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文字,死于生存 - 范文中心

生于文字,死于生存

12/27

2016-09-26 14:00 | 豆瓣:赫恩曼尼

16岁,在玉玉同学的“同学录”上誊写的词。

小时候,谁都有一个阶段,害怕写东西,无论写什么都写不好。到了青春期,多愁善感,灵感和情绪像自来水一样,总也流不完。再之后,靠写字为生,能写的不能写的,都要写,看似更自由了,其实是钻进了自己编织的牢笼。

以前常听老人家说:惜字如金。意即说话写字,都吝惜字句,不滥用,不卖弄,持重沉稳。但因为天生对文字的感觉比同龄人灵敏,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写字,从吸引人眼球的工具,到谋生的手段。一路磕磕绊绊,从未止息。

小学,清明节,全校参观烈士陵园。校长让每个班的同学写一个作文,拿到市里比赛。因为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关于“烈士精神和民族品格”的文章,结果被选中。从此,大大小小的作文比赛,大到诸如“中国魂”一类的赞颂,小到对父母和学校的爱,我都成了主角。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无非是卖弄文字而已。

因为写东西又快又准,就不得不多了一些应付学校和检查的东西,比如黑板报,比如校报,比如升旗仪式上的串词,比如艺术节小话剧的台词……我永远站在舞台后面,看着别人观摩黑板上的字,听着别人读我写的词,欣赏别人的表演。但为了那一丁点儿孩子的虚荣心,我将自己的写字视作一项天赋般的赐予。

到了大学,依然写字。在红十字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贡献了大量的稿件,每一篇都写得得心应手,还操办起了社刊,做了主编,改起了别人写的字。

21岁,写在第一本书《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扉页的原创小诗

直到如今,我终于靠写字为生。靠稿件的质量和数量,获得每个月的口粮。对于自己的文字,少了敬畏,多了厌倦。从因为无知而迷失,到因为深陷其中而迷失,其间近二十年光阴,文字如丛林,从最初的奋力奔赴,到最终置身茫茫山野,渴望找到山林之外的路。辛酸苦辣,其中滋味,皆在心中。

小时候,父母鼓励我写,报纸或杂志一旦发表了,就带我去报摊买来,放在抽屉里珍藏。后来出了书,他们更是放在床头,临睡前反复读,读不懂的画下来。来到北京,依然沿袭儿时的记忆,发表了什么都寄一份到家里,出了书也送父母几本。直到有一天,我妈说:你别写了,家里都放不下了。我爸说:别寄了,网上都能看到,再说看了也看不懂。

黯然神伤。

以前有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来约稿,屁颠儿屁颠儿地写,刊发了剪下来,贴在文件夹里。现在约稿的机构越来越多,出版公司、报社、杂志社也不少,好像写什么都无所谓了。只要写得出来,不算差,就能拿稿费,网站上、公号里,文字如同飘忽不定的游魂,再也不必庄重,多了些油滑和套路。写过之后,从不敢重读,怕吐。

但人们都是这样活着。写字的人制造哗众取宠、夺人眼球的内容,路人为它们买单叫好。有时,我是写字的人;有时,我又成了叫好的人。

终于,做了记者,坐在那些作家们面前攀谈,想起儿时的梦想,原本是成为他们,而如今却成了另外的样子。我听他们讲起自己的写作、困扰和思考,就好像看见久远记忆中的另一个自己,在倾吐,自信而优雅。

一边听他们的故事,一边回味自己的选择。什么是正确的事,什么是错误的事,什么值得,什么理应放弃,居然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上个星期,在采访马克·李维时,他给我讲了一段自己父亲的故事。

马克·李维在16岁时偶然得知,二战期间,18岁的父亲曾作为领队,带领一个反抗团体,参与反抗德国纳粹的占领。他因此而备受折磨,受到驱逐,时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在被送往德国纳粹集中营的路上,父亲从火车上逃了出来,才幸免于难。这段深埋于他父亲心中的历史,给16岁的李维带来极大的情感震撼。他跑去问父亲:爸爸,原来你是个英雄。那个谦虚内敛、不善言谈的父亲望着他,说了一番让他日后永难忘记的话:

“我不是英雄。做正确的事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英雄。不能因为大部分人都在犯错,而这个人做了对的事,就成了英雄。孩子,我只是在做正确的事而已。”

小时候,谁不希望自己能凭借什么,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英雄。日后,我们渐渐发现,人能不犯大错,生活还算说得过去,就已经很艰难了。

到如今,“英雄”的定义变成了:因为大多数人错了,就把做了对的事的人称为“英雄”。究竟,谁对,谁错?谁是英雄,谁又是凡人?谁又能知道呢?

祭奠那些终于在我身体里流失了营养的文字。原本滋养了儿时梦想的文字,而今却成为标榜英雄、求得安慰的手段。眼看着它们,从质朴谦逊,变成狡黠油滑;从自由自在变得墨守成规。

而作为制造它们的人,我居然——无能为力。

人生困境莫过于此,生于文字的,最终,死于生存。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 ...
  • [孟子两章]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孟子·告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4.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 被举用,被选拔. 在外面,指国 ...
  • [黄帝阴符经]秘译
    内容: 余习数术十年有余矣,遁甲之学初学刘广斌老师的<奇门遁甲预测学>一书,书中的例子精绝.神奇,吾那时基础较差,终不得其法也!后转攻六爻.四柱.梅花.易经等学,各门学术判断体系多有不同和矛盾,虽然每有奇验,然不验愈多,不验者, ...
  • 2.事实上人类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
    2.事实上人类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 [原文]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1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2埴3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一.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
  • 历年语文高考作文(20**年-20**年广东卷)
    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
  • 一句话孔子_就有道而正焉_开有为
    化象 一句话孔子---"就有道而正焉" ◎开有为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题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孔子世家>时,最后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八个字现在树碑仁寿县城高峰天街公园中心位置.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二十来岁游历沅湘苏 ...
  • 老王教学实录
    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 ...
  • 西方新闻人物特写二则评析
    西方新闻人物特写二则评析 王蕾 发表于 2005-6-28 22:04:00 阅读全文(1876) | 回复(8) | 引用通告(0) | 编辑 西方的新闻作品在写作手法和文体上与我国不尽相同,但其中涌现出的大量精彩之作,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