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戚继光 - 范文中心

评价戚继光

06/04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关于明朝的建立:通过阅读导入框,让学生回答明朝建立的相关要素: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指导学生阅读88-89页内容,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计三点,由于学生归纳能力较差,可教师引导,提示,并由其他学生补充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 --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

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

2、特务统治

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3、八股取士

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学生回答,此处教师给予提示,什么是八股文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让学生观察课本90页《科举考生看榜图》)

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看图想象回答

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控制

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思考: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引出下面子目的学习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90页,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4、明成祖强化君权 教师讲清下面几处史实

(1)1421年,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1课后练习91页练一练;

2完成历史填充图册20页各题

作业:学习与检测

板书设计 {

→废除臣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

明朝的建立→明朝统治的巩固 →设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找一名学生阅读导入框导入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关于西洋引导学生看93页课下注解2,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指导生阅读课本95页并观察94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教师补充欧洲航海家活动:哥伦布 1492年 横渡大西洋 到达美洲;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达·伽马1497-1498年 绕过好望角 到达印度等地)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人物:郑和

地点:下“西洋”→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 )(到达印度)

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1405~1433年 次数:前后七次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人数:27800人 船数:200多艘

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完成94页动脑筋。

5、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教师提问什么是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抗倭事件

A:抗倭背景:倭寇的入侵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B:(1)台州九战九捷,扫平浙江。(2)进入福建军和广东,剿灭那里的倭寇 C: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教师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课堂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课堂练习:1、97页课后练一练 选C

2、完成历史填充图册21页各题

作业:本课学习与检测

板书设计: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页课文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册20页《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让学生在文中标画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观看99页努尔哈赤即位图片

都城: 盛京 定国号为后金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关于满洲发展的历史 找一名学生回答清建立的相关要素

时间:1636 族名:改女真为满州 政权:清 建立者:皇太极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满州发展历史表格

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唐朝→ 靺鞨→ 以渤海为号;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采取了两大措施。(1、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00-101页后回答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100页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图片(并阅读有关乾清宫的101页小字说明)和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图片文字说明指出了这两个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

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名词)

A:指导学生理解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B:方式: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分析101页动脑筋

C: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即文字狱的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加强君主专制

D: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小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即102页课后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教师小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反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课堂练习:1、102页课后练一练 选C

2、完成历史填充图册22页各题

作业:本课学习与检测

板书设计: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可参照地图册23页材料。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找一名学生读课前导入框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战争过程:引导学生读课本103页内容(一方面,另一方面)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4、一句话评价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5、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台湾府设置的作用或影响: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并观察地图册24页地图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康熙时期)先后两次战争结果:清朝战胜,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雅克萨之战引发的结果是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讲解: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

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雅克萨之战的性质)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关于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课堂练习

1课后练一练,联线

2填充图册23页各题

作业

本课学习与检测,没有完成课堂练习的当做作业


相关内容

  •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带答案
    西江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 题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第 17 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郑和下西洋 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课型 文 化 课时 按排 1 ...
  • 一箱泡面的"戚继光"打败1200万的"戚继光"
    本报记者 秦珍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3日   09 版) 在看到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的预告片之前,浙江女孩儿田梦刚刚享受了一顿还算可口的工作餐.对这个"做动画"的女孩儿来说 ...
  • 抗美援朝定稿
    课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总学时数(1) 第 1 学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片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故 ...
  • 16郑和下西洋
    看<郑和下西洋 序>前35秒.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个简短的视频,是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的片头,结尾出现的数字1405就是郑和率领船队出海的年份.那么大家算一下,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 ?610.610年前中国历史处于哪个王朝?明朝.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初中一年级历史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 1.隋朝有何特点?P2 2.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P2 3.隋朝灭陈.南北统一的时间?P2 4.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P3 5.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什么?隋朝时台湾称作什么?P4 6.大运河开通的目 ...
  • 谁是谁非?明朝毛文龙与袁崇焕的恩怨是非之分
    点击上面蓝字 免订阅 东方文化历史(lishi6677): 国学·禅学·历史 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当年9月又参加武举考试,名列第六名,此后先 ...
  •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唐卫海 杨孟萍 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学界树立了很高的声望 ...
  • "学志愿军光辉事迹,做志愿军精神传人"主题队会
    "学志愿军光辉事迹,做志愿军精神传人"主题队会 --三年一中队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活动 主 题:学志愿军光辉事迹,做志愿军精神传人 主持人:杨云田 王玉竹 辅导员:吕文艺老师 一.活动目的: 值此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