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 - 范文中心

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

01/29

  【摘 要】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大批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中国被席卷进入到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浪潮之中,经济和教育文化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产阶级维新派冲破了固有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的思想,倡导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以应对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并以富民强国为宗旨,提出振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思想和抱负。在教育领域,这些资产阶级维新派也提出了“教育救国论”,并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的思想,建构近代教育体制。   【关键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在对早期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对于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变革思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经济领域来看,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打破了“重农抑商”、“崇本抑末”的陈腐观点,并倡导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振兴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工商业,以应对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从教育思想变革来看,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也推动了中国封闭式的传统教育向更为开放的现代教育迈进,提出了废八股、变科举、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的主张和倡议,呼吁“教育救国论”,具有时代性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的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分为两个时期和阶段,前期的人物代表主要有郑观应、冯桂芬、王韬等人;后期的人物代表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他们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主张和倡导西化,在政治主张上倾向于限制君主的权利,积极推行西方的立宪制;在经济主张上破除了“重农抑商”、“崇本抑末”的陈腐观点,并倡导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提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国策;在教育思想和文化领域,则将西方的科学文化引入中国,提出废八股、变科举的教育主张。他们的维新变革思想在中国的戊戌变法中得以实施。   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局限性   (一)代表人物的维新经济思想   在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了中国洋务运动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催生而出,他们集中对中国的经济现状进行反映,并提出了新兴经济力量的要求。主要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等人为代表。   在王韬所作的《草胜要揽》之中,提出并倡导使用新式武器和工艺,并着眼于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他宣扬“恃商为国本”的思想观点,认为“商富”是国力的根本和基础,开始重视商业,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在马建忠所作的《适可斋纪言纪行》和《马氏文通》之中,他坚决主张推行国家保护商人,并主张与外商相抗衡的经济政策,并提出关税保护政策,主张通过税收杠杆,来实现对进出口货物比例的控制和调节,从而有效地限制外商,保护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在薛福成所作的《庸庵全集》、《筹洋刍议》之中,他主张商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外贸易的主张,认为这样可以振兴中国的商务发展。同时,他还提出了以工业为根本的“工体商用”、“工基商纲”的新潮观点。   在郑观应所作的《救世揭要》、《盛世危言》之中,他肯定了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认为商业应当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在他的论作中,以振兴商务及与国外“商战”的思想最有建树,获得了一致的认同。   在陈炽所作的《续富国策》一文中,提出商业发展要与其他部门相联系,并以农业、矿业、工业的发展为前提,要求国家成立商部,拟定相应的商律,并提出一系列的护商政策。同时,他还创新提出发展公司制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近代资产阶级维新经济思想的特征及其局限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经济思想都表达出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思想,流露出建立独立的民族工商业,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以抵御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这些经济维新思想与反侵略、富民强国的愿望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流经济思想。然而,这些思想还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大多关注商品的贸易流通领域,而没有关注商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并且要求国家保护关税、扶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些维新经济思想都是基于“商”的角度来考察和认证,并没有真正领悟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而仅限于资本主义的表象。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当时资本主义不发达、民族工业不够成熟的历史现状,因而,中国的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只能够将视野聚焦于“商务”输出领域,而无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的深层本质。   在中国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经济思想之中,救亡务实的思想远大于启蒙意义,也正是这种解决民族危亡的愿望导致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由于中国近代制度的落后本质,导致他们无法将社会与经济相整合,在旧的、僵化的体制之下,这些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们难以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   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在教育领域的变革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对科举制度的审视   在中国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由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些试图通过变法救亡图存的维新派开始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他们围绕抵御外侮、自救图强,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并以新式教育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变革科举制度作为变革焦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都是维新变法的发起人和直接领导者,他们极其深刻地感知中国的腐朽落后,领略到西方文明的开放性,为此,他们致力于废除迂腐的八股,倡导和主张新式教育,培育维新变法的骨干力量,掀开了“百日维新”的历史一幕。   (二)近代资产阶级维新变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都提出了变革科举制度的方案和主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创办西式学校   这些近代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注重开启民智,主张创办西式学校,并将其与废八股、变科举列为头等大事。他们吸收了近代欧美和日本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主张培育具有新知识、新思想、新才干的人来治理国家,要以开启民智为中国自强的第一要义。   2、培育务实创新的人才   这些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注重和强调培育新式的人才,并注重从务实创新的角度,培育变法人才,谭嗣同还提出了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改变中国教育空的局面,要学习西方的学校,培育具有才实、德实兼备的人才。严复在对培养新式人才的要求方面,不仅停留于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等领域,还涉及到人才的精神思想层面的培育,他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学说,要改变鄙视自然科学的学术传统,要求知于大自然,要在积极开放的状态下获取知识。   3、倡导建立中国近代教育体制   在大力倡导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过程中,康有为和严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提出建立新学制和普及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康有为提出的新学制之中,主要是以德国和日本的学制为参照,认为在中国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中国物质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精神的修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康有为还全面采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内容,主张采用日本教育模式,改变中国落后愚昧的局面。康有为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完整的西学学制,主张废除中国封建旧学制,并倡导要推行平民教育和普及教育,这就为中国的新型教育体制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在严复的教育新目标之中,主要德、智、体、美、技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现代素质教育的雏形,他汲取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学说,注重对民众的德育教育,并且认为德育教育重于智育。同时,严复还提出建立实业教育的目标和理想,他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的盛行,其根源在于实业教育的缺失,与科举制度相链接的官本位意识明显挤兑了实业教育意识,因而,严复认为,必须加强中国的实业教育,使之超出入仕教育,才能使国家日趋强盛,他翻译的《天演论》反响巨大,对于中国教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三)近代资产阶级维新科举观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和产学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的传承性。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具有政治忧患意识和人才危机意识,他们的教育变革思想是由地主阶级经世派中蜕变而成,源于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经世派的思想,然后,在康有为、严复等人的推动之下,提出对科举制度的彻底变革,持续撼动了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根基。   2、递进性。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在教育思想上的深度不断递进,在人才培育观上不断变化和深入,提出了“三民”思想。在教育观的变革上也不断深入,摆脱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而是提出了全新的教育体制,并提出和倡导“以政学为主体、以艺学为附庸”的资本主义教育思想观念。   然而,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观、人才观还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这首先表现于他们还是徘徊于传统社会体制和近代社会的边缘,无法摆脱对传统的依赖性。其次,他们的思想还缺乏足够的深度,缺乏系统的、理性的表达,还无法完全废除科举制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的孕育和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的经济变革思想家和教育变革思想家,他们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变革的主张,主张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注重提升商业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也主张废八股、变科举,推行西式的教育方式,开办新式学校,提出新的教育观和人才培育观,尽管他们还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然而,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J]. 学周刊. 2011(15)   [2] 张守权.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农业新政思想述论[J]. 黑河学刊. 2014(12)   [3] 茅海建. 梁启超《�法通议》进呈本阅读报告[J]. 近代史研究. 2016(06)   [4] 杨上元,盖翠杰. 《庚子纪闻》作者考辨[J]. 近代史研究. 2016(06)   [5] 张祖民. 晚清维新派的启蒙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菏泽学院学报. 2013(03)   [6] 王筱宁,李忠. 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兼论适应性教育的后果及其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31)   [7] 孔亭. 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的演变[J]. 新视野. 2012(04)   [8] 张婷婷. 中国近代维新派启蒙思想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3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
  • 百日维新练习题
    9.2 百日维新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C.废八股 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 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
  •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部分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 一.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 历史组 吴运江 请你从每段材料中概括中日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材料一.日本是在中央集权下,相对的地方上存在一定的分权.其地方分权较多的特点与同为中央集权体制的中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与中国长期以来 ...
  • 高中通史复习单元四 革命新曙光和国民革命
    金星教学考试网 www.jxjxks.com 单元四 革命新曙光和国民革命 一.知识结构-必看清 ①以华制华,更换新的代理人,由北洋军阀到蒋介石. 列强 侵略 发展 反动 统治 表现 ②干涉破坏中国革命:破坏辛亥,五四,五卅,国民革命. ③ ...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知识整合 注:有些改革因属选修内容或未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在此不作介绍. [高考动态] 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一问题.2002年文科综合卷以&quo ...
  •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评价:知道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 ...
  • 20XX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