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研究 - 范文中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研究

09/07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 卷 纸

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

院 、所、中心 教育学部

专业或专业领域 比较教育学 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 级 别 2012级 学 年 学 期 第一学期 姓 名 范 颐 学 号 [**************] 类 别 全日制博士 (①全日制博士 ②全日制硕士 ③教育硕士 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 ⑦兽医硕士 ⑧进修)

2012年 1 月 8 日

研究生院(筹) 制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研究

范 颐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有现实价值、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理论。批判地吸纳价值澄清理论所提倡的“关注现实生活、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德育过程的可操作性”等有益成分,对于增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 借鉴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正进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期,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社会的转型,现代化的高速运转,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渐显“软弱无能”。如何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当代西方最具有现实价值、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是针对西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种种弊端提出的。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西方许多道德教育家和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并纷纷将其运用于道德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批判地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有益成分,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价值澄清理论主要思想概略

20世纪60年代,价值澄清理论首先兴起于道德教育理论十分发达的美国,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十分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日益衰落、价值观十分混乱,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已不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要求,道德教育领域的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重整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价值澄清理论孕育而生。1966年,其主要代表人物拉思斯、哈

明和西蒙合著的、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价值澄清理论和方法的《价值与教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流派的诞生。1978年该书第二版面世,标志着这一理论和实践体系日臻完善。20世纪70年代,由拉思斯等人设计的多种价值澄清策略和澄清方法,在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大受欢迎,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如下: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澄清学派提出了价值澄清的理论假设:儿童处于充满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而这个社会中根本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该理论认为“如何获得价值观念”这一过程比“获得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一结果更具有价值。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 使其获得最好的、适合于他们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拉思斯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每个人都按照

①他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同时,“价值观是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和灌输给某个人”

②,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人们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应该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等手段,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其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生活方式。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目标

在实际运行中,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四个关键要素③:(1)以生活为中心,其注意力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2)对现实的认可,要求学生在接受自己的过程中帮助别人,与他人真诚相处。(3)鼓励进一步思考,要求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4)培养个人能力。通过上述的设计,该理论希望实现其以下主要目标④:降低学生不良行为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学生某些反叛和骚乱行为;提高学生自我指导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学生的价值观更趋成熟;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社会关系,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结果;排遣学生的个人压力;提高其希望和信心;改善师生关系等。与西方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相比,价值澄清理论更①

② L·E Rats et al,《value and Teaching》[M],. Columbus Ohio Merrill,1978,P83. 同上,P83

③ [美]路易斯. 拉思斯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P1

强调要积极关注学生获得价值的过程,其研究更多的是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价值澄清理论的澄清过程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是学生经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导致不同的价值观。该理论认为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价值观始终与形成和检验它们的经验相联系。由此,该理论强调价值澄清过程,认为价值是通过三阶段(选择、珍视和行动)、七步骤((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的选择;(4)珍视与珍爱, 对选择感到满意;(5)乐于向别人公开自己的选择;(6)根据选择行动;(7)重复这种行动并使之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①获得的。认为,学生不通过上述三阶段就不能获得价值, 不通过上述三阶段获得的也不能称为价值。

(四)价值澄清理论的澄清策略与方法

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们认为,他们所提倡的价值并不是由教育者直接灌输而来的,而是需要学生作“自由的选择的”。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们的价值观体系。由此,在以学校价值或道德教育实践为核心的基础上,该理论设计了一整套价值澄清模式,提出了诸如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讨论策略、提高对结果意识的策略以及其他19种澄清策略,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澄清反应法、价值单填写法、价值单填写法、价值观延续讨论法。在运用价值澄清方法时, 该理论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现实价值

任何一种理论的兴起、发展直至其成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弄清价值澄清理论的现实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的基础和前提。纵观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思想,其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价值澄清理论的兴起,是应社会对学校价值观教育革新的强烈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急剧变革,社会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统一、服从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面对让儿童接受或服从哪种价值观以及哪种价值观是最合理、最正

确的等现实问题。价值澄清学派极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对学校价值教育的冲击,试图根据现实需要来重新确立学校价值教育的基础,制定新的价值教育纲要。①根据学生具体的价值生活实际,价值澄清学派设计了上百种价值澄清策略和价值教学活动。在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上,该理论认为,价值教育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相对于其他道德教育理论而言,该理论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突显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上,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和说服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该理论认为,儿童有发展自我和指导自我的能力,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过程和价值澄清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发展这种能力,而不是压抑这种能力。重视主体内在要素如主体的需要、情感等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强调只有经过主体的思考选择、自己珍爱和实践行动,才能形成价值。重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及其相互结合在主体价值形成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价值源于生活经验,认为价值是个体经验的产物,指出“价值从根本上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关心、反省、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强迫的结果”。②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或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做出选择并行动实践;教师应该尊重个人的经验以及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得价值的权利;要鼓励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回答大学生相关问题,以促进其进一步思考并培养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的强行灌输和固定的、权威的价值观的传授而言,该理论更凸显了尊重个体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导作用的特点。

(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价值澄清理论既来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该理论在对学生具体价值生活的现实思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的价值澄清策略和价值教学活动,诸如对话、书写、讨论等实践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如澄清问答法、书面评价法、班组讲座法等,每一种方式又有具体的步骤和措施,这些步骤和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学校价值教育提供具体的、详实的指导。同时,价值澄清法在学校实施中大受欢迎,教师普遍反映,价值澄清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①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P316

往往能够引起实验学校或实验班级教师的极大兴趣,实验结束后,许多教师仍然按照价值澄清方法进行教学, 因此,相对于传统教育多囿于理论上的思辨缺少实践操作的思考来说,价值澄清理论的实用性尤显重大,它在一定意义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模式。①

三、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增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西方价值澄清理论的探究,旨在批判地吸纳其有益的经验, 增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努力做到“三贴近”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源于经验, 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经验, 因而价值发端于富有变化的生活, 强调以“生活、实际和学生”为中心,其主旨是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调只有在生活中掌握并检验适合自己的价值体系, 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世界。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②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既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也得不到社会的赞同和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非常薄弱环节就是不能很好地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必须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走进大学生,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实际问题。

(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良性互动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提倡尊重学生,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主张根据学生价值或者道德发展需要, 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 使之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价值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该理论认为“儿童应该自由地陈述他们自己的兴趣、他们自己的目的和抱负、他们自己的信仰与态度,以及其他许多或然价值指示”。正如其倡导者所言,“我们所界定的价值不是灌输得来的,他们需要自由选①

戚万学. :《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P319

择”。①这启示我们: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既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个性等健康发展的使命,要实现大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发展、完善这一伟大任务,首先就应该考虑其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 “治本”的问题。

第二,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良性互动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接受两方面的活动,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谁,都构不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果没有二者的有机统一,也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育者有效组织、积极引导和科学管理,教育者是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价值追求的理想目标”。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实现主体。教育者主体性的展开体现为一种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展开则体现为一种发展过程。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既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强调师生双方同时作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积极构建教育双主体良性互动的模式,力图既达成互识,又达成共识。

(三)改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论灌输,轻视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社会现实复杂多样,各种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社会主义意识与非社会主义意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相互激荡,不可避免出现了社会意识的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趋势。面对现实,大学生普遍感到茫然、困惑、烦恼。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一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日渐显示出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思想①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P301

政治教育的低效性。如何解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操作性,走出低效性,增强实效性,就成了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这一点上,价值澄清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1、借鉴澄清反应法,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首先就要了解大学生已有价值情况, 而且还要让大学生清楚明白其自身的价值情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来实现。澄清反应法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范式。通过澄清反应,鼓励大学生积极思维,以澄清自己的目的、抱负、情感、兴趣、信仰、态度、苦恼和障碍,反省自身的生活、行动和思想,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要在理解和对话中,促进主体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实现共同的发展”。①

2、借鉴价值单填写法,促使进一步反省和深入的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重点、热点以及社会难点等相关价值问题, 设计一系列的价值单, 让大学生慎重、独立填写价值单,及时关注社会重要问题,促使大学生反省和深入思考,澄清自己的观点、立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大学生自我指导、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借鉴价值观延续讨论法,实现互识和共识。价值观延续讨论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方法。通过团体讨论,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教师之间既可以达成互识,又可以达成共识。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价值澄清理论,曾一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并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一。但是,该理论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提倡价值相对主义;对传统道德教育采取的简单否定的做法;忽视甚至完全否定道德教育的内容等。因而,对于价值澄清理论,我们要采取批判借鉴的态度, 增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效性。

①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P289

参考文献:

[1] L·E Rats et al.,《value and Teaching》[M],. Columbus Ohio Merrill,1978. [3] [5][ [美]路易斯. 拉思斯著,谭松贤译. 《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何静、李化树:《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 [6][7][8][10]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9]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11]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试题编制研究
    作者:梅松竹朱文芳冷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3年06期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学业成就评价是测评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学科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对于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一般采用会考或大规模教育质量监 ...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摘 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 ...
  • 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质在于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一词是由德国剧作家.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在<美誉书简>中首先提出来 ...
  • 心理学_研究人的另类科学_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_蔡笑岳
    2005年第5期 第45卷 (总197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2005Vol.45GeneralNo.197 心理学:研究人的 ...
  • 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引论
    内容摘要: 摘 要:本文指出国内外时兴的"self-directed learning"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自主学习方式,其主导要素和典型特征是学生"自我导向",因此主张将其翻译和定名为"导向 ...
  • 党员"创先争优"述诺报告
    党员"创先争优"述诺报告 歇马镇欧店小学 向祖国 为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 贯彻落实歇马镇中心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 ...
  • 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漫画故事教材教法
    作者:刘力谢玲玲 课程·教材·教法 1999年05期 一.引言 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一种强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沿袭了古代中国的传统作法,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重视德目的教学,注入式地进行.小孩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只求背诵,不 ...
  • 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的应用
    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的应用 (张晶晶1215020119,崔丹1215020121,苗菁菁1215020133,田丽臣1215020132) 摘要 关键词 1.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近似于心 ...
  •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
  •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提 要 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标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借鉴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