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重点归纳 - 范文中心

世界现代史重点归纳

01/11

世界现代史

1、战后20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雄厚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政府进一步干预和调节市场;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扩张刺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加剧

目的:战时经济顺利转轨;稳定国内社会生活;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内容:制定充分就业法;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扶植农业;扩大联邦

政府对教育的援助

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它使新政时期的某些措施得以法律化和制度化;共和党控制了参

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杜鲁门提出的许多法案没有通过;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转轨,使国家的经济得以保持并继续扩大

结果及其原因:结果:成效不大,主要限于建造廉价住房,清理贫民窟,确立最低工资标准,

扩大社会保险,很多目标未能实现

原因:国会特别会议中,议员们惊慌失措,通过了70多项法案;统治集团内

部策略上的分歧、利害上的冲突对公平施政起制约作用;杜鲁门在政治

上保守,在经济改革上却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二者的矛盾使得他的

经济社会改革难以推行;组织策略上,杜鲁门不能包容改革派人士,搞

宗派主义,形成占据政府重要职位的密苏里帮;外交路线上,推行霸权

主义,搞侵略扩张,巨额支出对外,推行国内的社会福利改革难免捉襟

见肘

3、西欧经济的恢复:英国: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稳定了战后英国衰败的经济;

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充实了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了金融

市场;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事设施转为民用设施,促进了新的

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受战争抑制的固定资产更新加快,人们对

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战后初期有利的贸易环境

法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四共和国进行国有化改革,推进法国式的计

划经济,实施著名经济学家莫内倡导的装备和现代化计划,推动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无偿使用德国战俘劳动力,以弥补法国劳动力的

不足,是联邦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马歇尔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它提供了食品和原料,缓解了紧迫的供应状况;马克对等基金缓和

了投资资金的短缺;艾哈德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 4、n 三环外交: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

主旨

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

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削弱议会的权力,降低总理和内阁的作用,扩大总统的权

力;总统是国家的元首,三军的统帅,有权直接任命总理,

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形势非常权力。

6、世界殖民体系解体:原因:当代世界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必然;

殖民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并逐步从根本上动摇

着殖民主义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奴役;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

文明的复兴,给殖民主义敲响了警钟。

影响: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

人民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

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

新殖民主义及至所谓后殖民主义仍在继续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

侵略。

7、n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因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

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

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英国印度总督L. 蒙巴

顿(1900~1979) 提出的英国移交政权和印巴分治方案。

8、n 七月革命:1952年7月纳赛尔领导的推翻埃及法鲁克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到

1952年7月22日夜,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营组织发动革命,到7月23日

清晨,部队已控制局面,26日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同时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

由纳吉布任主席,新政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特权,废除

1923年宪法,颁布土地改革法,并成立埃及共和国。

9、n 滞涨: 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指物价上升,

但经济停滞不前,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 结果。

10、n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

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11、n 戴高乐主义: 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 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

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 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

族主义, 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 戴

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

12、n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过渡时期相当于宪法地

位的法律,是目前德国的根本大法。德国基本法于1949

年5月23日获得通过,确定波恩为首都。次日即1949

年5月24日生效,标志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

13、n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联邦德国的经济制度已发展成为

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意味着既背离了过去曼彻

斯特自由主义的你斗我、我斗你的原则,又摈弃了国家在经

营与投资决定方面说了算的经济统制。保证个人首创性的自

由发挥及私有财产的基本法使这些基本权利服从于社会责

任。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负有调节的任务。它规定市场活

动的框架条件。在这个框架内,由千百万家庭和企业自由和

独立地对他们想生产和消费什么作出决定。而生产什么货物,

生产多少以及谁从中得到多少,这个问题主要由市场决定。

国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形成的直接干预。

14、n 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是对联

邦德国历来推行的哈尔斯坦主义的重大修正。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

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二、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

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15、n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9月成立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

独立自主、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

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

的、自万隆会议后第二个人划时代的里程碑。

16、尼克松主义:N:尼克松总统制订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

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

W:美苏苦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国内多张危机迸发

C :美国恪守条约义务,该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务,美国鼓励并期望将逐

渐有亚洲各国自己处理;美国将继续发挥在亚洲的重要作用,但必须避免采取

那些会使亚洲国家依赖我们致使把我们拖入像越战那类冲突中去得政策;美国

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但不要发号施令。

P :狭义上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及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形成了“伙伴

关系+实力+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结束了越南战争,改善中美关

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标志在杜鲁门主义开

始的冷战遏制政策的结束,成为以后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17、n 布什主义: 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

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

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

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布什主

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

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18、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结果、影响

苏联解体:原因: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②传统的高度集权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

适应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和要求是苏联解

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③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也大大加重了

苏联的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援外开支是国家经济不堪重负

④错误的民族政策和打俄罗斯主义行为,埋下了分裂的祸根,在戈尔巴乔

夫的公开化、民主化的鼓励下,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泛滥

⑤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影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导致两极格局终结,

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造成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

一的超级大国;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

东欧剧变:原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内部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导致

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思想

的影响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政策的推动;直接原因危机前,东欧各

国的执政党实施政治多元化和民主社会化,承认反动派的合法存在导致

最终失去政权

影响:

19、撒切尔主义:内容:奉行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福利制

评价:实施效果明显,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由赤字转向盈余,经济增长加快;

大大提高了保守党的民众支持率。

20、艾哈德的经济改革:目标:实现最大限度的全面经济发展,货币运转正常,市场价格稳

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

措施:整顿货币体系;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

场经济过渡;税收改革,以减税来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21、德国的统一历史进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过程: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约》, 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

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 纳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 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平共处对欧洲 发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尔和昂纳克在莫斯科再次会晤,称双方愿在 1972年两德签订的《两 国关系基础条约》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决不允许从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 1987年9月,昂纳克首次访问西德。

1988年9月14日,东、西德再次达成包括过境、扩建高速公 路等协议,进一步发展 相互交通往来。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从4月1日起放宽民德人去西德旅游的条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主德国公民涌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纳克总书记宣布辞职,克伦茨接任总书 记职务。11月9日,民

德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国边界。

1989年11月28日,科尔提出实行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1989年12月19日至

20日,科尔总理访问民德,两德领导人商定双方之间将建立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 条约共同体。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长会议主席莫德罗提出了统一德国的 “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议立即开始有关货币联盟 及经济改革的谈判。13 日,莫德罗和科尔在波恩举行会谈,双方 表示要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德国统一的目标, 两国还就建立货币联盟专家委员会达成协议。

1990年2月13日,美、苏、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渥太华 商定,举行“二加四”外 长会议,讨论解决有关统一的“外部问 题”。

1990年2月18日,民德大选揭晓,德国联盟获胜并组阁。基 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 埃出任总理。

1990年5月18日,两个德国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 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 日,该条约正式生效,西德马克取代民 德马克,民德在货币、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引入 西德的现行法律 制度。

1990年8月2日,两德政府草签了选举条约,决定于12月2日 举行全德大选。

1990年8月23日,民德人民议院特别会议通过1990年10月3日 加入联邦德国的提案。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 条约”。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 举行第四轮“二加四”会 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条约对统一后德国的边界、军事政治地位、结 束4大国对德权 利和责任、统一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 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 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影响:

22、亚非拉出现民主化浪潮的原因: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直接

诱发这些国家的民主化浪潮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强烈推行西方意识形态和民

主价值观的结果

3、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对亚非拉产生了示范效应

4、亚非拉各国内部具有进行政治改革,迈向民主化的客观

要求和内在动力

5、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新兴阶层的出现为亚非拉民主化提供

新生的政治力量

23、比较哈尔斯坦主义和新东方政策

24、比较联邦德国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

25、日本民主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1、整肃军国主义势力,实行民主化措施

2、修改宪法,保留天皇制

3、进行经济改革:农地改革(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未触及山地原野的地制等;

改变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与寄生地主制下落后

的农业的畸形状态,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改

善农业生产,开辟商品生产,从而促进农业恢复发

展;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复兴奠定基础,为资本主

义工业提供劳动力)

解散财阀(不彻底;通过解散财阀公司,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

的控制,财阀的封建性、封闭性随之消除)

评价:1、修改宪法、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各项民主改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2、铲除了明治维新以后残存于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封建因素,解决了明治维新这场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留下的一些难题,是明治维新的归宿,完成了明治维新

以来日本近代化历史进程,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使日本从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变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搬掉了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基础,民主改革是日本

战后经济高速成长的起点

26、自民党下台的原因

政治腐败为最根本的原因;派系多,积怨甚深,造成严重内伤,以致分裂;不进行政治

改革是自民党下台的直接原因;经济持续低迷,难以走出低谷时自民党下台的间接原因; 国际格局的变化对日本政局产生了影响

27、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日本的政策:扶植日本垄断资本;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旧

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

2、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

3、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制定高速经济成长政策;

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

4、重视教育,加速人才培养:义务、高中、中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经费投入逐年

增加;提出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

5、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6、战后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日经济发展提供良机

7、大量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的进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保证

8、国内政局的长期相对稳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保障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教学案1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09-10-21 编辑: 小柔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1) ] [字号:大 中 小]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通史概要: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 ...
  •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第九单元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第一课:知识学习--开启心灵 第二课: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第三课:文艺熏陶--陶冶情操 第四课:思想追求--提升境界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 ...
  •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设计与思考 ----主备人:薛其强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 1.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地位:从内容上来看,属于 ...
  • 中东说课稿
    <中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 ...
  •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王建平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 ...
  •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2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
  • 历史答题方法
    2016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 以下资料是我收集并且删选的资料,请相信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且希望各位和我一样的考生注意,所有的技巧方法都是给我们提分用的.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 ...
  • 当代国际社会
    " 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 ...
  •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Ⅲ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汉寿二中 邓应权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启蒙运动>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教学,在正确分析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杰出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