ...
  • 二年级上册美术[小蝌蚪]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学生在蝌蚪的学习活动中了解疏密基础知识. 3.根据特定的情境推理思考, 在绘画中自如表达想象, 提高绘画表现力. 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
  •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听课反思 听了玉梅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感觉很舒服.课堂上玉梅老师在引导学生随文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这堂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是很好的一节 ...
  • 中班体育活动[小青蛙跳跳跳]说课稿
    中班体育活动<小青蛙跳跳跳>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在学青蛙跳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勇敢.关心他人的品质. ...
  • 教学反思集(语文)
    教学反思集 柳树醒了 2010 .2 .29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 ...
  • 小学体育优质课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说明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 ...
  • 注重童话语言特色,优化小学童话教学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它能极大地激发少年儿童丰富的想 ...
  • 一年级暑假日记
    一年级暑假日记(可当作文) 作文一 请客 今天晚上,我们去大酒店吃饭,有好多好多人.一共5桌,一桌10人.我爸爸点了好多菜.有活蹦乱跳的鲤鱼﹑有威武的龙虾﹑有五颜六色的小点心﹑还有甜甜的馒头和冰激凌﹑还有可爱的乌龟„„ 上菜了,我吃了龙虾, ...
  • 校报语文版20**年04
    早晨 美丽的规则 诚信比分数更重要 鸡叫三遍,东方才 德国人有一句名言,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 刚刚泛起鱼肚白,露珠大家一定有关于"诚信"的故事吧!如果有那 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 悬在青青 ...
  • 环球母婴育儿专家谈面对幼儿破坏性行为怎么办
    对于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会迁怒于幼儿,另一部分人则根据幼儿破坏情节的轻重或迁怒,或迁就.那么,应怎样对待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呢?下面是我曾经历过的两件小事 . 记得我刚工作时,有一天,我穿了条新裙子给孩子们上剪纸课,我边巡视边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