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评说李清照--国破流离文物历劫 - 范文中心

康震评说李清照--国破流离文物历劫

01/09

作者:康震 来源:康震评说李清照 阅读: 1015 更新:2009年03月26日      字号:小 大

然而谁又能想到,即便他们夫妻做了如此大胆而且周密的安排,青州的文物最终仍未能保全!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距离第二年开春不远的时候,处在动荡局势中的青州忽然发生兵变,青州郡守曾孝序派遣手下将官王定去平定兵变,结果兵败而归。曾孝序严厉督责他再次出战,否则以军法处置。王定狗急跳墙,发动手下败兵倒戈反击曾孝序,曾孝序父子惨遭叛军杀戮。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收藏在青州的文物“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金石录〉后序》),即十余屋的文物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了。李清照虽无力保全这些文物,但值得庆幸的是,她还是尽其全力地保护了部分最珍贵的文物。赵明诚曾在《蔡襄〈赵氏神妙帖〉跋》中对这件事有清晰的记载:“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余以二百千得之。去年秋西兵之变,余家所资,荡无遗余。老妻独携此而逃。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赵明诚说这本《神妙帖》本是自己花费了二十万钱从东京章氏人家购买来的,兵变发生之后,青州家中所有的贵重物品全都荡然无存,老妻逃出时,惟独携带着此帖。后来李清照乘船南下,经过镇江之时,又遭遇强盗的抢掠,只有这幅字帖保存完好无损,赵明诚不禁感慨,这定是有神明护佑!

大批的文物虽然葬于战火,但李清照总算完整地保存了《神妙帖》等极其珍贵的文物,总算在与丈夫分离、历经重重劫难之后再次团聚。这在日趋混乱的岁月中是最为珍贵的!

此时赵明诚的身份已经是江宁知府。依循古制,父母死后,子女本须按礼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宋时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但以当时危难的政治形势而论,显见无法执行此种惯例。北宋灭亡,大批官员不是被掳至金国,便是滞留在北方,甚或死伤。刚刚即位的宋高宗,在金兵的追击下,一路南窜,新建的南宋王朝,迫切需要大量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宋朝的时候,府是最高等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比州的等级要高。南宋时,全国共设置四十二府,而州则有二百四十多个。知府中最高的等级,如开封府这样的京府,知府为三品。而像江宁这样的次府,知府则为四品,至于一般州的知州就是五品。

当宋高宗逃至扬州之时,朝野上下普遍有一种论调,认为应当定都江宁,其原因在于:

一、江宁为六朝古都,有帝王之气,也具有都城的规模;

二、江宁是江南重镇,处在南北对峙的第一线,定都江宁,可以振奋举国抗金的决心;

三、即便不在江宁建都,但江宁在整个东南、江南地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

但像赵明诚这样一位不识军情政治的文物专家何以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其中有着许多因素。

首先,赵明诚兄弟有着宰相子弟的显赫门第,有着二十余年的官场履历,特别在当时,赵明诚的两位兄长,一位任秘书少监,一位任中书舍人,分居朝廷的要职;

其次,赵挺之、赵明诚父子与蔡京是政治宿敌,而蔡京则是宋高宗的政治对立面,因此宋高宗对赵明诚兄弟的关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再次,赵明诚先后担任过莱、淄等州的知州,也算是有多年郡守经验的官员,在这个多事之秋,任命如此一个笃实的官员也是无可厚非的。

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二人终于在江宁团聚了,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在江宁府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从现今可以掌握的资料来看,赵明诚虽然在此危机之秋担任江南重镇的郡守,但并没有因此停下收藏文物的工作。说来可笑,原来为了收藏文物,囊中羞涩,甚或典当衣物;就算后来薄有俸禄,但也是紧衣缩食、倾其所有来购置文物;如今做了重镇郡守,有钱有势,朝野上下颇有薄名,金石界中亦称翘楚,但却玉有微瑕,发生了“谢伋携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过江宁,明诚借去不归”一事。根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此图乃江南李后主故物。周谷以与其同郡人谢伋。伋携至建康,为郡守赵明诚所借,因不归”。谢伋为赵明诚一位表亲之子,曾带着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萧翼赚兰亭图》路过建康,结果这幅画自从被赵明诚借走后,就再也没有归还!这多少也算是权势压人、中饱私囊吧!不过,想想赵明诚对金石文物的那份长久痴迷,我们也就原谅他一次吧,毕竟,将这样名贵的字画交到他的手里,我们还是很放心的!

另一方面,作为江宁知府夫人的李清照生活又当如何?是否依然饮酒煮茶品赏字画?是否依然无忧无虑,高雅清淡?

从史料所见,显然不是。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李清照的生活转瞬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国都被占、君主被俘、国家灭亡、青州先遭兵乱后遭金兵占领、多年苦心收藏的文物毁于一旦、她与丈夫不得不南窜江宁等重大的生活变故,这两三年里的经历,其复杂性甚于过去四十多年的总和,简直就像开始了另外一个人生!

宋人周在笔记杂史《清波杂志》卷八中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每当下大雪的时候,李清照就会披着蓑衣,顶着斗笠,登上城楼远望,寻觅诗句。只要得到好的诗句,必定邀请赵明诚唱和,赵明诚每每为此感到苦恼。为什么苦恼呢?无非是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赵明诚身为江宁知府,公务繁忙,实在没有时间陪夫人登楼赋诗;

第二,即便有时间登楼,却苦于文采不足难以赋诗助兴;

第三,既无时间又乏文采,仍要陪她登楼赋诗,那就仅剩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了!

正是从李清照踏雪登楼赋得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情。

比如在《临江仙》中,她写到: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是江宁的初春时节,春天虽然到了,但是诗人并不觉得青春焕发,反而觉得更加衰老!回想以前的多少美好时光,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年华老去而一事无成!又有谁能理解我此刻憔悴凋零不堪的心情呢?唉,这本是正月赏灯的日子,可是此时的我,既无赏灯之心,亦无踏雪寻梅之情。这几句词句,仿佛随手写来,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一种落寞无奈的心情,语言虽然非常浅白,但是意味却很深长。

若从常情推断,贵为江宁知府夫人,正是春风得意、无忧无虑,不应有人老建康城之感。你尽管享受自己的吟风弄月,为何要说老去无成?你本只是个家庭妇女,要成何事?这难道不是无病呻吟吗?

李清照的这些词句,表达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江宁,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在未来的岁月里,李清照还将面临怎样巨大的灾难?

请看第六章《生离死别》。


相关内容

  • 乱世中的美神阅读理解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 ...
  • 李清照小论文
    高一5 杨维晨 李清照及其诗浅谈 内容摘要: 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 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 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 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 ...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 ...
  • 词中之花李清照
    词中之花李清照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中遨游,或欣赏把玩,或含英咀华,蓦然发现, 中国的诗词世界竟是一个男子的世界!百般遗憾之余,发觉一位才女 卓然立于其中,给这个世界平添了一道风景.她,就是李清照. "和 乐美满"和&quo ...
  • 古诗知识竞赛题0
    高一级古代诗歌知识竞赛200题 1.<蜀道难>中既像是描写蜀道野兽凶猛,又像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是哪四句?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咏怀古迹>中写了哪位古人?王昭君. 3.杜甫诗中有&qu ...
  • 观湖南省博物馆有感
    观湖南省博物馆有感 坐了大概半小时的车才到省博物馆.那天一直在下小雨,路上行人稀少,但隔老远就看到有一堆人聚集在一起.由于是第一次来,我并不知道省博物馆具体的位置.我走进那一堆人,随便问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生:"请问,省博物馆怎么走 ...
  • 诗歌鉴赏总教案
    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 知识目标: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 [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声声慢>教案设计 高一级 李丝卉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 ...
  • 游上海博物馆观几件特别有意思的印章
    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文物12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宝鸡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 ...
  • 50分你不要?教师资格考试中[写作题]真题思路案例分析解读(附范文)
    读而思 duersi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脚步不断逼近,同学们是否一个一个题型攻破?今天小编带同学们先来攻破这个分值高,我们从小学就接触的题目<写作题>.让同学们了解教师资格中批卷分值标准与等级划分,提供2个真题做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