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特邀--郭继承教授 讲授老子「道德经的奥秘」 - 范文中心

[名师讲堂]特邀--郭继承教授 讲授老子「道德经的奥秘」

05/13

【名师讲堂】特邀--郭继承 教授 主讲:老子 "道法自然"赢商战--之「道德经的奥秘」

古代圣贤对社会的观察睿智而深刻、正确而可行,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子的思想只是众多被冷落的优秀思想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徳慧国学院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能成为现代人去腐陈菁的一剂良药。令今人能重新审视我们先人所创的灿烂文化与思想,以期待为现代人生存的境况做出有民族特征的理性关照。

主讲题目:老子"道法自然"赢商战--之「道德经的奥秘」

主讲老师: 郭继承 教授

课程时间: 6月28日 、29日两整天

课程费用:1680/人

咨询热线:0411-82559409

主办方:徳慧国学院

主讲人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师。

主题简介:

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和提升个人修养的智慧结晶。国内外许多企业家都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道德经》中蕴涵的管理哲学思想对企业领导者正确认识经营管理之道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又阐释了个人生活中的处世方略,人事进退之法。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本为人处世指导书,而且至今都不曾'过期'。《道德经》一直是最高智慧的象征,曲高和寡,鲜有人学习和研究。

主题讲解形式:

郭继承教授是擅长将高深的智慧通俗化的国学大师,多年来一直对《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佛家经典都有深入研究。把佛道精髓与《道德经》紧密的关联在一起,分别从佛陀和老子在解脱道上所诠释的角度,以当代人的眼光去审视《道德经》,从老子的智慧言论中,参悟出一些修养身心、为人处世、谋划事业和管理方面的方法和心得,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许多具体形象的事例,协助大家,以讲故事的形式,分别从佛,道,当下生活,以及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全面诠释《道德经》的缘起、主旨、概念和内容,学习老子的智慧,运用于当下生活,从当下做起,开始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关于《道德经的奥秘摘要》:

《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余字,而后世研读的文章估计已达几千万字。其中的奥秘,是此文“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可见《道德经》玄机重重,深不可测。

那么,在《道德经》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奥秘呢?

我们对于诵读《道德经》是否常常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人活着,他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最关心两个事,一个是成就,一个是幸福,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成就与幸福呢?

人生离不开利益,那《道德经》又是怎样看待利益的获取呢?

现代人生活富裕,用钱来领导生命,满足欲望,装饰自己,假设有一天欲望无法满足,面对挫折,又将如何自处?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商战,到处都充满各种对手,存在激烈竞争,我们又如何在这种种困难面前应对自如呢?

佛经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可,佛经内容既属于宗教又脱离宗教;既非哲学、科学,又高于哲学、科学。那么,《道德经》与佛经又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呢?

简要分析:

佛陀与老子的《道德经》:

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典是巴利文佛经。巴利文《四念住经》讲到:“修习:我当寂静身行而出息;修习:我当寂静身行而入息。” 寂静,就是没有声音。想想老子的不言之教;然后看看佛陀的慧,老子与佛陀,修习方法完全一样,都是一样的戒;一样的定;一样的慧;一样的戒定慧。

《道德经》效法天,《心经》效法人。《心经》,从有讲到空;《道德经》,从空讲到有。

《金刚经》讲“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且这种佛法具有“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那么,这不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的意旨么?相信两位大圣人如果能见面,一定会拈花微笑的。

企业管理与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中隐藏的大智慧,对企业管理,对领导者,又有怎样的启示?

事实上,《道德经》已经简练地说出了企业管理学的纲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里的“国”代指为组织,即企业。这里的“正”应该理解为企业文化,任何想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莫不是以担负社会责任为己任,展示和体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用理想来吸引和留住大批的同道精英。这里的“奇”应该理解为在具体企业运营中要针对不同事情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其结果要围绕着“正”的企业文化为导向,即“正”是目的,“奇”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每项决策不能经常变动,否则就会让大家感到无所适从。领导者的作用是先“领”再“导”,是以疏导为主。越是高明的领导者,越是让自己的企业内部开明、自由、开放。相信在研读《道德经》后,您一定可以把《道德经》与企业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挖掘出更多的企业运营智慧。

个人生活与老子的《道德经》:

现代人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是错误的,《道德经》讲究“天人合会,豁然贯通”。道心也是人心,道心便是道的能量,《道德经》中无为的思想,就是提倡人们要保持一种忘我的,不急功近利的,超然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将自己的心放在清虚无为无我之中,道法自然,便无困厄。——这便是《道德经》的修道、养气、立身和处事之道。相信通过对老子在2500年以前向世人所阐述的无为的思想的再思索,能够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有所帮助。

那么,既然《道德经》如此深奥无比,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进入《道德经》的门径呢?

一幅流传已久的《老子传道》图,画中的老子难道是在向老虎传道吗?那个大圆圈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这样一幅画,又能为解读《道德经》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种疑问,走进老子哲学那博大精深的“道”中,认真聆听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智者是怎样教我们重拾平常之心。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千年经典所揭示的人类秘密,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通过此次课程的分享,悟出自己的道,成就自己的德。创立自己的经,活出自己的完美人生!真心希望先哲们的思想能够为我们今天的迷茫开启一条康庄大道。


相关内容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老师事迹
    事迹简介: 姜伯驹,男,汉族,73岁,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不动点领域的成就使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执教50载,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工作再忙,从不耽误上课,深受 ...
  • 食品知识大讲堂新闻稿
    华中农业大学"食科一家人"基金会--赴鄂州市实验小学开展"食品知识大讲堂" 本周,华中农业大学"食科一家人"基金会联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鄂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食科院张柱红院长 ...
  • 道德讲堂方案
    2014年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养成自强.厚德.崇俭.尚义.明礼.报国.尽孝等文明理念,自觉" ...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生宝贵的财富. 学法指导 自学法 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 [自主预习]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 以及 的 和 .世界观人 ...
  • 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
    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几年来的教育改革,让更多的人开始深层次的对教育进行了思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是国民素质下降心胸不广.涵养不深,是一代少年儿童成了挣分的机器.家 ...
  •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光明日报/2012年/8月/30日/第015版 光明讲坛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演讲人 叶舒宪 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叶舒宪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 ...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 启迪教育智慧 碰撞事业激情 解析典型案例 增强成功信心 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暨高效课堂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