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片[赵氏孤儿]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 - 范文中心

谈影片[赵氏孤儿]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

05/20

  内容摘要: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主旨模糊、情节虚假,人物形象也立不起来,是改编得很不成功的作品。

  关键词:赵氏孤儿 报仇 义士 可信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一.由“大报仇”到“不报仇”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剧本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复仇主题,宣扬了正义必胜的精神信念,赞颂了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作品也以隐喻的手法,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剧作表现出震人心魄、催人肝胆的悲剧美。伏尔泰认为《赵氏孤儿》乃“具有历史真实性及感染力的好剧”。

  陈导曾说,不再让赵氏孤儿报仇雪恨。此为明智之举。影片中赵武出征前程婴和韩厥告诉他他的身世,赵武不相信。出征回来屠岸贾受伤快要死了,赵武以要和干爹一起死逼程婴拿出解药。屠岸贾醒过来后赵孤回家,程婴和韩厥再次给他讲他的身世,赵孤终于相信了。程婴和赵孤一块儿去找屠岸贾。赵孤和屠岸贾打了好几个回合,给人的感觉是赵孤不是屠岸贾的对手,屠岸贾手下留情了。可赵孤说“我就要你的命,给我爹报仇”,这时程婴推门而入,站在二人中间,说“你该杀的人是我”,屠岸贾说完“你还没尝到生不如死的滋味,让开”后出剑,程婴阻挡,被屠岸贾刺中,赵孤这时出剑,杀死了屠岸贾。

  陈导本想要表现“不报仇”的主旨,影片中也反复出现“怎样才能没有敌人”的情节,可却在影片中展现了报仇的情节,看过影片,让人感到很费解。

  二.由义士的颂歌到对“舍身取义”的怀疑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以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义士为全剧的灵魂,为了赵孤,程婴舍子、公孙杵臼和韩厥舍命,剧本借赵孤的故事成就了三人之“义”。

  陈导对原作中表现的对义士的颂扬并不十分认同,他在回答《�望周刊》记者的提问时这样说:“……纪君祥故事写得好,但其中的意思我是不太同意的,因为人会不会主动献死,这是一个问题。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就觉得会,但是这不可信。”

  因为坚信“人不会主动献死”,杂剧中的程婴舍子变成了影片中的程婴惜子。程婴的“义”是在被动中表现出来的。程婴很被动地献出自己的儿子救下赵孤;因为坚信“人不会主动献死”,当程夫人告诉公孙杵臼“我把赵家的孩子给交了”时,公孙大人说“换了我也不会交出自己的孩子”;因为坚信“人不会主动献死”,程婴、韩厥讨论如何告诉程勃真相,韩厥表示告诉赵孤那个替他死的孩子就是程婴的儿子,赵孤不会相信时,程婴说“那我的儿子不是白死了”;因为坚信“人不会主动献死”,韩厥由杂剧中的舍己变成惜命,他奉命来取孩子,和庄姬好一阵争抢,最后韩厥抢得孩子,庄姬求他放了孩子,他说“还给你,我就是死路一条”,抱着孩子跑,恰巧踩到程婴放在地上的鱼,翻了一个大跟头,孩子也失手飞出老高(幸亏被程婴接住)。最后庄姬跪求,且承诺自己以死换得韩厥交差,韩厥才放走了程婴和赵孤。总之,陈导的《赵氏孤儿》中义士的“义”大打折扣。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和“生死相托”的友情在当今很少被提及,但并不是说这些精神“不可信”,或者说这些精神过时了。“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说,“义”高于一切。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张华为救落入粪坑的老人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汶川地震,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不顾余震频发,在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这种奋不顾身、舍身忘死的牺牲精神感动着、感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电影《赵氏孤儿》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译即是“牺牲”,而陈导是坚信“人不会主动献死”的,这个英文片名跟陈导要表达的思想不是很矛盾吗?

  三.追求“可信”,实漏洞百出

  早已有学者考证,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们不追求历史上的真实,但作为电影,要追求艺术的真实,这样才会打动观众。导演陈凯歌表示,此次改编更注重“可信”。但看过影片,你会发现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漏洞百出。

  程婴太幼稚

  表现之一:每次韩厥来他家,都把赵孤关在一间能很清楚的看到外面情况的房子里,韩厥担心赵孤说出去,程婴说:“每次见完你,第二天我都带他出去吃顿好的。”

  表现之二:自己曾偷带赵孤交给公孙杵臼,没被屠岸贾给杀了已是万幸,还敢带赵孤投奔屠岸贾,说“我帮大人杀了一个孩子,还帮大人救了一百多个孩子,大人欠我的”。

  表现之三:屠岸贾吃他的药,正像他自己说的“杀了他还不容易”,可是他非投靠屠岸贾,让赵孤做屠岸贾的义子,说“等他长大了,我要把他带到屠岸贾的面前,告诉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目的是“要让他生不如死”。

  屠岸贾太弱智

  表现之一:程婴救“赵孤”交给公孙杵臼,没有治他的罪,反收门客,且认程勃作义子。

  表现之二:程婴和屠岸贾为程勃上学的事发生矛盾,屠岸贾问程婴为什么一刻都不能离开这孩子,程婴告诉程勃“你娘就是你干爹的兵杀死的”,这时屠岸贾对程勃说:“你爹恨我,你可不许恨我哦。”

  幼年赵武太聪明 少年赵武太糊涂

  小时候一顿好吃的、大一点让他去上学就能使他守口如瓶,知道娘是被干爹带的兵杀死的后,在吃面时对程婴说“我不想当干爹的儿子了”,程婴说“不跟干爹好好的学武,以后长大了你也打不过他”,程勃马上说“我不会把你和疤瘌眼叔叔的事告诉干爹”。

  十五岁出征前,程婴和韩厥告诉了他真相,可他就是不信,还说“可他不是我的仇人”。出征回来屠岸贾中了箭,赵孤回家和程婴要剩下的唯一一丸救命药,程婴不给,赵孤以死相逼:“不给我,那我就和干爹一块死”。

  总之,就像《赵氏孤儿》片尾曲《不说》唱得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一样,看过整个影片反复咀嚼也真不知道陈导想说些什么。

  

  王凤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周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师。


相关内容

  • 20XX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
    2011年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测试题(考试大纲) 一. 填空(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卡上,本题共3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是指明星.天一和_____________. 2.我 ...
  • 古代文学史笔记
    名词解释: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 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 ...
  • 元明清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 1﹑元代文学(1234 -1368) 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 ...
  • "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孤儿"的故事 一. <赵氏孤儿>是元朝著名剧作家纪君祥的作品.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一场残酷的宦海之争.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忠臣赵盾,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全部被杀.为保全赵氏 ...
  • 11 "断尾求生"的战争艺术
    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李代桃僵> "断尾求生"的战争艺术 -- "李代桃僵"与折中心理 ◇ "断尾求生"的战争艺术 壁虎是人们熟悉的动物,而且,壁虎断尾 ...
  •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与答案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47.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 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148.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 A ). A. ...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
  • 量子论和古代文学对立统一的概述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王禹偁的散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用竹楼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愤懑不平的心情,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2.文学史上"宋初三体"是指白体.晚唐体和 ...
  •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上) (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 1.中国女性十个"第一" 殇帝,刚过100天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4)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武则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天,67岁 (3)第一 ...
  • 浅谈司马迁
    浅谈司马迁 历史犹如长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闪烁着无数日月星辰的光辉,折射出两岸风景变幻的悲喜,无数的或壮烈或平庸的生命汇入,在这滚滚洪流中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题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