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 范文中心

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07/26

  [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并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纪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为主要线索和基本资料,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三个方面,阐释了党和国家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纪念;评价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0-0005-09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孙中山先生诞辰、逝世以及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党和国家都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论述或评价辛亥革命。本文拟对有关纪念活动及评价作简要梳理和解读。   一、党和国家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可以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但是,限于当时艰险的战争环境,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政府,少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也未形成惯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举行有关辛亥革命、孙中山诞辰及逝世逢十周年纪念活动逐步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惯例。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纪念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就比较重视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评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多次论及辛亥革命、孙中山及三民主义,但并未组织专门的纪念活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对此作过说明。他说:“那个时期为什么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我们被国民党一下子打倒在地,爬起来也红眼了。蒋介石手里打着孙中山的招牌到处乱杀人……在十年内战中不要孙中山,这也很难怪,因为我们的力量小得很。在抗战初期,我们的力量也还小,所以那时候我们要孙中山所发生的影响不大,因为人家还看不起我们。”但是,他强调:“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1]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开始重视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纪念活动。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在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时,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说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与政治任务,唤起人民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2]但是,限于战争环境,抗战时期的纪念活动主要采取报纸发表文章、社论等形式。   194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军民学习辛亥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接受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坚持抗战到底。同日,董必武为重庆《新华日报》撰写了《辛亥革命30周年》[3]的代社论。   1942年10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纪念辛亥革命》,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和辛亥革命的血肉联系,号召全国人民继承先烈未竟事业,忠实实行“团结抗战、团结建国”的八字方针。   1943年3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阐述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和中国国民党及孙中山的革命信徒继续诚恳合作,完成他未竟的事业。10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纪念辛亥革命32周年社论《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检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32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人物摸索救国真理的艰苦过程,指出只有新民主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才能解决辛亥革命所未解决的问题。   1944年3月12日,延安各界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19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发表讲话[4]。《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所追求的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影子正在以新的力量吸引着全国人民。社论号召全体共产党人与全国人民努力实现打倒日本侵略军、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三大目标。   1945年11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纪念孙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指出“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道路,就是制止内战,制止武力进攻解放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以完成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   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虽经常提到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但中国共产党没有举行纪念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纪念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逝世以及辛亥革命逢十周年,党和国家都会组织较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并逐步形成惯例。60多年来,这样的纪念活动共16次,其中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4次,孙中山先生诞辰逢十周年纪念6次,孙中山先生逝世逢十周年纪念6次。   1.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分别于196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举行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重要领导人发表讲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1951年和1971年,受当时国内外形势影响未举行纪念活动。   第一次正式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是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9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决定成立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辛亥革命元老董必武任主任委员,宋庆龄、吴玉章、何香凝、沈钧儒、李维汉、程潜、黄炎培等任副主任委员,邵力子任秘书长[5]。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首都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各地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以及在北京访问的外宾和驻华使节参加会议。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董必武、何香凝发表长篇讲话。[6]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1981年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过的人士、孙中山和黄兴的亲属、华侨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等出席会议。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剑英,副主任委员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邓颖超等在主席台就座,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彭真、王震、方毅,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李维汉、王首道、荣毅仁等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剑英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等先后发表重要讲话。[7]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1991年10月9日,北京各界5000多人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李瑞环,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顾问委员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及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辛亥革命老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孙中山和黄兴的亲属等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主持大会,国家主席杨尚昆、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先后发表重要讲话。[8]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200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出席大会,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6000多人参加大会。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9]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2.孙中山先生诞辰和逝世逢十周年纪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于1956年、1966年、1976年、1986年、1996年、2006年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逢十周年纪念活动,于1955年、1965年、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逢十周年纪念活动。诞辰逢十周年纪念活动与逝世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规模和规格有一定区别。   195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3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首次举行有关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活动。3月11日,全国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有1000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必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以及孙中山生前友好彭泽民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以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出席大会。[10]3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   195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11]。11月11日,中共中央举行有1000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大会宣布了毛泽东、卫立煌、邓小平、叶剑英、龙云、刘少奇、李书城、沈钧儒、陈云、陈叔通、周恩来、张奚若、张难先、程潜、董必武等78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名单,邀请华侨和港澳同胞40多人、30多个国家的160多位来宾出席大会[12]。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林伯渠,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副主席何香凝以及各国来宾先后讲话,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来贺电[13]。按照国务院通知,11月12日,全国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地均悬挂国旗,以示纪念。同日,毛泽东发表专文《纪念孙中山先生》[14],高度评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永生》。当天,周恩来、何香凝等一行600人参谒北京香山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以朱德为团长、李济深为副团长的中央谒陵代表团晋谒南京中山陵[15],全国各大城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普遍举行纪念大会。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1965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决定成立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国家主席刘少奇为筹委会主任,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朱德、彭真等35人为副主任,廖承志为秘书长。10月31日,筹委会举行首次会议,刘少奇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纪念方案。[16]1966年11月12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大会。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解放军、人民团体及北京市负责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各国驻华使节、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代表出席大会。[17]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重要讲话,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在大会上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演说。民革中央主席何香凝、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宫崎世民等在大会上发言。[18]   1986年11月12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方面负责人,海内外来宾及各界人士出席大会。邓颖超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彭真发表重要讲话,民革中央代主席屈武、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英先后发言[19]。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复兴中国文明的伟大先驱――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   1996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大会。江泽民、李瑞环、朱�基、胡锦涛、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及海外来宾,首都各界人士等一万多人参加纪念大会。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20]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更高举起振兴中华的伟大旗帜――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   2006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大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及海外来宾,以及首都各界人士约3000人出席纪念大会。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21]   除上述活动外,1965年3月12日,1975年3月12日,1976年11月12日,1985年3月12日,1995年3月12日,2005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及北京各界均在北京中山纪念堂举行纪念仪式,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各民主党派有关负责人参加纪念活动。   二、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一个逐步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并集中体现在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在其他场合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活动时也有重要论述。概括起来,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二是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三是如何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一)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客观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辛亥革命置于世界历史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进行全面评价。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纪念“双十节”,并对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决定》认为,虽然辛亥革命在实际上归于失败了,但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治,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体,使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与民权自由的斗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2]。同年10月10日,董必武在《辛亥革命30周年》一文中,也充分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埋葬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意义。同时,他强调,辛亥革命的胜利并不彻底,历史任务尚未完成[23]。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他指出,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他指出,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辛亥革命为1921年开始的中国大革命作了准备。我们研究党的历史,应该联系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24]

  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针对党内外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不同认识,作了《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的讲话。他指出,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对我们讲“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觉得不妥,在感情上有些过不去。但从社会发展历史上说,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的命,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孙中山比之前的改良派前进了一大步,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25]   可以看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及随后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在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主要是肯定其推翻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的历史作用,同时从阶级分析的视角强调辛亥革命“失败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作了进一步评价。他们在毛泽东等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辛亥革命在反对帝国主义、促进人民觉醒方面的历史作用,同时淡化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论述,而是表述为“不彻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955年3月11日,董必武在孙中山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辛亥革命反帝的性质,以及促进人民觉醒的作用。他指出,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能够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并没有能够建立当时的革命派所理想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对于推动广大人民的觉醒,对于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秩序起了重大作用。[26]   1961年10月9日,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恩来、董必武分别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在广大的人民中造成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他们同时强调,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旧式的民主革命,是不彻底的,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7]董必武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指出,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又是一个很软弱很幼稚的阶级,他们不能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也不能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首先是农民群众。[28]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虽然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没有什么变化。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时,不再完全局限于以往的革命史和阶级分析的视角,而是逐步将其置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广阔视野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更侧重于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思想解放方面的积极意义。尽管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不再被重点论述,但一般都会论及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历史局限性。正因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在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尽管辛亥革命没有能达到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期目的,没有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辛亥革命违反帝国主义列强的意愿,推翻了他们所支持的清朝政府,这就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他们中的积极分子继续发挥首创精神,学习先进思想,不断地为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而英勇奋斗[29]。   1986年11月12日,彭真在首都各界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件大事(当时说的另外三件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30])。他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为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屡遭挫折。[31]   1991年10月9日,杨尚昆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他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整个中国革命,都是一场民族复兴运动。[3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时视野更为开阔。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称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33]   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他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34]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2006年11月12日,他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35]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36]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关于中国共产党和辛亥革命的关系,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强调两者之间继承关系的同时,更为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对孙中山理想的发扬和超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不断表现出来的历史事实。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37]这是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继承者的较早表述。随着抗战的胜利,是否应该继续高举孙中山的旗帜,在党内有不同意见。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某些不喜欢孙中山的情绪,是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强调“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3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明显进步,中央领导在讲话中不仅继续强调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也开始较多地使用“发展”一词。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39]1966年11月12日,周恩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不仅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孙先生的理想不仅正在得到实现,而且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胜利已经远远超过了孙中山先生的理想。[40]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对辛亥革命的继续与发展被明确提出来,成为一种常用的表述。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在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的开端,为以后一系列的历史发展打开了道路。因此,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对于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们抱着崇高的敬意。[41]   1986年11月12日,彭真在首都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而且也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他生前所追求的理想,并在许多方面大大超出了他的设想。[42]   1991年10月9日,杨尚昆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始终”一词。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完成了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志士们未竟的事业,而且把它更加发扬光大。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中国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伟大目标,已经或者正在成为现实。[4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论及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与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关系,其内容更加丰富,即不仅强调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而且是支持者、合作者;不仅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支持者、合作者,而且指出孙中山也将共产党视为朋友。   1996年11月12日,江泽民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孙中山先生也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自己的好朋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他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44]   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在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必将得到实现。[45]   2006年1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也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自己的亲密朋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46]   (三)关于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继承与发扬辛亥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纪念、评价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所在,其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有所不同,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理解和阐述也逐步丰富。   新中国成立前,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的主题主要是围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战线政策,用以团结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日。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纪念孙中山的话,一是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二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三是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这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47]此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等重要文献中多次提及辛亥革命,并全面论述新三民主义。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以及《解放日报》在辛亥革命或孙中山先生纪念日时的讲话、社论都以新三民主义为主题,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周恩来、董必武等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时,主要强调反对帝国主义、解放台湾的主题。1955年3月11日,董必武在孙中山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纪念辛亥革命,要紧紧团结全国的人民为保卫我们的国防安全而斗争,为解放台湾而斗争,为在我国彻底地完成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48]。1956年11月11日,周恩来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大会上的开幕词中强调,中国的领土台湾还受着美国的侵略。一切爱国者,一切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应当共同努力,实现台湾的和平解放[49]。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央在纪念孙中山时,对其提出的“以俄为师”、联合苏联等口号,几乎不再提及,而是更多强调孙中山革命精神的反帝主题。1961年10月9日,董必武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整个中国大陆上的帝国主义势力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美帝国主义仍然霸占着我国领土台湾,并不断侵犯我国领海、领空,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还没有最后完成。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时候,我们相信,这些地方的爱国同胞,一定也和我们一样,对于妨碍祖国统一的美帝国主义感到深切的痛恨[50]。1966年11月12日,周恩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先生,就要进一步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反帝斗争精神,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领土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坚决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帝革命斗争[51]。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在论述辛亥革命时,开始全面概括和诠释辛亥革命精神,而且将纪念和评价辛亥革命的主题逐步明确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在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百折不挠、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赞扬孙中山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大的飞跃、迎头赶上先进国家的坚强意志和非凡毅力。他指出,孙中山的这种革命精神是他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族的一切革命者、爱国者。我们必须以辛亥革命以来的无数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大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这是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它将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强大动力。他强调,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尽快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分离,已成为日益高涨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希望海峡两岸同胞能够学习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训,捐弃前嫌,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而共同奋斗。[52]   1986年11月12日,彭真在首都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赞扬孙中山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思想和主张。他指出,孙中山追求的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孙中山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思想、主张,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遗产,成为激励我们全民族继续前进的力量。他在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孙中山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告诫台湾当局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也阻挡不了。希望台湾当局尽快采取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彭真表示,孙中山在90年前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现在已经含有新的意义。我们要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53]   1991年10月9日,杨尚昆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使落后的中国富强起来,重新跻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我们要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他强调,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根本大计,是一项长期的方针。他严正告诫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和某些外国势力,不要错误估计形势,玩火自焚。希望台湾当局明大义,识大局,顺应潮流,做促进国家统一的历史功臣,不做分裂祖国的千古罪人。[5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丰富、更具时代特点的内涵,那就是不仅仅包括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且还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让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996年11月12日,江泽民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革命业绩和革命精神。他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江泽民指出,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谋划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强调独立发展、对外开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迪、教育和鼓舞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我们今天仍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我们今天尤其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提倡;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江泽民强调,我们真诚希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海峡两岸、海内外一切敬仰孙中山先生的爱国者进一步团结起来,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使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55]   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在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他历经险阻,但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了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他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作为自己40年革命生涯的深刻总结,留给了后来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这是辛亥革命伟大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所在!江泽民再次强调指出,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56]   2006年1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功绩,热情赞扬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精神。他指出,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他指出,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5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首先,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纪念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唯有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可以相比。其次,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既充分肯定其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共和政体、促进思想解放、开启历史进步闸门的伟大功绩,又正确地指出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历史局限性。正因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此外,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始终体现出鲜明的与日俱进的时代特色,评价的视角不断拓展,对辛亥革命精神的概括不断丰富,纪念和评价辛亥革命的主题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和扩展,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有鉴于此,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纪念和评价辛亥革命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38]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1-322.311-312.   [2][22][3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07-210.207.208.   [3][23][26][28][48][50]董必武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5.72-78.74.376.491.381.499.   [4]周恩来.1944年3月12日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上的演说词[N].解放日报,1944-3-14.   [5]政协全国委员会做出决定: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N].光明日报,1961-10-16(1).   [6][27]向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和披荆斩棘的先行者们表示崇高敬意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N].人民日报,1961-10-10(1).   [7][29][41][52]实现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统一大业首都各界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N].人民日报,1981-10-10(1-2).   [8][32][43][54]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振兴中华民族首都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N].人民日报,1991-10-10(1-3).   [9][34][45][56]首都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N].人民日报,2001-10-10(1-4).   [10]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N].人民日报,1955-3-12(1).   [11]人民日报,1956-11-4(4).   [12][13][14][39][49]北京各界人民热烈隆重举行大会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N].人民日报,1956-11-12(1-4).   [15]中央谒陵代表团在南京晋谒中山陵[N].光明日报,1956-11-13(1).   [16]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刘少奇主席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1965-11-1(1).   [17][18][40][51]发扬孙中山的革命战斗精神毫不妥协地把反帝反修斗争进行到底首都万人集会隆重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1966-11-13(1-4).   [19]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齐心合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首都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N].人民日报,1986-11-13(1).   [20][44][55]首都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江泽民讲话号召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进取精神[N].人民日报,1996-11-13(1-4).   [21][35][46][57]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3(1-4).   [24]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2-403.   [2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4-348.   [30]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说明[Z].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2.   [31][42][53]彭真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2-583.585.584-589.   [3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36]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1-2).   [47]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113.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袁志平


相关内容

  • 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红色旅游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拟建地点 鹤峰县屏山村 1.1.4建设单位 1.1.5建设工期 15个月. 1.1.6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996万元.其 ...
  • 五年级节日课程设计
    春节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吃团圆饭.逛商店.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等.本课围绕春节组织和安排教育活动,整个课程活动分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个阶段.寒假前主要是经验准备阶段,寒加 ...
  •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 第二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共80个) 国防部网  2012-09-05 北京市 国防部维和中心 平谷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66055部队军史馆 中国北方射击场 天津市 塘沽国防教育中心 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河北省 乐亭李 ...
  • 终极版-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辛亥革命距今101年,学习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而在武汉这个辛亥革命发起地的革命城市,我们更应该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因此我前往武汉辛亥革命遗址之一-辛亥革命博物馆更深 ...
  • 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记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 中国音乐家---郑律成.<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兴安岭 ...
  •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德育工作有直接的领导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基本观念.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1次全 ...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阿廖沙缅怀爷爷刘少奇:他是一个英雄|刘少奇|阿廖沙
    阿廖沙接受人民网专访.钟哲摄 原标题:阿廖沙缅怀爷爷刘少奇:他是一个英雄 人民网广州7月14日电(记者李士燕实习生刘苡婷)阿廖沙介绍自己时总说:"我并不是一个名人."可是,作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长孙,他避免不了越来越被关 ...
  • 革命传统教育4.7
    革命传统教育 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4.4.7 活动班级:四年级(2)班 活动目的: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