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仪传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三国志·是仪传阅读答案

12/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典机密                   典:管理

B.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阅读答案:

【答案】

4.A

5.C

6.B

7.(1)是仪面陈孙权谢恩。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2)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

【解析】

4.

试题分析:省:考查、管理;舍:放过、舍弃;戚:忧愁。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B的语境是,立功后,迁入朝内,“省”译为“减少”显然不和文意,应为“管理”尚书省的事物;选项C的语境是是仪替刁嘉开脱罪责,最后孙权不在追究刁嘉,选项“安置住宿”不和语境,应为“舍弃”,意译为“放过”;选项D的语境是孙权到他家中看他生活简朴,赏赐他,他心中感激并担忧,按选项的解释“把恩惠作为亲戚”或“因恩惠成为亲戚”都不通顺,应为“忧心”“忧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是表明,对象是“是仪”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①说肯定吕蒙计策,②说他正直,④说他廉洁、简朴,都和“为人谨慎”没有关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A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不是“心中没有百姓”,曲解文意;选项C对应的原文“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选项“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事件错误;选项D对应的原文“时时有所进达”,是仪不推荐贤才错,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谢——谢恩,安——怎么。(2)诬白——诬告,故——以前,谤讪——诽谤,收——逮捕,系——放置,悉——彻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心,北海营陵县人。本来姓氏,最初在县里为属吏,后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他,你“氏”字似“民”而无上,可以改为“是”,他于是改姓“是”。后来又依附刘繇,在江南躲避战乱。刘繇失败以后,是仪又迁徙到会稽。

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

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谢恩。孙权对他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评定官员们的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负责辞讼依然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留心西部事务,派是仪出使蜀汉,重申固守盟约,双方和好是仪奉命出使,很合孙权之意,后拜为尚书仆射。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是仪认为二王地位太高,很不好。于是上疏说:“臣认为鲁王天生具有高贵的品德,文武兼备,当今妥善的办法是,应当派他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屏障。宣扬他的美德,广泛显耀其威望,这是国家良好的制度,全国人民的期望只是臣下言辞粗俗,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意思。我认为对二王的地位应有所降低,以端正上下的等级秩序,申明教化的根本。”接连上书三四次。作为王傅,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

他从不穿华贵的衣服,不吃讲究的饭菜,能够忍受清贫,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亲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非常感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多次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及至病危,留下遗嘱要用素棺,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务必要减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相关内容

  •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①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②,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qu ...
  • 名著阅读题考点简析
    一.名著阅读题考点简析 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 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 (一)识记 ...
  • 三国志魏志司马郎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 ...
  • 初中名著阅读含答案
    初中名著阅读解析 <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 时代 明代 作品类型 古典名著 推荐理由 全书以描写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反抗斗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多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 ...
  •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阅读答案
    (7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 ...
  • 文言文[荀攸传]阅读答案
    荀攸传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②,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 ...
  • 小学五年级阅读带答案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这一天晚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看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 ...
  • 汉时弘农杨宝阅读答案
    篇一:汉时弘农杨宝阅读答案 [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②见曰: 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 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 疾痊,当有报.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
  • [20**年中考语文分类]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 ...
  • 人教版初中历史7上4单元试卷及答案
    南京新华学校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 与秦汉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呈现在政治上的显著特点是 A.政权并立,民族汇集 B.政治清明 C.政治腐败 D.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