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比较讲义之基督教篇 - 范文中心

宗教比较讲义之基督教篇

12/02

宗教比较讲义之基督教篇

2011年05月03日 星期二 下午 06:04

第五章 基督教(附:天主教)

基督教(Christianity)于公元一世纪三十年代耶稣受难、复活、升天之后由耶稣的门徒建立。基督教会虽不是由耶稣亲手所设,但由接受耶稣作个人救主的人群所组成,并承认耶稣是教会的主。

教会起初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后向犹太全地、撒玛利亚传开。经过30年左右,已传进亚、欧、非三洲。

圣经没有“基督教”三个字,只有“教会”,不过,现在如果只说教会,基督徒知道是指“基督教”,但有时基督教也包含天主教,这是外人称呼的。严格地说,更正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也就是回到原始的基督教,也就是使徒时代的教会。

主后200-300年间,罗马君王10次迫害教会,直到主后313年,罗马君王康士坦丁(Constantine)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主后325年,教会第一次会议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Nicaea)召开会议,赴会的有300位监督(主教),他们多半是爱主的。

基督教由受逼迫的信仰一跃成为国教。君士坦丁下旨劝勉国民做基督徒,并给教会很多特权,如教会可以免税,信徒可以免服兵役,主日成为假日,信徒可充任各种官职等。这大大促进了教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投机分子、信仰不纯正者大量涌入教会,使教会在各方面发生混乱。

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都;西罗马以罗马城为都。从此,基督教也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管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条克和耶路撒冷四个大主教区。西罗马为一大区:罗马大主教区。后来罗马大主教自称教皇。东正教与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

大约从主后500年至1500年间,基督教可以说演变成了天主教,在教会史上称这时期为教会的“黑暗时代”,因此,宗教改革的事开始了。

在正式改革之前,有个改革先锋威克立夫(Wyclifle)出现。他于主后1324年生于英国,他反对罗马天主教有4件事:1. 修道士不传福音。2. 教皇所传的命令等于无误。3. 教会管理国家事务。4. 圣餐变质说(圣餐真正的变了耶稣的血和肉)。威氏最大的工作是将圣经由塞克森文(Saxon)译成英文。60岁时去世。死后,罗马天主教命令人把他的尸骨掘出来,用火焚烧,且将骨灰撒在河中,以泄心中愤恨。以后德国就开始有改革的形势。

宗教改革者,首推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年)。他生于德国乡村爱斯勒奔(Eisleben),14岁入修道院读书,18岁入大学,后来当了神甫(天主教神父),1508年在维登堡大学任神学教授。

有一次,他为了德国教会的事到罗马去,预备和教皇商议事务,当他看见伟大的罗马城时,

就俯伏在地说:“可敬的罗马城,我敬爱你。”但是后来进了城,城中信徒的行为却使他大失所望。因他看见城里人民的罪恶,尤其天主教领袖们的罪恶,特别是当时教会出售为死了的人的“赎罪卷”。当他从罗马回去后,在各处演讲,反对“赎罪卷”等事。

1517年10月17日晚上,他将他所写的九十五条反对罗马教的讲义,钉在维登堡教堂门上。第二天罗马天主教的领袖们把它撕去。此后教皇命他到罗马城去,路德拒绝说:“教皇是一个敌基督者”。他又烧了教皇给他的信。1520年,他当众焚毁了教皇开除他教籍的诏谕,且要求德国反对罗马。

1521年4月16日,德皇查理五世(Charles V)在窝姆斯(Worms)召开会议公审路德。下午4时开会,路德进入场中,见皇帝、各公侯,教皇的钦使和其它的显职等,十分严肃。皇座上坐着德皇查理五世,左为皇帝御弟上公费迪南德,其前是脱利辅斯城主教,代表教皇。此外尚有200多位代表,以及西班牙王,还有许多旁听者。会议主要是要路德撤回他所写的书。但他坚强不屈,甚至查理五世也大声说,“这真是一个坚强不屈勇敢直言的人。”后来路德住在互特堡城(Warthury)。在那里将圣经译成德文。又写了一些著作,有位希腊哲学教授米兰顿(Melancthon)为助手,就完成全部圣经的译述工作。德文圣经的出现使到所有信徒可以直接阅读和查考圣经。

1526年,查理五世提议,在斯拜尔(Spires)地方召集大会,要逐路德出教会,但是最后,不但没有驱逐他,反而通过了要敬佩和保守路德所有的信仰。1529年,查理五世又召开大会,再想驱逐路德,但又没有成功。

瑞士有慈运理(Zwinli)提倡的改革。

法国有法勒尔(Farel)、利克拉克(Le Clerc)、加尔文(John Calvin)提倡改革。特别是加尔文(1509-1564年),他出生于法国北部一小村,后移居巴黎,受路德的影响。由于法国天主教迫害新教徒,他被迫逃到日内瓦(Geneva),在那里创办神学院。1536年,他写了《基督教信仰》一书。此书成为基督教一重要文献。

意大利的改革,在主后1520年开始,其中以帕利俄(Palerio)最著名。

西班牙的改革,以瓦底士(Devaldes)兄弟二人最著名。

荷兰的改革,几经难阻,到主后1508年,宣布以基督教为国教。

瑞典的改革,以班德胜(Peterson)两兄弟提倡。

丹麦国王也在国内提倡改革,被天主教领袖反对,也在1536年以基督教为国教。

主后1510-1531年,英国教会大改革。汀道(Tyndall) 将新约译成英文,后被罗马天主教判定并被烧死。英王爱德华第六(Edwavd VI)下令继续改革,后也被罗马天主教毒害死了。伊莱沙伯(Elizabeth)在主后1558年登位成为英女皇,继续从事改革,以新教(基

督教)为国教,叫“圣公会”。当时还有人“拜偶象”(拜圣像),因此有清教徒(Puritans)兴起,他们的信仰是“纯正的信仰”,可是女皇不赞同他们,于是他们逃往荷兰,不久逃到美国,1620年在美成立“公理会”。

苏格兰有个诺克斯(John Knox)是长老会的发起者,被罗马天主教拘捕,于1572年死在苏格兰。

在伊利莎白女王死后不久,苏格兰与英国合一,第一任国王是雅各布第一(James I),他发起请人重译圣经,主后1611年译成,定名为雅各布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今日仍用此译本。

经过改革后,更正教再次回到使徒时代的基督教,这才是今天基督教所认定的基督教。

当今,基督教在全世界,尤其欧美各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在中国大陆也正迅速传开。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天主教徒十亿四千万人,东正教徒两亿二千三百万人,更正教(基督教)徒六亿三千八百万人等等,敬拜耶稣基督的共计十九亿三千万人。

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准则皆按照《圣经》的教导而立。《圣经》也是基督教唯一的经典。简扼浓缩的信仰,可以用第二世纪教会所制订的《使徒信经》及《尼西亚信经》体现出来:“我信神,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之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

基督教相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是万物的主宰。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的。由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对神的叛逆,被逐出伊甸园,使人与神的交往中断,从此人活在罪中不能自拔。

但是公义的神、绝不以有罪为无罪的。神为拯救人类,差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用人所能理解的话语向人们宣讲天国的道理。耶稣无罪受难,将世人的罪集中在自己身上,接受神的审判,替万人作了赎罪祭。完成了神的救赎计划后,耶稣从死里复活,升天了。一切相信他的人,其罪就被耶稣在十字架上流的血洗净,成为神国的儿女,进入永生。从反面的角度看,不信者将仍活在罪中,只能与公义、圣洁的神永远隔绝,进入永远的黑暗和死亡之中。

基督教相信现正处于世界的末日,耶稣很快将再次降临世间,审判活人、死人。信耶稣者将升入天堂,不信的人将下到地狱。基督教还相信66卷旧、新约《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是信徒生活和信

仰的唯一准则。

基督教以耶稣和他的教导作为最重要的信仰根基,确认他是神又是人(全神全人)。英国著名的布道家司布真精辟地指出:“基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心事实。在他之前的一切都前瞻着他,在他之后的一切则都回顾着他。历史的所有发展都汇集于他一身”。英国大百科全书用了两万多个字来写耶稣,其篇幅远远超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泽、亚力山大、释迦牟尼和穆罕默德的记述。现今全世界都以耶稣的降生年作为公元元年,都把他复活的周日作为公休日。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人无法企及的。

拿破仑曾经说过:“基督存在的本质是奥秘的,我并不明白。但我明白一件事,他能满足人心。拒绝他,世界就成了一个费解的谜;相信他,人类的历史就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我知道人,但耶稣不单是人,世人与他是无法相比的。亚历山大、西泽、查理曼大帝与我都建立过大帝国,但我们建国靠的是什么呢?靠武力。但耶稣以爱建立他的国度,光是在这一时刻,世间就有成千成万的人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有人问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士(H. G. Wells),谁是影响人类历史最甚之人时,他回答说,“若按历史的标准来决定,此人非耶稣莫属”。连哥德这样一位对基督教持有偏见的天才,当他晚年回顾辽阔的历史领域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神真要来到世间,他必然是出现在耶稣这人身上”。

基督教创立近两千年来,教会并非无辜,教会领袖的失败和犯罪,曾使教会深蒙耻辱。但是,基督教却依旧保有创教者的特性和榜样,因为他们以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和源头。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主要的有上帝、耶稣、圣灵、天使、人类、撒但、天堂、地狱、耶稣再临,洗礼、圣餐等几个部分。

一. 上帝。衪是万物的创造者、管理者,是天父上帝,是满有慈悲怜悯的神。衪也是众民之父。

二. 耶稣。主耶稣是道成肉身,是神亲自降世为人,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是旧约诸先知预言的弥赛亚。主耶稣的被钉十字架而死,是为救赎人类罪恶;祂的复活亦是为了成就人类得救。「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

三. 圣灵。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主耶稣升天后,圣灵便开始工作,特别是在人心中工作,促其悔改归主。最初教会在耶路撒冷成立,便是五旬节圣灵下降之时。

四. 天使。数目众多,是在天上的灵体,是供上帝使唤的仆人。天使中还设有天使长,如米迦勒(但12:1)。

五. 人类。人类的祖宗是亚当、夏娃夫妇,由上帝所造。但由于犯罪,被逐出乐园。因此,人都带有他传下来的「

原罪」。因有原罪及自己再犯的「本罪」,故人人都是罪人。罪人原本该取灭亡,但如相信主耶稣的救赎,便能因信称义。不单活着时能与上帝再恢复灵的交通,且在死后能去天堂享受永生之乐。但那些不信主耶稣者,由于他们自身原有的罪恶,所以死后只能去地狱。

六. 撒但。又称魔鬼,是一种灵体。「创世记」中称牠为「蛇」。撒但虽常扰乱上帝的工作,但仍在上帝的支配下生活,而且在世界末日要被丢入硫磺火湖中。

七. 天堂。是上帝、诸天使及圣徒所居之处,是一个属灵的世界。被主耶稣洗净罪恶的基督徒,死后能去天堂享受永生之乐。圣经「启示录」中对天堂有部分的描写。

八. 地狱。基督教的地狱是一个硫磺的火湖,永远梵烧。撒但及其伙伴,以及不愿悔罪信主耶稣者死后要来这里。

九. 耶稣再临。世界末日时,主耶稣要再临世界,实行最后审判,死人都要复活,以后新天新地出现。圣经「启示录」对此有极详尽之记载。

十. 洗礼。凡人想要信主耶稣、加入基督教,必须要受洗礼,藉此证明此人的信仰。人受洗后,称为基督徒。浸信会不用洗礼而用「浸礼」。

十一. 圣餐。基督徒须常领受饼与酒,给那些受洗加入教会的人。

除以上外,十条诫命、使徒信经、主祷文等在教义上也占极重要的地位。

关于基督教的节日,最重要的有十二月的「圣诞节」,三、四月间的「复活节」,以及五十天后的「圣灵降临节」,除此外,还有主耶稣的「受难节」、「显现节」等。面对这些节日,基督教非常注重属灵与实际方面,所以不打锣敲鼓,大吃大喝地热闹。

耶稣的历史性

基督教坚持耶稣是一个历史人物,并且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耶稣降生于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座小城伯利恒,在犹太的北部省分加利利的拿撒勒城长大。他的肉身母亲马利亚的丈夫约瑟是一个木匠。耶稣作为木匠的儿子,在贫困、劳苦之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了30个春秋。年满30岁后,他开始传道。传道生活相当清苦。

耶稣只传了三年道,足迹仅限于巴勒斯坦境内二百哩方圆的范围之内。耶稣被钉死,被人看是罗马帝国的边陲省分巴勒斯坦的一个平凡的木匠之死,当时的历史学家并不注意到他。直到数百年之后,当基督教的势力扩张后,历史学家们才去研究。如今世界公历也以耶稣的降生划分公元前和公元后。(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元元年是按公元525年罗马修道院长丢尼修所计算的耶稣出生年日确定的。但到十七世纪以后,经过学者更详细地考证和计算,发现丢尼修的计算是不准确的。出生的年代不很确定,耶稣诞生的日、月更难于考

察)。每年的12月25日被定为圣诞节,隆重庆祝耶稣的诞生。其实,12月25日本是由别的宗教节日逐渐演化为圣诞节的,并非真是耶稣的诞辰。

新约《圣经》中的四卷福音书成为耶稣的生平和教训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福音书的作者都是耶稣的信徒,他们将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耶稣的事迹记录下来。

除福音书外,耶稣的史料也经早期教会领袖的著作而流传下来。其中著名的有坡旅甲(Polycarp),是使徒约翰的学生,后为示每拿主教。约于公元155年在示每拿殉道。爱任纽(Irenaeus),里昂主教,是坡旅甲的学生,后为主殉道。俄利根(Origen)生于埃及,18岁任神学校校长,为亚历山大城著名基督教教师。主后230年被逐出并殉道于巴勒斯坦。著作甚丰,与奥古斯丁在哲学上享有同等地位。优西比乌(Eusebius),主后314年受封为该撒利亚主教,被人称为“教会历史之父”。

除此之外,耶稣的史迹也被记录在相关的一些非基督徒史学家的著作中。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史学家。约瑟夫于公元37年或38年生于耶路撒冷一个非常富有的祭司家庭,受过极高深的教育。他写了大量作品,详细地记载了许多史实。其中最著名的两部历史巨著是《犹太战史》(Wars of the Jews)和《犹太古史》(The Antiquities of Jews)。《犹太古史》记述了犹太人的历史,从远古开始,到公元66年犹太与罗马爆发战争为止。在这部史书中,约瑟夫对耶稣有清楚的记述。此外,一世纪的罗马史学家们在记录罗马的历史时,也提到了耶稣和基督徒。其中有专门负责编写皇家史料的绥托纽阿(Suetonius)及塔西图(Cornelius Tacitus)。

附录:什么是“罗马教天主教”(The Roman Catholic) ?

在耶稣时代,原来是没有罗马教(天主教)的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都称为教会。那时,犹太国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成了帝国的一个省。

如上所述,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东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为东西,东为“东正教”(也叫“希腊正教”)。西为“罗马教”(也叫“天主教”或“罗马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称东西大分裂。此后,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1000多年,至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东正教”一直在皇帝控制之下。主后7世纪中叶起,东正教的势力被新兴起的回教势力赶出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及北非一带,以致后来它的影响仅限于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俄罗斯等地。因此,苏联等国多信东正教。

自公元500年至马丁路德改革为止(1500年后),天主教最兴盛。当时因教皇掌权,一切学校

、行政,都操在教皇手中,连国王也在他(教皇)的权下。

第一位教皇是大费格利(Gregorgy The Great)。教皇为最高首脑,下设大主教、主教等。主教各有自己的辖区。他们说他们的地位来自彼得。大贵格利死于主后604年。八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把意大利中部土地送给教皇。教皇国存在了1000多年,直到1870年才幷入意大利国,教皇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1929年,意大利与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的主权属于教皇。

天主教认为平信徒不必读圣经,只由神甫向人读经,讲道。

天主教除了拜神之外,还拜圣母马利亚像、耶稣像、圣徒像等。

天主教认为有“炼狱”(或称“炼罪谷”),意思是:“人死后要往炼狱里受苦,如有在世的活人出钱,将死人的灵魂赎还,就得以出狱,往天堂去住。”

天主教堂多设有十字架,信徒家中也挂上各式的十字架,并且指导人拜十字架。

天主教的信仰

一. 天主教的圣经加上了《旁经》(基督教所指的《次经》)。

二. 天主教认为历代教会的传统为神圣的权威,并且要求这些传统和圣经都应受到同样的顺服和尊敬。天主教的传统包括了早期教父的教训、历史上的信条、教会学者和领袖的作品、会议的法令及教皇的判决等。天主教宣称这些传统多少是对救恩必需和无误的。

三. 天主教宣称只有天主教会才能正确地解释圣经。因为他们认为天主教会是无误的。

四. 天主教会教导当教皇以他的职位讲论信仰或道德时,是无误的。

五. 天主教认为人是靠行为得救而是不单靠信心。在这方面,天主教教导,善行不能赚取救恩,除非有天主恩宠的灌注,并且指明这些恩宠所激励的善功终能拯救人。

六. 天主教特别重视圣事,并且指明圣事是天主所指派,达到永远救恩的方法,其中三样(圣洗、补赎、圣秩)是救恩所必须的,否则就不能获得救恩。天主教教导,圣洗可以除去原罪实际的罪疚,和所有因罪带来的刑罚。圣洗只是成义的开始,因为善行可以增加恩典,和帮助完全成义。补赎是献给神的特殊行动,以补所犯的罪,满足神的心。补赎包括了苦修、祷告等。天主教认为补赎这事是基督建立的,为了叫在圣洗后所犯的罪获赦。因为死罪会使人失去藉圣洗所得的恩宠,因而须要藉圣事来恢复恩宠的地位,没有补赎人就无法重得救恩。圣秩就是向司铎告解,司铎是代表基督赦免人的罪,然而向司铎告解被认定是救恩所必须的。

七. 天主教认为弥撒是要藉基督的死带来祝福,就是死的果效,能通过弥撒赐给信徒。因而弥撒是一个赎罪祭,从弥撒中,获得神的怜悯和恩宠,平息天主的怒气,罪得赦免

八. 敬拜马利亚。天主教教导,马利亚对赦罪及普世救恩是很重要的。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中的基督》说:「从基督的童女受孕到死亡,我们都可见到圣母与圣子合作以成就救恩。」可见马利亚在救恩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她是襄助的救赎者、转求者及天母。襄助的救赎者是指她和基督合作救赎罪人,转求者是指她为有需要的人送上神的祝福和恩典。马利亚没有原罪。终生童贞,在耶稣之后再没有女儿。肉身升天,因为无原罪,所以没有经过肉身的死亡,而是肉身升到基督面前。

九. 天主教认为玫瑰经可以使教徒获得从天主而来的属灵能力及很多祝福和恩典,通过默想及背诵玫瑰经,可以洁净灵魂,清洗罪恶,胜过仇敌。

十. 天主教相信死后在炼狱中忍受地狱的痛苦可以补赎罪过。因为没有人可以带着任何罪恶进入天堂,而进入炼狱可以使人余下的过失得到洁净,完全更新,进入天堂。

基督徒对天主教的回应

一直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之间对天主教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有说天主教是异端,也有说在天主教中也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究竟基督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分别在哪里呢?有哪些教义或信仰是基督徒不可接受的呢?

一. 天主教贬低了圣经无误及至高的权威

高举旁经:天主教把旁经(次经)视为圣经的一部份,与基督教所承认的正典并列。基督教所承认的正典(39卷旧约,27卷新约)是使徒及早期教父所承认的,因为只有正典才是神的默示。基督教之所以不承认次经为正典,因为这些经书在历史上、教义上等出现错误,有些甚至推崇不道德的行为。而天主教却视之为圣经的一部份,把它们排列在旧约之后,新约之前。换言之他们漠视了使徒和早期教父的见证,贬低了圣经无误的权威。虽然有些天主教会说它们只是旁经,共参考作用,但是它确是印在圣经中,这无意把它们和其它正典书卷平排在一起。

高举传统:天主教认为历代教会的传统为神圣的权威。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强调,天主教圣经和传统「组成天主话语的神圣整体。」所以「圣传(传统)和圣经都应受到同样的顺服和尊敬。」天主教的传统包括了早期教父的教训、历史上的信条、教会学者和领袖的作品、会议的法令及教皇的判决等。天主教宣称这些传统多少是对救恩必需和无误的。教会用哪些标准来决定这些传统是无误的呢?这些都是人遗传的传统,怎可以说是无误的呢,要是把人的传统高举与圣经同等地位,就贬低了圣经的无误性了。

高举教会:天主教宣称只有天主教会才能正确地解释圣经。因为他们认为

天主教会是无误的,他们提到:「权威和无误的教会」及「教导无误的教会」,所以他们对圣经的解释也是无误的。事实上,天主教高举自己的教义(传统)过于圣经,他们用自己的教义(传统)来解释圣经,而不是根据圣经的本身来解释圣经。换言之,传统的地位比圣经更高,而教会的教诲就比传统更高,因为教会决定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圣经,并决定如何解释二者。所以教会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解释圣经的真理,换言之,在教会以外就没有真理。最大的问题是,天主教会没有一个从神而来的办法去决定对错,她自己就成为真理的标准,没有一个更高的标准来判断她。天主教会真是无误的吗?

高举教皇:天主教会教导当教皇以他的职位讲论信仰或道德时,是无误的。教皇无误论在1870年7月18日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中正式决定和颁布。自此以后,虽然天主教会并没有正式教导教皇无误的教条,然而事实上,天主教会一直视教皇有无上的权威,他的教导是无误的。同样的问题是,教皇是人不是神,如果没有圣经真理的标准,如何判断教皇的教导是正确或是错误?

二. 天主教认为人是靠行为得救而是不单靠信心

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曾说:「人是靠行为称义,不是单靠信心。」教皇所强调的信仰影响了大部份教士对梵蒂冈教廷的忠心。超过四份之三的司铎(神父等圣职人员)反对上天堂的唯一希望是用信心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他们认为:「人用一生的好行为去赚取天堂,天主会将天堂赐给他们作为报酬。」虽然,天主教教导,善行不能赚取救恩,除非有天主恩宠的灌注,然而他们继续教导,这些恩宠所激励的善功终能拯救人。天主教对救恩的教导与圣经刚好相反,他们暗示赦罪并不单由相信耶稣而来,而是借着圣事、弥撒、马利亚、玫瑰经及炼狱而来。

圣事:在《基要天主教教条》中提到:「圣事是天主所指派,达到永远救恩的方法,其中三样(圣洗、补赎、圣秩)是救恩所必须的,否则就不能获得救恩。」天主教教导,圣洗可以除去原罪实际的罪疚,和所有因罪带来的刑罚。圣洗只是成义的开始,因为善行可以增加恩典,和帮助完全成义。补赎是献给神的特殊行动,以补所犯的罪,满足神的心。补赎包括了苦修、祷告等。天主教认为补赎这事是基督建立的,为了叫在圣洗后所犯的罪获赦。因为死罪会使人失去藉圣洗所得的恩宠,因而须要藉圣事来恢复恩宠的地位,没有补赎人就无法重得救恩。圣秩就是向司铎告解,司铎是代表基督赦免人的罪,然而向司铎告解被认定是救恩所必须的。

弥撒:弥撒的意思是要藉基督的死带来祝福,就是死

的果效,能通过弥撒赐给信徒。因而弥撒是一个赎罪祭,从弥撒中,获得神的怜悯和恩宠,平息天主的怒气,罪得赦免。圣经说,基督一次过在十架上献上自己成为赎罪祭,永远有功效,并能使那些成圣的人永远得到完全,因而不用信徒借着重复的弥撒而获取神的赦免(来10:12,14,15,17,18)。

马利亚:天主教教导,马利亚对赦罪及普世救恩是很重要的。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中的基督》说:「从基督的童女受孕到死亡,我们都可见到圣母与圣子合作以成就救恩。」可见马利亚在救恩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她是襄助的救赎者、转求者及天母。襄助的救赎者是指她和基督合作救赎罪人,转求者是指她为有需要的人送上神的祝福和恩典。天母是指与基督一同作王。天主教对马利亚的观点并不是出于圣经,而是他们的传统。错误的教导如:马利亚无玷受孕,即没有原罪。终生童贞,在耶稣之后再没有女儿。肉身升天,因为无原罪,所以没有经过肉身的死亡,而是肉身升到基督面前。配受敬礼,因为她在救赎中担当了空前重要的角色。事实上,马利亚只是一个蒙恩的罪人,被神拣选的器皿而已,怎能把她高举差不多与基督同等?

玫瑰经:天主教认为玫瑰经可以使教徒获得从天主而来的属灵能力及很多祝福和恩典,通过默想及背诵玫瑰经,可以洁净灵魂,清洗罪恶,胜过仇敌。显而易见,玫瑰经只是天主教的传统而非圣经的真理。

炼狱:天主教相信死后在炼狱中忍受地狱的痛苦可以补赎罪过。因为没有人可以带着任何罪恶进入天堂,而进入炼狱可以使人余下的过失得到洁净,完全更新,进入天堂。炼狱也是天主教的传统教义,缺乏圣经的支持。

从上述可见,天主教关于救恩及赦罪的教导与圣经相违(弗2:8-9),强调人可靠善行得救。如果人可以靠行为得救称义,那基督救赎的功效就大大贬低了。

三. 天主教解释称义不是信心的结果而是善行的结果

天主教认为称义是圣化的恩宠或超自然能力的灌输,可以帮助人在神面前客观地成义,和讨神的喜悦,如果这恩宠能够持续到人死的那一天,他就可以获取资格进入天堂,可以说进天堂是他自己赚取回来的。因而天主教所说的称义不是说基督的义因着信归算在信徒身上,而是借着圣事,基督的义注入信徒中,使信徒愈来愈公义。因而称义是圣事的结果,不是靠个人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天主教认为,成义是人真实又奥妙的转化(重生),得到真正的圣化。可见天主教把重生、称义和成圣混为一谈。圣经的教导「称义」是神本着恩,在基督里宣称信徒为义的作为。而成圣则是神的恩典在信徒身上的工

作,让他实际变为公义(罗10:1-4;林前1:30)。

我们要说,一般的基督徒说基督教和天主教没有什么分别,那只是按表面的一些事情来看。真正,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分别必须详细分析后才知道如上所述。

1990年各大洲基督教徒的人数和比率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欧洲 澳洲及南太平洋

1990年 2.2亿 3.23亿 2.83亿 2.07亿 4.6亿 1800万

占当地人口比率 34% 76% 97% 7% 58% 67%

占全世界基督教徒比率 15% 21% 19% 14% 30% 1%

1990年各宗派基督教徒的人数

宗派 天主教 东正教 路德宗 长老宗 浸信会 本色教会 循道会 圣公宗 其它(独立教会) 五旬宗

1990年 8.65亿 1.32亿 8500万 4700万 6300万 3000万 2500万 5100万 1.24亿 8800万


相关内容

  • [转载]本人西方哲学名著藏书目录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一卷  柏拉图的符咒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二卷  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 │  一个孤独散步者遐想:插图本 │  不正常的人 │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  东方编译所译丛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 ...
  • 光华管理学院-从历史看管理(7期)
    从历史看管理 HISTORICAL INSIGHTS FOR MANAGEMENT (7期) 目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张维迎教授寄语 牛大勇教授寄语 学习时间 课程费用 核心价值 课程对象 课程体系 课程教授 报名信息 ...
  •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主讲人赵林简介: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 ...
  • 基督教与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基督教与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刘 莹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内容摘要]当今美国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宗教国家,且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民为基督信徒:它的文化高度多元化,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国家凝聚力和 ...
  • 杰出的美国科学家中有多少人信上帝?
    2011-06-06 03:50:26 来自: jidian(基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杰出的美国科学家中有多少人信上帝? --关于"杰出的美国科学家几乎全都不信神"的考证 基甸 网上关于杰出科学家的宗教 ...
  •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第)卷第&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ABCD5EAFDG2@25DH.G5IJGC0IAEEGHG DKL&MKNL)%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段 从 学 $%%%&$'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摘 要(穆旦诗歌中的 ...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考查课学生成绩鉴定单 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学 院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班 级 旅管1101 姓 名 黄振 学 号 1111017152 二0一四年五月九日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摘要:节日文化是 ...
  •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渐加快,中西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作为这种交流的一部分,节日文化已成为促进中西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中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典型.研究其 ...
  • 徽州民间信仰调研报告 --基于屯休徽三区县的调查分析
    徽州民间信仰调研报告 --基于屯休徽三区县的调查分析 [ 来源: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发布日期:2013-09-26  ] 闫茂强 目  录 引 言 一.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的实施与资料的收集 二.徽州民 ...
  •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 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 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