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12/05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德育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教学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00.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板书文题)设计(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发言,以历时最短、概括较准确的小组为优胜组。明确:1.náng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2.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造句略。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造句略。3.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5.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学生精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明确: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四、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

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生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生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生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生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选两位同学谈体会。五、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六、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相关内容

  • 关于假如我会克隆作文
    克隆,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词.克隆就是在一个生命里提取出一些细胞,再把它培养成与原体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么有趣!我不禁问自己,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克隆一个美丽的,科技发达的地球.随着地球渐渐衰老,加上人们肆意破坏环 ...
  • 微点作文:从细微处着手
    作文教学无系列.无章法.无成效的"三无"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的语文教师.所以,如何将写作过程进行"动作分解",将作文教学细微化,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需要解决的问题.湖北省钟祥市第五中学的"微点作 ...
  • 九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九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
  • 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常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 ...
  • 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多音字: 踏:tā(踏实)tà(踏歌行) 撒:sā(撒娇)sǎ(撒下) 便:bià(方便)pián(便宜) 二.填空: 1.<春光染绿我们 ...
  • 2生命的延续
    单元2 生命的延续 儿童已经在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到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以及 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生物的后代与上代之间在形态和习性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那么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能用什么来繁殖后代?不同的动物其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主备人:牛晓东 审核人:王国军 [教学目标] 1.应了解克隆技术中的伦理道德. 2.应理解本课的论证方法,提高自身的议论能力.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对现代科学正确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 ...
  • 2电子克隆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克隆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王冬冬 朱延明 李勇 李杰 柏锡 (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 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 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基因克隆的新方法.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目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一) 1.a o e 2.i u ü 认一认1 第二组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认一认2 第三组 7.z c s 8.zh ch 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