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探究 - 范文中心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探究

11/08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探究

王琼芳丰兴东黄婵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610074响,所以内部阻力较小,凝聚力较强。

2.采用“从零开始”实现途径的

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组合的成本低于多家专业机构提

【文章摘要】

全能银行可以同时经营传统的商业

银行业务及非商业银行业务,而且业务

的范围没有地域的限制。在本文中,我

们对全能银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供M种类眼务的成本之和时,即存在规模经济。(2)范围经济效应银行业范嗣经济,是指多种金融服务由同一机构提供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显

然,不同业务由一个机构提供的成本比多

个机构提供的小,从而实现范围经济。

(二)客户的效率分析

【关键词】

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规模经济;

范圉经济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发

展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的各大金融机构也

逐步开始探索综合化发展道路。虽然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有对该模式有所质

疑,但实际上单就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而

言,该模式是有效率,并能规避风险的,而

且全能化经营模式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

是大势所趋。理论全能化银行提供比专业型金融机构更多的金融产品,从而客户只需与一家银行打交道,能减少企业的筹资成本,且有利于与企业建立更为广泛和长期的关系。1.社会福利的提高金融业是宏观经济中很重要的部门,而全能化经营模式能使得银行及客户之间的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社会福利。2、银行全毙经营模式下的风险分散机构兼并收购这种实现途径很受金融机构青睐,许多大型伞能化金融集团都是通过一系列跨行业、跨国界,跨科技的兼并收

购活动逐渐形成的。1999年,德意志银行

以110亿美元收购美银行家信托公司,从而

形成了横跨大西洋两岸,业务范围遍及全

球及各个金融领域的大型综合金融集团。一些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像英国的TSB、法国的CreditAgricole和德意志银行,以及汇丰银行就是采取该种方式。(二)兼并收购的市场实现途径兼并收购是近年来美国会融业跨行业、跨区域的特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组建的主要方式。I.兼并收购实现途径的优缺点兼并收购各方往往是业务互补的,所以组建时,集团公司就已经拥有了开展新业务的技术支持,小需要再花时间去摸索。但是,在花费了巨额的成本后,却往往也寻找不到。完美”的合作伙伴,而合并后的集团内部管理权力划分,企业文化究,并以美国金融控股为例,对全能银行的特点及实现形式进行探讨。整合,人员分配等处理较第一种模式复杂得多。2.采用暮并收购实现途径的金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将其归罪于金融混业经营,其实降低、规避风险是全能化经营的重要成因之一。全能化经营即是多角化经营,其使得银行能扩大投资回报的来源和降低来自单

一经营的风险,使得投资发挥协同效应。

同时按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全能化能降

低总经营风险,而且银行因与客户有着广

泛而悠久的业务联系,对客户了解全面,

故其参与证券业务的潜在风险也较低。一。美国银行业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概述美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体制转向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了金融控股集团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是指通过子公司经营从传统银行产品到投资咨询、证券.保险等在内的任何金融业务。四.小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全能银行的竞争优势,以美国为例,深入分析了美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实现途径,以此方式,希望能

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启发。目前中国

一些大集团早已开始探索金融多元化经营

的道路,相信经过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

银行业会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实二.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的理论依据全能化经营模式发挥了金融综合经营效益,促进了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该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

(一)银行业全能化经营的效率分析

银行全能化经营模式能够提高银行自

身和客户的效率,并能改善社会福利。

1.银行的效率分析

全能化经营使得银行业业务扩大,并

能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伞面的服务,从而

可以获得潜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

其具有很好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1)规模经济效应

全能化经营模式下,随着银行业务规

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单位运三.美国银行业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实现途径美国银行业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其实现方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其途径和方式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从零开始”的实现途径采用“从零开始”实现途径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伞能化经营,需要建立独立的子公司销售非核心产品和服务。1.“从零开始”实现途径的优缺点采用该途径的金融机构,因完全靠自身力鼍做,开展新业务和服务所需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摸索,存在较高机会成本,但不会受到现有公司内部不同利益集

团、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品牌价值的影现更好的全能化经营模式。圃【参考文献】1、徐诺金.从美国金融模式的演变看我国的金融改革【J1.《金融研究》,2001,(10).2.贾瑛瑛.国际化全能银行的经验,启示【J1.《中国金融》,?_006,(24).5,PaulR.Krugman&MauriceObstfeld.InternationalEconomics【M】.Theoryand‘Policy。P590—592.AddisonLongmaJl,Inc.

譬::!Wesley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当集团提供

万方数据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探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王琼芳, 丰兴东, 黄婵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610074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2008,""(35)0次

参考文献(3条)

1. 徐诺金 从美国金融模式的演变看我国的金融改革[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1(10)

2. 贾瑛瑛 国际化全能银行的经验启示[期刊论文]-中国金融 2006(24)

3. Paul R.Krugman.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孙雪洋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及绩效分析 2007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年的保护期结束了,外资银行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叫声中悄然的融入了中国,中国按照入世承诺,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在承诺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在满足“开业三年,连续两年盈利"的条件后,外资银行可以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在获得相关批准后,即可经营全面人民币业务,包括允许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为了迎接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做了不少努力,希望迅速的与国际接轨,进行了一系列如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股权分置改革、高管持股、高管年薪制、引进战略投资者、股票上市等等。显然,中国本土银行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抵御外资银行的竞争。另外一方面,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01年以来已经增长了4.6倍,年平均增幅达92%,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已经达到111家,获准经营的业务品种也超过100种。

中国本土的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来与外资银行竞争?这是本文的初衷。作者相信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差距不仅仅停留在服务和产品的表象上,而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则是在一定的架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如同要让风筝飞的更高,龙骨的构造和制作是基本和关键。于是,目前国际跨国银行普遍采用的金融控股公司制成为作者关心的话题。

文章首先从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的演变、定义和类型入手。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背景、模式的演变做相关的介绍。指出推动金融控股公司产生的背景因素包括市场竞争的促进、金融创新及金融一体化的促进、技术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以及金融管制的松动等原因综合作用。随后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来源基础,金融混业经营的类型做了分析。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全能银行阶段;二是分业经营下的银行控股公司阶段;三是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控股公司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看作是金融控股公司组织形式发展成熟的一个过程。本章第二节对金融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全能银行模式和金融集团模式做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形成的基础——金融集团模式的发展。本章的最后一节在综合了《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2001年欧盟《金融集团审慎监管统一指引》及美日等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之后,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1、金融控股公司必须企业集团。2、金融控股公司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3、金融业务在集团中占主导地位,即控股公司合并会计报表中全部或主要资产是金融资产。4、控股公司必须是明显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两种以上金融业务领域的金融混业集团。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的,资产主要分布于银行、保险、证券两个或以上金融领域的企业集团。

第二章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引入,简要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的两种分类: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和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并分析了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优点:管理与业务经营管理相分离、各子公司相对独立、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整合和外部兼并重组。主要是为随后的美英日三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做理论上的介绍。本章的二、三、四节分别介绍了美、日、英三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了美国花旗控股集团、日本瑞穗控股集团和英国汇丰控股集团。本章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这三个典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及各自集团成立后业绩的对比,体现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在管理结构、风险控制、经营效率上的优势。通过对各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具体介绍,让读者对金融控股公司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为后文对金融控股公司绩效分析做感性上的铺垫。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绩效。主要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整合后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并购整合的经营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是否能如预期样提升。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发挥得益于金融资产的同质性及金融交易提高频率降低成本及对风险进行隔离的需求。金融控股公司整合的绩效来源于整合后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协同效应的发挥。首先,金融机构希望透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与并购整合,达到跨业销售与降低成本的规模经济效果,进而提升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所以如何有效整合金融控股集团内各子公司,使之达到金融控股集团资金效率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及集团持续发展等目标,是金融控股公司制定和实施整合战略的核心工作。第二,范围经济性也是金融控股公司整合的效率来源,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成为近代世界金融体制的新潮流,全球金融商品已入国际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金融商品己无法满足顾客需求,因此金融机构经营多元化已为一种趋势,在金融控股公司体制下的机构可以此交叉行销集团子公司各项金融商品,能有效运用资源,降低成本,因此比单独经营的金融机构更具范围经济的效果及优势。与此同时,许多金融机构选择加入金融控股集团,也加速了金融业整合。第三,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尤其是对其主体公司、子公司产生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这些协同效应主要源于金融创新、业务多角化程度、金融控股公司成立的经营主体不同以及其分支机构数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效率产生的影响等。最后一章为实证分析。通过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研究的两种分析方法结论的小结,选择采用业绩比较法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绩效,并以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实例,对其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国外对金融控股公司及金融整合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金融整合都会取得成功,而多数取得成功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此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前文的理论分析表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协同效应,而且其结构特征也符合风险隔离控制的安全性需要。通过对投资银行的业绩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花旗、摩根等集团公司都取得了业绩上的成功。作为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责任有限公司有着特殊的示范及探索意义。通过对其组织模式和产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同样采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中信控股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显示出的巨大潜力和竞争力,为中国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背景和模式发展的典型金融控股公司的介绍说明为基础,分析了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优势,并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对理论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各国的经验表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是目前及未来金融业的主要发展力量,是中国金融行业提升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产品竞争力、占有市场的有效途径。

其次,国外研究表明金融整合不一定带来业绩的提升,而金融控股公司,特别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则可以发挥整合所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最后,实践表明一个成熟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三个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策略、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和母公司上市的战略规划。 文章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支持时,讨论了同质性这一在国内被广泛认为制约银行发展的特性恰好是银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范围效应和协同效应都是基于同质性这一特点。此外,本文的创新包括:

第一,对美国、日本、英国三个典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深入分析并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

第二,深入分析了同质性这一在中国分业经营的环境下让很多金融机构苦于竞争的金融业特性,并详细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及协同效应的理论支持。

第三,对中信实业银行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并指出国内金融控股集团与国外金融控股集团相比的优势和劣势,并总结出国内金融控股公司所需拥有的特点。

希望本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分析,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2.期刊论文 乔治·J·本斯通. 王年咏. 千山 全能银行论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4)

是发表于[美](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年夏第3期(卷8)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作者乔治·J·本斯通(George J·Benston)是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艾默瑞(Emory)大学金融、会计与经济学教授,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跟踪研究全能银行问题,并对德国的全能银行体制和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之中的美国全能银行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限制银行业从事证券业务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对全能银行在大危机中"负面"作用和表现的历史误解,也是证券行业因既得利益和自身无能而推行行业垄断的结果.在考察了全能银行与金融稳定性、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经济与政治权力的集中度、消费者选择及利益冲突等六大问题后,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全能银行利大于弊,美国应实行全能银行制.因而,本文对1999年11月起美国推行的全能银行制,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推动作用.对探究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3.学位论文 何祺 中国保险企业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研究 2007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步伐的深入,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中国保险市场也已几乎成为全球所有主要保险集团的战略发展中心。国际金融集团已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并悄然完成了在我国多个金融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这些国际金融巨头同时兼营多种金融业务,各种业务互相支持和交融,为其带来了持续竞争优势。而国内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资本也觊觎保险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近期迅速进入了保险行业争夺保险资源。中国保险企业为赢得竞争,在中国政府和保险监管委员会的鼓励和指导下,国内保险公司开始十分关注混业经营,但在分业和混业经营模式究竟有何利弊、是采用分业经营模式还是混业经营模式、两种经营策略各自对保险公司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方面迫切需要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方法论的指导。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由于国内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在目前国家规定也只能是分业经营的背景下,传统上我国保险公司一般均是单一经营保险业务的分业经营公司。因此,无论是理论文献方面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缺少混业经营的资料与实例。但自从进入2004年下半年后,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有意转型,从传统的保险业务拓展到其它金融领域。正是鉴于这一课题的现实迫切性及国内尚未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选择混业与分业经营研究作为主题,着重研究保险公司在混业与分业经营方面的决策,并力求有所建树,志在为我国保险公司选择走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决策方面的理论依据。也希望本论文的结果能为中国的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论文共分六章,具体章节及其工作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手段。确定论文研究的主题——中国保险企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研究。在界定混业和分业的本质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金融一体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多元化金融集团、全能银行模式、母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等全球保险公司的混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总结。

第二章,概述了与金融混业相关的各种概念,回顾了国际保险与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了有关混业经营研究的理沦文献综述整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三章对混业与分业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在资产规模、收入来源和盈利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对比研究了混业与分业经营模式的各自特征。建立了评价保险公司经营成效的全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混业与分业的保险公司的优劣势进行实证研究;随后将保险公司分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两大类,利用收集到的全球128个保险公司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混业经营组与分业经营组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效进行类比而得出了优劣;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个企业经营成效与保费收入,管理费用支出,公司业务结构及规模的函数关系,分别确立了混业经营型保险公司经营成效模型和分业经营型保险公司经营成效模型;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优劣比较,得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进一步针对各自的比较劣势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在本章的最后,综合总结了本章关于混业与分业两种经营模式比较的结论及论文的观点。

第四章围绕“风险”和“效率”展开保险业的分业与混业比较研究。以保险业为研究对象,对保险业从分业走向混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效率、成本--效益以及我国保险公司混业经营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研究了保险公司混业经营中的风险--效率特性以及约束条件,分析了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经营模式(如金融控股公司形式等)这三种模式的效率和风险特征。其次,在保险企业混业经营的成本--效益的研究方面,将保险公司的成本划分为交易成本、监管成本、内部管理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险公司的成本函数,并利用这个成本函数探讨了保险公司从采取纯粹的分业经营策略到混业经营策略过程中的三种成本以及总成本的变化趋势。研究保险公司实行混业经营比较利益大于0的区间所应具备的一些基础性条件。在保险公司的成本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利润与成本特性,建立了保险公司的不同业务组合下的监管成本和交易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利润函数。利用该利润函数分析了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业务组合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提出保险公司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策略选择标准。最后根据本章的理论分析和结论对保险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效率和风险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对我国保险公司由分业向混业转变过程中的现实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提炼。

第五章,本章从中国保险业的成立和恢复发展历程入手,通过详细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和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现状、WTO与国际竞争的介入对中国保险业的挑战和机遇、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力不断加强等方面,揭示当前中国保险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保险企业的分业经营现状和弊端,指出混业经营是我国保险业的必然趋势。本章从保险业运营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分析了中国保险业混业发展的基础和约束条件。最后,根据前面各章的研究结论,结合保险业的现状,对中国保险业混业与经营发展问题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观点和建议。

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本论文的创新点与主要贡献在于:

(1)系统整理了国际国内保险企业分业和混业经营的相关理论文献,分析和研究了其实践发展的演变历程;

(2)突破现有的以偿付能力为主的保险企业经营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建立了全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利用本文作者作为业内人士的有利地位,采集了全球128个保险公司近15年的经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与分析,为探索中国保险业发展混业经营提供了参考基础和决策依据;

(4)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国际与国内分业与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经营数据,分别建立了分业与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经营成效与管理费用,收入结构及企业规模之间的数学模型;

(5)利用成本函数研究了保险企业由分业转向混业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和风险的变化趋势。

4.期刊论文 李渝萍 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模式的选择与监管探析 -金融与经济2005,""(12)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也开始出现了混业经营模式,国内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可先推广风险较小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最后再逐渐过渡到全能银行.

5.学位论文 范锦峰 西方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与中国的选择 2004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是金融业经营体制按金融机构所允许的经营范围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业经营严格的定义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都严格分离。而混业经营是针对分业经营而提出来的,是指只要存在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工商业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的融合,我们都称之为混业经营。它既包括银行业向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工商业的渗透,也包括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和工商业向其它行业的渗透。

纵观西方国家从“自然混业”到“分业经营”再进入“混业经营”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经营体制演变的目的,就是在效率和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点。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美国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出台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当时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1929-1933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经营体制的转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除了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外,几乎毫无例外通过立法等程序,要求金融分业经营,特别是严格限制银行业和投资银行业的混业经营。然而从80年代开始,这些原本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又一次纷纷通过立法等手段废除了分业经营的条例,允许金融混业经营。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暴跌后,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开始实行分业经营。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美国金融机构开始通过各种形式来规避金融法律的监管,逐步进入各自的领域之外的领域。如在美国40年代出现了银行控股公司的模式,与此同时,美国金融监管当局

也不断通过一系列立法放宽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界限。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进一步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1998年4月花旗银行和主要从事投资银行的保险业务的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直接对美国的金融法律构成挑战。值得深思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对此进行禁止,反而在1995年5月通过《1998年金融服务法案》,使兼并合法化。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1999年格兰姆——里奇——布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第20条和第23条,即允许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从而结束了在美国实行长达60几年的分业经营的经营体制,实现了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

日本1998年4月1日通过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所谓的金融“大地震”。日本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的最大特点是放宽对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限制,允许各金融机构可以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英国也进行了金融大爆炸的改革,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变。

面对国际金融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我们将怎么办?理论界和金融界都关注着中国金融业的走向。而我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并参与全球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体制的选择是一项严肃而又棘手的难题。并且在目前情况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对丰富学术研究,还是金融政策的制定,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都十分有意义。混业经营成为金融业的主导潮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在目前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国实际,是否也有必要实行混业经营体制?如果实行混业经营体制,结合中国实际应采取什么措施?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混业经营将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通过对各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分析,归纳出我国推进混业经营所必需的供给条件:完善的法律环境,完善银行的治理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并对如何在我国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实现混业经营提出了建议。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是在我国实现混业经营两个可行的策略。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总的来说还是要采用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总体思路。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要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的全能银行只能是金融控股集团型。采取何种形式的全能银行取决于风险防范水平决定的政府监管决策。而我国目前各方面的条件只能成长出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

6.期刊论文 雷春. 王年咏 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6)

现有文献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证表明,混业经营(全能银行化)利大于弊,是全球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混业经营的全球趋势与分业经营的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导致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的的冲突,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采取金融控股集团的过渡模式,并在功能定位、业务突破、风险管理、人才与技术准备上多做探索与创新.

7.学位论文 庄严 国际银行的混业经营趋势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 2001

作者根据五年来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实践,结合金融学理论及平时积累的各方面的信息,提出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课题的研究.该文在研究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进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并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过渡时期混业经营的模式提出了建议.该文由前言和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到第二章,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手,讨论了目前国际金融业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特征,列举了以德国、美国等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情况,特别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监管政策影响最大的美国商业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全有银行的优势.第三章到第四章,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及现状分析,得出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的需求及目前不成熟的条件.第五章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中进行业务交叉的创新,并根据对不同全能银行模式的比较,提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混业经营逐步采取以银行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

8.期刊论文 刘艳妮 从我国的金融业态看民营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模式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3)

考虑到国内金融业的现状,借鉴国外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确实是我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多元化金融集团的一种组织结构,界于德式"全能银行"与严格的美式"分业经营"两种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各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是专业化的,而集团则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分业经营"下的安全性和"混业经营"带来的效率.那么,如何合理选择金融控股公司的搭建平台呢?这就要从我国当前的金融业态谈起.

9.学位论文 陈忠 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兼谈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 2005

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1929年,美国爆发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混业经营被认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于是美国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明确了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的原则,该法不但确立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还影响到了世界很多国家。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混业经营国家的金融机构具有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优势,过去追随美国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放弃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体制开始瓦解。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第20条(禁止商业银行与证券机构合并)和第32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人员不得兼职)等条款,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实行混业经营。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的经营体制的历史沿革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重点对美、日、台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背景和法律制度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和现实,指出中国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应当顺应潮流、及时改革,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文章在金融控股公司相关问题上主要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希望借鉴世界先进的立法经验和法律规则,推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和探讨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基本概念,同时也简述了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历史。介绍了目前金融混业经营的三种典型形态:德国全能银行模式、英国式的母子公司跨业经营模式和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简要比较了三种类型的优劣。金融控股公司是主要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的一种混业经营模式,由于集团内部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防火墙制度,与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的母子公司跨业经营模式相比,虽然经营效率受到一定限制,但易于监管,能较好地消减和控制混业经营带来的各种风险。

本文第二章重点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实践。日本1997年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解禁整备法》,美国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台湾2001年6月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法》,标志着金融控股公司的混业经营制度的确立。本章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三者的立法过程和立法主要内容,第四节综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设立、监管制度、防火墙、加重责任制度等一系列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介绍了BIS《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文件中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定义,美国和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也分析了国内学者的理论,总结认为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值得我国借鉴;在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方面,各国在法律上消除了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的障碍,在市场准入、税制及设立手续上对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了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特殊安排,体现了鼓励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的立法姿态;在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对金融监管一般都采用机构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对传统金融监管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于是功能监管理论应运而生,并产生了两种监管模式:英国的统一监管模式和美国的伞型监管模式。笔者结合巴塞尔协议对金融集团的监管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美国的监管实践,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做了客观的评价;防火墙制度的内容主要为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从事不同的业务之间设立若干禁止性限制措施和具体规定,目的在于防止金融机构的风险传递并防止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防火墙主要指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经营的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人事安排、业务联营以及资金融通的禁止或限制性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信息防火墙;2、人事防火墙;3、业务防火墙;4、资金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对其缺乏偿付能力的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协助义务或给予特殊机构因对其破产的金融子公司实施存款保险等措施而造成损失的适当赔付责任。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核心是对控股公司施加较重的法律义务,加重责任制度的好处是:金融控股公司承担了对子公司的监管义务,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信息掌握比监管机构更为充分,监控效果可能更好,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当然这一制度突破了传统的法人有限责任的原则,实施完善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如确定加重责任的范围、加重责任的条件、配套的监督机制、加重责任适用的环节以及与现行法律的冲突等,因此各国对此制度看法也不相同。本文第三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并介绍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现阶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处于无法可依的自发式起步阶段;2、组建随意,缺乏监管;3、经营无序,关联交易混乱。由于立法的空白,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运作处于脱法状态,现有金融控股公司经营体制相当不规范,蕴含了较大的风险。笔者提出只有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才能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规范健康发展。

本文第四章通过借鉴国际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制度,就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体例;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制度。在风险监管制度部分,以巴塞尔委员会监管原则和监管方法为基础,借鉴美、日、台的相关制度及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1、强化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的监管;2、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机制;3、严格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引进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4、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5、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0.期刊论文 王建平 浅议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和监管对策 -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4)

一、金融控股集团组织模式

(一)金融控股集团的内涵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来看,混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全能银行制、银行母公司制和金融控股集团三种,各有其优缺点.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jlr200835009.aspx

授权使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授权号:7e05ab6a-09aa-4a9c-a2f3-9dcd014c79e2

下载时间:2010年8月9日


相关内容

  • 辩证地看待银行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2003年第7期 (总277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No.7,2003GeneralNo.277辩证地看待银行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曾康霖 虞群娥 (西南财经大学,成都 610074;浙江财经 ...
  • _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及案例分析
    2010年第27期总第101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27,2010SerialNo.101 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及案例分析 黄 珏 (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410205) 摘推动 ...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及题目说明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 ...
  • 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_杨柏
    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 文/ 杨柏 中以资本.信息.技术和服务等为纽带,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基础,以实现高效低险为目标的内在联合体.1903 年拉法格在<美国托拉斯及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文中指出:" ...
  • 外资在华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形势
    外资在华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形势 高梁 20多年来,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使经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重大紧迫的任务.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则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 ...
  •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及案例简析
    HiLEGAL 实录: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高杉LEGAL 李楠 "HiLEGAL"实务精要系列研讨会,系「高杉LEGAL 」&「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联合打造的精品项目,旨在汇集业内最有洞见的专业人士,为律 ...
  • 绿地集团股权结构难梳理 分拆上市羁绊重重
    1/40强的绿地集团, 天宸似长期投资万科 点击量:396 回复数:0 举报secondary 发表于 2010-03-14 20:51:12 1/40强的绿地集团, 天宸似长期投资万科 一.绿地集团在地产界仅次于万科 2009年, 绿地集 ...
  • 中国经济人物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揭晓 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 获奖名单紧扣"实体经济"的主题,涉及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 ...
  • 健康基金募集说明书(内含公司介绍.产品介绍) [兼容模式]
    高特佳投资集团健康产业基金 募集说明书 1 1 目录 管理人介绍 2 高特佳投资集团 l 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注册资本 2.36亿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内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经过近十年 的努力,高特佳投资现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