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由来 - 范文中心

天津地名由来

07/05

天津地名由来

宜兴埠由来

由来一:

天津宜兴埠的名称由来确实与江南宜兴有关,那是在明朝初,为了建造北京城,大量宜兴民工(船工),沿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建城材料北上,在那里登岸息脚,并定居繁衍,由于宜兴人集居又为码头(埠)所在地,因而被称作宜兴埠。

由来二:

天津的宜兴埠是明代为了攻打高丽(今朝鲜)缺少水手,从江南宜兴调动大约500名会划船的水手,集结在今天的天津宜兴埠训练,后来由于和高丽好了,朝廷没有攻打的意愿了。那些招收去的宜兴水手只能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后来,成了宜兴人的码头。所以叫宜兴埠。

说说天津地名的来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

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追寻天津城市的起源,不难发现它与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大直沽的“沽”字就是傍水村寨的意思,因此天津又被称为退海之地。今天,在天津濒临渤海的湿地里,牡蛎滩和贝壳堤见证了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沧海桑田,纪录了先人在这里傍河结网、繁衍生息的历史。

现在位于天津闹市区的三岔河口,是天津城最早发祥的地方。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大运河上的一个漕运枢纽和水旱码头。而在天妃宫博物馆的历史文献里就记录了天津城的发展和变化。

在金真佑三年时,金朝曾在三岔河口一带建立了军事设施——直沽寨。到了元代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明代永乐二年改设天津卫。寨、镇、卫都是军事设置,到了清代,天津又改“卫”为“州”,天津从此转变成了行政建制。天津起源于军事的说法,从保存至今的众多村名中还可以得到印证。小南河寨不但名称中有“寨”一词,而且历史上也不乏尚勇的英杰,然而时代在发展,像徐官屯村,就成了天津到

北京高速路上的一个现代小城

镇。历史学家罗澍伟先生是撰写《天津城市史》的作者,对“天津”一词的来源正是他书中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天津别名“津门”,就是首都的门户之意。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的地名来源于城门。

天津城始建于1404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天津设卫。1406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修建造天津城垣,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1493年,对城垣进一步修整,各城门上建造门楼。当时天津卫四座城门的门额分别以“拱北”、“镇东”、“安西”、“定南”命名。 北门外是通往京师的必经之路;东门外濒临海河,驾舟东下可达大沽海口,饱览日出壮丽景象;西门外一片绿树烟霭;南门外则是千顷稻田。明代“津门八景”的前四景,就是对卫城四门风光的概括———“拱北遥岭”(北门)、“镇东晴旭”(东门)、“安西烟树”(西门)、“定南禾风”(南门)。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天津总兵赵良栋重修天津城池,重题四门匾额:“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神京”。历经沧桑的四座城门,已不复存在,但已成为地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由来。由四座城门又派生出不少街名,如“南门外”、“北门里”等;还产生了如“南门西”、“西门南”等街道办事处名称;

“南门脸儿”成为天津方言口语中最为典型的地名之一。

谈到天津的“门”,不能漏掉南市食品街的门楼。四座门分别命名为“振羽门”、“兴歌门”、“中圣门”、“华腴门”,首字连为“振兴中华”,把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冶为一炉,令人击节。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依海河而立,靠海河而兴。城区内还有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卫津河、新开河等流淌在城市的各个方位,构成了都市丰富多彩的水韵,也成就了“九河下梢”的历史美誉。天津河多水多,反映在地名上,就是带“堤”字的街区名称特别多,如“王顶堤”、“围堤道”、“千里堤”、“桃花堤”等。

王顶堤位于南开区西南部,原属西青区,1984年划归南开区。据《天津地名志》载:“原为一片荒洼,从八里台往西有一条小河(今复康河原迹),河西段南岸有块高地俗称‘小堤子’。明永乐年间有外来移民王某,于小堤子上定居,拾柴为业,逝后,家人遵嘱葬其于堤上,故得名‘王堤’、‘王连堤’、‘王顶堤’。后来李、徐、房、陈、张等姓氏陆续来此落户,开荒务农形成村落,遂以堤名作村名。” 现在,作为区片名的王顶堤,已

经发展成为著名的居民住宅区。由“王顶堤”又产生了“王顶堤大街”、

“堤南道”、“堤新街”、“堤北里”、“堤中胡同”等系列地名。

围堤道位于河西区中部偏西,是中环线上的一条交通要道,长2740米,建于1952年,因此处原为防洪而建造的围堤,故名。千里堤现为路名,位于红桥区西北部,东北起唐家湾大道,西南至光荣道,长1290米,建于1966年,因原为防洪堤故名。原千里堤,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堤长2500米,宽约7米,高2.8米,是防子牙河、北运河汛期泛滥,为护卫津城而建造的一条围堤,在当时就属于一项重大的工程了。传说围堤建成后,乾隆亲临视察,望着巨龙长堤说:“金堤千里,吾其赖之!”故名“千里堤”。

桃花堤大道位于红桥区东北隅,西南起丁字沽南大街,西北至桃花园,长约200米,建于1980年。桃花堤在北运河畔,因堤上遍栽桃树而得名。每至仲春,这里桃花烂漫,柳絮翻飞,旖旎春色引来无数游客诗人前来观赏。在这里,康熙、乾隆分别留下了吟咏桃花的诗作。

桃花堤坐落在红桥区北部、勤俭道东端南侧、北运河南岸,占地约

1.2万平方米。早在清初,丁字沽、西沽一带,尤其是北运河岸边,桃柳成行。每至春桃盛开之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游客如织,文士雅集,诗家挥毫。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泛舟大运河,对北运河畔的红桃翠柳十分欣赏,曾登岸观赏,赐名“桃柳堤”,并写《西沽二首》诗以抒怀。20世纪初期,北洋大学迁来此地,其校歌就有“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的句子。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已

成为津门胜景之一。

每逢清明时节,杨柳吐丝,桃花绽红,来此踏青赏花者络绎不绝。1985年,桃柳堤建成桃花园,并逐年修建,现已建成“桃花园牌坊”、“迎春洞”、“清乾隆皇帝登临处”、“桃柳堤碑”、“龙亭”、“园中园”、“五龙壁”、“观桃台”等景观。园内有山桃、碧桃、蟠桃、垂枝桃、寿星桃、垂柳及各类乔灌木约数十个品种,5000多株桃柳与山石曲径、亭台阁榭相映生辉。自1990年以来,每年清明节前后,红桥区政府都在这里举行桃花节盛会,各种民间文艺演出、书画表演与展览、盆景展均汇集于此,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2001年,在原北洋大学的北运河畔建起一座景色明丽的“北洋园”,与桃花堤相邻相映,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由桃花堤派生出“桃花堤大道”、“桃花堤东道”、“桃花堤西道”、“桃花堤小学”、“桃花园南里”、“桃花园东里”、“桃花园西里”等系列地名

近年,北运河两岸开发改造的首批建设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北运河两岸将建成历史文化气息浓

郁的城市风景线,千年运河旁沉寂多年的土地将旧貌换新颜。北辰区规划确定重建桃花寺风景区,恢复桃花寺庙宇、桃花渡古渡口、桃花口古驿铺等景观。在运河堤岸上规划遍植桃树,恢复当年“十里桃花

映水红”、“红云遍地来”的美景。按照规划,还将建设屈家店自然风景区,并在滦水园、御河园、娱乐园等景点处设立12个码头,游人既可乘船观赏北运河畔的桃花美景,也可登岸踏青揽胜。

丁字沽

丁字沽原是一个丁字形的湖。

桑乾河发源于太原的天池,从地底流行到山西朔县雷山金龙池的浑泉溢出,向东流经大同,抵达河北的宣化、陕西的保安和宗山,向西流至看州口分为两条河流:一条由河北通县高丽庄汇入口河、白河的,称作潞河。一条向南流,从卢沟桥经历固安、永清、霸州至天津丁字沽流入大海,长二百余里,因其色混浊,因此叫作浑河。又由于它迁改频繁,又称作无定河。康熙三十七年改为永定河。河水泥沙容易淤积,每年水淹的地方,留沙肥沃,种植麦子成倍地收获,所以称为一年一麦的地方。老百姓贪图小利,占据沙地耕种作为谋生手段,与水争地,一旦汛期来临,河水暴涨,不能容纳,很少有不横溢冲决造成灾害的。

所谓“沽”,就是“小水入海之名也”。天津河多,水多,因湾洼形成的水沽也多。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话,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诗,活画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的

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几个世纪的沧桑风雨,如今野桃花早已依稀难寻,月季花却满城争艳;沽水涛涛东去,滦水、江水滚滚而来。七十二沽哺育了津沽大地,饮水思源勾起无限遐思。据清光绪年间《津门杂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沽;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大直沽;有“命名以咸,而沽水甜淡”的咸水沽;有“不是桃遮即柳遮,清流活活稻田斜”的葛沽;有“耙如云望不穷,泥沽西去葛沽东”的泥沽;有历史上荒芜,今日成水产品集散之地的草头沽;有以姓氏命名的邓善沽、郝家沽;有“崖岸如山峙如台,寒笳吹处阵云开”的大沽等等。按该书记载,二十一沽之外,其余各

沽,在宝坻、宁河县内。

光绪年间的《重修天津府志》,还列出了在宝坻的二十九沽,在宁河的二十二沽。有趣的是,在城区的二十

一沽,今天大都仍在,当然今非昔比。宝坻的沽,现实存28沽(村),宁河现实存19沽。这些沽中,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如宝坻历史上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户难民逃荒路过

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低洼,有貉子居住,故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处于入海口的大沽,历经鸦片战争、庚子之役的炮火洗礼,记录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镌刻着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豪情。沽具有很强的拓展力,它是历史脚步的见证。原来只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塘沽,如今发展成对外开放的名城。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是爱国爱乡的见证。

出生在三汊沽边的艺术大师李叔同,民国初年写的一首《忆儿时》歌词,就唱道:“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此后李叔同为母校文昌宫小学写的校歌,也有这样的歌词:地灵人杰,精神腾跃,“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坐落于西沽“桃柳堤”之侧的北洋大学堂校歌中,也有“花堤蔼蔼,北运滔滔”的歌唱。今天,沽河改造,沽水清清,花红柳绿,如画风景。沽上人家,更有唱不够的沽水之情。

河北:盐坨

天津古称斥卤之地,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所产之盐“上裕饷需,下应民食,直豫两省一百八十余州皆赖之”。“盐滩”、“盐坨”及与“盐”有关的地名在天津地名中所占比重很大。

例如汉沽区地名总数为823条,而有盐滩名417个,占一多半。市区就有几十条以“盐坨”命名的街巷。所谓“盐坨”,就是露天堆放官盐的场地,早年称为“皇盐厂”。在历史上河北区曾有两处“盐

坨”,早先一处位于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河以东一带,就是“盐坨村”,时称“北坨”。后贮盐的场所迁移到距盐关较近的海河东岸,就是今光复道街道办事处界内的海河东路一带。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侵占了海河,海河东岸的盐坨一部分迁移到挂甲寺,被称为“南坨”;另一部分又迁回盐坨村。

“盐坨村”位于河北区北部,泛指今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河南岸一带,在明清两代此处为贮存贡盐之地。清末渐成村落,不断建房筑舍,后发展成里巷纵横、人口众多的聚落,并出现了以“盐坨”命名的地名群:

“盐坨胡同”、“盐坨东胡同”、“盐坨西胡同”、“盐坨后胡同”、“盐坨东一条”至“盐坨东十二条”、“盐坨西横一条”至“盐坨西横七条”、“盐坨西一条”至“盐坨

西十三条”等。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盐坨村”为主地名,其余加方位与序数形成派生地名系列,总计有37个之多。

横跨新开河,长643.5米的“盐坨桥”,建于1986年,以临近盐坨村得名,是贯通中环线的重要桥梁之一。

大港的由来

大港为嘛叫大港?大港是怎样形成的?听者定会感到愕然或者茫然。愕然者觉得问题提的有点儿“棱”,大港就是大港呗!茫然者

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天津市沿海村镇,用“港”字做为地域名称的多如繁星,可与津门七十二径相媲美。在大港区就有官港、津南有双港、武清有钗沽港和杨风港,静海县还有黑龙港河等不胜枚举。这些“港”字命名的地方,其地域称谓均不读港(gǎng)而是读作“jiǎng”。而《辞海》中“港”字是一个单音字,只读(jiǎng),只有简单的二解:一是与海江湖泊相连的小河,二是港口,别无文解。这给笔者一个很大的启迪,要想解开大港来源的缘委,必须从“水”字上去找。 新中国建立之后,相继治理了在华北平原上的大江大河。并于1951年至1953年开挖了独流减河。独流减河好似一个屏障,解决了天津以南的洪水对天津的压力,实现了老百姓多年来的夙愿。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就想开挖独流减河。当时河北省名称叫直隶省,北京那时设立有顺天府。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水利问题。由当时的顺天府和直隶省(河北)在1921年组成了一个专门治水的机构,叫顺直水利委员会。顺直水利委员会于1931年讨论通过了开挖独流减河的工程计划,并于1932年春,邀请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派员协助。国际联盟应邀派了法国人贝利尔等三人来我国考查水利,并赞同开挖独流减河,并愿协助工作小组。由于资金馈乏迟迟不能动工,到1939年,华北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天津市被淹。为汲取教训,平定民怨,1942年秋天,开挖独流减河,使用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机器是从国外引进来的陈旧机器,性能不好、配件供应不足,加之战争的干扰,施工中困难重重,工程进

展极为缓慢,到1944年工程无法进行被迫停工。解放前的第一次独流减河开挖工程就这样的夭折了。

这次独流减河开挖工程虽告失败,但它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的痕迹,和一定数量的水利资

料和测绘资料。坐落在大港的“洋闸”就是那时修建的。因为该闸修建的位置靠近马圈村,同时该闸修完之后,拟开挖一条从马厂减河引水的河,所以原来这个闸在设计施工时的名字叫“马圈引河闸”。那么为什么人

们叫它“洋闸”呢?该闸伴随着独流减河的开挖,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这个闸的设计也是“顺直水利委员会”从国际联盟应邀来华的英国人??R.Q.Goodrich(古德)为设计师,由法国人I.C.Rose为建造施工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上来用了西方的新技术,用钢架与砖的混合结构,钢结构由东方造铁厂承做,砖是进口的。据说砖上岸时,每块砖都用纸包着。洋人所建、式样别致,所以人们叫它??“洋闸”。这闸自建成至今以达半个多世纪,可原来砌筑的砖现在仍完好无损,仍以奇特俊俏的外型,屹立在马厂减河的左堤上并为北大港水库蓄水服务。这也可算是顺直水利委员会做的一件有益于后人的工作。它还做了另件有益于华北人民的事,顺直水利委员会建于1921年,自成立以来,就着手对华北大地进行了

地形测量工作,并绘制了较为详实的万分之一地形图。这些图建国后,对我们华北地区的工程规划和水利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独流减河的开挖,就是仰仗这张图规划设计的。在这张图上第一次标明了大港的方位和区间,但界限不明晰,它是马厂减河以东,潮汐相间、陆海交替的一片泽国。这恐怕是在祖国地图上第一次出现大港的的名字。但当地的人民却把他叫做“港(jiǎng)里”。那时在津沧之间有一条叫捷地减河的河流,通过大港入海,所以人们就把捷地减河以南叫南大港,以北叫北大港。1953年独流减河仍通过大港入海。为了使大港周边的人民群众不受洪水的危害,在修独流减河的同时,在大港的北侧,从万家码头至高沙岑修建了北围堤。南侧从钱圈至歧口,修建了南围埝。北围堤比南围埝高出一米。是为了确保天津这座大城市的安全,北高南低,南边叫埝,北面叫堤,并把大港界定在66万亩范围内,做为缓洪、蓄洪、减洪区。

独流减河的开挖,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天津地区抓住了这一契机,提出了“向洼地进军!向洼地要粮!”的口号,并在大港的周边“团泊洼”展开了试点,现场指挥部就设在大港的“洋闸”。1956年洼地改造工程在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情况下,在“团泊洼”的盐碱荒滩上,效法小站种植水稻。当年在团泊洼种植水稻3.4万亩,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洼改试点初战告捷。随之在

天津地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改造低洼盐碱地高潮,并且战绩辉煌。当时天津地委第一书记赵克及时的总结了经验,于1958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天津地区低洼盐碱地改造经验》的署名文章,《人民日报》为此文加了评价很高的编者按。按

语中说:“是一篇又红又专的马列主义文章。”这篇文章起到“石破天惊”的作用,使天津地区的“洼改”名扬国内外。因为试点设在大港周边,国内外来这里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国内除台湾和西藏未派人来参观外,其余的省、市、自治区都来过,有的省市还多次派人或组团来。国外从亚洲来的有:日本、朝鲜、越南等,欧洲来的有:捷克斯拉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前苏联。在50年代,我国与前苏服的关系较好,在经济技术方面有许多合作项目。其中有一项“黄河中下游水利土壤考察”。在这个考察项目中,还把团泊洼列为重点的考察点之一。我那时在天津地区水利部门工作,有幸参加了这一工作,考察团于1960年2月20日来到“洋闸”做为期七天的考察。 中方参加的人员有,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文研究所的宋荣华、中国水利电力研究院专家室的延志参主任、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科所的粟崇嵩所长和河北省水科所的高辛所长。苏联专家组一行共七人,组长是巴甫洛夫。

在考察中,我向中外专家们提出了一个质疑性的问题:黄河不经过这里,对黄河中下游的考察为嘛来这里?中外专家们“异语同意”

地告诉我,远在1194年前,黄河从这里入海,1194年后黄河南徙夺淮河河口改为从山东的莱州湾入海;这里原先是黄河的故迹,这片土地就是黄河天工造陆的结果。

天津的洼改,不但引起国内人士的注意,中央领导也十分关心,1956年,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任水利部副部长时就曾来施工现场;年事已高的谢觉哉也曾来“洋闸”。尤其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在回北京的时候,特绕道来大港,并耐心地听取了地方党政领导的汇报。在汇报中,地方领导介绍了对大港周边的十年远景规划,提出了由于北方大面积的种水稻,水源紧张的问题。邓小平听了汇报后,针对水源馈乏的问题说:“水路不通,走旱路吗”。 对十年远景规划,邓小平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不如叫“前”景规划。一“字”之差使人民备受鼓舞。当时邓小平同志,受地方党政领导之邀,挥毫题写了《团泊洼人民公社十年前景规划》十三个酞劲的大字。这个题词,要比1979年8月8日邓小平为大

港油田题写的《为把大港油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油田之一而努力》早20年。总而言之,大港能有今天,是黄河天工造物和在党领导之下由海河儿女用辛勤和汗水缔造的结果。明天的大港会更美好。

小白楼

小白楼的由来

天津“小白楼”,地域不算大,但名气不如不仅天津人都熟悉,而且

连外地人也知道天津有个小白楼,甚至一些外国人来了也要到哪里去寻找昔日的梦境。小白楼为何有如此魅力呢?那还得从小白楼地区的形成和发展说起。

小白楼地区的由来

1860年天津开埠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先来天津强辟租界。最初英、法、美在天津设立租界时,现在的小白楼一带为美国租界,其四至是东西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现在的开封道,北迄现在的彰德道。就是这块总面积约131亩的弹丸之地,近百年来不断发展,逐渐繁荣,形成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小白楼地区。小白楼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外墙涂白色的二楼酒吧,当时这一地区尚无其正式地名,当地居民便以这一独特白色小楼为标志,约定俗成地称这一地区为小白楼。

1902年美、英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但英租界当局实际上并未真正管理起来,因此发展较慢,行政管理上也不像英租界那样严格。 1901年英商先农房产公司成立,开始在小白楼一带建房,首先建盖了整个先农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购置了徐州道南面10所同样的小楼房;20年代初买下了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兴建的小营

市场,并将先农里东面今大沽路上及今开封道南面的一片平房翻盖为钢筋水泥的铺面和三四层楼房。

20年代中期在今开封道西口建起五座比较豪华的公寓楼,只供外国人居住。先农公司在小白楼一带不断建房,而且面积大,地处冲要,并把面向马路的房屋翻盖成新款式的商店门面,这种格局在客观上为这一地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随着英、法租界的发展,加之小白楼地区东傍海河,有太古、怡和等洋行和招商局的航运码头,又比邻金融、贸易中心的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因而这一地区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以外国人及官僚、买办、下野政客军阀为服务对象的销金窟。这里饭店、酒吧、舞厅林立,更有理发、美容、西服裁剪等行业,还有专门经营进口化妆品、服装、鞋帽及洋酒罐头、西点、糖果的商店,均以其高档、时髦而著称。小白楼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逐步发展繁荣起来。

外国士兵的寻欢之地

自天津开辟九国租界后,各国军队以保护本国侨民利益为由而纷纷开来。这些军队官兵到处寻欢

作乐,尤其是美国兵营坐落在小育门墙子河以西(今广东路第二医学院旧址),因而在小白楼一带很快就出现了为大兵服务的各种生意场所,酒吧、舞厅、妓院等等一应俱全。于是

以美军官兵为首,英、法、意、德等国的士兵们也长期把小白楼一带作为他们游逛寻欢之地。

由于各国士兵们纵酒寻欢,销魂后倾囊而去,嗜利的人

们便把小白楼一带看成是生财之地,不同行业的大小商店应运而生,促使这一地区迅速繁荣起来。每到夜晚,小白楼一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种景象与其说繁荣,毋宁说是当地社会一大公害。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畸形发展的写照。

20年代未至30年代中期,是小白楼地区繁荣鼎盛时期。此后虽然经过日军侵华的沦陷,但因小白楼的繁华业已形成,又有大批白俄人聚居此地,故而繁荣景象一直未曾减退。 1945年日本降服后,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涌人天津,一度暗淡的小白楼地区的娼妓不只死灰复燃,而且由暗转明,连同酒吧、舞厅也应时而生,使小白楼地区的繁荣又达到了顶点。

“俄国城”

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小白楼地区有“俄国城”之称,这种说法尤其在外国侨民中相传甚广。小白楼地区之所以会有“俄国城”之称,是因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天津的俄国侨民集中居住在今开封道、徐州道两条马路的西半部,以及特一区(旧德租界)的义庆里、汝南里一带。俄国侨民在这里开设了俄国饭店、俄国商店、俄国风味食品店、小餐馆、酒吧问及服装店、美容店等大大小小的各式商店。这些商店门前悬挂着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的俄文招牌。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俄国人男女老幼到处可见,每日来来往往,互相打

着招呼,有的三三两两团坐一个角落聊天。俄国女人们缝衣、织毛活,孩子们在弄堂戏耍,老头、老婆拄着拐杖晒太阳。这种景象使人大有置身于俄国某个城市的感觉,因此外国侨民称之为“俄国城”,是有几分道理的。

当时来天津的白俄人,大部分来自东北,他们通过海参崴、旅顺进入关内;也有一部分是由新疆过来的。他们所以逃奔天津,一是天津曾有俄国租界;二是天津原有俄国侨民,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如开设萨宝石洋行的季特维诺夫和开设阜昌洋行的白俄贵族巴图也夫等。 当时英国人对俄国人在居住、生活上处处给予方便。俄国人子女可以进英国公学和圣路易学校读书。凡稍懂英语的,都可到。各大洋行或进出口公司,安排适当的工作,待遇上虽比不得英国人,但大大高于中国人。当时英界工部局中的董事长

毕德斯,是英租界首屈一指的官绅,他的妻子就是俄国人,所以白俄人通过毕德斯进入各种机构找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夕)国人(包括英国人)为了少花钱就讨俄国老婆。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还增加了俄国人为督察长。这样小白楼地区形成白俄聚集的社会。

小白楼地区的繁华,从一开始就带有欧化的倾向,到20年代大批白俄聚居以后,使这里更充满了东欧的色彩。

例如西餐里名为“托考斯基”的“小吃”,就是俄国人所独有的。在俄国人没来以前,西餐的菜肴很简单,后来俄国人开的餐馆,都以小吃取胜,很受人们的欢迎。如俄国犹太人普列西经营的义顺合大餐厅,还有小型的天津小饭店,每餐都给六七个小吃,有时还不算钱,不计在正餐里面,以广招待。由俄国人卡普斯制造的:‘风船”牌俄国俄斯克烧酒和安德列也夫自造的“50号”斯克红酒,都在小白楼地区风行一时。再如甜面包夹火腿肠,由白俄老人提、着篮子走街串巷,用带有俄语口音的中国话吆喝着“买面包哩”。小白楼地区有许多俄国人开设的俄国风味食品店,什么“莫斯科硬肠”、“辣肠”、“肝肠”等等都是俄国风味。俄国人的生活习惯对居住在小白楼一带的中国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文娱方面、比较大的聚集点为犹大公会,也称犹太俱乐部(今群众艺术馆),这里的成员绝大部分是俄国犹大人,会长是拉赤阔夫斯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赌具,白俄三五成群终日赌博,夜晚是通宵舞会。其他还有多比利宁娜小姐办的戏曲学校,教授芭蕾舞、俄国戏曲、钢琴和歌唱。徐州道上有摩登跳舞学校,专教交际舞,教师是宝格凡诺娃。教油画的有个珊多太太,她曾在皇宫饭店开过个人画展。有个医生”、斯维里道夫,在徐州道他的住宅行医。莎卫饭店是俄国犹大人布夫曼开设,这里除住些俄国旅客夕),还经常有夕)国人带着妓女或交际花开,临时房间。另外开理发馆、美容室的有四五处之多,其中以卡普利特斯卡姬开设的规模最大,从业人员多是白俄女人,有化妆师、修指甲师、理发师和烫发师等等。他们除在馆内正式营业

外,还包做大旅馆饭店的活,如利顺德、泰来、皇官饭店等)此外则是大量的餐馆,在40年代初,义顺合大餐厅在原址建起四层高楼大型餐厅,取名维格多利,由俄国犹太人普列西和中国人齐如山、郝如久合资经营,该店规模宏大,设备富丽堂皇,当时可称小白楼地区以至天津市唯一大型的西餐厅。还有个俄国法学家沙勒布林,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为白俄办理诉讼事宜。这些情况足以说明白

俄人在小白楼地区的生活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小天地,客观上对这一地区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小白楼的商业

小白楼地区最早的繁华街道为海大道(今大沽路)的朱家胡同一带。这里华人经营的小型店铺比较多,其顾客几乎华洋各半”故而应酬门市的人多少都要会一些业务应用英语;所售商品和加工服务,也要适合西洋习惯和风味。那时小白楼一带专售洋酒罐头、日用杂品的商店有裕

恩永、样泰义、福兴太、大昌和等,其中以裕恩永经营较久、范围较大。该店所营商品一律为进口货,价格昂贵但适合西洋人和高级华人的需要。它初设英租界中街南端,由于业务兴旺,后在海大道小营市场旁增设分店,堪称小白楼华人商店之冠。在分店对过有个独特的小

商店天香室,经理曹天佑是上海人,这个商店以经营针头线脑(小百货)驰名于小白楼。像天香室所出售的商品,在过去是肩挑木提盒、手摇小鼓串巷的小贩才卖的,而有门面的座商干针线买卖的还是少有的。所卖的针全由德商世昌洋行进口,线是“衣线”(褂式)和轴线。小白楼地区做中西服装的裁缝很多,要把服装做好一定要用好针线,故而天津大多数成衣匠都到天香室购买针线,天香室在解放前一直经营了近40年。早年做西装、军服、制服的一级技师,有小白楼江夏里的何庆昌和法租界的王阿明,都是宁波人。何庆昌做西装手工精细,完全合乎英国绅士派,合体大方。当时英租界工部局巡捕制服一律由何包做,故而他与工部局关系密切,每当他出门坐包月车上街,英巡捕见他都行礼以表尊敬。

海大道上有几家绸缎店,如华竹分店、元隆分店、中国同昌绸缎公司、益昌祥绸缎店等。益昌祥于1927年开业,经理刘杰三,是绸布业者行家,他根据小白楼地区特点经营绸布,如白俄妇女喜穿大格大花绸布,他就进这类的货,虽不算高档货但很畅销;对周围的豪门公馆,设专人送货,年节算帐,待客和蔼周到,眉而他一直干到解放。其他如华竹、元隆等,干到30年代初就因业务不振而关闭。

小白楼一带叫卖行也非常多,由徐州道至镇江道的海大道东西两侧比比皆是。这个行业是个不用本钱的买卖,但一般规矩老实人是干不了的,只有那些在地方上有势力的人才能经营,连外国人干这行也是属于外国流氓。他们手眼通天,消息灵通,如哪一家买卖破产还债,哪一个豪门败家子倾家荡产,他们都打听得一清二楚,甚至有些人从

家里偷出来珍贵物品拿到叫卖行来卖。这些叫卖行一律负责处理并从中赚取回扣,遇有值

钱货他们则以低价收买。小白楼最大的拍卖行要数“魁昌”。

小白楼的电影院,最老的是平安电影院(今音乐厅),建于1922年,经理英籍印度人巴厘和英籍中国人卢根。卢根是广东人,在中国经营电影院,他是最早的一个。光陆电影院(今北京影院),是由白俄人库拉也夫经营,后又有中国人李秉元(美国环球影片公司驻津代表)加入。他们既经营电影,又在前楼开设圣安娜跳舞厅,这个舞厅伴舞舞女大都是白俄少女。在光陆的北侧还有个小总会舞

厅,这个舞厅经理姓刘,是宝成纱厂的东家,他还开了个交际食堂(重庆理发店旧址)。大光明电影院,开始由中国人韦耀卿建立,后卖与英籍印度人泰莱梯,抗战胜利后又转兑给劝业场主高渤海。这个影院规模宏大,当年门前常有 两名印度兵把门。

小白楼的饭馆,除上述白俄干的大小西餐厅、酒吧外,中国饭馆有几处也很有名气,并能做出人们爱吃的菜肴。鸿福楼饭庄位于今大沽中路徐州道口坐东,是个纯天津风味饭店,名菜有八 大碗、五碗四盘。在海大道小营市场斜对过有家白楼饭馆,经营者独出心裁地发明一种菜叫“白楼菜”,不外是虾仁、鸡蛋、肉之类炒烩在一起,人

们吃了很得味,于是就畅销开了。色味斯餐馆位于今徐州道西端坐南,以广东风味而驰名,由广州姐妹俩经营,这里专吸引美国兵,挎着舞女、妓女进出于色味斯,使这个小餐馆业务非常兴旺。夏太太饭店设在小营门墙子河畔的今郑州道上,是个俄国风味的西餐馆。夏太太是东北人,会说流利的俄语,她精于俄式大菜,30年代中期,在郑州道她自宅的地下室经营西餐馆,顾客多是中上层官商界人物。

今徐州道以南、大沽路以西、大营门墙子河以东,是个大三角地带,这里人通称“三角地”。这里大沽路一面的房产,皆为天主教会的崇德堂所有。崇德堂在这里建盖了个大商场,商场内招揽些吃喝摊、打高尔夫球的以及赌博等各式不伦不类的摊贩。后来一度有马戏团表演,又住过美国军队。教会不会做买卖,一直干不好,1932年法租界华清池经理把商场接兑过来,改为澡塘,取名“天香池”。经营了三年因赔钱又转让给日租界福仙池李姓。李精明强干,把这里重新修饰一新,三楼设雅座单间,容纳男女合洗的所谓“对盆”,这一来营业大振。在曲阜道(原大朱家胡同)有个中型澡塘,初开时名旭东澡塘,因营业不强,后由裕恩永于氏家族接兑,改名海泉池。澡塘范围不大,适于大众化,凡太古、怡和以至大连码头的工人们是这里的常客。在小白楼中心的海大道上

,有个与白俄的火腿肠子店相媲美的酱肉铺,

名叫天玉顺酱制品分店。总店设在英租界中街英国球房(今市人大常委会)南侧,是三个洋厨子合资开设的。他们是高天喜、张玉山、蔡起顺,各用名字的一个字,取名天玉顺。该店的酱制品味美适口,中外人等莫不远道来购,可称酱制品一绝。30年代为了开展业务在小白楼设立分店。

中国、交通两银行为了开展业务,在海大道设立分支机构。银钱业赵聘卿在朱家胡同海大道转角处,设立英租界唯一的银号恩庆永银号,满足了小白楼地区工商业

存、借款的便利。

系列地名

系列地名就是指相关联的配套成龙的地名。例如河北区天纬路、地纬路、宇纬路、宙纬路、日纬路、月纬路、辰纬路、宿纬路„„等,排序出于《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再如1945~1949年,河北区以建国道、民主道、进步道、光复道、自由道、博爱道、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等,以“福寿庆永平”:福安街、寿安街、庆安街、永安街、平安街等系列街名取代原租界旧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建的居民小区层出不穷,如何为这些星罗棋布的居民区和鳞次栉比的广厦楼群命名,已成为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和专家们殚精竭虑统筹构思的一项系统工程。新建居住区系列命名,大体有三种方法:

(一)以某个有代表性的单音节词为基础,形成系列,例如小海地

居住区以“山”命名:微山里、骊山里、华山里、泰山里、天山里、庐山里等;鞍山西道居住区以“湖”命名:凤湖里、景湖里、光湖里、府湖里、美湖里、学湖里等;民权门居住区以“江”命名:靖江里、义江里、开江里、满江里等;天拖南、王顶堤居住区以“金”命名金环里、金宇里、金云里、金堤里、金冠里、金厦里等;铁东路街以“贤”字命名:圣贤里、贵贤里、爱贤里、颂贤里、慕贤里、师贤里、任贤里、招贤里、智贤公寓;宁园街以“园”字命名:舒园里、润园里、竞园里、赛园里、滨园里、皓园里、珍园里、汇园里、芬园里、芳园里、花园里、柳园里等。

(二)以一句诗或一首诗组成系列地名,例如分别用“福贵乐康宁观览”诗句的字为首字,第二个字固定为“桥”字组成:福桥里、贵桥里、乐桥里、康桥里、宁桥里、观桥里、览桥里。再如王串场街以“津开城垣焕玉容,彩环盛宇萃华屏;花芳景秀茵春艳,泉清水明溪波莹”这首诗为基础,连绵相衔组成20多个新地名:津开里、开城里、城垣里、垣焕里、焕玉公寓、玉容花园、容彩里、彩环里

、环盛里、盛宇里、宇萃里、萃华里、华屏里、屏花里、花芳里、芳景里、景秀里、茵春里、春艳里、艳泉里、清水园、水明里、明溪里、溪波里、波莹公寓、莹津里。

(三)利用老地名首字的谐音换字命名,例如河北区新开河街原白

庙村1982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把“白”谐音为“百”,废弃旧名更为:百盛里、百朋里、百兴里、百乐里、百庆里、百寿里、百康里、百荣里、百贤里、百祥里等;原席厂村,把“席”谐音为“喜”,废弃旧名更为:喜同里、喜康里、喜丰里、喜盈里、喜爱里、喜跃里、喜庆里等,又连缀为“同康丰

盈爱跃庆”的诗句。

八里台

天津八里台、七里台、六里台久已驰名,但三个台究竟指何为台,又各距何处为八里、七里、六里?

今晚报副刊曾刊载杨德华先生(八里台)地名新考一文引,<元史>第29卷"泰定本纪"泰定元年八月躬诸***里台,因元代译文无定字,八里台原称八里带亲王属地.八里带为元世祖忽必烈之侄孙.封地在今八里台至六里台一带,迤西有防水堤衍称王顶堤.八里台是八里带亲王属地之通称,并不指特定之楼台,亦无距何处为八里之量化概念.杨文中说明六里台与七里台均未得出处,想是近代人以自八里台计算里程数推想得出.以上论据比较可信.

天津六里台地名出现于解放前,当时为一片荒地,处于海光寺与八里台之间,人烟稀少,当时仅有一个中日中学建于该处,以学习日语为主由日本军方赞助,授课教师有沈兼士、周作人„„等,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校停办,校址移交于南开大学北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又将该校转拨于天津大学土建系,两年后转给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北院,当时八路公共汽车即由东站开通至六里台

终点站.这是在天津地图上首次出现六里台地名,其来源估计是按距八里台约1公里而臆测得出,并没有台的依据.

天津市七里台一直到解放初仍无此定名,但人们都断想在八里台与六里台之间理应还有一个七里台点缀其间.1952年天津三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其中将调整后的北洋大学(已更名为天津大学)将由西沽北洋大学旧址迁至七里台现址.当时该地址有土地1500余亩,水坑数百亩,废体育场一座,财政局旧仓库一座、交通部电台一座、校区东邻卫津河与卫津路,当时为弹石路,东校门卫津河上有旧木桥一座名南国桥.

建筑工程于1952年5月开工,大批砖、灰、砂、石源源运到工地.由于场地陌生,运输工人每每不得其门而入,有的运至南开大学,有的运到六里台寻址

找收料人,进料较混乱.当时作者任建校总工程师,杜齐礼教授任工程组副组长,郭冰同志任材料组长,经三人商议便在校东门木桥处立上大木牌一个,上书"天津三大学七里台工地",从此天津基建工人六千余人,运料工人及大车、汽车等都日日出入校门,七里台的地名也就随之不胫而走.

1952年10月,天津大学校舍正式建成并在新校址开学,数千学生与教职工开始进入活动,八路公共汽车也由六里台延长至八里台作

为终点站,七里台站名正式出现在校东门外,校部新印的信封也以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七里台作为新校址.天津市地图标出七里台为正式地名至今已51年,跨越两代历史.此

一地名是无意中提出的,如今杜、郭二老均已仙逝,作者现年也已83岁,以上由来数百年后恐无人再知此地名来历了.

其他

天穆是天津著名的回族聚居地区,那里建筑风格很有阿拉伯风味,回民饭馆 牛羊肉店很多,天津民族职专也在那,天穆应该是"天津穆斯林"的简称吧.

中山门是解放前天津城防工事的城门口留下的地名,还有民权门(解放天津的突破口)、复兴门也是如此。

李公楼好象是一个和李鸿章有关系的建筑物留下的地名。

挂甲寺河西区新围堤道南北大街北段西侧,是天津市区南部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建于隋末唐初。《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大唐征辽奏捷,驻师此寺,故更名焉。世远倾颓,遗迹尚在。”民间传说“挂甲寺”就是李世民当年征辽返回途中驻师挂甲休憩的地方。

水阁大街、玉皇阁、铃铛阁、北阁中的“阁”字,不读gě,读gǎo。双港、小港地名里,“港”读为jiǎng。宜兴埠的“埠”字,习惯性误

读为fǔ。

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多种读法。如田家庄、刘家庄,侯家台、姚家台,霍家嘴、梁家嘴等三字地名,读法是: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儿化,读为———田庄儿、刘庄儿,侯台儿、姚台儿,霍嘴儿、梁嘴儿等。或者读作: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子”,读为———田庄子、刘庄子,侯台子、姚台子,霍嘴子、梁嘴子等。

北大关与西关北大关,又名“天津钞关”。在明代上税须交“明钞”,就是当时发行的纸币,故收税机构称为“钞关”。北大关就是坐落在城厢北门外,南运河畔浮桥北端的收税关口。《天津通志》载:“清康熙四年(1665)七月十日,天津钞关由河西务移驻天津,划归天津道兼理。”为了利于天津关税收缴,健全并新建了一系列收

税关所,是年,在南运河北岸甘露寺(今河北大街南口西侧)设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钞关。《津门杂记》载:“天津钞关,在北门外河北浮桥旁,人称大关,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当时,由南运河进京的漕运船只,必经北大关完税后才可通行。因北大关在所有的收税关口中规模最大,又位于天津城以北地区,故名“北大关”。到了18世纪,北大关已发展成为天津商贸的中心地区。后作

为区片地名的北大关,位于红桥区东南部,河北大街与北门外大街南运河交汇处一带。由“北大关”又派生出南运河北岸“关上”与“关下”这一对地名。“关上”指河北大街南端西侧与南运河北路交汇处一带,属河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因地

处北大关的上游而得名“关上”;“关下”指河北大街与三条石大街交汇处东南侧一带,属三条石街道办事处,因地处北大关的下游而得名“关下”。现在,关上与关下以河北大街划界,大街东部为关下,大街西部为关上。

西关大街在红桥区南部,为红桥、南开两区的分界路。它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传说早在天津设卫建城时就已形成。因与西门连接,且在此处设立收税的关口,故名“西关”。由此又派生出西关外、西关西、西关外大街、西关北街、西关北胡同、西关北里等系列地名。西关外大街西段与小西关大街相连,小西关得名也源自收税关口,因规模逊于西关而命名。小西关也是红桥区的街道办事处之一。

“营门”和城门如“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十年(1861),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14个“营门”。嘉庆六年(1881)重修。1947年,天津外城号称有15座城门(实际无门,为国民党市政府设军事卡口而得名)———忠孝门、仁爱门、信义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中正门、民族门、

民权门、民生门、胜利门、大同门、林森门、力行门。这些所谓的“门”,现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般地名保留至今的,只有“建国门”(河西区平山道与紫金山路交会处)、“复兴门”(河西区复兴门桥附近)、“中山门”(河东区津塘路和东兴路交会处)、“民权门”(河北区金钟河大街与红星路交会处)、“大同门”(红桥区西于庄后大道与大新街交会处)等。

水天津全市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俗话说天津位于

“九河下梢”,就是发源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山地的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分别从西南、西、西北和北向天津汇聚,经过海河干流,从大沽口入海。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居高临下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芦台、八里台,王庆坨、西塘坨,西堤头、上河头等。“台”“坨”“头”等字的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

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

能居于高处的历史。

“开”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1901年城垣拆除后,“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这里,遂改名为“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北开”最初是指城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南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一带。“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后随着南开一带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逐渐繁荣起来,习称西广开,今泛指广开大街以西一带。

“窑”天津市区带“窑”字的地名较多,如河西“吴家窑”,红桥“南头窑”,河北“金家窑”“东西窑洼”,南开“头道窑”“赵家窑”等等。这些“窑”的所在地都是当年用作烧窑的旷野,其功能就是为老天津卫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砖窑虽然废弃了,但是这些窑名却成为了永久的街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当年烧砖造瓦的开洼郊野,如

今都已成为繁荣的市区了。

别具一格天津有众多以“千字文”(天地元黄曰月星辰)“三民主义”“经纬度”“序数”“名山大川”等作地名专名的,自成序列,令人瞩目。例如有百年历史的南市地区,老街名已形成系列,如华安大街、福安大街、荣安大街、治安大街、升安大街、保安大街、平安大街、禄安大街等。这表明当年在南市城建布局和街道命名方面,已经有了总体规划部署。再如天津原

四个郊区分别更名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既保留了原名中的地理方位,又形成颇具美感的蕴涵。又如南开“万德庄”始建于1901年,形成聚落后,取“万年有德”之意命名;河西“谦德庄”原为荒地,1917年郊县难民聚此搭盖窝棚定居,因地属天主教崇德堂,故以“谦让崇德”之意命名为“谦德庄”;红桥“同福庄”,1940年建,以“有福同享”之意命名;河东“复兴庄”,原为荒地,1900年俄租界内居民被驱逐,部分居民来此定居,以“复兴发达”之意命名;河北“仓联庄”,始建于1952年,因与南仓车站联结而得名。有些老地名是对四字格惯用语的缩略,例如1903年修建的“金钢桥”,取“坚如金钢”之意;1906年修建的“金汤桥”,取“固若金汤”之意;1930年建造的“惠中

饭店”,取“秀外惠中”之意;河北区光复道,1902年由意租界建,名为康特伽利娜道,1945年以“光复中华”意命名。

掩骨会、抬埋会和白骨塔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人及家属是天津高度集中的群体。另外,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的农民,成为天津移民的另一主流。军旅性格中坚忍不拔的硬性,与移民性格中燕赵慷慨的豪情相结合,形成天津人的性格主调———豪爽直率、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扶弱济贫。

旧时天津城外西南一带旷野,是贫民随意埋葬亡人尸骨的“乱葬岗子”。因用苇席裹尸或用劣质棺木,丧葬简陋,掩埋不深,引来野狗扒席撞棺,争食尸骨,致使枯骨嶙峋,惨不忍睹。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天津士绅华龙藻联合志同者,上书主管衙署获准,由官府拨地200余亩,掩埋露骸,并在西关大街成立民间慈善组织———掩骨会,负责葬埋无人收敛的尸体。《津门杂记》载:“掩骨会,在西门外,有义地数处,葬埋异地贫民,每年春秋,并着人各处捡取暴露骨骸,以土掩埋。”今西营门大街东段南侧的掩骨会胡同和掩骨会东胡同,就是当年掩骨会的旧址。另外,在南开炮台庄以西还建立了“南掩骨会”,《津门保甲图》就标出这两个掩骨会的具体位置。红桥区河北大街中段西侧有抬埋会大街,以及抬埋会前胡同和后胡同。所谓“抬埋会”,就是清朝后期民间成立的,专为一些鳏寡孤独者和贫困无靠的人家料理丧事的组织。

在广开四马路东侧曾有一座白骨塔,为收敛掩埋穷人尸骨用。塔为砖

木结构,八层八角,高8米余。这座白骨塔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时任天津知府的湖北籍人熊绎祖倡导修建。同时发起成立“天泽会”,由商家绅士集资捐款,购置义地,以葬埋穷人尸骨

。该塔在民国六年(1917)被洪水冲毁,后重修。白骨塔四周空旷人稀,后成为刑场。1927年,中共天津地委书记李季达在此英勇就义,时年不足30岁。后百姓逐渐在此建房成巷,逐渐繁荣起来,白骨塔被围在居民居住区之中。1966年,该塔被拆除,建成民宅。

花园路和渤海大楼花园路长470米,是环绕直径为135米的中心公园而修建的一条环形街道。1902年建于法租界,名为霞飞将军路,简称霞飞路。1946年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因其环绕中心公园,故改为花园路。路外侧多为欧式建筑,名楼荟萃,风格各异,错落有致。吉鸿昌故居就在花园路5号,是一座带庭院的三层小洋楼。花园路2号是一幢具有英格兰风格的楼房,是近代中国驻葡萄牙公使张公撝的旧宅。

距中心公园最近的高层建筑,就是巍然矗立的渤海大

楼了。这座主体13层,高48.2米的楼宇,曾为天津市最高建筑。渤海大楼位于和平路与丹东路交口,1933年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

德国买办高兴桥投资兴建。1935年建成后,交给其子高渤海经营,故名渤海大楼,占地0.9亩,建筑面积4088平方米。该楼为框架结构,由90多根钢柱搭架焊接联成一体,地基用菲律宾木排列打桩,墙体内层用空心砖,外层全部用进口特制砖垒砌,外观为棕褐色。1949年为市政府招待所,1966年曾更名人民大楼,1979年恢复渤海大楼原名。

“尖山”、“土城”、“小海地”“尖山”位于河西区中南部,早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尖山”这个地名即已存在。《天津卫志》载:“津学旧无田。有之,自故明天启年间卫学生员侯倬置买尖山庄小地二十六顷,捐入本学,立为学田。”这段文字说明:一、“尖山庄”为村名,当时属静海县所辖;二、明天启年间在此设立“学田”,即天津卫学的田产。天津设卫建城后,西门、南门以外属河间府静海县管辖,北门、东门之外,隔河对岸属顺天府武清县管辖。直至清雍正年间,天津改卫为府后,才将静海、武清、沧州与天津毗邻的部分地域划归天津管辖。其实,“尖山”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山,只是地势略高罢了。“尖山”分东南、西北两处,旧时名为“西尖山”、“东尖山”,即今之“前尖山”、“后尖山”。在明清两代,尖山一带以及周边地区是阡陌相连、河渠纵横的大片稻田。区片“尖山”,泛指尖山路和澧水道交会处及附近地区,后为街道办事处名。派生地名有尖山路、尖山桥、尖山礼堂、尖山中学、尖山医院等。

“土城”在河西区东部,泛指大沽南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东侧一带。

明天启年间(1621~1627)之前,即成村落,传说初名

为“土塍围村”,“塍”音“成”,是田间土埂的意思。顾名思义,“土塍围村”就是被田间土埂包围的村落。有关地名有———“土城中街”建于1931年,因贯穿土城村而得名,1993年在平房改造中被占用,名遂废。“土城东大街”1746年前后建房成巷,因位于土城庙东侧而得名,1995年拆除,名遂废。“土城”在津门有遐迩闻名之处:一、天津八大家有“土城刘家”;二、著名画家刘奎龄就是土城人;三、土城小学培养了左树声、沈福儒、翟良田等著名足球运动员,被誉为“足球健儿的摇篮”。“小海地”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建立的新区片,位于河西区东南部。泛指珠江道、陵水道和微山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亦为街道办事处名。传说这里古时曾是小片的退海之地,故名。“小海地”区片在地名系列命名上形成特色———居住区以“

山”命名,如:天山里、昆仑里、泰山里、华山里、双山里、元山里、骊山里、云山里、彭山里、微山里、秀峰里等住宅小区;以“江”“水”命名路名,如:曲江路、东江道、珠江道、陵水道、双水道、三水道等。派生地名有海地路、小海地宿舍等。

解放北路西北起解放桥,东南至徐州道接解放南路,长2229米。长

期以来,这条街是外国银行集中地。鸦片战争轰开了清廷闭关锁国的大门,解放路沦为英租界,时名称“中街”。从解放桥到营口道为法租界“大法国路”,从营口道到徐州道为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从徐州道到琼州道为德租界“威尔逊路”。英国汇丰银行(今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率先在这里破土兴建,法、美、德、意、日、俄等紧随其后,先后开设了麦加利银行(今解放北路邮电局)、美国花旗银行(今农业银行天津分行)、中法工商银行(今市总工会)、俄国华俄道胜银行(今解放北路132号)、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今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东方汇理银行(今艺术博物馆)、美国美丰银行(今长江服装厂)等。另外,许多著名的洋行也设在这条街上,如英国太古洋行(今解放北路165号)、怡和洋行(今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仁记洋行(今解放北路129~135号)、美丰洋行(今五金交电公司)等。


相关内容

  • 河北地名由来:名地之名
    2015-09-20 21:50:29|  分类: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 [ ...
  • 家乡地名的教案
    家乡地名的教案 四3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物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在读题目.调查报告.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 ...
  • 地名猜猜看
    地名谜语 一.猜中国省区.城市: 1.船出长江口--------上海 2.银河渡口 -------- 天津 3.风平浪静 -------- 宁波 4.久雨初晴 -------- 贵阳 5.千里戈壁 -------- 长沙 6.拆信 ---- ...
  •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
  •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 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 有个年轻人, 名叫高贵友, 因其父四十得子, 为求平安养子, 故取乳名"狗子", 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 ...
  • 天津旅游景点
    天津: "五大道"并非一个正式的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俗称.它坐落在天津中心市区和平区体育馆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2011年,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 ...
  • 中国地名谜语汇总
    北风吹(猜一省名) 谜底:云南 蝎子掉在海中.(因为蝎子掉在海中蜇江即"浙江") 八只鞋来几人登.(因为八只鞋要四人穿即"四川") 八两银子喝碗粥.(因为八两银子喝碗粥,粥贵即贵州") &q ...
  •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 仿汉横吹曲(中)
    蒲桃:常绿乔木.东南亚原产的果树.海南地区有野生葡桃.应是古时中原也有矣.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  仿汉横吹曲(中) [洛阳道]梁·简文帝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游童时挟弹,蚕妾始提筐.金鞍照龙马,罗袂拂春桑.玉车争晓入,潘 ...
  • 20**年中考模拟作文题目汇总
    2012半命题作文 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 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