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浮力) - 范文中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浮力)

12/08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2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二.压强与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

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ρ

液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gV排=F上、下压力差 1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三、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2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浮力计算方法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 ...
  • 常用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 (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 合 (N ) 方向 ...
  • 初中物理阶段九年级检测题(三)
    - --济南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 -阶段检测题(三) ---(第九章--第十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 姓 名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
  • 科学思想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 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教学实例 我们使用新课标教材,当学过物态变化这一章后,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物理在社会发展中的认识,我们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作业:结合影响蒸发 的几个 ...
  •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 滑动变阻器 "一上一下") "滑片远离接线柱&qu ...
  •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一
    浮力和压强专题复习1 ( )1.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最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 )2.用60N的力竖直向上去提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这时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A.0N B.136N C.196N D.256N ( )3.一只铁桶重为2 ...
  •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带单位)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带单位) 欧姆定律 I=U/R 电流:I 安培(A ) 电压:U 伏特(V ) 电阻:R 欧姆(Ω) 比热容公式 Q=mc*t 热量:Q焦耳(J) 比热容:c J/(kg*℃)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燃烧 ...
  • 初中物理重点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也可以依靠波的形式作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与介质的振 ...
  • 初中物理测密度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方法总汇 一. 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 1. 固体: 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m 0 (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V 1 m 0V 1 表达式: ρ ...
  • 探究生活中的物理(选修课)
    探究生活中的物理(选修课) 课题一: 涡旋形成 表面张力的应用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涡旋的形成. 3.加深学生对浮力形成原因的了解,培养学生受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