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小论文 - 范文中心

李清照小论文

05/03

高一5 杨维晨

李清照及其诗浅谈

内容摘要:

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

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

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

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

四、结论

附: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2.靖康之变

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

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朝廷崩溃,是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3.婉约词

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于隋唐,原是以歌酒欢宴中的燕乐配置的歌辞。而等到两宋时,词 文学样式逐渐发展到可以和诗分庭抗礼的地步,成为一种登得大雅之堂的文学样式。

两宋两百年间,涌现出一千三百多位词家,形成了婉约、豪放两大风格流派。而婉约词的特点是,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则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温庭筠、周彦邦、李清照、秦观等。

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一)花的意向美

李清照写花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涉及的种类也十分的多。像《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词中都有写到“花”这一意象,我们从“花”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出李清照特有的细腻情怀,同时花也是她人生各个阶段的自我形象的写照。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活泼的少女乘着一叶扁舟,在层层的荷花之中嬉戏。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沉醉”二字露出了李清照心底的欢愉,与后文的“兴尽”呼应。一连两个“争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焦灼心情,却无意中又“惊起一滩鸥鹭”,停栖洲渚上的水鸟连连翻飞,掀起了一道更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一首词是记游赏之作,所以比较轻松闲适。而另一首《醉花阴》则较为忧伤惆怅,抒发了李清照对在外的做官的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是千古名句,由黄花瘦侧面突出人瘦,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浓厚的离别思念之情。

此外,李清照与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清照的传世词作约六十首,其中咏梅词或与梅花相关的近二十首,约占其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梅花是李清照词中用的最多的意象。而她主要的咏梅词有《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满庭芳》(小阁藏春)、《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

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不同于历朝历代主要所写的高洁清傲,她赋予梅花一种独具的哀婉动人的美。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咏梅词中窥见一斑。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然后再写“探著南枝开遍未”,宛转写出梅花没有完全开放的姿态。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继续描写花含苞待

放的姿态,从而暗示梅花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以浮动于外的媚香来惑俗,而是有包藏于内的深意。

下阙转而由咏梅写赏梅之人。“憔悴”“闷”“愁”等字词,点明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反映了她自己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心态: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说不定明天就要起风了呢!这句话隐含着不要错过大好时机的意味。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词人描写了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画面,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当时作者四处飘零、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心情。

(二)雨的意象美

“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景物,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中的雨,自然而然产生了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李清照词中尤为突出的是借“雨”来抒发离别忧愁、孤苦寂寥的心境和情调。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的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首李词,李清照的才华在这首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词的首句便写了昨夜的狂风狂雨,由昨夜风雨这一现象引起的词人感慨,而“雨”这一意象也作为线索贯穿全词。词人在酒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自己心爱的海棠,一夜凄风冷雨过后,想来娇嫩的花叶肯定是破败不堪,自己不忍亲见,才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生动形象地将词人十分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然而“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问,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绿”借代叶,“红”借代花,两种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两种状态又形成了的对比。再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从而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从李清照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经受靖康之变之前的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美满的,而之后国破的忧思、丈夫离开的愁怨和心爱收藏品丢失的痛苦接踵而来,使李清照词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写下的词大致分为这么几种:

(一)天真少女的貌态

前面所提到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此外李清照在早年所作的《点绛唇》也写出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清晨春风和煦的花园内,以为如花的少女刚下秋千,她的额间鬓角挂着汗珠、罗衣透出香汗,秋千架上的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她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着,忽然发现来了一位客人,便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没穿,就害羞的往屋里跑,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少女害羞跑到门口,“倚门回首”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与失态,她假装“把青梅嗅”。

(二)深闺思妇的形象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同是词牌“点绛唇”,这一首词与上一首就大不相同。李清照与赵明诚完婚后,感情十分深厚,只是赵明诚偶有外任,离别的痛苦使新婚的李清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包括前面提到的《醉花阴》,以及下面的这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国破家亡的愁绪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都是带有浓重的悲凉色彩的词。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样的表达方法,而这一表达,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愁苦,自此千古流传。

(四)惦念故国的情怀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像熔化的金水一般金光灿灿,暮云仿佛碧玉一样的晶莹鲜艳、色彩波蓝。尽管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呢?新生的柳叶像是被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虽已露出端倪,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还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里,闺中有许多闲暇,但是却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总是戴一顶镶嵌着翡翠宝珠的帽子,身上也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才出门去。如今容颜已经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此词以对比手法,描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而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连花儿与月影也相互相映照。

简便的宴席,菜也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便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惜转瞬都是空,这和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极为相似。

结论

首先,李清照是一位十分爱国的词人,而这点在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面对北方金国的侵略,有的人站起身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有的人却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为敌国卖命。李清照很显然是属于前者,如果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同时,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她也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此外,她还在众多文人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古人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李清照并不这么认为,她擅长音律、书画、工诗文,尤其以词闻名。她从不认为女子不如男,她认为男子能做的,她也能。李清照曾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文物的收藏、研究,甚至在她的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独自一人完成了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不仅如此,李清照还曾写过《词论》,对晚唐以来的词人进行了主要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李清照以前,只有男评论家,没有女评论家,可是李清照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个传统,开创了女评论家的先河,表现了女子能够和男子平等,甚至超越男子。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m52e5VR8IFtCOL4DUhrvJ78qu1aPY7GqUR4opLh0InUp1TJv3AQUF7kbC7smkIGBiwHezWOxKhSF530tFr195wNvs2UVqalKe50LqsTki http://baike.baidu.com/view/649334.htm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HToKkpEsufFPCSvmb9BIajXnwMyzTixqmAnQ480AyvE-UZ8s42gQnC0uJ8Y4TYnofsdEVYq3mNyMwXbEOW57hyy1ROIFOfxNF-upCXEDt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J7gGyORxuLgcw0HLqDJ9Zcq9QOhbl52s0MoRPE5vUEsothMnxtnK0FxZKNsMVKulRZRQx82Fg-DeTPg7EI1Nq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IafuYyf6796_XZdplRwDsN8sTShlP0WHrww0hlbPhiWo0AozpXat-cBrG70hg2fq_BtpvcxRhjYsXUPQ7zLPK http://baike.baidu.com/view/649291.htm


相关内容

  • 中考满分议论文
    [作文题目] 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 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 答:因为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qu ...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 ...
  • 50分你不要?教师资格考试中[写作题]真题思路案例分析解读(附范文)
    读而思 duersi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脚步不断逼近,同学们是否一个一个题型攻破?今天小编带同学们先来攻破这个分值高,我们从小学就接触的题目<写作题>.让同学们了解教师资格中批卷分值标准与等级划分,提供2个真题做案例分析 ...
  • 题目的设定
    高考作文议论文题目如何取? 题好文一半,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形式的议论文的拟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材料和要求,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形象.有创意,富有表现力,拟制出让阅卷者一见倾心的标题来. 标题是文章的&quo ...
  •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基本资料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作者:郭绍虞 出版社: 出版年:1979年1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的基础上选编的,分先秦.两汉.魏晋南 ...
  • 文学知识问答~
    文学知识问答 选择: 1.<笑傲江湖>中的乔峰,身世埋在雁门关下.雁门关在: A新疆 B宁夏 C山西 D陕西 3 2.我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这个"徐娘"原是指一位? A ...
  •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及外国作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一)先秦时期作家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诗经>.<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
  • 文学小常识[1]1
    文学小常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浪漫主 义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第一部文 学评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诗人中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