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舜旦:杜甫晚年之"梦断岳阳"诗解 - 范文中心

肖舜旦:杜甫晚年之"梦断岳阳"诗解

12/27

杜甫(712—770)一生坎坷流离,郁郁不得志。他的沉郁顿挫、哀婉悲凉的诗风的形成应该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诗人的不幸遭际来解读他的这些抒怀泄愤诗歌,常不免为之扼腕,感叹唏嘘。杜甫是个循规蹈矩的入世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毕其一生都是他不能放下的追求。为此,他可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虽百死其犹未悔”,直至生命的临近终点,虽然已是伤痕累累,但他的仕途理想之光依然未曾熄灭,甚至一度还曾“蠢蠢欲动”的熊熊燃烧过。这就是公元768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的“南征”之旅所蕴含的悲怆意义所在。此时,距他的生命终点只有两年光景。从这时期留下的与此有关的几首诗作来看,彼时的杜甫虽然已是劳顿不堪,身心疲惫,但“理想”之光却竟然又一次燃烧起来,以至于连“诗”风都有些“改头换面”了。这实在是杜甫晚年的一次极大的心灵顿挫,当然,结局是又一次的理想落空,且这次的落空是杜甫人生的最后落败。从此,随着他的生命的终结,自然也美梦不再。关于杜甫的这次心路历程,诸多杜甫专家似乎都有些忽略了,但我们从杜甫留下的有关这次心路历程的几首诗中不难发现杜甫当年那段此起彼伏的情感波涛。

先看同时期的两首有关“岳阳楼”的诗,一首为《泊岳阳楼下》,另一首就是著名的《登岳阳楼》。我们先把它们引用于下:

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两首诗应该都是写于公元768年的冬天,为杜甫晚年颠沛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具体时间上,《泊岳阳楼下》应该稍早,是刚到岳阳时的感触;而《登岳阳楼》则是稍后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时的抒怀。

这两首诗的风格对读比较之下,情感氛围差异之大,不能不让人有些惊讶。后者是杜甫典型的宏阔、沉郁、悲壮风格,家国情怀,悲天悯人;但前者却不然。前者虽然从颔联、颈联的意境中仍然能感觉到一些沉郁苍凉之意,如“舟雪洒寒灯”、“留滞”“艰危”这些意象或用词就明显包含了这些意味;但在这些沧桑沉郁之气中,竟然还透出了一种“豪气”和“乐观”的期待之情,这就使得诗歌的沉郁顿挫之气增添上了某种怪异的色彩,这在杜诗中是难得一见的现象。颈联的“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所表现出来的困顿中的“奋起”之志颇有些现代人热衷的“豪放”表达方式,更让人有些诧异的就是尾联展现出的庄子《逍遥游》的“鲲鹏”“图南”的大“乐观”的“豪放”境界,这与《登岳阳楼》中展示的暮年杜甫的老年落魄境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在颠沛流离、困顿落魄了一辈子之后,此时的诗人何以会产生如此“豪放”的激情?“豪放”得甚至有些轻佻,轻佻得像个小青年,实在有些不符合一个垂垂老矣的落魄诗人此时应有的心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读到他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才让人有些明白了其中原因。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这首诗写于大历四年(769年)春,应该算是一首赠诗,写给一位官员裴使君的。时间上紧承《泊岳阳楼下》《登岳阳楼》。裴使君何许人也,不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这裴使君应该是一位很有分量的官员,是可以为杜甫的仕途铺平道路的,杜甫的这次来岳阳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他来的,并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这应该就是杜甫产生豪迈“鲲鹏”之志的主因。由于是一首讨好奉承官员的赠诗,这首诗的风格除了第一联“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还有些杜诗的孤冷宏深意味外,后面三联几乎都浸透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讨好侍奉的卑微心态,而以往诗歌中的那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已不见踪影,似乎让人不经意间窥见了另一个杜甫,一个在生活困境中低三下四、隐忍求生的杜甫。

首联中的“晚晴”已在孤冷的背景下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颔联上句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向裴使君示好,致殷勤之意,下句以谢眺的诗才来恭维主人的儒雅慷慨;颔联的“丛梅发”“百草生”则透露出一种勃勃生机;尾联更是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渔夫问”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求“仕进”,渴望“南征”(这里的“南征”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诗人南下岳阳的具体行程,另一方面可以隐喻鲲鹏“图南”的宏图大志)的进取愿望。

这首诗中的渴望仕进的心态可说一览无遗,虽说是用典婉约,但寓意实在一目了然;但不知为何原因,裴使君对此却毫无反应,诗人的“南征”理想最终“梦断岳阳”,在稍后的《南征》诗中,诗人沉痛地表达了他最后的惆怅和失望: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首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图:春绿两岸,流水桃花,白云如帆,枫林新绿,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然而,这幅美丽的图景,只勾起了诗人无限的失意和幽怨。“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诗人毕生的理想是“北征”,想在京城有一番作为,如今却不得不来到长期回避的南方偷生苟活,委实无奈;故这“南征”越远越让人伤心,景色越美越让人惆怅。颈联中“老病”点明了自己当时的困境,而“南征”的目标其实还是“北望”,希望能蒙受“君恩”。但是,这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裴使君竟然没有丝毫引荐之意,此次“南征”之旅只能以失意告终。尾联,诗人只有感叹自己的命运悲苦,感叹缺少知音的孤独凄凉了。

至此,杜甫晚年的最后一次努力“追求”,就此“梦断岳阳”。约一年后,诗人就于困顿中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走完了他艰辛而坎坷的一生。

梳理一下杜甫这几首诗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知:

诗人在困顿流离中来到岳阳,船泊岳阳楼下时的那一刻,他的衰老疲累的心灵因为想到此行有望通过裴使君的引荐再为国家或皇上效力,不免顿感欣慰。“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鼓舞自己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才华,越是困窘艰辛越是要坚定乐观,“鲲鹏”“图南”的宏伟理想或许正等着我去实现呢,我为何要沮丧灰心呢?

而在稍后自己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时,望着浩渺的湖水,面对着大自然的宏大气势,想到自己的落魄一生,如今的贫病交加,还有战乱的颠沛流离,亲朋的杳无音信,不免有些栖栖惶惶,百感交集;更兼想到此次的岳阳“南征”之行结果实在有些难以预料,便不禁忧从中来,而刚到岳阳时曾有的那份期待乐观此时不觉消失,只剩下满心的惆怅和悲凉伤感,唯有“凭轩涕泗流”的悲哀了。

来到岳阳后,因为遭遇裴使君的热情招待,心中充满温暖,充满感激,更是充满期待。故趁二度登临岳阳楼(这次是特意陪裴使君而来)高瞻远瞩,心旷神怡之际,便很巧妙也很直白地向裴使君表露了渴望仕进的心迹;但不知为何,裴使君对此佯为不知,毫无反应,对于自己虽然表面上礼遇有加,但涉及关键问题却不为所动。诗人此次的“南征”之举至此不了了之,诗人人生的最后一次仕进机会就此以“梦断岳阳”告终。

“梦断岳阳”意味着杜甫人生的理想之光彻底熄灭,剩下的只有自怨自艾、知音难觅、泣下沾襟的悲哀。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最后岁月中,杜甫虽然依旧游走于湖湘一带,甚至还有一次故友韦之晋任潭州刺史的机会,杜甫又奔潭州(今湖南长沙),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诗人的贫困生活不得不延续下去,以至郁郁而终。一代诗圣的人生追逐梦,就此尘埃落定。而“梦断岳阳”的系列“组诗”,就变成了诗人对于生存理想追求的最后绝唱,让今人窥见了晚年杜甫理想追求的最后悸动及破灭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希望与失望并现,高尚与卑微共存,悲壮与凄凉交织,这就是诗人杜甫的最后结局,也是诗圣杜甫的真实人生的一种写照!


相关内容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王国维融会贯通了中国历代文论和西洋哲学.美学理论后,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拈出三组相对命题:"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qu ...
  • 古诗知识竞赛题0
    高一级古代诗歌知识竞赛200题 1.<蜀道难>中既像是描写蜀道野兽凶猛,又像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是哪四句?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咏怀古迹>中写了哪位古人?王昭君. 3.杜甫诗中有&qu ...
  •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3.学会使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晚 ...
  • 文言文总结20**年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 ...
  • 湖南长沙市卷
    200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一.二大题中,除特别标明分值的以外,其余每小题为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 ...
  •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三亚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①矗立 ②恣情 ...
  •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汇编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汇编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
  • 高中必背古诗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 ...
  •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1.<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题破山寺后禅院&g ...
  • 浅谈"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摘要]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