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旺[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实录 - 范文中心

钱守旺[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实录

03/08

钱守旺《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实录

(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一、观察发现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一点不假!这次钱老师到桂林来,亲眼目睹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我看比文人描写的还要美!你们看,钱老师一到桂林,就迫不及待地在象鼻山照了一张相。(教师出示自己前一天在象鼻山的照片。)

师:(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六幅桂林山水的图片,一边播放,一边富有感情地描述)你们看,桂林的山加上桂林的水,再加上水中那静静的倒影,简直就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生:(欣赏老师出示的几幅桂林山水的图片,被老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所吸引,个个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桂林的美景激发起了钱老师创作的欲望,老师也创作了三幅画。(教师出示第一幅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画)你们看老师画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很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既然今天是数学课,那老师就提个数学问题。你们大胆地估计一下,这幅画的面积可能是多少?

生1:我认为可能是4平方分米。

生2:我认为可能是8平方分米。

生1:我认为可能是6平方分米。

师: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呢?(教师把这幅画的背面展示给学生,画的背面画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方格。)你们数一数,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师:(教师接着出示面积是12平方分米和20平方分米的画,让学生估计每幅画的面积。教学过程同上。)

师:同学们看,刚才三幅画的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凭你们的经验,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1: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周长有关系。

生2: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长有关系。

生3:我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宽有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确信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二、自主探究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刚才教师出示的三幅画的长和宽:第一幅画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第二幅画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第三幅画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 至此,黑板上形成下面的板书:

面积(平方分米) 长(分米) 宽(分米)

6 3 2

12 4 3

20 5 4

师:同学们观察前面的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用长方形的长乘宽正好等于它的面积。您看3×2=6,4×3=12, 5×4=20。

生2:(兴奋地)老师,我也发现这个规律!

师:其他同学发现没有?

生:(异口同声)发现了!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形成下面的板书:

面积(平方分米) 长(分米) 宽(分米)

6 = 3 × 2

12 = 4 × 3

20 = 5 × 4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教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分米)宽(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后,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积、长、宽的数据。

启发学生思考:你发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追问:在面积公式中,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什么?

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是几厘米,沿着长边就可以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由此使学生理解: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长方形中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对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教师采用了下面的方式: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长9米、宽8米;长8米、宽7米;长7米、宽6米;长6米、宽6米(实际上是边长6米的正方形)。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长方形逐渐变成正方形。提问: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点评】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观察三幅图画,估计每幅画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相关内容

  • 德育案例1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广香 一.现状分析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开县.区.乡级公开课,并受到好评.但是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来看,自己还有很大的缺陷,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管 ...
  • 支玉恒[成都巨变]作文教学实录
    灵动和谐 寓情习文 --小语教学专家支玉恒<成都巨变>作文教学实录 成都市花牌坊小学 廖翠 芳阳 琼华 整理 一. 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主持人公布的作文上什么? 生:想象作文. 师:喜欢想象作文吗? 生:喜欢. 师 ...
  • 景泰蓝的制作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列数字.比较.分类.比喻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平 ...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 席争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 ...
  • 颐和园课堂实录
    林莘<颐和园>教学设计与点评 [日期:2014-03-11] 来源: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作者: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阅读:1079次[字体: 大 中 小] 林莘<颐和园>教学设计与点评 点评:福州金山小学 潘宇 一.课 ...
  •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听课有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 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
  •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内蒙古兴安盟兴安一小 刘忠诚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9页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
  •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一)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案例2中,三次不同的 ...
  •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黄兴小学 曹清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