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六则 - 范文中心

世说新语六则

06/20

《世说新语》六则

刘义庆

三、文本资料

(一)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三编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①。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以及蔑视礼教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403~444)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他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他所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世说新语》的编撰,不过起主导作用的当然还是刘义庆本人。其中不少故事取自《语林》、《郭子》,文字也间或相同②。(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引用古书四百余种,补充了不少史料,许多已经散佚的古书借此保存了佚文,颇为后人珍重。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③。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又如: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

王子猷学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只是对竹一种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又如:

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只是将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采集来汇编成书,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用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有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坐!”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世说新语》虽然没有虚构,但一定有所提炼,这番提炼就是小说的写作艺术。例如关于钟会和嵇康的两段故事: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稽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文学》)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钟会对嵇康既仰慕又畏惧的心理,以及嵇康简傲的态度,刻划得入木三分。

又如: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聊州吏中有一令仆才。”(《雅量》)

顾和的雅量,周凯的赏鉴,通过觅虱不动、既过反还,以及两人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庆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④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⑤。

注释:

1. 案《世说新语》的卷帙与门类,历代记载及现存传本均不一致。卷帙有十卷、八卷、六卷之不同;门类有三十六门、三十八门、三十九门等异说。王能宪《世说新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一章《〈世说新语〉成书考辨》于此有详论。

2. 鲁讯《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编《世说新语与其前后》认为:“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案指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

3. 见冯友兰《论风流》,原载《哲学评论》第九卷第三期,后收入《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第609~617页。

4.

5. 说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凡例》,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 后代模仿《世说新语》的小说有:唐代王方庆《续世说新书》(已佚),宋代王谠《唐语林》、孔仲平《续世说》,明代何良俊《何氏语林》、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等,清代吴肃公《明语林》、李清《女世说》、颜从乔《僧世说》、王晫《今世说》,直到民国初年还有易宗蘷《新世说》。后代的戏曲、小说,如元代关汉卿《玉镜台》,秦简夫《剪发待宾》;明代杨慎(或题许时泉)《兰亭会》等,就都是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改编的。《三国演义》中有些情节如杨修解“黄绢幼妇”之辞、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也取自《世说新语》。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徐振堮:世說新語校箋·前言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作的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遺聞軼事的小説。義慶是劉裕仲弟長沙景王道憐的兒子,出嗣給臨川烈王道規,襲封臨川王。宋書本傳説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才詞雖不多,然足爲宗室之表。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爲典敘,以述皇代之美”。沒有提到世説新語,但南史本傳有之。 此書宋書本傳不載,隋志及新舊唐志及南史但稱世説。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説:“世説之名,肇於劉向,其書已亡,故義慶所集名世説新書,段成式酉陽雜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説新書,可證,不知何人改爲新語。”今所兒唐寫本,後題“世説新書卷六”,因之有人認爲唐人所見,皆稱“新書”,“新語”之名,當起於五代以後。或又以爲“世説新語”之名已見於史通雜説,疑“新書”之稱後起。然新唐書藝文志有王方慶續世説新書十卷,方慶又在劉知幾前。按虞世南北堂書鈔所引皆但標世説,與隋志相同,頗疑此書本名世説,後人以與劉向書同名,因增字以爲區別(魯迅中國小説中略卽如此説)。至於“新書”“新語”二名,唐初並行,孰先孰後,文獻不足,只好存疑。汪藻敘錄稱“晁文元、錢文僖、晏元獻、王仲至、黃魯直家本皆作世説新語。”則新語這個名字,從宋初起已經通行了。 漢代郡國舉士,注重鄉評裏選,所以漢末郭泰號稱有人偷之鑒,許劭有“汝南月旦評”;魏晉士大夫好尚清談,講究言談容止,品評標榜,相扇成風,一經品題,身價十倍,世俗流

傳,以爲美談。常有人把它記録下來,集成書帙,流行於世。裴啟的語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就是這一類書,劉義慶的書比較後出,許多材料是從這些書裹輯錄出來的。現在其他同類的書大都散佚了,只有這一部書,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從漢末到晉末,是士族的階層從開始形成,逐漸發展,一直到充分暴露其腐朽本質的時期。漢末的農民起義,雖然推翻了漢王朝的腐朽統治,最後還是被地主武裝鎮壓了下去,繼之以軍閥割據,造成長時期的動亂局面。士族階層是依附於寶權派軍閥勢力的上層地主階級的代表,和軍閥勢力一樣,是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當東漢末年,在受到宦官外戚腐朽統治的迫害而起來反抗時,這階層中的一部分人也曾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伸張了一些正義,因而獲得了群衆的尊重與同情。但在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以後,他們是軍閥政權的主要支持者,成爲寶際上的統治者,完全和羣衆脫離,走向了反面,充分暴露出他們的剝削階級本質。由於門閥制度的日益發展,他們在政治中上經濟上都享有種種特權,在地主統治階級內部,也是一個特殊的階層。士族興庶族之間,固然界限分明,就是世族與世族之間,也是等級森嚴。不是門當戶對,不通婚姻。謝裒爲兒子向諸葛恢的女兒求親,諸葛恢説: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庚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桓溫爲兒求王坦之女,王坦之徵求他父親王述的意見,王述說:“兵,那可嫁女與之!”門地稍有差別。甚至不與同坐,連一個“卿”字,也不肯隨便讓人稱呼。其高自標置如此,興當時放誕不覊的風尚截然相反。因爲土族階層的特別地位就是建立在這上頭的,假使抛棄了這些,士族階層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而他們所標榜的一切,實際上僅是一種假像而已。

因爲這個階層雖然高踞在統治階級的最上層,事實上只是小小的一群,高高地生活於群衆之上,其本身是非常軟弱無力的。其時恰恰又是我國歷史上極端動亂的時期,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糾纏在一起。經過漢末三國的軍閥混戰,到了晉初,表面上是統一了,可是不久就在王族中間産生矛盾,爆發了八王之亂,由於內部的矛盾,引起外族的入侵,導致西晉政權的徹底崩潰。南渡以後,偏安半壁,苟延殘喘,北方五胡的威脅,絲毫沒有減少,國內的階級矛盾,時時爆發爲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統治集團內部的爭奪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軍人中的實力派,如王敦、蘇峻、桓溫父子,一個個都垂涎著最高統治者的寶座,想要取而代之,最後以劉裕的篡奪結束了司馬氏的統治。當時的門爭是如此殘酷,別説人民所經受的痛苦,從王族到一般貴族豪紳,也都像幕燕斧魚,朝不保暮,一直處於覆亡前夕的那種彷徨痛苦的境界,他們需要一些東西來填補生活上的空虛,緩和精神上的痛苦。魏正始中,王弼、何晏高談老莊,蔚成風氣,繼之,佛教的思想也乘虛而入,西方的佛教僧侶接踵而來,佛經大量譯成中文,這兩種思想,在士大夫中間流行開來,風靡一世,和漢末以來人倫月旦之風合在一起,大家以談空説有,相互標榜來自我陶醉,清談之風大概就是這樣形成的。寶際上不過是一服精神上的麻醉劑,是一個面臨著死亡的階層,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的一種自我安慰。 當時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如王導,謝安,都不見有什麽作爲,就是靠風流雅望來坐鎮流俗。 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諾之。自歡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政事十五。

丞相主薄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薄周旋,無爲知人幾案間事。”——雅量十四。

所謂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不過一句大話而已,何嘗作出過什麽有效的努力。淝水之戰是東晉轉亡爲存的一件大事,寶際上是許多偶然的因素構成的,其時當政的謝安並沒有什麽決勝的部署。晉書本傅說:“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牀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即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這充分暴露了他出自意外的喜悅。王謝如此,庚亮、殷浩之流,更不值一提了。 晉書用“矯情”二字來說明謝安的舉動,非常確切。這是當時士大夫的普遍傾向。在他們的言行中間,往往含有造作和虛僞的成分,可是真面目難免會被人發現。劉惔、許詢意尚玄遠,負當時重名,事寶怎樣呢? 劉眞長爲丹陽尹,許玄度出都,就劉宿,牀帳新麗,飲食豐甘。許曰:“若保全此處,殊勝東山。”劉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之少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二人並有愧色。——言語六十九。 又如王戎的鑽李核,郗愔的大事聚斂,石崇的豪侈殘暴,都説明瞭大官僚地主階級的本質。就以蔑棄禮法、遺落世事而論,也都是表面的現象,其寶晉人最計較那些禮文上的細節,在本書裏在在表現出來,一部晉書裏,多的是議禮之文,又最講究家諱,桓玄聽人説“溫酒來”,就流涕嗚咽。與當時放誕不羈的風尚截然相反。這都表明當時士族階層思想和生活上的極端空虛和矛盾。

即使書中所津津樂道的玄談之風,也是空的。他們的談理,沒有什麽完整的片段存留下來,對老莊和佛理究竟有多少發明,不得而知。書中所記,當世的傳爲美談的,大都是概念的遊戲,不過口舌儇利而已。一些頭腦比較清醒的人,也曾經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批評,如言語篇七十: 王右軍與謝太傳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效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謝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耶?” 王義之的批評是對的,而謝安的回答卻是驢頭不對馬嘴。王説,虛談發務,足以誤國,並沒有説古來亡國皆由於清談,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像這一類遊詞遁詞,如果用稍稍的嚴肅的態度去看待它,是不值一駁的。 幹寶晉紀總論對當時的整個統治階級提出了很嚴厲的批評: 風欲淫僻,恥尚失所。學者以莊老爲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薄爲辯,而賤名檢;行身者以放濁爲通,而狹節信;進仕者以敬得爲貴,而鄙居正,當官者以望空爲高,而笑勤恪。其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由是毀譽亂於善惡之寶,情慝奔於貨慾之塗,選者爲人擇官,官至爲身擇利。而世族貴戚之子弟,陵邁超越,不拘資次,悠悠風麗,皆奔競之士。 顔氏家訓勉學篇説: 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遞相誇尚,景附草靡,皆以黃農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業,棄之度外。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寶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涉務篇又說: 晉朝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爲令僕己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

典掌機要。其餘文義之士,多迂誕浮華,不涉世務。

這些意見,雖是從封建禮教的觀點出發,其目的是維護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但確寶擊中了魏晉士族階層的要害。世說新語一書所載的許多遺聞軼事,給讀者從各方面勾劃出這一歷史時期的生動書面。加以作者的藝術手段很高明,通過一些細小的情節,不加議論,把那時的社會風貌和一些人的內心世界,刻劃了出來,言簡味永,栩栩如生,得到的印象,比之讀一部史書,更加集中,更加深刻。當然,作者本身也生活在同樣的社會之中,並且出身於這個同一的階級,所以他是抱著欣賞和贊歎的心情去敍述些遺聞軼事的,正是因爲這樣,他毫不掩飾地把它們如寶記録下來。我們研究這一時代的社會情況,這部書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也是中國古小説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

除了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之外,本書還保存了一部分當時士大夫中間的口語,爲歷來辭書所沒有著録的,可供研究漢語變遷史者爬梳探索。同時,劉孝標的注,引用當時史書、地志、家傳、譜牒之類數百種,這些書大多數已經失傳,吉光片羽,賴此而存。

世説原分八卷,劉注本分十卷,現在已不可再見。僅唐寫本殘卷從題世説新書卷第六;尚存十卷的本的舊貌。今世所傅都分三卷,據汪藻敘録:晁氏(名迥,諡文元)本以德行至文學爲上卷,方正至豪爽爲中卷,容止至仇隙爲下卷。並與今本合,則宋初已然。又書從董弅跋雲:“從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複,其注亦小加剪截。”則今世所傅本,不但非十卷之舊,劉孝標注也已經過晏殊的刪節。以唐寫本校之,除文字異同外,僅何晏,鄧颺令管輅作卦及王緒、王國寶相爲唇齒二條注,就多出二百餘字,董氏的話是信而有徵的。但正文並未芟薙,唐寫本存者規箴篇二十四事,捷悟篇七事,夙惠篇七事,豪爽篇十三事,凡五十一事,內容與次序並與三卷本相同。故諸家所輯佚文,多不足信,葉德輝世説新語佚文的前言裹亦頗多疑詞。

——《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


相关内容

  •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
    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复习教案 一. 文学常识 刘义庆, 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写的.<世说新语>:六朝 小说代 表作.本文选自 . 二. 重点词语解释 内 ...
  • 世说新语人物
    <世说新语>人物关系图 <世说新语>中人物众多,其中王姓人物就达到九十来个.而其他大族在书中大致的人物数为:谢姓:20:庾姓:18:张姓:11:裴姓:12:孙姓:16:殷姓:9:顾姓:10:李姓:15:桓姓:18:荀 ...
  • "警角之声"与"华亭鹤唳"
    摘要: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 ...
  •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1)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 讲论文义(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 俄而 ( )雪骤( ) 欣然( ) 何( )所似( ) .......差( )可拟( ) 未若 ( ) ...
  •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两则 姓名:陈泓冰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 ...
  • 解读魏晋风度的美学内涵
    喀 解读魏晋风度的美学内涵 贾文娟 辽 宁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摘 要 :魏 晋风 度 ,简 言之 ,就是 魏 晋名 士们 表现 出来 的 不 同于 一般 流俗 的一 种风 度 .它是 魏 晋特 定 时代 背景 下 的产 物 ,是在 门 ...
  • 8.[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二则 考点1 比喻赏析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 ...
  •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一)<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
  • 四库全书目录
    四库全书导航经部... 图文书籍 经部 十三经(简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史部... 图文书籍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1]·登建康[2]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 <水龙吟> 2012.05.25 楚天[3]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5]落日楼头,断鸿[6]声里,江南游子[7].把吴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