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 范文中心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08/05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章 概述

1. 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 ②有限性和稀缺性 ③整体性 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⑤多用性

2.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 、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 、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 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二章 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 水资源的涵义

1) 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 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

2) 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 、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 海洋·水文卷) 。

3) 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 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 中国水资源评价) 。

4) 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 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沈灿巢, 水资源导论) 。

6) 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 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

7) 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 ;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 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 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 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域均属此类。

3. 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不同水平年(如现状水平年获为预测的未来水平年) 及某一保证率的各部门进行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关系分析。

4. 水质评价: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5. 总降雨量: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 表示。

6. 林冠截流量:指被树木枝叶拦截的降水量。林冠截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林冠枝叶的质地和其干湿状况。

树干流:是由枝叶汇集到树干的降雨和直接降落到树干的降雨形成的。

7. 蒸发: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水分子的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的吸力时,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蒸发量:单位时间蒸发的水深,称蒸发率或蒸发强度,以mm/d计。

8. 径流:指沿地表或地下运动汇入河网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

径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

9. 包气带:指地面与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是包含有空气的水、土三相系统。

下渗:指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的运动过程。

10. 坡面径流:降水沿坡面和土壤表层汇集流动的过程。

流域汇流:从有效降雨过程开始至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为止的径流汇集过程。包括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过程。 年径流:指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包括年径流总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两方面。

坡地汇流:地面净雨从坡地表面汇入河网,速度快,历时短,是形成洪水的主体。

(年) 径流总量(w):表示时段T 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万m3或亿m3。

二、填空

1. 水资源的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利害两重性) 。

2. 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

3.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人为因素) 。

4. 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流域面积)(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河网密度)(流域平均高程)(平均坡度) 等。

5. 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符号P 、Q 、E 、S 、V 、G 、M 、W 分别代表(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蓄水量,深度单位)(蓄水量,体积单位)(地下储水量)(土壤和包气带含水量)(含水量) 。

P -E -Q -∆S -η=0,P +Q I -E -Q o -∆S -η=0,6. 指定时间、任意地区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

--=0。 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

7. 降水观测方法(器测法)(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 。

8. 林内雨量测定方法(网格法)(受雨器法)(标准木法) 。

9. 径流含义及其形成过程(降雨过程) →(扣除损失) →(净雨过程(流域蓄渗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

10. 在流域蓄渗过程中产生三种径流形式(植物截流)(下渗)(填洼) ,其速度(植物截流)>(下渗)>(填洼)

11. 按径流途径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壤中流) 。

12. 坡面径流观测方法(体积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

13. 列举出表达径流的5种指标(流量)((年) 径流总量)((年) 径流深)((年) 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

14. 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单独流域法(流域自身对比法))(并行流域法(平行对比法)) 。

15. 小流域测流方法(断面法)(测流建筑物法) 。(测流建筑物) 是观测研究流域径流的设施,常见的有(溢流堰) 和(测流槽) 。

16. 小流域流量的常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流速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航测法) 。

17. 影响年径流的因素(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 。

18. 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审查)(一致性审查)(代表性审查) 。

19. 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或有无,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三种情况(有长期实测资料)(有短期实测资料)(无实测资料) 。

20. 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水文查勘法) 。

21.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 )W 总=W 河川+U 地下-W 重复。

22. 需(用) 水部门可分为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两类,其中(河道外用水) 是供需平衡分析的重点对象。

23. 单项参数评价法定义及其6种常用的水质参数(常规水质参数)(氧平衡参数)(重金属参数)(有机污染物参数)(无机污染物参数)(生物参数) 。

三、问答

1. 水分循环的类型有哪些?内陆水分循环及其意义是什么?

(1)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①大循环:指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降落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分有一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重新回到海洋,这种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叫大循环。

②小循环:指陆地上的水在没有回到海洋之前,又蒸发到空中,或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中,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小循环。

(2)内陆水分循环:陆地的水分经蒸发和蒸腾上升到空中,与从海洋输送来的水汽一起再向内陆输送至离海洋更远的地方,

凝结降水,然后再蒸散到上空气团中向内陆运动,直至不能形成降水为止,这种水分循环称为内陆水分循环。 意义:内陆水分循环越活跃,输送到内陆的水汽量就越多,内陆的降水量就越大。

2. 水量平衡原理及其意义是什么?

(1)水量平衡原理: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地区、任一时段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2)意义: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基本原理,借助水量平衡原理可以对水循环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并可以建立各水文要素间的定量关系,在已知某些要素的条件下可以推求其它水文要素,因此对水量平衡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3. 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

(1)流域面积F :在地形图上绘出流域的分水线,用求积仪量出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以km2计,其大小直接影响河流和水量大小及径流的形成过程。

流域长度LF :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轴线长度,km 计。

(2)平均宽度B :B = F / LF

(3)流域形状系数:K = B / LF

(4)流域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长度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5)流域平均高程:指流域范围内地表平均高程。可用下式计算H0=(a1h1+ a2h2+...+ anhn)/A

式中H0——流域平均高度m ;ai ——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km2;

hi ——相邻两等高线的平均高度,m ;A ——流域总面积,km2

(6)平均坡度:又称地面平均坡度,它是坡地漫流过程的一个影响因素,在小流域洪水汇流计算时,是一个重要参数。流域平均坡度按下式计算J=(a1J1+ a2J2+...+ anJn)/A

式中J ——流域平均坡度;Ji ——相邻两等高线间的平均坡度;ai ——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km2;A ——流域面积,km2

4. 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①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②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③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5. 判别一个流域是闭合流域的方法

①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②径流系数小于1; ③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6.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的关系及意义

(1)关系:某一闭合流域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径流量之和。则Q/P+E/P=α+β=1

式中α(=Q/P)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β(=E/P)为多年平均蒸发系数。

(2)意义:α和β是相互消长的,径流系数越大,蒸发系数越小。在干旱地区,蒸发系数一般较大,径流系数较小,可见,径流系数和蒸发系数具有强烈的地区分布规律,他们可以综合反映流域内的干湿程度,是自然地理分区上的重要指标。

7.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分别如何测定计算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Q/P 多年平均蒸发系数β=E/P

式中 P——降水量(Precipitation),mm ;Q ——径流量(Runoff ),mm ;E ——蒸发量(Evaporation),mm

8. 如何以器测法测定大面积总降雨量(林外)

流域较大面积的平均降水量的测定:

1) 根据流域面积大小,确定最低限量的降水量观测点。

2) 观测点点位应充分考虑观测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条件。

3) 观测点数量一般根据流域面积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而定,在山区由于地形条件复杂,观测点要增加。

4) 当地形变化显著,以及有大面积森林时,降水测点的数目应增加。

5) 在开阔的平原条件下,雨量测点按面积均匀分布;

6) 如果在流域内只设置一个降水观测点,则它应设在区域的中心;

7) 有两个测点时,一个设在流域的上游,另一个设在下游。

9. 树干流的测定方法计算

林分平均树干茎流流量量可按下式计算:

d n 式中P 干:林分平均树干茎流量(mm); (Li) m:单位面积上的树木株数; j=1i=1*10:各径级的标准树木株数; d n

(Si ) Li:第i 径级单株标准树干茎流流量(ml);

j =1i=1:第i 径级单株标准树冠投影面积(cm2);

m d:径级级数。 ∑∑∑∑

10. 林冠截流量的水量平衡方程

林冠截留量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公式为:I=P-P内-P 干

式中I ——林冠截留量(mm);P 干——树干茎流量(mm);P 林内——林内降水量(mm);P ——林外降水量(mm)

11. 分别列举出5种降水的基本要素和降水特征的表达方法

(1)降水的基本要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2)降水特征表示方法:常用降水过程线、降水累计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降水强度历时曲线、平均雨深面积曲线、雨深面积历时曲线表示降水的特性。

12. 流域平均降水量的5种计算方法及其适应条件,分别如何计算

(1)算术平均法

①对于地形起伏不大,降水分布均匀,测站布设合理或较多的情况下。

②计算公式:P =(p1+p2„„+pn)/n

式中p1,p2,pn ——为各测站点同期降水量(mm);P ——流域平均降水量(mm);n ——测站数

(2)加权平均法

①在对流域基本情况如面积、地类、坡度、坡向、海拔等进行勘察基础上,在每个地类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降水观测点,把每个测点控制的地类面积作为各测点降水量的权重。

②计算公式:P =a1p1/A+ a2p2/A .....+anpn/A

式中 P——流域平均降水量(mm);A ——流域面积(hm2或km2) ;

a1 ,a2.... an——每个测点控制的面积(hm2或km2) ;p1 ,p2...pn ——每个测点观测的降水量

(3)泰森多边形法

①如果流域内的观测点分布不均匀,且有的站偏于一角。

②计算公式: 或P= (a1p1 + a2p2 .....+anpn)/A

式中a1 ,a2.... an——各测站控制面积;p1 ,p2...pn ——为各观测站同期降水量;

A ——流域总面积(hm2或km2) ;P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4)等雨量线法

①对于地形变化较大(一般是大流域) 、流域内又有足够数量的降水观测站,能够根据降水资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制出等雨量线图。

②计算公式:P=a1p1/A + a2p2/A .....+anpn/A

式中a1,a2.....an ——各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面积(hm2)p1 ,p2....pn ——为各相邻等雨量间的雨深平均值(mm) A ——流域总面积(hm2或km2)P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5)两轴法

①量雨站的重要性随其距离流域中心的远近而定(越近流域中心权重越大) 。

②计算公式:

式中A1、A2„An :各雨量站站角度数;

P1、P2„Pn :各雨量站的同期雨量; A=A1+A2+„+An:各雨量站站角的总和; W1、W2„Wn :各雨量站站角的权重(该雨量站站角占总站角的百分比) 。

(6)方法讨论

在面积较大的流域,最好用泰森多边形法;小流域常用加权平均法;在平地上可用算术平均法;面积大、坡度大的流域用等雨量线法;站点分布集中并偏离流域中心的用两轴法。

13. 蒸发的组成包括哪些?各组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蒸发量测定和计算方法怎样?

(1)流域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其中后二项之和称陆面蒸发。

(2)①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气象条件(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风、温度、湿度等) ;水体自身条件(水质、水深、水面面积、水面情况等) 。 ②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等) ;

土壤本身的特性(土壤含水量、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壤表面状况等) 。 ③植物蒸发散的影响因素:植物生理作用、气候因素、土壤供水能力。

(3)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

①由水面蒸发器观测资料计算水面蒸发;②由经验公式法计算。

14. 包气带、下渗的物理过程

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收。

②渗漏阶段: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空隙直至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③渗透阶段: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成稳定流动。

15. 径流形成过程的实质意义或作用

径流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水在流域的再分配与运行过程。

16. 研究流域径流时流域的选择要求与部署原则

(1)选择要求:在选择研究流域时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在研究地区有代表性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流域必须是一个闭合流域。为了对比水土保持措施和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在选择小流域时必须选一个或几个没有治理的对比流域。

(2)部署原则:在总体规划部署时,应按大流域套小流域、综合套单项、大区套小区的原则来考虑。

17. 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哪两种?分别阐述之。

(1)单独流域法(流域自身对比法)

在一个自然流域内,首先对流量和降水量进行观测,积累若干年资料后,求出降水与径流间的定量关系。其次,对流域按一定的规划进行治理,同时对流域的降水和径流进行观测,计算出治理后降水与径流间的定量关系。第三,根据治理前和治理后集中与径流的定量关系,消除因降水不同对流域径流泥沙产生的影响后进行比较,估算水土保持和森林变化对河川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2)并行流域法(平行对比法)

选择几个相互邻近而在地形、地质构造、土壤、质地、流域面积、沟壑密度等等条件类似的流域,在流域出口处修建量水设施,同时进行降雨、径流、泥沙等的观测。所选流域中一个保持原始状态作为对照流域,其他的流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理(如森林覆盖率不同、农林牧的比例不同、治理程度不同等) 。其中对照流域主要研究自然状态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机制、以及森林与水沙的关系,揭示自然条件下流域系统内水分输入、转换、输出的物理过程和实质;综合治理流域主要研究人为活动影响下,流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定量推求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进而探讨水土流失对流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18. 简述流速面积法的基本步骤。

(1)过水断面测量:包括水深测量和测深垂线起点距测量,主要是测量过水断面的大小。

(2)流速测量:是测量水流速度的快慢,常用流速仪或浮标法测定,其中流速仪法最为常用。

(3)流量计算: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部分面积、各部分平均流速、部分流量、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位。

19. 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或有无,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哪三种情况?分别阐述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过程和方法。 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①有长期实测资料 ②有短期实测资料 ③无实测资料

(1)具有较长期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①当实测系列足够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直接计算出正常年径流量。

Q=∑Qi/n 式中 n――为观测年数;Qi---为某年的年径流量。

②直接对年径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求得以下各种特征值:年径流量频率曲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年径流量的离势系数C v 、偏态系数C s 等统计参数。

③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 Γ(α) ―α的伽玛函数;α、β、a0―分别为皮尔逊Ⅲ型分布的形状尺度和位置未知参数,α﹥0,β﹥0 。

(2)有短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

计算前必须把资料系列延长,提高其代表性。延长资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相关分析,即通过建立年径流量与其密切相关的要素(称为参证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有较长观测系列的参证变量来展延研究变量年径流量的系列。 ①参证变量的选择 ②利用年径流资料展延插补资料系列 ③利用年降水资料展延插补资料系列

当资料很少时,也可通过建立月降水量与月径流量间的相关关系,然后推算年径流量。

(3)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查勘法。

20. 用短期实测资料推算正常年径流量时参证变量应具备的3个条件是什么?

(1)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2)参证变量的系列要比研究变量的系列长。

(3)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同步系列,以便建立相关关系。

21. 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常用的方法有哪4种?分别阐述如何实现的。

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水文比拟法、径流系数法和水文查勘法。

(1)等值线图法

在地图上把观测到的水文特征值标记出来,然后把相同数值的各点连成等值线,即可构成该特征值的等值线图。水文特征值的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值的地理分布规律。应用等值线图推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时,先在图上勾绘出研究流域的分水线,再找出流域的形心,而后根据等值线内插读出形心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值。

如果流域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等值线分布不均匀,也可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即:Y0=(y1f1+ y2f2+.... ynfn)/F

式中 yi——相邻两径流深等值线的平均值;fi ——相邻两等值线间面积;F ——流域面积;Y0——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等值线图法一般对大流域查算的结果精度高一些。对于小流域,因小流域可能不闭合和河槽下切不深,不能汇集全部地下径流,所以使用等值线图有可能导致结果偏大或偏小,应结合具体条件加以适当修正。

(2)水文比拟法

水文比拟法是以流域间的相似性为基础,将相似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用至研究流域的一种简便方法。

①若研究流域与相似流域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因素基本相似,仅流域面积有所不同,这时只考虑面积的影响,则研究流域的正常年径流量有如下关系式:Q 研/F研=Q 参/F参

②如果使用径流深或径流模数,则不需需修正即可直接使用。

③若两流域的年降水量有不同时,则Q 研/P研=Q 参/P参 式中P 研和P 参——分别为研究流域与参证流域的年降水量 水文比拟法是在缺乏等值线图时是一个较为有用的方法。即使在具有等值线图的条件下,而研究流域面积较小,它的年径流量受流域自身特点的影响很大,因此对研究流域影响水文特征值的各项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可以避免盲目地使用等值线图而未考虑局部下垫面因素所产生的较大误差。对于较小流域,水文比拟法更有实际意义。

(3)径流系数法

当小流域内(或附近) 有年雨量资料,且雨量与径流关系密切时,可利用多年平均降雨量与径流量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年径式中W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m3。C ——该地区年径流系数,与研究区植被、地形、地质、主河道长度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查并参考省、地《水文手册》确定。P ——研究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可从省、地区的《水文文手》查出,或向附近水文站、雨量站查询。F ——研究流域的集水面积(km2)。

本方法计算成果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径流系数,如所选径流系数精度较高可获比较正确的结果。

(4)水文查勘法

对于完全没有资料,也找不到相似流域的小河或间歇性河流,此时可进行水文查勘,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正常年径流量的估算。一般是通过野外实地查勘访问,了解多年期间典型水位过程线,河道特性,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从而推算出近似的流量过程线,并估算其正常年径流量。

水文查勘工作,不仅对完全无资料的小河有必要,就是对有资料的大流域也是不可缺少的。

22. 单一的山丘区、单一的平原区、多种地貌类型的混合区水资源总量分别如何确定?

(1)单一的山丘区的水资源总量(包括一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分区水资源总量(w)为 W=Rm+Qm-Rgm

式中 Rm——山丘区河川径流量,m3;Qm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m3;Rgm ——山丘区河川基流量,m3。

①山丘区河川径流量Rm 的计算

②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地下水资源量Qm ,即 Qm=Rgm+ugm+Qkm+Qsm+Egm+Qgm

式中 Rgm——河川基流量,m3;ugm ——河床潜流量,m3;Qkm ——山前侧向流出量,m3;

Qsm——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m3;Egm ——山区潜水蒸发量,m3;Qgm ——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m3。 ③山丘区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具体方法有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加里宁分割法等。

(2)单一的平原区水资源总量计算(包括北方一般平原区、沙漠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山间河谷平原区、黄土高原台源阶地区)

分区水资源总量(W)为 W=Rp+Qp-(Qs+Qk+Rgp)

式中 Rp——平原区河川径流量,m3;Qp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m3;Qs ——地表水体渗漏补给,m3;

Qk ——侧渗流入补给量,m3;Rgp ——平原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m3。

①平原区河川径流量的计算

②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Qp ,即 Qp =Pr+Qk+Qr+QL+Qc+Qf+Qe-Qwt

式中 Pr——降水入渗补给量,m3;Qk ——侧渗流入补给量,m3;Qr ——河道渗漏补给量,m3;

QL ——水库(湖泊、闸坝等) 蓄水渗漏补给量,m3;Qc ——渠系渗漏补给量,m3;Qf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m3; Qe——越流补给量,m3;Qwt ——井灌回归量,m3

③平原区重复水量的计算

A. 根据平原排涝河道的流量资料,用逐次洪水分割法推求平原基流量。

B. 用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总补给量之比值,乘以河道排泄量(排入河道的地下水量) ,来估算平原区的河川基流量。

即 Rgp=QR*Pr/U 式中:QR ——排入河道的地下水量,m3;Pr ——降水入渗补给量,m3;U ——地下水总补给量,m3

C. 在侧渗流入补给量和井灌回归量很小的情况下,可用下式估算,即 Rgp =QR*Pr/(Qs+Pr)

式中 QR——排入河道的地下水量,m3;Pr ——降水入渗补给量,m3;Qs ——地表水体渗漏补给,m3

D.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的两岸平原区,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非常密切,也可用河道排泄量与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之差,近似作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河道排泄量一般用水文分割法推求) 。

(3)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的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计算全区地下水资源量时,应先扣除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包括山前侧渗量和山丘区河川基流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量。后者与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情况有关,较难准确定量,一般用平原区地下水的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乘以山丘区基流量与河径流量之比(k=Rgm/Rm)估算。

全区地下水资源量(Q)按下式计算 Q=Qm+Qp-(Qk+k*Qs)

式中 Qm——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m3;Qp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m3;Qk ——山前侧渗量,m3;

Qs——地表水体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量,m3;k---山丘区基流量与河川径流量的比值。

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量(D)为 D=Rgm+Rgp+Qs(1-k)

式中 Rgm——山丘区河川基流量,m3;Rgp ——平原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m3;

Qs——地表水体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量,m3;k---山丘区基流量与河川径流量的比值。

全区水资源总量(W)的按下式计算 W=R+Q-D

式中:R ——全区河川径流量,m3;Q ——全区地下水资源量,m3;D ——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量。

23. 水质评价步骤是什么?

(1)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根据评价目标确立评价要素和相应参数,并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

(3)确立评价准则,提出评价结论;

(4)绘制水质评价图。

24. 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①参数选择 ②参数取值 ③数值处理 ④综合计算

第三章 土地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当前的使用状况,是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生产利用经营方式。

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2. 航空像片有效面积:为保证调查的精度,通过限制使用航片中心一定范围的方法,使各种误差不超过允许限度。这个范围称为像片有效面积。

3. 航空像片解译标志:是地物本身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等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

4. 像片平面图:单张航片利用控制点(纠正点) 经过预先的几何纠正消除投影误差后镶嵌拼接成为在几何精度方面符合该比例尺地图要求的地区摄影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单色/彩色) ,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5. 航片纠正转绘精度:指调绘地物以航片上转绘到地形图上的位置与按地形图精度要求转绘的位置之间的偏差大小,一般用中误差来衡量。

面积量算精度即闭合差:在面积量算中,由于图纸变形、仪器误差、温湿度变化、人差等因素的影响,碎部面积的总和往往与其整体的控制面积不相符,即存在一个差数,此差数叫闭合差。

二、填空

1. 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土地构成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

2.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航空航天测量) 与(大地测绘) ,其中中小比例尺主要采用(航空遥感方法) 方法,小比例尺采用(卫星遥感的方法) 方法,超大比例尺采用(经纬仪测图法、大平板仪测图法或以经纬仪与小平板联合测绘法) 方法。

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工作)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和(检查验收) 等4个阶段。

4. 土地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等。

5. 土地资源调查的外业调绘主要包括(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等。

6.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主要包括(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 等。

7.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统一性)(地域性)(系统性)(实用性) 等。

8. 目前为止,我国前后采用了两套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即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按(两级) 续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类型以(土地用途) 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8)类,二级类型以(土地利用方式) 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46)类。与之配套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城镇

土地分类,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分类系统。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新的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三级) 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15)个,三级地类设71个。

9. 以航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或步骤为:(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如地形图、航片、卫星影像等) 的方位)(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 等。其中调绘整饰的内容包括(接边) 和(整饰) 两方面。其中接边的要求是:接边是否吻合,明显地物接边不得超过(0.8 mm) ,不明显地物接边不得超过(1.0 mm) ,在上述接边限差内,误差(各改一半) ,再重新清绘。

10. 外业调绘的检查验收制度采取(三) 级检查,即(作业员自检) 、(作业组组长及检查员检查) 、(县技术指导组检查) ;(两) 级验收制度,即地(市) 检查验收组负责所辖县检查和成果预验及省检查验收组负责各县的成果检查验收。县技术指导组检查,应(分阶段) 巡回检查。

11. 采用地形图调绘最小上图图斑精度要求:耕地、园地、水域为(6.0)mm2,居民地为(4.0)mm2,林地、牧草地为(15.0 ) mm2。相应航片上最小调绘图斑,可按(航片平均比例尺) 折算。一般航空像片平均比例尺通常是以(航摄机焦距f(可在缘片角隅上查出此值)) 和(高于摄区平均平面的航高H) 来概略衡量。

12.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主要有3种:(补测法)(利用新的1:1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3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航片比例尺分母GRD =13. 航空像片的地面分辨距离(GRD)可表示为:航摄系统分辨率⨯1000,单位为m 。

14. 航空像片解译标志包括景像的(大小)( 形状)(色调)(阴影)(纹理)(图型及相关性) 等,其中阴影有两种,即(本影) 和(投影) ,(本影) 有助于获得立体感;(投影) 会给判读和立体测图造成困扰。

15. 外业补测方法有:①简易补测方法,包括(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延长线截距法)(坐标法) 等;②仪器补测方法,即(平板仪补测方法)(导线测量方法) ;③大比例尺图件缩小转绘法。

16. 航片纠正转绘方法有图解转绘法和光学仪器转绘法,图解法转绘精度可以满足调查的要求,但费时、费力、精度不高。针对不同的地形、精度、图型等条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一般平原地区宜选用(相似形网格法) 、( 中心辐射线格网法) 和(距离交绘法) ;丘陵地区可用(辐射线格网法) 、(单辐射线分带转绘法) 和(平行尺转绘法) ;山区宜用(辐射交会法) 、(辐射线分带转绘法) 和(自然格网法) 。

17. 土地面积量算方法由于调查的目的、条件和要求不同,可选取的技术方法差异很大。常用5种方法:(精密解算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

18. 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原则为:(以图幅为基本控制) ,(分幅进行量算) ,(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其中(分幅进行量算) 时决不允许将工作底图拼接在一起后在拼接图上量算上地使用单位的总面积。

三、问答题:

1.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②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④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

2. 如何理解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

(1)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2)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3. 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是一种层次级分类法,将分类对象逐次分成有层级的类目,类目间构成并列和隶属关系,形成串、并联结合的树形结构;面分类法是根据分类对象各自的特征,分成互不相关的面,相互间没有从属关系,不同面不互相交叉、重复,且顺序固定。

(2)遵循原则:统一性原则、地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 我国早期的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体系和2001年的三级分类体系中每个类型的名称、代码和含义(释义) 。

5. 试述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1)选好站立点:选在明显地物点上,地势高,视野广,前后2次停顿所调绘的地物、地类能连接起来的地方。

(2)确定调绘底图(如地形图、航片、卫星影像等) 的方位:使调绘底图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定出站立点位后找出1或2个明显地物点,用其相关位置标定调绘底图方位; 再用另外明显地物点进行校核,确保方位正确。

(3)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总体到碎部,抓住最明显的地形特征线或影像特征找出相对应的实际地物,先易后难,逐步扩展。

(4)边走边判读:避免迷失方向或位置。边走边判读,将判读出来的内容及时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注下来,防止遗忘。

(5)补测:新增地物需要随时补测。

(6)调绘整饰:当日调绘的草图,当日检查、清理、着墨、整饰,做好外业调绘记载。

6. 简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和变更调查的成果。

(1)调查方法:①补测法

②利用新的1:1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③利用3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变更调查成果:

主要有外业成果和内业成果。外业成果一般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内业成果是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最终成果,在后继土地资源管理中作用重大。

①外业调查的主要成果:主要有外业调查的作业原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手簿,田坎系数测算记录表,图幅行政区域控制面积接边确认书,土地权术界线协议书,土地权术界线争议缘由书等。

②内业工作的主要成果:主要有平均田埂系数计算表,土地利用数据库,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各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碎部(图斑) 面积量算表,土地利用现状一、二、(三) 级分类面积汇总表,飞地一、二、(三) 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岛屿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统计台账,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报告等。

7. 什么是航空摄影? 航片的质量如何评定?

(1)在航空摄影中,根据所使用的感光片类型分为黑白全色片摄影、黑白红外片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波段摄影等。

(2)评定像片质量包括像片的影像质量和飞行质量。

从像片判读角度,决定影像质量的主要有:①物体与其背影之间的色调反差 ②影像的分解力与清晰度 ③影像的立体视差特性。飞行质量的评定主要是检查航摄像片的倾角和重叠率是否符合要求。

8. 航片与地形图的差别

(1)表示方法上的差别

①航空像片是地表景观的真实写照,它通过影像的形状、大小、纹理和色调来表达地物、地貌特征,图像直观、具体。 ②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注记、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表的图型,同时还因比例尺和用途的不同,对地形和地物进行了一定的综合取舍,因而图型几何精度高,但不直观、不具体。

(2)投影方式的差别

①地形图是地面景观的正射投影。图上角度与实物相等,而线段是按同一比例缩放,其图型是实物相似的平面图。 ②航空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航片的图像是地物反射光线通过镜头中心投影到像片上而形成的地面透视影像。

(3)比例尺方面的差别

①地图比例尺与投影距离无关。

②中心投影的航片比例尺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航高、焦距、航片倾斜角等。地形起伏也使比例尺发生变化,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如镜头畸变、大气折光差、相纸变形等,使像片影像与正射投影的影像存在着微小差异。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制图,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将航片的中心投影图变为正射投影的图型。即必须统一比例尺,消除倾斜误差,改正或限制投影误差,这就是纠正转绘工作的内容。

9. 简述航片的解译标志及其在土地资源调查判读中的作用。

(1)它是地物本身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等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

(2)航空像片解译标志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像片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地物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物理特性,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直接从像片辨认出相应的地面物体。常用的航片解译标志①景像的大小、②形状、③色调、④阴影、⑤纹理、⑥图型及相关性等。

10. 简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航片判读方法 一、耕地的判读

耕地分为水稻田、旱地及菜地。北方耕地一年一茬, 水稻田及旱地的位置比较固定, 无论何时摄影, 都可依相应的影像特征区分耕地的类型。南方水、旱两熟的地区,不同季节进行航摄可呈现不同的作物色调, 此时应以主要作物为判读依据。

(一)水稻田

水稻田的特点:田面水平, 田埂分隔成块状, 水稻生长期有充足的水源。水稻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

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其影像呈现鲜红色, 有明显的横向田埂痕迹; 水渠系比较清晰, 呈蓝色线条, 间距比旱作田要窄。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特点, 影像特征大致可分成3个类型:

1)蓄水时的水稻田(指蓄水插秧前的稻田和蓄水过冬的水稻田)

黑白航片的影像呈浅黑色, 纹理细腻, 与白色的田埂影像组成了水稻田影像特征, 立体镜下则可见到其水平的特点。

2)生长期的水稻田

航片上是水稻的影像。它的色调随着生长情况而从灰白到深灰不同, 总色调比蓄水时要浅, 纹理要比蓄水时粗糙。在水稻生长晚期摄影的航片. 立体镜下可见到水稻的植株高度。

3)收割季节的水稻田

水稻田已无蓄水, 在航片上稻草堆放田中的色调较明亮, 呈灰白色。稻草堆放处为白色影像;稻茬留田在航片上看到较明亮的灰白块, 有水迹斑纹, 田埂呈灰黑色(杂草与田埂阴影的影像) 。

(二)旱地

旱地的特点是除平原地区旱地平整外,一般有些坡度。

土壤含水量较少(与水稻田比较) , 在农作物生长期之前摄影的黑白航片上影像较明亮, 呈白色至灰白色(刚犁过的旱地影像色调较深) 。有较粗糙的地埂或没有明显的地埂,北方的大片旱地地块比水稻田大得多。

在作物的生长期航片色调反映了旱地作物的色调, 一般呈灰或浅黑色(随农作物的种类与生长情况不同) ,往往能见到人工种植的行列式图案,立体镜下可观察到农作物的高度。

1)有地埂的早地:地埂将旱地分隔成形状不一的条块, 地与地之间有一定的高差, 但地面不水平, 它一般位于耕作较细的丘陵地农业区。

2)无地埂的早地:一般位于丘陵顶部或山区的山坡上, 面积或小或大, 影像色调较浅, 与森林、灌木、草地明显可分;坡度明显。

3)种植早地作物的梯:位于山坡上, 按地形高度层层修建, 立体观察梯田坎明显, 但每层地面皆倾斜, 不水平、无水源, 土质较差、不宜存水。

(三)菜地

菜地由于精耕细作, 一般田块较粮田的地块小, 大多位于居民地的外围。相对于其他农田而言菜地土壤较干燥, 在黑白航片上的影像色调一般较浅; 未种菜时的干燥地面可呈白色, 碧绿的蔬菜也可呈浅黑色。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由于蔬菜种类多、周期短, 菜田在影像上呈现多种色彩, 从鲜红、粉红到青色等。 二、园地的判读 园地中主要可分出果园、桑园、菜园、热带作物园与其他园地等。要求图上最小面积为6mm2。

(一)果园:在影像上多呈正方、长方等几何图型。果树多为阔叶树, 在影像上呈现圆形的深红色颗粒状(或黑点) 图型, 并且排列规则成行。

(二)桑园:桑树一般较矮小, 无高大的树干。因采叶其树冠也不大。人工栽培的桑田在航片上呈条状或方格状图案, 立体下可见到细小的高出地面的颗粒状纹理。

(三)茶园:茶树是常绿灌木, 在黑白航片上呈黑色。茶园多种植于山地、丘陵。往往沿等高线水平成行种植, 不能分清它的株数。反映在航片上的影像为黑白相间, 类似于等高线的图案, 立体镜下可见到黑色条状与片状影像, 略高于地面。 三、林地的判读

林地要求区分出森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最小上图面积为25mm2 。森林地与疏林地通过用树木郁闭度来区别。树木郁闭度在O.1~O.3为疏林地, 0.4以上为森林地。

(一)森林地:依其构象的纹理对阔叶林与针叶林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关树名的注记要根据资料分析判读或到野外补调。

1. 阔叶林:阔叶林的树冠在航片上的色调从灰白到深灰的团状颗粒, 构成葡萄状的结构纹理, 树冠影像阳面色调浅, 背阳面色调深, 其阴影一般呈椭圆形。立体镜下可见到阔叶树木参差不齐的生长情况。

2. 针叶林:针叶林分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针。树冠反映在航片上为浅黑色或黑色(或暗红色) ,常绿针叶林比落叶针叶林的色调深,阴影为细长的圆锥图型, 立体镜下观察到单棵针叶树呈塔状;密集而品种单一时, 在一片树林内, 树高变化不大, 在航片上针叶林常常构成密集的针点状结构纹理。

(二)灌木林

灌木林是指成片生长的、无明显主干、枝杈丛生、空白间距一般在5m 以内的林地。

灌木林在航片上呈深灰(或浅褐色、红褐色) 的颗粒状, 但其颗粒比成年乔木林小, 立体镜下高度不明显。

灌木丛在航片上呈一小黑点, 立体镜下能见其高度, 有时与树木杂生。

稀疏灌木丛是平均间隔大于5m 的灌木林, 一般杂生在疏林、盐碱地、沼泽地、沙地上。航片上以背景影像为主, 并有零星的不规则深色小斑点, 立体镜下可见其斑点高出地面。

(三)疏林

疏林是树木比较稀疏的乔木林地, 树冠边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平均树冠直径的2~5倍, 可以目估树冠间的平均距离以及树冠影像的大小为判读依据, 但必须进行立体观察, 鉴别点状影像是乔木而不是灌木丛。疏林常常是夹生在其他低层植被中。

(四)苗圃

苗圃是专门培植树木幼苗的场地。一般位于城市林场和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地附近的平地上或林间。苗圃土地平整, 地块间为正规的土路分隔, 北方的苗圃周围常有防护林带, 在航片上的色调视苗木的生长状况而定。

(五)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是树高4m 以下、胸径小于8cm 的幼树林。人工种植的幼树林一般排列整齐, 纹理细密。立体观察下可见其明显高于农作物, 树冠影像呈细颗粒状, 色调视树种而定, 类似于树林。

四、居民点与道路的判读

(一)居民点的判读

居民地在像片上的影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居民地的符号很相似, 由不同色调的一些长方或正方形聚集而成, 极易识别。

城市居民地占地面积大, 街道纵横交错, 可与已有的大比例尺市区图对照, 并结合立体观察和实地调查来保证质量。

农村居民地一般位于河流附近, 山区农村都在大山谷的平坦而近水的地方。周围有耕地且有小路沟通。

街道影像的形状是线条, 一般呈白色, 但干净的沥青路面为深灰色, 有沙的沥青路呈灰色或浅灰色; 如果街道狭窄、临街建筑物阴影大, 则为黑色或白线黑色; 如果街道边树木较密, 则为黑色, 但边缘不整齐。

(二)道路的判读

1)铁路的判读:铁路在像片上为灰色的线状, 直线路段多, 转弯平缓, 没有急转弯, 沿线上有许多附属建筑物, 如车站、交车道、路堤等。

2)公路的判读:公路在像片上成带状, 转弯比铁路急, 色调多为白色, 沥青路面为灰色, 路边有行道树, 通常穿过居民地的中心。

3)乡村道路的判读:通常是不规则的、宽度不等的白色或灰色的细线。坡度较陡、排水良好和干燥的地区为白色。隐蔽中的道路或在冲沟、干河中的路较难判读, 可通过立体观察找出片断道路后将其连接起来。 五、水域的判读

水域主要应区分出河流、湖泊、池塘和沟渠。

河流影像在航片上表现为不同宽度的弯曲带状, 色调由白到黑(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则呈深蓝色) ,极不一致。色调的深浅程度与河流的深浅、混浊程度以及航摄时的光照条件有关。一般是水深则色调深, 水浅则色调浅。航摄时水面的反射光线射入镜头时呈白色, 否则呈黑色。判读河流最好是借助立体镜观察。

小溪显示出弯曲的不规则的细线条, 经常被岸上的树木灌丛所掩盖。

湖泊和池塘可根据水涯线来辨认, 其水面的色调呈均匀的浅黑色或灰色。

沟渠在航片上都呈现暗色的线状影像。排灌系统完善的地区, 灌渠的一端总与水源相连, 排水沟的一端总是与河流相通。 六、草地、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判读

(一)草地

草地是草类生长茂盛或比较茂盛, 覆盖地面达50%以上的地区(包括杂生在其中的与草类同高的灌木) 。它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草原、树木稀少的山地、丘陵地、沼泽、湖滨的草甸上。它在黑白航片上的色调在灰白至深灰之间, 地表湿度大, 草类生长茂盛时色调就深, 反之则浅; 而在彩色红外航片上呈现微红色或鲜红色。草地在立体镜下可见到其细致、平滑的丝绒纹理。

(二)沼泽地

沼泽地是经常湿润、泥泞或有积水的洼地(包括季节性的湿草地) 。一般长有喜水植物, 有的有泥炭堆积。沼泽地在航片上的影像与水、泥炭以及湿生植被的种类有关。沼泽地一般位于河流、大的湖泊沿岸以及泄水不畅的洼地。

四川西部高原及东北的三江平原分布有大片的沼泽。

川西北草地沼泽的特点是:能通行沼泽一般在较窄的河谷中或靠近山丘的边缘, 草地生长茂盛, 草皮较厚而呈草甸状, 草甸之间有积水, 人在草甸上跨越前进。在航片上呈灰白色与深灰色的鱼鳞状图案, 表面纹理比较粗糙。

不能通行沼泽一般在河谷中央的平坦地面, 黑色的泥炭层较厚, 上面长着少量的草, 草皮较薄, 有一层积水, 表面比可通行沼泽光滑, 在航片上的影像色调比通行沼泽深, 呈灰与深灰色。

可通行沼泽与不可通行沼泽紧邻时两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

(三)盐碱地

盐碱地是地面盐碱聚积、呈现白色且草木极少的地块。盐碱地一般分布在降水较少、排水不畅的平地或曾受海水漫浸的地段。

它在航片上的色调因水的含量不同而异。在干燥季节, 它呈白色或浅灰色斑纹; 春季返潮时呈灰色; 雨后呈深灰色。裸露的光秃盐碱地面与其上生长的蒿草, 组成浮云状的花纹图案。

11. 系统阐述土地资源航空调查的工作程序。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

①调绘物资准备 ②航空像片的整理 ③划分航片调绘面积 ④像片平面图或影像平面图的制作

(2)野外概查:①路线调查 ②拟定工作分类系统和建立影像解译标志 ③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

(3)室内预判和外业调绘:①室内预判 ②外业调绘 ③调绘航片的着墨、整饰与接边

(4)外业补测

(5)纠正转绘

12. 为什么要进行纠正转绘?

采用一定的方法消除倾斜误差和控制投影误差,将航空像片上判读出来的地物转绘到地理底图上去。

13. 面积量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简述面积精确量算的原理。

(1)主要方法:精密解算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2)原理:

①精密解算法

为了确定图幅的理论面积,通常采用解算地球椭球体表面梯形面积的方法,即计算2条经线和2条纬线所封闭的面积。该

方法采用球面积分,精度高,可以无限小接近于理论值,我们称该方法为精密解算法。 但是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一般用于大面积解算,或作为图幅面积控制时使用。

14. 试述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1)基本原则:①图幅为基本控制 ②分幅进行量算 ③按面积比例平差 ④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2)基本程序:

15. 简述控制面积量算和碎部面积量算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1)主要过程

(2)方法

16. 简述县、乡级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内容。


相关内容

  • 旅游资源学重点
    <旅游资源学>重点内容 1.旅游主体认为有旅游吸引力的就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的观光者才能算得上,而并非是个人主观上认定的. 2.从组成成分角度看: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
  • 东北地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2-10-26 08:58:24 地调局资源部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28 字号:T|T 为深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贯彻东北地区"3+13联创齐争"活动精神,整体部署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资 ...
  • 环评师简介
    注册环评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环评工程师是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最高职称认证,工作对象是所有建设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出来的文件是建设项目 ...
  • 最新最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附件 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 1.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土地学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主要完成 ...
  • 20**年-04-08-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2015年4月8日版) 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 ...
  • 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674-1803(2014)03-0032-03 第26卷3期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6No.03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胡伟伟1,李婷2,牛光亮3,朱欢4,苗立永1, ...
  •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10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学习理念.网络运用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表现优于一般同学,但其中也有部 ...
  •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 ...
  •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建 筑 管 理 现 代 化 2004年第5期 ・22・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总第78期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朱若初1,张二伟1,张 星1,李 智2 (1.东南大学建设与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