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主体性 - 范文中心

论文学的主体性

09/08

论文学的主体性

关键字:文学 主体性 文学理论

摘要:文学的主体性理论在中国本土从它的提出到现在指头短短几十年时间,所以到现在为止他还不是成熟的,众多学者围绕着它进行了浩大的学术讨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家之言,解释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文在中国古代只是一种工具,“文以载道”,“经世致用”,在高度集权的高压社会的文化氛围里,文学被当作是“载道”的工具,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历代严酷的文字狱,都在极力的压制人的主体意识,压制文学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以及自由的文学精神,人的主体地位尚且得不到肯定,更不用说文学的主体性了;

学号:[**************]4

班级:09中文二班

姓名:祁永兴

本文通过论述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提出,不足,这一理论的失落及原因和它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提出

文学的主体性理论在中国本土从它的提出到现在指头短短几十年时间,所以到现在为止他还不是成熟的,众多学者围绕着它进行了浩大的学术讨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家之言,解释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文在中国古代只是一种工具,“文以载道”,“经世致用”,在高度集权的高压社会的文化氛围里,文学被当作是“载道”的工具,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历代严酷的文字狱,都在极力的压制人的主体意识,压制文学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以及自由的文学精神,人的主体地位尚且得不到肯定,更不用说文学的主体性了。

到了近代,三个方面的条件为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1. “五四”前后,出现了“人的解放”、“人的觉醒”和相伴随的“文的解放”、“文的觉醒”,开始了文学主体性的萌芽。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人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从文革践踏人的主体意识中走出来,人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肯定。3.70年代末,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的论述》艺术结合西方康德哲学深入的研究“主体性”问题,后来又发表《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对主题性问题在哲学和美学层面上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正是李泽厚对主体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主体性”命题才第一次在中国本土的哲学和文学领域浮现出来。.

文学主体性是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所引发的人们的广泛思考和探索的历史意义是深刻而深远的。80年代中期,刘再复发表了《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文学研究应以人为中心》提倡文学研究的重心要从客体转向主体,要进一步开拓研究的思维空间,对“文学主体性”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应重视人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设想,但还没有进展到“文学主体性”理论构建的地步。1985年他又在《文学评论》第6期和1986年该刊第1期上发表《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集中阐发了“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用他的话来说 “就是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把人(包括作家、描写对象和读者)看做客体,而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在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此后文学界就“文学主体性”问题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大讨论。至此,“文学主体性”初次登上历史舞台,“文学主体性”理论始见端倪。

刘再复认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他指出文艺创作强调的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一层是“文艺创作要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看作历史的主人”,即“把人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另一层是“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的主体性,这就是要重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他又认为,“文学主体”落实到具体包含“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三个部分。具体阐释为:第一,作家的主体性包括作家的实践主体性和精神主体性,与作家的实践主体性相对照,作家的创造主体性是作家的精神主体性;作家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作家的自我实现归根到底是爱的推移,要求作家必须具有超越意识和忧患意识,而超越意识的实现表现在创作中作家要有“超常性”、“超前性”和“超我性”。第二,“对象主体”的实现在于作家给予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以主体的地位,赋予笔下人物以主体的形象,要把人当成人,要“把笔下的人物当成独立的个性,当作具有自主意识和自身价值的活生生的人,即按照自己的灵魂和逻辑行动着、实践着的人,而不是任人摆布的玩物与偶像。”而且,愈是有才能的作家,对作品中的人物愈是无能为力,其称之为二律背反公式。第三,“接受主体”体现在其对“接受主体性”的基本内涵的论述中,接受主体性“是指人在接受过程中发挥审美创造的能动性,在审美静观中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使不自由的、不全面的、不自觉的人复归为自由的、全面的、自觉的人,整个艺术接受过程,正是人性复归的过程——把人应有的东西归还给人的过程,也就是把人应有的尊严、价值和使命归还给人自身的过程”。“接受主体性”的实现又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自我实现机制,使人的非自身复归为自身,把人应有的全面情感归还给人占有;一是通过创造机制,也即“欣赏者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发挥审美再创造的能动性”。

至此“文学主体性”的理论属初步构建。

第二: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不足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任何理论都会有其局限和不足。首先,在文学主体性中,刘再复假设了一个无差别的普遍主体的存在,这个普遍主体有着无限的自由,这样一个主体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拜托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其次,刘再复将精神主体放在一个绝对的位置,导致理论走向了唯心主义。《论文学的主体性》将人的主体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主体,另一个是精神主体。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人这个主体在实践和认识这两个不同范畴里和对象建立的关系不同的,从而决定了主体性的侧重不同。这样划分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刘再复将这两个本是统一的概念人为地分割开来,“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的主体性,这就是要重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精神世界是联系人与物质世界的内在链条。人的大脑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当然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又是从大自然母体中分化和生长出来的精神世界的花朵,它的功能,作为一种精神的能力,始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只有充分调动它的主体性,人才能成为实践的主体,当人的精神能力被限制,即它的精神主体性丧失了,那么人也就丧失了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在这里,刘再复已脱离了具体的人,只有在抽象人的范畴里讨论主题性。第三,《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中,“概念没有任何历史的和逻辑的规定性,并且存在着概念不清,自相抵牾的地方”。一是刘再复在界定对象主题概念时,没有明确地阐述“对象”成为“主体”时应有的前提,从而使这种界定成为一种脱离历史内容的随意抽象。二是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概念,这本身就是不符合科学规范的。三是刘再复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文学作品中的人混为一谈,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不一致的。第四,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哲学偏差。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核心范畴“主体”取自李泽厚,李泽厚的主题命题为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提供了哲学基础。他是从人性角度简化李泽厚主体论的,但是他在阐述时发生了偏差。

第三:主体性的失落及原因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相当部分地区涌入后现代化文化思潮,文学逐渐转化为一种个人性或私人写作,成为一种私欲状态,同时伴随着主体性的严重失落走向个体自我意识的无限扩张和膨胀,使主体性倾向个体性一维的文学局面最终形成。引用江腊生的主张,主体性的失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人物迷失在现代科技主宰下的消费文化中。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在中国尤其对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再陌生。科技主义兴盛的中国当代物产极大丰富,消费意识觉醒,一切向经济看齐。如果说80年代后期群众消费还有些步履扭捏,那么到90年代就完全白热化了。这一点,从王朔笔下的北京城还只是出入没有文化的混混,而到了丘华栋的笔下却是文化人出入灯红酒绿的俱乐部和夜总会可以看出。物欲的不断膨胀,带来的是个人主体不断受到周围蒙上一层文化色彩的类象的挤压,人物成为单面人。看上去人物的活动、行为都是极为自由化或个人化的,个人在寻求、享受这一类物象的同时,自己却成了一个找不到自我的物象了,人物主体的独立意识淹没在一大堆的物象中,无法自拔。

其二是人物主体迷失在“性”的贪恋和随意上。打开韩东的《交叉跑动》、《美元胜过人民币》,性不再那么令人充满激情,也失去了8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成为日常琐碎的本能欲望,其中的人物主体不再有着自身的选择和支配,而仅仅是一种欲望的流动,人物主体在自身性欲的流动中任其沉浮。而到了卫慧、棉棉等人的性,则变成了一种冲动的膜拜。在卫慧的笔下,“性”表现得相对集中化,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与爱情分割开来,性就是性,别无他物或他意。80年代的性,在文学表现中经历了由政治历史到社会文化这样一个过程,性的大胆颠覆只是停留在一种负载文化意味或充当一定权利支配下的话语体系的层面上。到90年代,性卸去了其身上负载的一切,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这本是找到了人的主体性的一个制高点,但是,当性一旦成为一种纯粹冲动,而不加以节制,必然走向性的疯狂,其实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再一次失落。

其三,人的主体性消融在庸常的生活流中。琐碎的生活,毫无激情的时间流,将人的主体独立性一一溶蚀。人虽然没有了80年代文学中那种思想、伦理的负载,没有了过去那种盲目的宏大叙事的激情,却又变成一个个充满私欲的个体。韩东的《大学三篇》、《同窗共读》,朱文的《一个实习生》、《小刺猬,老美人》、《街上的人们》等,都直接体现人物主体难以找到自身独立的营养基。在朱文的笔下,赌博、刺猬、痔疮、性欲、桑拿等直接将人的主体融入其中,让这些杂七杂八甚至是鄙俗的日常生活具象将人的个性及自我意识统统化解,剩下来的是一个个无法辨认的“人形”。韩东朱文们的小说文本中一切均来自于一种个人性的体验,个人自我也参与其中。这样,小说无疑就带有平面呈现式的现象学写作姿态,人物“如同MTV 般的游移和滑动,把个体分裂为无数片断置于文本之中,这里没有拯救和超越,而仅仅是‘状态’的展现”。

最后,90年代小说的主体性消散在历史的戏拟之中。80年代中期以前,历史是作为一个恒定的参数来考察的。历史代表着一种理性,代表着一种权威,因而80年代前期的文学一直都是尽量归依历史的。到80年代末,随着先锋思潮的兴起,解构原有的权威成为一种时尚。其中苏童、莫言等人不断将目光返回民国或抗战期间的那一段历史,以一个个似乎真实的历史碎片来构成对所谓正史的一种消解。他们所展现的碎片背后,依然有着一个强大的历史理性在支撑。然而到90年代,王朔、叶兆言、刘震云等人的作品纯粹具有了一种“游戏历史”的姿态。在他们的笔下,作为个体的人从庞大的权威话语体系中解放出来,没有自身生存或死亡的任何价值追求。从这一点看,如果说80年代末期的历史拆解仅仅停留在对局部历史碎片的更换上,那么,90年代的“游戏”历史主义则是一种对历史的全盘颠覆,完成了对整个历史的消解。当作为主体的人失去最后一个历史理性的依靠时,人的主体性也就淹没于每块碎片的缝隙里,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第四:它的历史意义

“尽管文学的主体性理论自身有着一些问题,但是它对与文论革新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它将以“人”为本的文学观念注入文艺理论系统,带来理论内部结构的深刻变革。它不仅使经过重新阐释的文艺反映论,而且促使文论领域中主体意识的强化,激发了研究者们的理论自觉和建立新的批评模式的热情,从而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相配合,带来了人本主义流向众多研究方法。总之,文学主体论的确立维新时期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新型文论体系建立提供了有力的观念前提和方法依据。”这是杜

书瀛和张婷婷在《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中的论述。这一理论存在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激发人们的讨论和深入研究,扩大文学理论的思维空间和范围,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学者需要经过努力,将文学主体论建设成完备的理论,让其继续发挥它的理论指导意义,让中国的文艺理论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杜书瀛,张婷婷.《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文艺研究,2001.

2.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6);1986,(1).

3. 江腊生.《失落还是希望——关于中国90年代文学主体性的思考》.当代文坛,2005,(1).


相关内容

  • 华师大毕业论文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撰写要求 为保障我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规范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促进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根据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结 ...
  •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 按照学校要求,毕业生在毕业时要进行毕业设计.五支队退伍兵学员主要面向专业为交警.巡警.特警专业,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撰写,大家确定论文题目后就可以进行撰写,把确定的论文题目于5月5日前报给县局咱 ...
  • [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写作基本要求2
    <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一.参考选题范围 根据金融市场学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用不少于3000字的篇幅,自命题写出一篇论文. 二.全文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字 三.需联系实际 四.课程论文写作辅导 课程论文作为部分课 ...
  • 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作者:刘吉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2年05期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头戏,但收效甚微.近几年屡屡出现关系型议论文考题,更是让高三学子面露难色,头绪混乱,陷入思维的僵局.笔者在2011年福建省质检"有益与 ...
  • 最新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 ...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人身权的民法保护]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人身权的民法保护 姓 名:学 校:学 号: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行,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人身 ...
  • 青岛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大全(封面模板要求)
    分类号: 密级: UDC: 学校代码: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一般应控制在30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加粗宋体字,字号自定.)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评阅时此项若待定可为空 答辩委员会主席 (此封面模版 ...
  • 20XX年省毕业论文抽检分析报告(20**年-12-27)
    钱江学院2010年省教育厅 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分析报告 (根据抽查评分整理) 一.独立学院总体抽检情况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离优秀.良好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省内独立学院共抽查了4个学科大类,涉及9个专业,总体平 ...
  • 自我营销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于营销的学问很多,但关于自我的营销讨论甚少,部分的原因是学者通常将研究重点放在所要营销的产品或者服务上面,而较少注重人或企业的自我营销. 本文作者高度赞同社会学家布劳的观点,即人的社会关系是一种交易性质的关系,人们渴望在所参与的社 ...
  •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