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青衣尚派剧目 - 范文中心

京剧青衣尚派剧目

02/26

京剧青衣程派 剧目《锁麟囊》分析

青衣,又称正旦,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类女角色,属于旦角。青衣在旦行里处于最主要的位置,所以也叫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正旦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正旦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正旦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 从服装上看,正旦穿青褶子为多,所以正旦也称青衣或青衫。有的正旦,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比如《商林升天》中的秦雪梅,《陈世美不认前妻》的秦香莲,《汾河湾》的柳迎春,《芦林会》中的庞氏,《小姑贤》的梁氏,《清风亭》中的周桂英,《别宫·祭江》的孙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莲,《骂殿》的贺后,《法门寺》的宋巧姣,《浣纱记》的浣纱女等,都是属于正旦范畴的角色。在以前,妇女都比较有道德、知廉耻,稳重安详,所以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保持稳重的姿态。另外由于正旦扮演的人物有很多都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上很困苦,穿的服装也非常朴素,所以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苦条子旦角,这跟前面说的苦条子老生是一个意思。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这跟前边说的正生,及后边的正净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行当里,是中心的、主要的部分。

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雅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他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京剧《锁麟囊》中程砚秋一改往日饰演悲剧的风格,演出了一出只有善人没有反面人物的喜剧。此剧程先生创出了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婉转动人的新腔,并与身段联系起来,从表演整体上考虑,反复推敲,使之严丝合缝,所以,他对唱腔所表现的内在情感吃得很透,传达词意,声情并茂,融唱腔与身段于一炉,并且与舞台节奏的进行熨帖一致。

《锁麟囊》取自《剧说》中的一个小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40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演员阵容甚是硬整:程砚秋领衔,配演是吴富琴、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刘斌昆、李四广、慈少泉等。该剧在北京首演于1941年4月,地点是北平长安戏院。

戏中唱词,不外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而《锁麟囊》不依此规,写了不少长短句,程砚秋认为不如此新腔出不来,运用二黄原板中加长垛句唱腔的技巧,移用到声腔中来,谱成了非常妥贴和谐的新旋律,创造了五节程派新腔,达到程派唱腔艺术最高峰。

该剧讲的是以富济贫的故事。富家女薛湘灵自幼受母溺爱,出嫁时获母陪嫁锁麟囊一只,内装奇珍异宝。赵小姐是穷人家的姑娘,二人同日出嫁。当迎亲花轿行至半路,突然天降大雨,两家又同在‘春秋亭’避雨。见湘灵排场,自怜卑

贱,悲从中来,故而啼哭,引起了薛小姐的关注和怜悯之心。于是湘灵遂隔帘让丫环以锁麟囊慷慨相赠与赵家,雨住分别时行善不留名,只有“我们姓薛”“漂母饭信,非为报也” 等语。

六年后,薛家遭遇洪水,万贯家产化为乌有,一家人也被洪水冲散。薛小姐到处流浪,被赵小姐家的佣人引进赵家做了小少爷的保姆。这时赵小姐家已成富户,开粥棚救济难民,她始终不忘薛小姐赠锁麟囊之情,将锁麟囊保存在东角阁楼做为纪念。一日领小少爷在花园玩耍时,薛小姐在东角阁楼上见到被卢家供在神案上的锁麟囊,睹物思人,方知卢府女主人即是当年赠囊之贫女。赵小姐发现后问及此事,才知道薛就是六年前赠囊之人。最终在赵氏帮助下,湘灵一家得以团圆。两人结拜为异姓姐妹。

该剧在声腔艺术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为举足轻重。其文学品位之高在京剧剧目中堪称执牛耳者,难得的是在不与传统技法和程式冲突的情况下,妙词佳句层出不穷,段落结构玲珑别致,情节设置张驰有度。声腔艺术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为举足轻重。品位高雅,佳句叠出,结构巧妙,节奏得法,张驰有度。此戏精彩之处甚多,在看这出戏的时候,无论谁都能充分感受到剧情的跌宕之美、演员行当丰富之美,唱腔设计精巧迷人之美,程氏表演神采拔萃之美,配角不同风采互现之美,世态人情淋漓毕现之美„„

秦腔《锁麟囊》这台戏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很精练,同时又体现了秦腔的特色,很精彩,尤其是剧目本身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提倡的扶贫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纵观《锁麟囊》全剧,主要围绕着薛女的先富后贫,和赵女的先贫后富故事,清晰地向世人宣扬一个道理:世事无定,祸福难料,此一时或有彼一时;为人要有德有善,为贫要有志有气,为富要有仁有义;授人之义不图报,受人之恩不可忘,好人终将有好报的道理。

这部京剧像是一个童话,也像是因果老故事。绕梁三日后,一点点聚集起来的感动却涌上心头不能自己。落下一地的感动与唏嘘时,也让我们思考人生进而铭记一生。

大荣大辱都经过时,生命之花就能慢慢沁出芬芳。在生命的境界层面,只有穿透了富贵贫困,超越了因果相报的风云,最后才能守住人性至善的性灵天空。


相关内容

  • 中国戏剧及名角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种类*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 ...
  • 浅谈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
    摘要:在戏剧舞台上,中国的京剧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戏剧的舞台形式,既反映了亚洲文化共性的一面,又体现着各自文化的个性精髓.通过比较其风格特征,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是研究戏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中国儒学;艺术风貌 在亚洲国 ...
  • 恭王府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合影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 ...
  • 此一时彼一时的"改行儿"--老骥伏枥
    *有感而发 此一时彼一时的"改行儿" 在我记忆中,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生前曾说过两段儿一些演员在旧社会被迫"改行"的相声.那各行演员被迫改行的理由,不是因为得罪当朝皇上,就是迫于受恶势力压迫或 ...
  • 中国戏剧五大剧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 ...
  •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呈现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呈现 本文以华人传统戏剧在美国舞台上演百余年为背景,具体描述了京剧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异国他乡获得理解的过程和自我不断调整的处境.其中不仅包括性别问题,更有种族问题.本文试图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面具化与变性论 ...
  •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摘要:由于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舞台艺术表现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 ...
  •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 1. 古代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 2. 近代史:党史.重大事件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一.汉字 1.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种为造字法,后四种为用字法 2. 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
  • 北京历史文化作业
    北京历史文化作业 北京文化专题讲座"(地域文化)第一次作 业 说明:从作业(一).作业(二)中任选一题完成即可,两题全部完成者只能记录一次有效成绩. 作业(一)请就就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问题谈谈自己看法.要求:1 ...
  • 廉颇蔺相如列传介绍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介绍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文章.以廉颇和蔺相如为主线,讲述在战国时代末期,秦国和赵国的故事,文中重点突出了廉颇和蔺相如合力挽救赵国的来龙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