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 范文中心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02/26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其中,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2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143面积公式:①S正Δ=- -×(边长)2.-②S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菱形=底×高=- -×(对角线的积) -④S圆=πR2.⑤C圆周长=2πR.⑥弧长L=- -.-⑦S扇形=- -=- -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⑨S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πrR,并且-2πr-=- -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一、数与代数

1. 数与式

(1) 实数

实数的性质:

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 (a≠0);

②实数a的绝对值: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

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a≥0,b≥0);

(a≥0,b>0);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m、n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 (n为正整数); ④零指数: (a≠0);

⑤负整数指数: (a≠0,n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

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 (n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

2. 方程与不等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 (a≠0)的求根公式: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0)的根的判别式: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方程没有实数根;

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 、 是方程 (a≠0)的两个根,那么 + = , =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k≠0),则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的一条直线。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设 ,则: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k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 (k≠0)是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性质:设 (k≠0),如果k>0,则当x>0时或x0时或x

①开口方向: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③顶点坐标( ;

④增减性:当a>0时,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如果 ,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

二、空间与图形

1. 图形的认识

(1)角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2)相交线与平行线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有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特征: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3)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

②角边角公理(ASA)

③角角边定理(AAS)

④边边边公理(SSS)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四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3,n是正整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

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的判定:

①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特征:(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

①菱形的四边相等;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的特征:

①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

①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面图形的镶嵌:

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5)圆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 ①点P在圆上,则d=r,反之也成立;

②点P在圆内,则d

③点P在圆外,则d>r,反之也成立;

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只要有一组相等,可以得到另外两组也相等;

圆的确定: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垂径定理(及垂径定理的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行弦夹等弧: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

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到两切点的线段相等,它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

弧长计算公式: (R为圆的半径,n是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为弧长) 扇形面积: 或 (R为半径,n是扇形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为扇形的弧长) 弓形面积

(6)尺规作图(基本作图、利用基本图形作三角形和圆)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7)视图与投影

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基本几何体的展开图(除球外)、根据展开图判断和设别立体模型;

2.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平分;

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旋转

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边数是偶数)、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的相似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则 ,如果 ,则

相似三角形的设别方法:①两组角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对应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③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图形的位似与图形相似的关系:两个图形相似不一定是位似图形,两个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Rt△ABC中,∠C= ,SinA= ,cosA= , tanA= ,

CotA=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α

Cosα

tanα

1

Cotα

1

三、概率与统计

1.统计

数据收集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1)总体与样本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借助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分析的结果上再作判断和决策)

(2)众数与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据。

(3)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 ,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4)平均数的两个公式

① n个数 、 ……, 的平均数为: ;

② 如果在n个数中, 出现 次、 出现 次……, 出现 次,并且 + ……+ =n,则 ;

(5)极差、方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

①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②方差:

数据 、 ……, 的方差为 ,

则 =

③标准差:

数据 、 ……, 的标准差 ,

则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

2. 概率

①如果用P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则0≤P(A)≤1;

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 统计的初步知识、概率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用所学的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

  • 圆锥曲线的垂直与定点问题
    圆锥曲线的垂直与定点问题(1) x 2y 21x y 1. 2+2=1(a >b >0) 的离心率e =,右焦点到直线+= 1的距离 2a b a b d = ,O 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l 与椭圆交于7 A ...
  • 鲁教版最新初一数学下知识点
    基本平面图形 一.知识点总结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n ⨯( ...
  • 新课改区高考试题[平面解析几何]
    新课改区高考试题<平面解析几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 全国:(12)已知双曲线E 的中心为原点,F(3,0)是E 的焦点,过F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的中点为N(-12,-15 ...
  • 新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线段有( )个端点,长度是( ): 射线有( )个端点,长度是( ): 直线( )端点,长度是( ). 2.过一点( )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 4 ...
  • 比较线段的长短检测题
    比较线段的长短检测题 一. 选择题(30分) 1. 为了比较线段AB 和CD 的大小,小明将点A 与点C 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结果点B 在CD 的延长线上,则( ) A.AB ﹤CD B.AB >CD C.AB=CD D. 以 ...
  • 高二物理选修3-1学案2.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 2.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学习目标: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学习重点: ◆掌握电 ...
  •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压 轴 题 选 讲 中考倒数第三题 1. 如图,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 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 (2)若DC+DA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 ...
  •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平行于垂直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5班) (一 ) 自 学部分 自学素材:<必修二>82-86 自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范围和斜率: 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用公式和概念解决问题. 自学检测 ...
  •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