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问题 - 范文中心

借鉴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问题

12/25

作者:戴蓬军

调研世界 1998年09期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而分析经济发展中内在各行业间的均衡问题。产业经济学是为制定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的经济理论。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产业,是广义上的产业。它不仅指工业,而且还指国民经济中,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等的各行各业。产业经济学在企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划分出若干层次,建立起产业概念,然后以其中的“结构”为中心,形成其基本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产业联系理论,主要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分配的变化。

  产业经济学弥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足,它涉及产业这个既非微观又非宏观的领域,目的是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均衡与发展。比如产业结构理论,就是研究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它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探寻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以为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服务。再如产业联系理论,是借助于产业联系表,对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上发生的关联进行分析,以认识一国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及特征,为经济预测和经济计划服务。

  产业经济理论及方法研究起源于50年代的日本。战后,日本为振兴经济,实施了“产业合理化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合理化法。为了使日本的产业结构演进到发达国家的类型,提高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日本政府制定了产业政策,即以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为目标,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并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和诱导经济按既定的目标发展。日本的产业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借鉴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深化对农业产业一体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上把我国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纳入经济政策的轨道,促进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均衡有序、深入健康地发展。

  二、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

  弄清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科学内涵,是深刻认识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重大意义的基础。我们先来分析“农业”的性质,然后再分析“产业化”和“一体化”。

  首先,我们来分析农业。按照英国经济学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等属于第一次产业,制造业等属于第二次产业,商业、服务业等属于第三产业。农业作为第一次产业,提供食物等农产品原料,构成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国民的生存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不断创新,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等农产品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食品消费,人们要求食品富含营养、品种多样、方便快捷。“最终需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之演变的最重要的动因之一。”(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对食品等农产品的不断需求,刺激了农业食品等农产品的供给线不断向第二次产业(工业)和第三次产业(商业)延伸。以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第一次产业部门生产和提供食物等农产品原料,经由第二次产业加工,最后到商业,服务业等第三次产业,将食品等加工农产品分配给消费者。食品等加工农产品的供给过程,由原始的经由单一的农业部门,扩展到依次经由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以三个产业部门为载体,以食物原料等农产品为劳动对象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在产业链的运作过程中,农业作为原料的生产和供给部门,决定后续的工业和商业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经济越发达,农业和工业、商业的关联度越高,衔接越紧密。三个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的均衡、协调与发展是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食物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中心,形成了包括农、工、商三个产业部门的农业产业结构。良性运作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保持均衡,协调发展。

  其次,我们来分析“产业化”。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一词涵义较广,包括国民经济中生产、流通、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所以,“农业产业化”是达到农业与生产、流通、服务、文化、教育等的结合状态,使之纳入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部门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强调农、工、商等在国民经济中的结合状态。

  最后,我们来分析“农业产业一体化”。“一体化”有关系密切、形成一个整体的意思。所以,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概念,不但强调了农业与工业、商业必须处于结合状态,而且还强调了农业与工业、商业等相结合的条件和要求,使农业与其他产业及行业部门处于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系统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定义农业产业一体化就是指农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食品等农产品的供给活动而构成的产业系统。

  三、农业产业一体化问题解析

  科林·克拉克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就业人口和国民收入在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提出,随着经济发展,第一次产业的就业人口和国民收入比重将不断缩小,而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和国民收入比重将不断增加。我们可以体会到,产业结构的这种演进过程,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推进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转换,由产业结构的低级阶段跃上高级阶段,即由“正金字塔型”(农工商依次自塔基向塔尖形成)向“倒金字塔型”(农工商依次自塔尖向塔基形成)转换。产业结构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的演进,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思想,是产业结构政策的精髓”。(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我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但是,我们在对农业和工业、商业等产业部门的均衡关系及协调发展的设计上存在欠缺。无论从静态上看,还是从动态上看,产业结构明显失衡。这种产业结构的失衡状态,使某些部门处于不利地位,损害了该产业部门经济行为人的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也使得某些职业阶层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益。农业部门就是如此。虽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民利益有所改善。但是,并未找到农工商产业结构总体协调、均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与工业、商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投资报酬率不高,农民收入偏低,等等。在农业投资、农业保护、农产品价格、农村社会福利等制度尚无有效供给的情况下,农民就不得不转向工业、商业寻求经济利益,将经济活动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农民期望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改变经营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创建各种形式的经营组合,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发生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延长了产业链,在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增加了食品等农产品的附加值总量。同时,也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工业和商业份额上升,从而改变了农工商产业结构。可以说,农业产业一体化客观上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

  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是以农业为中心进行的产业结构重组,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产业关系的再调整,它推动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互相协调、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研究证明:不同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同的。从国民经济发展上看,农业产业一体化促进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换,使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关系,由“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向“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转换,并将使产业之间达到一定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我国的农业产业一体化,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政府及时倡导,积极鼓励,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实质上是推行一种新的产业结构政策。将已有的产业结构推向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应采取的明智之举。“向产业结构要经济效益,这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从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上看,至少有三个条件,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一是对食品等农产品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需求拉动);二是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包装、储藏、保鲜以及交通运输、集市贸易、商业及服务业、信息占有等条件明显改善(即条件供给);三是农业中经济主体期望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而参与食品等最终消费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即主体参与)。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农工商各部门出现的相对收入差异。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相对收入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正在带来产业结构的转换,使我国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演进。

  四、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必由之路

  农业作为第一次产业,它提供食物等农产品原料,经由第二次产业加工、包装,第三次产业储备、销售,向消费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是一个必不可少又难以替代的产业。因此,国家在制度安排和政策供给上应予以重点考虑。着力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证。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纳入我国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协调产业间关系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本身就包括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的发展。“产业政策就是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由其他诸政策与之相适应,共同构成的经济发展目标与手段体系”。(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农业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政策强调将农业完全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中来统一考虑。具体说就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使农工商等产业、经科教等行业相互间关系协调,保持综合、全面、均衡、持续发展,整体推进,并以此作为目标,来制定和执行农业产业政策。我们经常说的不能使农业拖国民经济的后腿就是这个意思。农业落后,处于不利地位,就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木桶效应”,就成为“瓶颈”,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个国家要获得经济发展,要获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非常关键的一环是要有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注: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产生演进的能力需要对幼小产业的扶植和保护,单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最佳效益。我国农村还比较落后,农业“弱质”,比较利益低,投资报酬率不高,农民收入低,农业处于弱小的不利地位。因此,需要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推进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转换,达到农工商、经科教均衡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然后,将增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再分配给农业、转移给农民,采取农业保护政策,实现对农业的“反哺”。这就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实行保护价格,减免税收,增加补贴,提高农民福利待遇,等等。

作者介绍:戴蓬军 沈阳农业大学


相关内容

  •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文献综述 班级:国贸 学生:黄蕊 学号: 132 1130630033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 ...
  • 论文答辩陈述6710409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武汉市蔡甸区莲藕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 [1**********] 姓名: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一方面来源于学院提供的参考选题 ...
  • [农业经济问题]摘要20**年01
    题名: 发展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 作者: 段应碧 中文刊名: 农业经济问题 单位: 中国扶贫基金会 摘要: 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必须培育和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组织只有连续运营才能降低运营成本 ...
  •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得分]:85分 1.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本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 正确 错误 2.都市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 ...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美国农村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 借鉴意义 班级:工程管理11级2班 学号: 11082201 姓名: 张鹏飞 指导老师: 谢忠刚 2013年8月 摘 要 美国农村地广人稀,赚钱多和财富划分显示了美国农民的特 ...
  •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 ...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在整治村庄背景下,本文中笔者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内容要点,文中笔者结合实际详细阐述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政治规划,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共 ...
  • 城乡一体化改革与乡镇功能拓展 - 黄祖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在"钱清样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先我很高兴能来到钱清镇参观考察,并和大家一起就一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这几天我看了<农民日报>连续刊载的关于"钱清样本"的五篇报 ...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