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 范文中心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01/25

第九单元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第一课:知识学习——开启心灵

第二课: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第三课:文艺熏陶——陶冶情操

第四课:思想追求——提升境界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及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自己身边发生的实例,试着阐述知识的掌握、科技的发展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养学生渴求知识,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掌握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知识的含义是什么(书本知识、实践知识、社会经验、人生感情„„)。

(2)知识、学习、发明创造与科学技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作业(自我测评第一题)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第八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选择,使我们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提问]那么,这一单元的内容和第八单元有什么关系?

[归纳]家庭生活的质量如何,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合理选择来改变;精神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同样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来提升。

[承转]如何提升我们的精神生活,使它不断丰富多彩?请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这个单元的学习。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试着梳理清楚课文的内容结构(整体把握课文)

[提问]“知识改变生活”这部分内容到底说了什么问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形成板书。

[板书]一、知识改变生活

(1)印刷术、印刷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农业时代)

(2)电话 (工业时代)

(3)计算机——计算机技术 (信息时代)

(4)水稻杂交技术——生物技术

(5)登月——航天技术 (太空时代)

多媒体显示:以上相关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过程。

鼓励学主动在课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知识改变生活”的材料,并作简单讲评。 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选读其中几篇文章。

[提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促进了社会进步。那么,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知识改变生活”,“科技发展改变生活”?什么是“知识”?“知识”与“科技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归纳]

(1)科技的发展基于知识的掌握。

(2)什么是知识:见课本第94页对知识含义的讨论活动设计。

知识的含义:包括书本知识、实践知识、社会经验、人生感悟„„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又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

(3)知识与发明创造、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技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和方法)。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

学习: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上述几者的关系为:人通过“学习”活动掌握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明创造”,并经人类整体实践活动积累、整理、提升为“科学技术”。

[小结]正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并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争取对人类社会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教学提纲: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

一、知识改变生活

(1)印刷术、印刷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农业时代)

(2)电话 (工业时代)

(3)计算机——计算机技术 (信息时代)

(4)水稻杂交技术——生物技术

(5)登月——航天技术 (太空时代)

问题:什么是知识?

知识、发明创造、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后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实例,感受“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自己身边发生的实例,试着阐述学习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

(3)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养成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对人的成长、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识就是力量”和“学习改变命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名人名言: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提问]这是谁的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归纳]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财富„„

[展示]海伦凯勒和京郊农民的事迹,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联系阅读。

[提问]请想像海伦凯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如果不学习,她的一生将怎样度过?

[归纳]设身处地地想想,由于盲聋,海伦凯勒的生活领域其实很狭窄!但她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学习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也拓宽了她的生活领域,使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能去参与社会生活。这达到了多高的境界啊!精神家园的建设何其重要!

[承转]京郊农民一例又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如果他像其他村民那样,仅凭经验种地的话,只会每况愈下。而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来说,谈何容易?他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但是他付出努力后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同学们还有更多的实例来说明“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吗?

[讨论]鼓励同学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未来设计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学习改变命运”这一问题的看法。

[提问]同学们用很多例子说明了“学习改变命运”的观点,那么,“知识就是力量”和“学习改变命运”之间是什么关系?

[归纳]之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是因为一旦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使人产生改造生活环境及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这是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客观陈述。而学习则是一个掌握知识并最终使用知识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主观努力的活动过程。“学习改变命运”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得出的主观感受。

[提问]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知识?

[归纳]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种书本知识、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经验都是有用的知识,都能够让我们启发思维、开阔视野、发展能力、增长才干、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因此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从实践中学习。

因此,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课堂小结)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讲,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练一练——材料分析:

肖琴和肖燕云姐妹俩是湘西土家族人。姐姐肖琴5年级,妹妹肖燕云2年级时,由于家庭贫困,只供得起一人上学。妈妈手里拿着两根一长一短稻草,让姐妹俩抓阄,抽到长的去上学,抽到短的留在家里做事。妹妹抓了长的稻草就上了学,勤奋苦学最后考入了名牌大学,而一向成绩十分优异的姐姐只能辍学在家,从此打草当农民。问:

(1) 两姐妹不同的命运真是由稻草决定的吗?为什么?

(2) 没有上学在家务农的姐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请你为

她出谋划策。

(3)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教学提纲:

二、学习改变命运

海伦凯勒:视听残疾者学习多种文字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京郊农民:产量年年下降学习科学技术优质高产的绿色庄园

“知识就是力量”与“学习改变命运”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知识?

教后随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实例,感受学习化社会的特点。

(2)关注社会,体会终身学习是时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

(3)培养渴求知识、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知识就是力量”与“学习改变命运”的内容,体会到知识、学习与个人命运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问]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与以往的学习、当今时代社会与以往的社会有什么不同的

特点吗?

[归纳]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已经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每个人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承转]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今天社会的特点吧!

(新课教学)

[展示]相关材料(附后)

[提问]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什么叫“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有什么特点?

[归纳]1、因为信息时代的知识频繁地更新换代,所以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

2、学习化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况下可以自由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每个人都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

学习化社会的特点:终身学习(纵);学习方式多样(横)。

[拓展]问题讨论,视课时而定:

在校外利用网络、多媒体学习与在校内课堂上学习有什么异同?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

(课堂小结)

明确:时代社会的变化太迅速,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有效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反思: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安排我们的学习?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教学提纲:

三、学习化社会

终身学习(纵)

学习方式多样(横)

教后随笔:

第二课 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体育运动与健康人生之间的关系。

(2)通过收集体育运动中各种各样的感人事例,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发掘故事背后蕴含的精神追求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有关体育运动的感人事例的学习、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与个人成长、健康生活的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重点:理解体育运动与健康人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体育锻炼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阅读资料“北大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健康之路”,收集体育运动中各种各样的感人事例,若干个气球。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我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

[提问]那么,我们能够好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人曾经以动物身上做过一个实验:将兔子、乌鸦和夜莺很小的时候就关进笼子里,从外表上看,这些动物长大后发育很正常。然而,当他们被放出笼子后,发生了下面的情景:兔子刚跑几步就倒下了,乌鸦在天空飞了半圈就一头栽了下来,夜莺欢唱几声就死去了,实验者对这些动物的死因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兔子和夜莺死于心脏破裂,乌鸦则死于动脉撕裂。显而易见,这是由于他们长期不运动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一旦激烈运动就不能适应的结果。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

引导学生回答出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保证。

[承转]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是我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保障,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环境下,体育运动已成为建设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更是激励我们全面发展的动力。

[板书]第二课 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一、健康人生

(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文第97页爱因斯坦热爱运动的故事。

[提问]爱因斯旦为什么要步行到王宫?

你是怎样理解爱因斯坦的话“运动常给我无究的乐趣”?

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你为什么喜欢它?

参加体育运动时,你会感到快乐吗?

[归纳]不同的同学喜欢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喜欢篮球的、有喜欢足球的,还有喜欢乒乓球的,也有喜欢游泳、下棋的,因为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强健体魄。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和他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关系,所以说运动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而且大家和爱因斯坦一样,都在运动中找到了快乐,可见,运动可以使我们健康快乐。

[板书]1、运动使人健康、快乐

[承转]运动可以使人健康、快乐,除此之外,运动还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每个只能用一口气。教师找几名同学,注意选择学生时的技巧,可以

选几个体育生或体育好的同学,再选几个身体条件较弱的或身体看起来不错但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并分析。

[提问]同样用一口气,为什么气球有大有小?请参加比赛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出不同同学的身体机能不同。

怎样能够把气球吹得更大?指导学生回答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承转]体育运动都有哪些好处呢?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图9-13,阅读两段材料“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健康之路”,讨论体育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归纳]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格,强化肺部功能,使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实干精神、竞争精神。

[板书]锻炼肌肉、增强体格

强化肺部功能

保持乐观的心态

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实干精神、竞争精神

[归纳]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使各个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话尽管讲得有点过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是,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谢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承转]运动不仅能提高体质、增强体能、强壮体魄,更能在长期的艰苦的体育锻炼过程中,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不屈、勇敢顽强的精神。

[板书]2、运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提问]请同学介绍关于邓亚萍的事迹。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

邓亚萍是如何克服自身身体条件方面的劣势,成为世界冠军的?

邓亚萍之所以取得世界冠军,哪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什么每赢一分她就要大喊一声给自己助威?这会给对手造成什么影响?是不是太张扬太过分了?

[归纳]邓亚萍就是运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战胜自己身体方面的不足,通过一声声坚定有力的呐喊声和锐不可当的气势战胜对手,赢得世界冠军的。

[提问]有人认为:“健康的标准就是没有病,没有病就不用参加体育锻炼了。”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引导学生总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承转]请学生阅读课本第98页“橡皮人”的故事。

[提问]“橡皮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体育运动可以弥补身体的残缺,改变人的命运。

[板书]3、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提问]像邓亚萍、“橡皮人”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说说他们在变成体育强者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有人认为:邓亚萍和“橡皮人”有顽强的意志,能吃苦,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很伟大。但对于大多数人不可能创造奇迹的人来说,参加体育运动,特别竞技运动,再努力也没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承转]可见体育运动的作用如此之大。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体育锻炼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在1995年就已经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提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如今,全民健身活动正在深入社会、走过家庭,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板书]全民健身热活动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阅读卡“中国健身热”并提问:结合社区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谈你身边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并分析这股健身热兴起的原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的第一部分健康人生。同学们了解了体育运动与健康人生是息息相关的,体育运动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磨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提问]马上就要下课了,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学生紧扣“体育运动”这一主题谈他们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那就是: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让我们尽情享受运动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吧!

(布置作业)

1、 与自己最好的同学(朋友)制定一份详细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互相监督,付诸实施。

2、 阅读《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一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83页)。 教学提纲:

第二课 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一、健康人生

1、运动使人健康、快乐

健康人生 培养团队精神、实干精神、竞争精神) 动

2、运动可以磨炼人意志

3、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教后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奥林匹克精神。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知识和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故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

(3)通过“齐眉棍”的游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在比赛过程中团结协作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与个人成长、健康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导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精神,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将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交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准备:奥运会的录像资料、有关奥运会的资料、阅读资料“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几根“齐眉棍”(直而长的竹竿或木棍即可)。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体育运动是实现健康人生的保障,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会表现运动的美,弘扬运动的精神。

[提问]全世界级别最高的运动是什么运动会?

学生齐答:奥运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

[承转]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弘扬体育精神的盛会。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每次在不同的城市举行,参赛选手来自世界各地。在奥运会上,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你属于哪个民族,奥林匹克精神是人们共同的追求。

(新课教学)

[板书]二、奥林匹克精神

[提问]你了解奥运的历史吗?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同学们通过录像和课本第100页的阅读卡了解奥运会的起源。

[板书]1、奥运会的起源。

[叙述]在奥运会赛场上,观众们欣赏到了运动员们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欣赏到了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战胜自己、战胜他人的勇气,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

[板书]2、奥林匹克精神

(1)更快、更高、更强

[提问]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为什么不是“最快、最高、最强”?如何达到“更快、更高、更强”?

[归纳]因为运动永无止境,它要求人们不断地超越自身的极限,要求人们不断打破人类自己的纪录。只有具有不断地挑战自身极限、永不满足、永不停留的超越精神和拼搏精

神才能达到“更快、更高、更强”。

[叙述]请看课本第100页图9-18,这是牙买加运动员奥蒂在赛场上奔跑的情景。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因为她参加了多次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获得了30多块奖牌,却从未获得过金牌,但好坚持不懈,40多岁仍然奔跑在竞技场上。

[提问]奥蒂的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

[板书](2)重在参与

[承转]奥林匹克精神不但体现在“更快、更高、更强”,还表现为“重在参与”精神。

[提问]鲁迅先生曾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看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你认为“更快、更高、更强”与“重在参与”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归纳]强调参与和强调取胜,在表面上看来似乎矛盾,竞技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正是在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炼,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了运动员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所谓“很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重要这个道理。正因为如此,在奥林匹克大赛上才有无数明知取胜希望渺茫,仍尽全力与世界体育巨星一拼到底的勇士,才有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奖牌的健儿们洒下的汗水。这些人不是明星们的陪衬,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人们都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参与,去奋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已。在这无休止的激烈争夺中,训练的质量越来越高,比赛的过程也越来越充满魅力,使得奥林匹克之树常青。

[拓展训练]小型比赛:齐眉棍。

比赛规则:1、每组选出8-10名同学,面对面站着,将食指伸出,把棍子放在食指上。

2、听到口令后将棍子慢慢往下放,注意手指不能离开棍子。

3、 闭上眼睛,不准说话。

4、 哪组先放下去哪组取胜。违反规则的取消比赛资格。获胜的组可以获得奖品。

[提问]分别请获胜的组和失败的组谈一下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失败后不要气馁、不要互相埋怨,互相鼓鼓劲,课后可以再试一试。

[归纳]可见,体育是可以不通过语言就能交流的,而且它还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也就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板书]3、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叙述]奥运会作为世界盛会,用体育充当国际语言,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播撒世界和平的种子。在奥运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肤色、种族和贫富,遵循统一的原则,紧张激烈而又公平友好地竞争。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02页杰西欧文斯和鲁兹朗的故事,回答问题:

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如何理解欧文斯的话“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后起之秀突破,但这种精神永不磨灭?你认为这种不可磨灭的精神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比赛过程中没有各种歧视,人们之间真诚的理解、合作和友谊,在平等的基础上公平竞争的精神。

[提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01页的五环旗,能谈一谈五环旗的五种不同颜色的环分别代表哪五个大洲吗?

[叙述]五环旗的颜色从左到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色的环圈代表全世界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连接在一起,共同为接受运动竞赛良好的结果而努力,它代表着奥林匹克友谊精神及全世界动员之间的平等;六种颜色(包括白底)代表着当时世界各国国旗的颜色。

[承转]2001年7月31日,那是一个令全中国人骄傲的日子,当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一个响亮的名字——“北京”的时候,全世界到处能听到中国人的欢呼、呐喊声,我们终于赢了。从此中国北京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是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提问]在奥运会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爱国与奥运精神是一致的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员在赛场上的实例和“齐眉棍”的游戏,体味到了真正的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团结协作、不断进取”是奥运精神的体现。体育运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作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国度,我们中国人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为建设文明的社会而不断努力。

(布置作业)结合奥运精神,写一篇“我为北京奥运作贡献”的小论文。

教学提纲:

二、奥林匹克精神

1、 奥运会的起源

2、 奥林匹克精神

(1) 更快、更高、更强

(2) 重在参与

3、 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教后随笔:

第三课 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观自己已有的关于文艺作品感受的精神储备,然后一起欣赏不同的文艺作品。

(2)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艺术中的美,尝试去接受不同的文学艺术样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热爱人类优秀文化的情感,尊重多元文化,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学艺术的美及其与人类真实丰富的情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体会这种美对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搞清优秀文艺作品的特点及对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投影等。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也了解了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是激励我们全面发展的动力。

[提问]那么,这一课的内容和前两课有什么关系?

[归纳]欣赏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承转]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是优秀的作品?

(新课教学)

1、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举各种作品的美。

2、 鼓励学生列举关于“爱国、民族气节、亲情、友情、自然风情”等主题中自己喜欢的作品,谈一谈对“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人类最真实丰富的情感”这一观点的理解。

3、 做课本第110页自我测评1(注:“想一想”改成“说一说”);然后鼓励同学从自己最了解的艺术形成中选出一种自己最欣赏的作品,在班里说说自己认为它美在哪里,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小结]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指那些能够体现人类共有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的作品。

[讨论]你认为观赏优秀文艺作品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或对于你来说,观赏优秀文艺作品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归纳](见课本第110页自我测评2)

感受愉悦的心情;活跃丰富自己的思想;获取社会生活知识;学会识人;增长历史知识;陶冶高雅情趣;„„

(课堂小结)

明确: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之一是能够体现人类共有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优秀文艺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发掘人们的美好情感,间接丰富人们的社会经验。

教学提纲:

第三课 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

一、发掘美好的情感

1、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之一是能够体现人类共有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2、优秀文艺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发掘人们的美好情感,间接丰富人们的社会经验。 教后随笔:

第四课 思想的追求(3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列举各种事例,深入感受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的执著与可贵,体会思想的不懈追求者的精神品质----大胆怀疑的理性精神,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敢于尝试的实践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理解不懈追求的意义所在。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勇于探寻真理,敢于独立思考,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艰苦历程,不懈努力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学生的代价去探索自然奥秘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学与教的过程

布置课前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

收集“从细微处找到重大发现的科学家”的其他实例。

叙述: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也了解了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是激励我们全面发展的动力。第三课的学习告诉我们,要主动用人类优秀的文学艺术成果去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问:那么,这一课 内容和前三课有什么关系?

归纳:这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提出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承转:如何在开启心灵、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鼓励同学认真、深入地思考课文几人例子的含义。

问:屈原的例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分析:战国时期虽然开展了百家争鸣,但没有哪一家曾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像屈原的《天问》表现出这么广泛而深刻的怀疑,这就意味着屈原具有超越当时一般思想家的强大的独立人格力量,因而他敢于漠视社会的压力,进退越已被社会所肯定的思想习惯和思维模式。这种怀疑精神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这正是屈原的最可贵之处。

归纳:不懈探求者一般具有大胆怀疑的理性精神。

问: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家泰勒斯的例子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

归纳:他勤于思考,勤于探索。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除了魏格纳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也是从细微外找到重大发现的,他们进行科学发现的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归纳:不懈探求者还具有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

讨论:像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意义何在?

没有他们的勇于献身,就没有人类今天科学的发展。

归纳:不懈探求者还具有敢于尝试实践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承转:请在网上查找资料,看看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三人都做过些什么,想了些什么,是怎样的人。然后完成课本第114页上的作业题。

课堂小结: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有思想,有不断探求的强烈渴望,甚至不惜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面貌,才能够不断走向光明。

三、 教学提纲

第四课 思想的追求

一、探索自然办的奥秘

思想的不懈追求者一般具有:

1、 大胆怀疑的理性精神

2、 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

3、 敢于尝试的实践精神

4、 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四、 问题研讨

本课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是:科学家勇于献身科学的意义何在?

以居里夫人为例。对个体而言,看起来她对科学的献身损坏了她的身体,也没有为她带来财富。但是,内心深处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和探索事物真相的强烈渴望激励着她不断去探索,从而获得了他人无法感受到的精神上的巨大满足。对人类发展而言,她的奉献所获得的成果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了自身,从而提升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实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所以,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意义重大。

教后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较深入地感受人类不懈追求理想人生的精神的执著与可贵,体会理想追求的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于面对一些哲学话题,并反观自身,试着思考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

培养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探寻真理,热爱美好人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不懈探寻美好人生的艰苦历程及其意义所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学生的代价去追求理想人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学生作品。

学与教的过程

课前指导:

布置对本课的预习,思考第116页的两道思考题。

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人类对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也是推动人类不断走向光明的动力之一。 深入学习课文:

讨论:想过这几个问题吗?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请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你怎样看苏格拉底的选择?他因为什么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因为他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流行和权威的说法)他为什么选择服毒受刑?(他认为,良心----言论自由与真理更甚于生命。所以他宁肯放弃生的权利,也要维护自己发表言论的自由。)你认为这样值得吗?

讲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英雄为了追求理想,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奥斯特洛夫斯基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应该怎样理解马永顺的例子?(他服从真理,敢干否定自己已有的成绩,敢于实践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最终得到世人的理解。)

归纳: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古今中外的前辈们是如何用生命去探寻自身和人生价值问题的。

问:你有其他例子说明人始终在探索人生意义吗?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探索人生意义”的材料,并作简单说明。

讨论:针对两种观点“我想做个名人”“我想做个平凡人,平凡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力争在讨论中逐渐明确自己的想法。

作业:课后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笔答“对于人生的意义,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

追求。作为当代表青年,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作为这课的小结。

三、教学提纲

二、认识人生的意义

1、《苏菲的世界》: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

2、苏格拉底:大胆怀疑的理性精神

3、林觉民: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5、 奥斯特洛夫斯基、马永顺:敢于尝试的实践精神

四、问题研讨

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面对一些富有哲理的问题,并反观自身,试着思考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这是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不一定有答案,也许会思考一生,但人们正是在这样的探询、思考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选择?如何理解林觉民的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如何理解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去追求理想人生的意义?这是需要学生用一生去感悟的问题,所以是开放性的题目。对人类而言,这样的追求无疑推动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关键是对个人而言,这样的追求意义何在?看结果还是看过程?

教后随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列举各种事例,较深入地感受人类不懈追求理想社会的精神和实践。 培养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探寻真理,热爱美好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不懈追求理想社会的艰苦历程及其意义所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去追求理想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课前指导:

布置对课文内容的预习。

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人类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同样的推动人类不断走向光明的动力之一。 深入学习课文:

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会理解人为什么要不懈追求理想社会。

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礼记》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西方社会的理想追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的思想及共产主义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创造。

问:你认为人们追求理想社会有什么意义?

进一步讨论: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去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理想人生、理想社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归纳: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承转:马克思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他的人生选择有什么联系?

问:人是否需要理想的支撑?明知有的理想不可能实现,是否还要心存理想?

归纳:人的成长是随着他对自己不断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实现的。理想是引导人前进的心灵之灯。

问:怎样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努力实现理想?

归纳:有理想:脚踏实地地去干;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问:你有什么理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自己的理想。

作业:请写一份本课的学习小结。

总结:再一次明确: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有思想,有不断探求的强烈渴望。同学们要不断追求理想境界,不断提升自我。

开放式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不断追求理想境界,不断提升自我?

三、 教学提纲

三、追求古代的大同理想

1、 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

2、 西方社会的理想追求

3、 付出艰苦努力和沉重代价去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意义?

4、 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四、 问题研讨

本课教学仍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勇于面对比较严肃、沉重的话题,试着思考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等重大问题。

建议:简单讨论一下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会理解人为什么要不懈追求理想社会。 重点讨论: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去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理想人生、理想社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不断促进人类发展。

开放式的讨论题:我们应该如何不断追求理想境界,不断提升自我?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不断思考,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五、 教学评价

1、 自评 20%

2、 同学互评 20%

3、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是否认真 20%

准备资料的认真程度与资料质量 10%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发言质量 10%

课后学习小结 20%

教后随笔:

综合探究九 实话实说话“流行”(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列举和展示流行事物或流行现象,感受流行对自己的影响。

通过比较自己与家长、老师在对待流行话题上的态度和看法,理解兴趣差异和代际差异的存在。

能够从多角度广泛地交流和探讨青少年中最具代表性的流行事物或现象,分析其中的利弊。

能够从不同途径收集、整理各种关于流行事物或现象的资料,培养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围绕话题积极思考并从多角度畅所欲言。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和归纳各种观点,对如何正确对待流行现象形成一定的认识能力。 教学方法

本节课属于以学生说为主的综合探究活动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演示法,即学生和老师把已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资料呈现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交流和讲座奠定基础;对话法,即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自然地引出相关性话题,并使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畅所欲言;讨论法,集中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事物或现象,设置问题或辩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或群体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课外收集有关反映流行事物或现象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师准备:班级分组,每组6人左右;

调查当地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和歌手;

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与教的过程

(唱一唱)

根据“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和歌手”的调查,播放几首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片段,如阿杜的《坚持到底》、《天蝎蝴蝶》、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变》、《布拉格广场》、周杰伦的《东风破》《晴天》等(多媒体课件显示MTV画面),建议学生跟唱。接着学生自我推荐或全班推荐2—3位同学当场清唱自己最拿手的流行歌曲。

问:除了流行歌曲之外,当今社会上还有哪些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

学生自由发言,如流行穿名牌、流行电脑游戏、流行语、流行追星、流行看《哈里波特》、流行自由发言、流行减肥、流行街舞等等。同时展示已准备好的反映流行事物或现象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一边展示一边解释,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让学生表演某种流行风。

问:根据观察,你们认为在中学生年龄群体范围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现象和流行事物是哪一种?

学习小组分组交流与协商,由小组发言人分头选择结果。根据结果最终确定选择率最高的一种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作为集中探讨的话题。

问:教师针对这一种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设计相关具体问题,以流行追星为例,问题可这样设计。

1、 据你们了解,现代中学生主要喜欢哪些歌星、明星、球星?

2、 你认为中学生追星都有哪些原因?

3、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看待中学生流行追星的观点有哪些变化?

4、 在对待追星问题上,青少年学生和父母亲以及老师之间往往存在着哪些分歧?为什么?

5、 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你认为追星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小组分组交流,既可以讲座全部问题,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时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包括主持人、记录员、监督者、发言人等,教师也可以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其中一组参与讨论。

讨论结束,由各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提醒:后面发言的小组代表只需对前面发言人的观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者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

辩一辩:

针对各组对上述第4个问题发表的观点,教师设计辩题:“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追星?”并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以自愿举手的方式组成正反方,进行即兴自由辩论赛,教师当主持人。

要求:每方推选辩手,其他同学组成智囊团;辩论双方多角度寻找充足的证据力求驳倒对方;每方最后都要做陈述总结。

辩论结束后,教师站在一个成年人的高度从全面的观点对这个辩题进行归纳。 评一评:

1、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 你认为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是谁?为什么?

3、 关于流行这个话题,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 教学提纲

综合探究九 实话实说话“流行”

流行风大盘点 流行风大论坛

流行歌曲 流行电脑游戏 中学生追星有哪些原因?

流行语 流行看《哈里·波特》 你看待追星的观点有什么变化?

流行追星 流行染发 家长与你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分歧?

流行减肥 流行穿名牌 追星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流行街舞 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追星?

四、 问题研讨

本课属于探究课型,但由于“流行”这个话题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有圈套的吸引力,可导致谈及的流行现象或事物多且散,从而容易使课堂探究陷入到一种泛泛而谈甚至放羊式教学的局面。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集中某一个现象、集中某几流行个话题深入探讨。另外,教师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创造性地教学,同时站在成年人和教育者的角度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困惑作必要的纠正和点化。

教后随笔:


相关内容

  •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要点及如何写开头和结尾
    我的课余生活 习作要点及如何写开头和结尾 "课余生活"就是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下课 放学 周末 寒假和暑假 2.你的课余生活有哪些? • 读书 旅游 集邮 养花 养金鱼 书法 舞蹈 弹琴 小制作 小发明 ...
  • 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
    魏辇 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 李艳玲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瓦尔图镇文体广电服务 中心 [ 摘 要l中国的改革开放 已经经历了 十三年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的引 导 丰 富农村文化 生活 , 政 府还可 以组 织 & ...
  • 丰富的课余生活
    丰富的课余生活 活动内容: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然后,让我们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 该项活动我认为对本班学生有着较好的促动作用. ...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根据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和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在发扬多年来人教版教材科学.严谨.规范等优点的基础上,用新的教 ...
  • 历史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王勇 一.说教材 本课紧承上一课介绍的两宋经济概况,从宋代的衣食住行.城市文化生活.节日活动三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 有人说大学生活绚丽多彩的
    有人说大学生活绚丽多彩的,也有人说大学生活是无聊空洞.浪费青春的.也许,后者更多一些.是的,其实,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因为真实经历,他们才会那么说,这两者是不矛盾的.这是因为在大学里,有的人确实过得很充实.很开心,深深留恋这块他们认为是一辈 ...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物质丰富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物质丰富时代,国家对离休人员不断加薪,同时社会上尊老风气日浓,儿女对父母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因此老年人手中持有大量现金.据中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城市中42.8%的老年人有存款.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教师进修学校/马英娟 摘自:<综合实践活动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没有教科书,又成为课改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 ...
  • 专题片[多彩贵州]简介
    [走遍中国]<多彩贵州>系列(2011年12月4日-12月11日播出) 首播时间:每日20:00-20:30 重播时间:次日5:05-5:35:13:30-14:00 多彩贵州-<二十四道拐> 播出时间:1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