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相减法求和 - 范文中心

错位相减法求和

06/09

舒州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提纲

课题: 错位相减法求和设计者:查密

组员:尹正旺钱立虎 班级:高三(12.31)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掌握错位相减法求和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预学:(15‘)一、知识链接:

1、了解什么叫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

2、会灵活运用倒序相加和错位相减法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

二、典例分析

2x 已知{a }a , a n 241、是递增的等差数列,是方程-5x +6=0的根。

{a n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a n ⎫n ⎬⎩2⎭的前n 项和。

2、已知首项都是1*b ≠0, n ∈N {a }b {}()满足n 的两个数列n ,n

a n b n +1-a n +1b n +2b n b n +1=0。

(1)令c n =a n , 求数列{c n }的通项公式; b n

(2)若b n =3n -1,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互学(8‘)

1、了解什么叫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

2、会灵活运用倒序相加和错位相减法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

展学(7‘):

1、首先一位同学展示本节所学最基本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2、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先组内消化,经讨论后提出小组问题。

总学:(15’)教师点评,学生总结


相关内容

  • 3.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3. 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递推公式 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则a n = 2. 已知数列{a n }前n 项之积T n , 一般可求T n-1, 则a n =. 3. 已知a n -a ...
  • 高一必修五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高一数学数列知识总结 知 识 网 络 二.知识梳理 ①a n -a n -1=d (n ≥2, d 为常数) ②2a n =a n +1+a n -1(n ≥2) ③a n =kn +b (n , k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 ...
  • 数列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指导精品
    数列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指导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 ...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必修部分) 1.集合子集的个数: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2个. 2.集合运算:交.并.补. n n n ③指数函数y=ax (a>0且a ≠0 ...
  • 高二上期半期数学试题
    江油中学2014级数学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如果方程x 2+y2-4x +2y +5k =0表示圆,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B.(-∞,1) C.(-∞,1] D.[1,+∞) 2.若直线2x +3y -1= ...
  • 003 分数的简便运算方法及习题[中等]
    分数的简便运算 分数,是我们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块,意义非常重大.关于分数的混合运算题,由于数据复杂.特点不明显.运算量巨大等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容易找到简便运算的方法.不得其门而入,特别是一些中差生对分数简便运算一直处于混乱.迷糊的状 ...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年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A .2+i B .2﹣i x =( ) C .﹣1﹣2i D .﹣1+2i 2.已知集合P={0,1,2} ...
  • 公务员数学推理题大总结
    1. 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固定的值叫做等比数列. 例题:3,9,( ),81,243 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括号内应填27. 2. 二级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所得的新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例题:1,2,8,( ),1024 ...
  •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我用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 讨""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与发展",各个流程之间衔接紧凑 ...
  • 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作者:王列生 文艺研究 2010年08期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里,技术要素在介入制度运行过程中充其量只能是工具性功能延伸,只能看作物质意义上的辅助性事实,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政策工具操作程序中,都无需过多考虑技术要素或者说非功能性物质工具的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