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股权结构难梳理 分拆上市羁绊重重 - 范文中心

绿地集团股权结构难梳理 分拆上市羁绊重重

01/29

1/40强的绿地集团, 天宸似长期投资万科

点击量:396 回复数:0 举报secondary 发表于 2010-03-14 20:51:12

1/40强的绿地集团, 天宸似长期投资万科

一、绿地集团在地产界仅次于万科

2009年, 绿地集团抓住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时机,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业务经营收入突破740亿元,2010年有望跻身年销售千亿级企业。目前, 绿地集团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69位,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中位居第2位, 在上海地区企业集团中排名第13位。在房地产主业方面, 绿地集团坚定实施“全国化战略”,目前房地产建设项目遍及全国21个省35个城市, 在建工程面积1800万平方米。特别是近年来, 绿地集团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充分发挥综合性地产开发优势, 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投资建设当地府重点规划的大型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2009年, 绿地集团先后在南昌投资30亿元建设被南昌市府列为“一号工程”的双子塔楼绿地中央广场, 在河北香河投资300亿元建设华北用进口商品贸易区, 在郑州投资25亿元开建高铁郑州站站前广场大型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绿地目前在南昌、西安、郑州等多个省会城市投资综合体项目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二、天宸曾与绿地集团扶持

10多年前, 天宸与绿地相互持股、相互担保。绿地分享了天宸的发展成果。天宸也在, 并将继续分离绿地的超巨大的发展成果。(1992年1月, 邓小平南巡;1992年7月, 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成立。十五年, 一挥间。上海绿地集团经历了“魔方突变”,从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公司, 发展为总资产超过270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90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可超过260亿元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2010年, 绿地集团的目标的销售收入达1000亿。

三、天宸持有绿地集团2.55%的股份

天宸持有绿地集团2.55%,计8,178,000.00 元。如按1元1股算, 绿地集团总股本为3.207亿股。绿地集团2008年净利润23.39亿元的业绩, 这样每股收益高达7.29元。

四、绿地如投资未上市的万科

2008年绿地的董事长张玉良讲绿地上市:一般上市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内部机制问题, 比如合理的激励机制等; 二是资金问题。目前绿地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没有明显的压力, 所以进展要慢一点。但绿地一定要上市的, 因为一家公司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全国化、资本化、全球化, 绿地的全国化已经走得很好了, 现在要走资本化, 下一步是国际化。最重要的是, 公司上市之后, 可以给股东更好的回报。绿地上市有几种考虑方案, 首选目标是国内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如果只是借壳, 随时都可以了。现在已进入筹备上市的审计、评估等实质性阶段, 估计此项工作春节前可以完成。

但金融风波让上市暂停。

五、绿地上市与否对天宸的价格有巨大影响

绿地上市与不上市, 价格有天壤之别。

不上市, 价格按净资产计算。绿地集团的净资产从公开信息来看, 还是个謎。03年报道的净资产是30个亿。07年净利润大概有18亿,08年净利润23.29亿,09年也估计在30亿以上。这样可以推测其净资产应在150亿以上。天宸持有绿地集团2.55%,这样持有的净资产应调整, 至少加上3.825亿。(按市净率3计算, 总市值450亿

上市后的价格按市赢率计算。按地产类20倍算, 每股收益高达7.29元, 扩股10倍, 总股本扩为32.07亿股, 每股收益0.729, 每股14元。天宸持有绿地集团32.07亿的2.55%,计8178万股。每股天宸含0.24股绿地集团股份, 合每股天宸增3.27元。(按20倍市赢率计算, 总市值448亿

因绿地公开信息太少, 计算的推测成分过高, 各人的计算方法不会相同, 仅供大家参考。

因未绿地集团未上市, 其法人治理结构不会到位, 小股东利益没有保障。08年方收到06年的分红160多万元,07到09年, 尽管绿地集团发展巨速, 但对股东回报等于0。

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天宸的第一大股东也就只有20%多股份, 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还不牢固, 增发对大股东也是最有利的。

绿地集团回应上市传闻 最快上半年香港借壳上市

2013年01月22日09:43解放牛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 |T

继续“加码”房地产主业,年销售收入力争实现1500亿元;进一步向商业地产转型,扩大一、二线市场的比重„„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为数不多的“千亿俱乐部”成员之一,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昨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新的一年,绿地将更加专注于一、二线市场的开发。

对外界传言甚广的上市消息,张玉良对本报记者予以了权威回答:“最快在上半年,绿地旗下的海外业务、酒店资产等部分将在香港市场上市,有可能是采取收购一家公司、借壳上市的模式。 ”

重回一、二线城市:地级市楼市泡沫严重

“一、二线城市的磁性越来越强,在房地产调控过后的恢复更快,需求也更加集聚,相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放缓、萎缩,消费能力在进一步减弱。 ”针对外界认为绿地“重回一、二线城市”的研判,张玉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眼下,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开发成本并不低。 ”

张玉良甚至还透露,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绿地原则上已不再投资一、二线以下的城市,“一些地级市的楼市泡沫严重,其问题今年会更加暴露出来。未来中国城镇化的重心不在三、四线城市,而是一、二线城市。 ”

绿地方面则称,2013年的投资策略仍定位为聚焦一二线城市,继续统筹优势资源向高能级区域集中,围绕经济发展能级、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化进程等核心要素,聚焦重点中心城市加大投资。

3000亿经营目标:看好未来10年经济发展

用20年时间完成从2000万到两个2000亿的跨越,进入世界500强,张玉良带领绿地人了实现了首个“绿地梦”,对于下一个征程的目标,张玉良将之设定为——“今年绿地将经营目标定为3000亿。 ”

根据绿地方面公布的2012年度经营业绩,全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243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39%,利税总额约240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预销售金额超过1050亿元、预销售面积约1180万平方米,分别位列全国行业第二和第三。

“去年下半年,我们已经确定了2000亿元投资规模项目。 ”张玉良表示,绿地看好未来10年的国内经济发展。

去年末集中拿地:今年购地投资将在800亿

谈及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在年尾的集中拿地,张玉良表示,地拿得多主要是因为大企业都有钱,销售形势都比较好,绿地去年的购地总价接近600亿元,今年的购地投资预计在800亿元左右,其中上海市场的业务量要占据20%-25%的份额。

谈及城镇化发展,张玉良为其下了新定义:“新城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一座独立的城市,这种独立体现在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不需要作跨区域的工作、生活。 ”

谈到延续至今的房地产调控以及有传言要扩大试点范围的房产税,张玉良认为,更加市场化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基本住房需求不应征税,需要征税的应当是投资、投机需求。 ”

绿地集团股权结构难梳理 分拆上市羁绊重重

2012-11-01 04:14:33 来源: 时代周报

日前,一条关于绿地集团(下称“绿地”)拆分的微博迅速蔓延,该微博爆料称,上海市政府打算抽掉绿地的地产业务,绿地正在把资产转移到能源和金融,据此,绿地将被拆分为地产集团和投资集团,为分拆上市做准备。

绿地随后发表声明称“以上传言纯属子虚乌有”。而上市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几年前绿地就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并设想了种种方案,但终未成行。

内部调整筹备上市

对于网上传闻,绿地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事儿真是莫名其妙”,并发来一份声明。声明指出,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集团对于上市工作目前尚无时间表,“房地产主业一业特强,能源、金融等综合产业并举发展”是绿地集团近年来一直坚持并将继续坚持下去的产业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绿地总体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现业务经营收入1768.51亿元、利润总额86.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和30.6%。

今年3月1日,绿地发布更名公告,原“上海绿地(集团) 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以原“上海绿地(集团) 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的“上海绿地集团”更名为“绿地控股集团”,简称“绿地集团”。这次更名也被业内人士解读成为上市做铺垫。

虽然绿地并没有回应是否会进行分拆上市,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绿地内部人士证实,目前绿地正在调整中,肯定是为上市做准备。现在整体上市很难,估计是分拆完以后弄几个上市平台。”

近几年,上海国资加大整合力度,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2011年,上海地方经营性国资证券化额超过300亿元,证券化率从年初的30.5%提高到34.7%,2012年的目标是达到38%。

2010年,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几年前没有抓住资本市场的机会深表遗憾,“以前我们思想不够开放,觉得自己体制蛮好、资金不缺,不需要到资本市场融资。现在看,如果早点上市,资金多了我可以成倍放大,可能现在已经上得更快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反思,绿地筹备上市的计划从数年前就已开始,并一度传出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2010年上市。但随后,张玉良称:“按照市府要求,绿地地产上市的步伐要加快,但还没有时间表,地产与能源两大板块是分拆上市还是整体上市也还没有确定。”

股权结构有待梳理

为了加快上市步伐,绿地一直在进行股权结构的梳理。1992年成立时,绿地是纯粹的国企,上海市农委、建委的四家企业是其股东,其中农委3家企业共出资1000万元,建委一家企业出资1000万元,共同组成“绿地开发总公司”。由于4家企业给了绿地启动资金,绿地每年要给它们25%的固定回报。

199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绿地开始改制为集团。通过改制,张玉良为绿地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绿地集团的职工以职工持股会的形式拥有了18.8%(当时中央规定大中型

国企改制职工持股会不得超过25%)的股份,职工平均持股约8万元。此后,职工持股份额多次变化,甚至一度高于国有股,成为所谓民企。

绿地经历了纯国有、国有相对控股、国有绝对控股的多个过程后,国有股最终又成为大股东。在此过程中,农委、建委下属企业曾持股51%,职工持股会持有46%(其中张玉良持股2%),其余3%为社会股东持有。

但2010年10月底,农委所持的绿地股权被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同时绿地集团的党组织关系调整至市国资委党委。据了解,这部分股权占了绝对优势,虽然绿地并没有回应目前最新的股权结构,但据猜测,上海市国资委或已是最大股东。

在此次行政划拨后,坊间曾有传闻,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城投希望在上海国资整合大戏之中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因此,旗下城投控股[6.10 0.00%]也在做资产的剥离与重组,绿地的地产业务很可能划拨至城投控股,借壳上市。但由于复杂的股权整合,这一方案并不具备可操作性,最终被否决。

2011年底,绿地集团内部透露,集团有意实行IPO 整体上市,已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 而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绿地无论是整体上市还是分拆上市,一两年内都不太可能。 “它没有迫切上市的愿望,上市以后会出现一些问题,估计地产业务两年内上市的可能性都不大。绿地是国有与民营的混合所有制,股东结构比较复杂,还存在有待梳理的东西,这是没有上市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宋延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商业地产业绩明年超住宅

绿地的声明中称:“房地产主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前三季度实现预销售金额720.35亿元、预销售面积811.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2.7%和44.3%,全年预销售金额将超过1000亿元。此外,基于对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预期,我集团积极储备优质项目,前三季度新增土地储备23幅,土地面积317万亩,可建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并聚焦重点省会城市,签约了一大批意向项目,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在深耕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70个城市的同时,我集团投资9亿美元在韩国济州岛开发的绿地旅游健康城也将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绿地2010、201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47.82亿元、1478.74亿元。今年7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绿地以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478.74亿元入围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483位。

根据张玉良的设想,绿地平均每年还要保持30%以上的增长,在十二五末,绿地年营收要达到5000亿元以上并进入全球200强,其中房地产将贡献1800亿-2000亿元,能源贡献2000亿元左右,金融贡献1000亿元。

“超10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我相信可持续性发展很难,所以需要有一两个能够为你波动发展的产业,而这为了更好地做强主业,这种转型不是转行,如果丢掉主导产业,就是转行了,不是转型。”张玉良曾表示。因此,绿地目前除了强化房地产主业外,积极培育三大产业板块,做强能源产业、培育新兴次支柱产业、加强金融投资产业,加快形成和巩固“1+3”的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绿地的房地产业务在做战略转型,去年商业地产比例达到30%,今年提升到40%,将实现销售业绩超400亿元人民币,明年将突破60%,超过住宅。

目前绿地商业项目部分总体持售比基本上是三七开,由于占用大量资金,如果想多回笼现金流,项目中办公楼和一般商业设施就多卖掉一点,但核心部分不出售,持有的主要是酒店和商场。

一直有红顶商人之称的张玉良常年把“做政府想做的事,做市场需要的事”挂在嘴边,深谙政商之道,因此在全国摩天大楼的拔高竞赛中,绿地也当仁不让。绿地的超高层建筑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捆绑土地平衡资金,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的照顾和奖励,大大降低绿地的投资成本。前期开发成本最小化、政府支持最大化成就了绿地项目的高收益。

良好的银行关系、大额度的银行授信,也为其项目运转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虽然绿地并没有向时代周报提供今年的授信数据,但2009年公开数据显示,绿地当年从各大银行获得的授信达474亿元。

目前绿地已有17栋绿地中心超高层,全国3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筑50%是由绿地投资建造,在世界十大高楼中,绿地旗下就有3个,未来每年还都将有2-3栋绿地中心竣工。其盈利模式就是,第一年做基础,第二年上部做完,达到预售条件即刻出售,2-3年回收成本,持有的物业又可以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再继续发展新的项目。

即便如此,绿地迅速而庞大的攻城略地还是对资金有着渴求。凯捷咨询顾问刘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地产、能源等都是高投入行业,绿地借了很多银行贷款,资产负债不会太低,如果能上市融资的话,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投资、兼并或收购,有利于业务发展。”

“目前整体上市难度大,有房地产业务在里面,可能审批会比较严。绿地筹划上市,可能先选择监管没那么严的板块拆分出来,能源、金融先上市,在A 股溢价会比较高,到港股会弱些,未来地产业务再注入或单独上市。如果一定要地产板块先上市,只能选择港股,但港股投资者对房地产热情也不高,溢价率不会太高,近期不是很好的时点。”刘争说。

绿地集团:在“调控”规则下挣钱

经济参考报 2012-07-20 01:13:50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只想做成点事。”他稍稍抬起带着招牌式微笑的脸,目光偏向舷窗,“把中国企业做成世界企业,是我一生的理想。”

飞机从韩国首尔飞往上海。作为地产领域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家唯一代表,他出席了“2012韩国外商投资论坛”。因为投资9亿美元开发济州健康医疗城,韩国国土海洋部、知识经济部及济州特别自治道的官长视他为上宾。

其实,他的理想已部分实现。他一手缔造的企业以逾1800亿元的营收、约200亿元的利税,成为刚刚出炉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新科上榜者。

他叫张玉良,他治下的公司是绿地集团。

从无到有,打造一间“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要多久?

20年。

在非垄断领域,在贯有“僵硬”之名的国企体制之下,张玉良创造了“绿地奇迹”。

听政府的话,跟着市场走

2009年6月的一天,在江西南昌红谷滩中心区,包括两座超高层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中心、高档公寓在内的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开工。省委书记到场启动开工仪式。

类似领导人为绿地“捧场”的场景时常出现在图片新闻或电视画面里。

一位财经人士为此评价说,绿地是一家深谙战略之道的企业,它深深懂得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环境,如何把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从而以时间换空间,最大限度地夺取竞争优势,甚至认为“绿地20年堪称中国式战略竞争的活教材”。

果真如此?

“在全国24个省60个城市,我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政府欢迎。”张玉良将这一现象总结为“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绿地法则,与政府密切合作。

在他看来,顺应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发展需要,顺应民意和市场需要,企业方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核心资源和市场空间。

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玉良阅读了一本介绍印尼华侨林绍良发家史的书。当年印尼为实现橡胶国产化,政府号召企业主种植橡胶。林绍良明知种植橡胶并不赚钱,但他按政府的意图做了,在政府最需要的时候大面积地种植。作为回报,他获得政府给予的低价土地。从此,他的事业飞黄腾达,终成印尼首富。

林绍良的故事引起张玉良的心灵震撼。“当时我就形成了一个概念———企业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张玉良悟出,“做政府所想”,就是要顺着政府的导向发展。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每个地区都有发展战略,

符合这一战略,就有发展机会;第二,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机构,就像一台机器。做这个机器想做的事情,就容易做成功。

因此,做保障房、做新城建设、做城市综合体、做商业地标、对口支援,绿地与政府保持高度同步。 早在1994年,绿地在做完三个动迁小项目后,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2000万元盈利。如何处置它?张玉良第一次践行“做政府所想”的理念,拿出1700多万无偿投资,建设上海沪闵路沿线的绿化带,为政府排忧。“以房养绿”的“因”,很快结出“以绿促房”的“果”———“绿地”不久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优秀品牌,进入一线梯队。

歌德说,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一个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2001年的南昌,同样的行事逻辑在演绎。当地政府迫切需要开发新区,而当地企业普遍不看好。绿地毅然前往投资,最终以每亩46万多元受让200多亩土地,所开发项目大获成功。由此,“新城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模式”成为绿地进军中原、西北诸地的主要商业模式,即沿着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的思路去竞标拿地、投资开发。

有评论人士指出,30余年来,地方经济飞速发展有赖于两端:一是土地财政,一是招商引资。而绿地“做政府所想”战略恰恰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自然备受政府欢迎。

“我们是最懂得政府的开发商。”张玉良不讳言,绿地是做当地政府想做而又做不了或者不容易做的事“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

赚钱的项目要做,不挣钱甚至亏本的买卖也要做,只要是政府所需。譬如保障房,近两年来各地方政府都有指标,仅在上海地区,绿地就先后启动建设了江桥基地、南翔基地、长兴岛配套商品房项目、嘉定城北站大型居住社区项目等多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此外,在西安、芜湖、济南、武汉等地,绿地均积极承担保障房项目的建设,总建筑面积已超过130万平方米。

在商言商。在恪守“做政府所想”的同时,绿地还坚持另一法则:“为市场所需”,按经济规律做企业。绿地在投资中坚持四条“军规”:一是反周期投资策略。在市场低迷时期主动调整,在市场较好时期谨慎而为,避免非理性市场竞价;二是可进可慢策略,如遇政策环境调整,做到能快投也能慢投;三是低成本扩张策略;四是高杠杆策略,尽量通过快速周转,取得经济规模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

正是有赖于“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这一在张玉良看来是“透明的、逻辑圆满的政商关系”,绿地在全国60个城市的地产、能源、金融投资,势如破竹。

“混血”股权混合经营

《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绿地实现营业收入228.729亿美元。营业收入的分项构成表明,绿地是家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特大型企业。

股权结构则显示,绿地集团是家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非上市公司,两家国有企业代表国资持股51%,800多名员工通过职工持股会集体持股40%多,剩余3%的股份则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持有。

如此罕见的“混血”股权,令绿地显得与众不同。

这个夏天,对于全球经济而言都是个难熬的季节。欧美沉疴与新经济体新病在7月9日发布的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投下一片阴霾。但惊奇总是存在,中国仍有13家企业新晋上榜,排行第483位的竟是家与房地产有关的企业———绿地集团,比同是新科“500强”的招商银行排位还要靠前16位。

2012年,绿地集团将销售目标锁定在确保业务经营收入2300亿元。“上半年的目标已经实现,关键看下半年。”绿地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我们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张玉良信心满满,下一个五年,要“把绿地集团带入到全球企业200强的阵营”。

绿地究竟是家什么企业?

在登上“财富”500强榜单的中国公司中,绿地排在倒数第五位。是偶然所赐还是必然结果?

都说退潮的时候才能看清裸泳者。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企业销售不振,盈利能力急剧下降,资金链断裂时有发生,一些曾被视为样板的知名大企业,如绿城,也都命悬一线。哀鸿声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国企利润降了一成多,其中地方国企利润同比下降16.1%。而绿地集团一季度实现业务经营收入466亿元、财务结算收入420亿元、利润总额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9%和44%。预计上半年业务经营收入超1100亿元,利润总额将超55亿元,增长率都将超过55%。

应该说,绿地没有“裸泳”。是什么支撑了它逆势增长、击水中流?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得益于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平抑风险,叠加盈利。

与外间多数人的印象迥异,绿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而是一个地产、能源与金融三业鼎立的集团。房地产业是其核心主导产业,项目遍及全国24个省60个城市,并成功进入韩国济州实施海外发展战略。但与一般地产商不同,绿地在产品类型、品牌、科技含量等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酒店等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建成和在建的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达17幢,其中3幢高度位列世界排名前十。在建和经营中的酒店有近50家。

能源和金融是绿地集团的次支柱产业。目前,其能源已形成涵盖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石油仓储、运输、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拥有煤矿资源总储量近6亿吨,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2011年的营收超过800亿元。同时,绿地还积极打造金融全产业链,控股辽宁盘锦银行,入股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等,并发起成立了国内注册资本额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1月,绿地金融控股集团挂牌成立。

在别人衰退时崛起

1992年,是绿地元年,也是张玉良的人生转折点。

这年7月,上海市农委下属3家企业共出资1000万元,上海市建委下属企业出资1000万元,共同组成“上海市绿地开发总公司”。

拿着一纸16开的“总经理”任命状,前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张玉良走出在外滩12号的办公室,租借办公场所,花4000元一个月租了一辆桑塔纳,开始满世界追寻他的“绿地梦”。

最初的5年,绿地将“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据地放在上海城乡结合部,小打小闹,做些规模不大的动迁项目、搞搞绿化。机会在第二个五年迸发。抓住上海旧城改造的战略性机遇,绿地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杀回市中心开发商品房,市场占有量迅速做到第一。

进入新千年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已散去,上海房地产市场逐日回暖,国有大地产企业、外资地产纷涌而入,地价不断走高,竞争压力陡升。已有一定实力的绿地,不是与其对阵,而是选择避其锋芒,进军二、三线城市。

“那时上海一块地动辄几十亿,这些钱在外地可以做好多个项目。”张玉良坚信,资本在流动中升值,单个利润率并不是整体收益的决定因素,只要能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在二、三线城市同样可以赚大钱。

绿地将新战场选在南昌。其时,南昌市为了开发赣江西岸新区,将市政府搬到了西岸红谷滩,但因为位置偏僻,地产企业跟进者寥寥。张玉良有理由相信南昌市开发新区的决心,当时江西的主政者曾是张在上海市农委时的老领导。2001年12月,绿地在南昌的第一个项目“滨江豪园”正式启动,两年后进入收获期,很快就销售一空。

恰恰就在此时,上海开始对过热的楼市调控。当上海滩的对手们面对骤然变冷的市场,漫漫然寻找出路时,绿地仍保持着每年30%的增速突飞猛进。绿地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一路跃升:2004年第274位、2005年第249位、2006年第209位。

南昌一役打响了绿地在全国扩张的第一枪,其全国发展战略的基调由此确立,伴随着城市化浪潮的迅猛推进,闪电般落子中西部地方政府有强烈发展意愿却又满目荒凉的城市新兴地带,以精准的战略眼光抢占未来。

张玉良说,2001年启动“异地攻略”后,绿地集团才算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相关内容

  • 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梳理
    选择题 1.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和微观的理财环境.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假 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 论研究的起点 2.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 (1)第一次浪潮--筹资管理理财阶段 (2) ...
  • 国资改制绿地样本:国资退到50%绝对控股底线之下
    国资改制绿地样本:国资退到50%绝对控股底线之下 2015-08-23周密金融周密金融 这是A 股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借壳",也是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的"第一枪". 绿地集团借壳上市公司金丰投资登陆A ...
  • 大唐发电获准分拆新能源业务至创业板上市 -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大唐发电获准分拆新能源业务至创业板上市 2010年04月20日 15:51 来源:全景网 作者: 陆泽洪 相关标签: 大唐发电 新能源 创业板 证监会 道琼斯 全景网4月20日讯 大唐发电(601991.SH,0991.HK)周二表示,该公 ...
  • 蒋超良履新
    农行董事长一职空缺一个月后,原国开行行长蒋超良强势回归. 10月28日,原农行董事长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一职.11月29日,农行召开董事会,提名蒋超良为农行执行董事候选人.外界普遍认为,已在11月24日出任农行党委书记的蒋超良,正式履新农行 ...
  • 社科院专家谈国企改革:员工持股意见很快出台
    [社科院专家谈国企改革:员工持股意见很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新国企"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日益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的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后续在国有资产产权交易 ...
  • 云锋基金"十三太保"战PE
    一个"风一般的女子",近日通过微博发酵,促使原本低调的云峰基金再次成为热点.一个月后的4月份,就是其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 日前,<福布斯>中文版刊发了一篇文章:<云峰基金联合创始人李颖:风一般的女子&g ...
  • 亚细亚集团_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亚细亚集团"案例分析与思考(内部控制) 郑州亚细亚商场于1989年5月开业,之后仅用短短7个月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到了1990年则达到1.86亿元,并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到19 ...
  • 30家国内外餐饮上市公司大盘点
    亿欧 马西骑 4小时前 [ 亿欧导读 ]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在国内外均系重点发展行业,而在国内餐饮业受重视的程度也一直羡煞旁"业"但多数却选择不上市,亿欧记者搜遍公开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汇总了国内外30家餐饮上市公司,如 ...
  • 南京经济状况调查
    南京经济状况调查 目 录 一. 南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 2. 国内生产总值 一二三产业发展状况 二. 南京城市发展规划及未来展望 1. 2. 3. 4. 南京市远景规划概况 远景规划 2012年发展策略 2012年重点专向规划 未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