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 范文中心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01/06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的内涵、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与人的关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与物质的关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各具特色。

(二)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附属品)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民主法制建设发展,人们为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文化是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怎样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见诸语言、器物、行为举止;封建等级、不平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广度;实践中目标的确定;行为的选择)

3.特点:①潜移默化。人们应积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个人成长。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误入歧途】

5.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表现

(1)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①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差异。)

(3)

(4)

3.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二)文化传播

1.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1.意义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发展丰富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3)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发展进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2.措施

(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既要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教育、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发展经贸关系、互派留学生或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4)大众传媒

第四课 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

1.2.

传统思想(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特点:①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4.影响

①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政治变化,

传统文化如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②对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③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

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辩证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继承与发展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7.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决定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能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使人们在有限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教育方式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 中将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

8.教育 ①是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因素。

②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在文化传承中:教育具有选择、传递、的特定功能。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为何文化创新?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如何文化创新?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 ②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

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 ③对于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

既要加强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这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

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

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基本特征: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1)源远流长

(1)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春秋战国形成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学确立至尊地位;

(2)

(2)博大精深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

(民族文化与中华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地位)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瑰宝,中华民族骄傲。

(意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

(3)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5)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or:第四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团结统一: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爱好和平:“礼仪之邦”;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精卫 夸父 愚公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重要性: 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3)必要性: ①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

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需要

⑤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喜”(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发展)

①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忧”(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同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怎样解决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奏响主旋律;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既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又要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多样文化需求;

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⑤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意识

(2)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二)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现阶段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三)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形式: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③措施: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存在原因:

①历史: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残余和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外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广阔空间,也加剧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冲击。 ③内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诱发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历史和现实证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科学发展之路

2.为什么?

(1)决定因素: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必要性:①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梦想。

②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的唯一正确道路,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重要性:(同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3.怎么办?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不断创新,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④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展教科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

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为什么?

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必要性(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怎么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其余同上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为什么?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怎么办?

国家:

①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要立足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个人: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为什么?(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如何?

1)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P105

(3

1. 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力量;

不同文化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竞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2.如何建设?

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含义:

科学文化修养指的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其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关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3.怎样做? ①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
  •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 ...
  • 20**年-20**年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七)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和"楚辞"这种诗歌样式.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也是"楚 ...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广州市第五中学 黄昆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 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 ...
  • 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器 教学设计 彭庆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陕西省丹凤中学生物组 彭庆 一.设计思想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6_历史_必修1_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预习导学 (一)复习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二)完成预习性练习 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
  •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稿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展示 王 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二 单元第六课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 ...
  •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一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 ...
  •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人教版选修1)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案 (人教版 选修1) [课程目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本课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新新制和移风易俗 [本课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