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合力论PPT讲稿 - 范文中心

历史合力论PPT讲稿

03/16

历史合力论

引言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内容, 这些思想不仅科学地反映了致使历史结果出现的历史合力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而且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层次的完整结构。准确理解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

(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提出的缘由

1、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的需要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经典表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们当时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主线,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经济必然性来研究社会历史现象、解释社会历史问题、揭示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必然性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它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变迁的根本动力。而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把历史发展中个人意志的作用与历史结果结合起来,并运用平行四边形原理来形象比喻和描述,从而对“合力”原理进行了量化分析。“历史合力论”的提出表明恩格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实现了由定性分析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辩证结合。

2、革命斗争的理论批判和实践的需要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在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责难。在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遭到两方面的歪曲和挑战。其一是来自以德国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1890年,保尔·巴尔特出版了《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在这本书中,巴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和“社会静力论”,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而且还极力论证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不可分割性,根本否认物质条件和思想领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捏造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对立,认为马克思原先只承认纯粹生产技术的决定作用,而恩格斯则到处扩展“经济结构”概念,超出了纯粹从技术生产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的界线。巴尔特攻击和歪曲历史唯物主义、公开宣扬社会唯心主义的做法受到了德国资产阶级学者们的吹捧。

其二是来自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的歪曲。“青年派”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出现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反对派,以保尔·恩斯特、汉斯·弥勒等为代表。“青年派”同巴尔特等人一样,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和社会宿命论。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只承认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只不过是经济关系的“棋子”,历史必然性的“奴隶”。同时,“青年派”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从具体历史事实出发,不是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是把它当作现成的套语和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当作僵死的共识去框定历史。他们这些欺骗性和迷惑性很大的错误,恰好被巴尔特等人利用,成为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否认其科学性的口实。

(二)恩格斯对“历史合力论”的阐述

1886年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

在这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其合力论思想即:“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

1890年9月恩格斯给约・布洛赫的一封信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 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约·布洛赫的问题

1890年9月,柏林大学数学系学生约·布洛赫(1871—1936)写信向恩格斯求教。信中说:“请允许再向您提出一个问题。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原理应当如何理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关系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或者经济关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其他一切关系的固定的基础——虽然这些关系本身然后也可以发生作用?„„因此,我想请教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经济关系到处地、直接地、唯一地和完全不依靠于人地,像自然规律一样,不变地和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或者说,其他的关系——当然,它们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关系——本身能够加速或阻止历史发展的进程,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这是当时德国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青年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布洛赫信中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在于:肯定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意味着否定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反之,如果承认个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则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是否能够成立?

二、“历史合力论”理论的内涵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恩格斯晚年坚持这一原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合力论思想。在研究中,恩格斯既肯定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归根结底”的地位,又承认了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强调了历史是无数单个人意志合力作用的结果,又保持了对每个人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其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透视了历史发展运动及其过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一)历史发展是合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经济因素的根源性和最终性。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诸多因素中“归根结底”的原因只能是经济因素。

第二,经济因素并不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惟一因素。恩格斯使用“归根结底”一语只是强调了经济因素的终极决定性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其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二)历史发展是合力,而不是单个人意志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本身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结果,没有人们就没有历史,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认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人的意志必定会对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去创造历史的,所以人们并非凭个人随心所欲来创造历史,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其次,人们创造历史的各种前提和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作为的那样。”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意志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同时又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条件各有其特殊性,所以人们从事各项活动都有特殊的意志与动机,甚至这些意志与动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历史发展就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不断较量的结果。

再次,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合力,而不是任何单个人意志作用的结果。

单个人的意志通过交互作用形成恩格斯所描述的合力状态,“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最终产生“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合力”。在这个“总合力”形成过程中,由于多个单独的意志相互冲突,使得历史的最终结果往往和“个人”所希望的不一样。然而,并不是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产物,是许多因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意志都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然而,他们都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痕迹,因而都对合力有所贡献。

(三)历史发展是合力,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恩格斯首先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一方面,人们是在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历史的,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活条件不是由人们自己选择的,因而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另一方面,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许多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形成无数交错的力量,历史

就是在这些相互交错的力量下产生出来的。这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是这种自觉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恩格斯认为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可见,恩格斯在对历史发展合力的揭示中坚持了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在承认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历史合力论”的当代价值

(一)历史合力论的理论价值

1、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合力论”补充了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历史唯物主义早期的研究历程史发展时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法,“合力论”及时对此进行补充完善。“合力论”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揭示了不同个人意志相互作用对历史发展和结果的影响,将“合力论”进行了量化分析。

◆“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进行了重要补充。历史合力论在强调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决定作用时,并不排斥或无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是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2、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

恩格斯的“合力论”包括浅层次和深层次内容:浅层次方面是指个人意志愿望的相互作用,深层次方面主要是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二者彼此影响,构成了一个个“分合力”和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实现了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辩证统一。

(二)历史合力论思想的现实价值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欧洲,从社会制度到时代背景都与当今中国存在极大的差别。但是,历史合力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仍然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从“历史合力”的整体论到“五位一体”的总体观

(1)针对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教条主义者所宣扬的“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 。恩格斯明确地指出:“根据唯物史观,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 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 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 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在这里, 恩格斯从社会构成要素的整体出发, 阐明了“历史合力”的整体论思想, 即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仅有作为决定性因素的经济力量, 而且还有上层建筑的力量, 诸如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等。尽管后者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但它对于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研究社会的发展, 甚至于把经济的要素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则必然导致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恩格斯的这些思想, 坚持了历史辩证法, 既肯定了经济因素的终极决定作用, 也阐明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造性地运用恩格斯“历史合力”的整体论思想, 进一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观。

“以阶级斗争为纲”→“一手硬, 一手软” →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五位一体”

2、从“历史合力”的层次论到统筹兼顾的协调观

1)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在对社会要素的分析上表现为“合力”的整体论, 而在对社会结构的把握上又表现为“合

力”的层次论。如果说“历史合力”的整体论着重于对社会构成要素全面把握的话, 那么“历史合力”的层次论则突出揭示了社会构成要素、动力层次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互动关系。

2) 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历史合力”是有层次的: 作为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生产力; 作为社会发展基

本动力的社会基本矛盾; 作为阶级社会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 作为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文化; 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社会动力的不同层次, 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出特定的功能。它们表征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人的相互关系, 即是说, 不同层次的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彼此无涉,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通过偶然的事件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3) 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念, 是基于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层

次和非基本层次相互关系及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意义的准确把握而提出来的。

4) 从“历史合力”的层次论来看, 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基本层次与非基本层次的关系。经济、

政治、文化是社会结构和动力系统的基本层次, 所以,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5) 社会整体的非基本层次主要指社会建设, 包括人口、家庭、就业、阶层、城乡、区域、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和

社会政策等。 优化社会整体结构必须搞好社会建设, 切实解决新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

6) 由此看来, 社会结构基本层次和非基本层次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注重非基本层次和派生层次的作

用, 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基本层次、终极层次的作用。

7) 当代中国, 突出社会建设, 强调不同方面的统筹兼顾, 其目的在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推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过去, 我们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些社会构成的基本层次。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作为社会非基本层次的社会建设, 强调社会构成基本层次和非基本层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从“历史合力”的过程论到可持续发展生态观

恩格斯指出: “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社会与自然一样, 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动力贯穿于过程的始终, 过程是动力作用的寓所, 过程的持续发展是动力综合作用即“合力”的表现和结果。

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的过程论思想,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可持续发展生态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从总体上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遵循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注重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但某些地方或某些时期也曾经发生过忽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现象, 其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只讲主观热情而不顾客观规律, 以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代替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客观进程; 二是只顾过程的阶段性而不顾过程的连续性, 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所谓“繁荣”。由此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结果事与愿违, 导致了社会主义发展不应有的损失。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审视, 逐渐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4、从“历史合力”的意志作用论到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观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 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创造历史中发挥着极大的能动作用。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而其中每一个意志, 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 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交错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 即历史结果, 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 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 一个总的合力, 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 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 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历史结果”产生于单个意志的人的合力, 而单个意志的人都是社会的人, 是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水平所制约的人, 因而单个意志的人必然具有整体意志的社会制约性, 即使是处于历史事变中心的伟大人物也不例外。尽管如此, 单个意志的人对于“历史合力”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恩格斯“历史合力”的意志作用论, 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观。 意志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然而, 人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 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 他们的意志是相互交错的。在任何一个社会里, 作为分力的单个人的意志之间相互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 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从主体方面来说, 在于主体意志的“相互交错”, 亦即主体价值的多元化。基于此, 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必然要求深入分析产生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在现实着力点上, 不仅要特别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而且要特别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共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 形成既有利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又有利于同心同德谋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 又是实践主体, 二者统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作为实践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创造者;

作为价值主体,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成为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素质, 构成了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相关内容

  • 清洁生产演讲稿
    演讲稿:未来的清洁发电模式是什么? 老师好!同学门好!现在由我一起与大家探讨一下未来的清洁发电模式是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能源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没有能源我们的车不能走,我们的手机也不能用,当然灯也不会亮! 现在面对能源的危机,环境危 ...
  • 教育价值论-讲稿
    [开题语]前面的两位同学主要讲述了教育价值论的内涵:价值.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咱们一起探讨了解了关于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人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关联方面的知识. ("价值"是这样一种 ...
  • 演讲稿演讲衔接
    <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上(下)午好! [开场白]我是来自CCC的XXX,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荣幸作为小组代表,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们所理解的社会 ...
  • 团日活动总结书
    总 结 书 中医乙班团支部 14 一.活动的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我院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进一步引导我院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院决定开展以" ...
  • 根叔演讲稿20**年[记忆]全文(附评论)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演讲稿全文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 ...
  • 制作论文答辩演讲稿
    实训18 制作论文答辩演讲稿 1.实训目的 (1)掌握PowerPoint 2003的启动方式. (2)熟悉PowerPoint 2003用户操作界面,掌握菜单.工具栏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关闭和打开的基本方法. ...
  • 提高执行力演讲稿
    提高执行力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诉说一段职业的情怀和感悟,是幸运,也是挑战.跨进行政执法队伍,我的人生就交给了行政执法事业,为此也不断的揣摩和学习城市管理这篇大文章,当细读了<天大 ...
  • 农行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要说,"农行兴盛, 我/有责".为了责任,为了农行梦,我走上了演讲台.首先,感谢市行党委打造这一"公平. ...
  • 我是怎样写演讲稿的
    我是怎样写演讲稿的.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叫别人信服的几种劝说方法 劝说的目的 我是怎样撰写竞职演讲稿 ...
  • 爱岗敬业与责任意识演讲稿
    爱岗敬业与责任意识演讲稿 爱岗敬业与责任意识演讲稿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想在汹涌的浪涛中崭露头角,必须要有凝心聚力,度危求进的强烈意识:要有"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担当和勇气:要有"开足马力,弛而不息&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