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 范文中心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10/14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为社会的深度层面。作者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之上,为现代化下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即狭义的现代化是指“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功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相应变化。”

作者的探讨虽然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但更多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修正和补充。首先是对于一元单线史观的修正,把我们这种从中学就开始接受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观念中解放出来,指出这种呆滞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最有力的论据即是中国并没有在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最强的阶段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依然生机勃勃实现了稳定跨越式发展。由此,作者指出了单线发展论的结症所在,即认为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性完成的,等等。那么,作者结合历史事实,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这就是作者概括的现代化动力理论——中轴原理。 随后作者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内因还是外因的问题。作者对于内部矛盾主导社会变革乃至于革命的理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一系列史实指出外因对于变革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不能把人类社会看成“公式化”的过程。作者这种对旧历史观念的革新,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是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而作者运用“一元多线发展观”对于一百多年来全球发展的勾勒则令人信服。作者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归纳出两种基本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种是内源性现代化,主要包括西欧,其社会特征是分散性,多变性,突发性。另一种是外源性现代化,主要指东方,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其社会特征是统一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当代发展的最大课题。所以作者在本编单列了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一章,对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及其趋势进行了探究。作者尤其强调了国家政治在第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谓成败之关键。另外,选择发展类型是摆在国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作者结合史实,将工业化分为两种类型:非联系性自主发展和联系性出口导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战后采用第二种类型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

马克思曾说过,殖民者有双重使命,一位破坏,二位建设。罗荣渠先生将之归纳升华为“迟发展效应”即第三世界国家的迟发展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每个国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急剧变化,分裂的,不平衡发展加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平衡与重心。如何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罗荣渠先生引用了一句西方名言,意味深长。 “考虑问题要胸怀全球,行动要始于足下”。

作者对于中国转型期地改革发展的观察也站在了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的反帝反封的固有模式,从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提出了以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的新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为何从农业文明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国家为何如此艰难,作者认为是内外因素相互推动的结果。对于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曲折坎坷,

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特征的全面总结,得出了关于发展和改革宝贵的经验教训。

纵观近世以来各国的现代化,凡属成功的经验都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选择性现代化,而盲目崇外、照搬外国模式的现代化未有不累遭挫折者。尽管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西方封建制农业社会变革的各种模式与东方帝国官僚制农业社会的转变形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在中国,如果没有市场关系在广泛领域内取代传统关系,没有农业生产力优先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强有力的现代发展取向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与导向,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成功地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是不能巩固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这种与那种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模式或日本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至于现代化的中国新文明,更是只可能在东西方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上,通过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与对话,探索自己的现代发展形式,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地位。

此外作者还先后花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并对中国百年来现代化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见,他对于文化因素的重视程度。

他通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例子指出,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都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辩证地认识到“文化并不直接地,更不单独地对经济发挥作用,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始终是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中”。

另外,书中特别强调,文化因素探讨必须与制度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结合起来考察。这坚持的全面综合的观点问题,是作者多线发展观的体现。东方儒家文化的社会中,政治与文化合流,形成“儒家学者与皇权官僚阶层两位一体”。文化因素是慢变因素,而政治因素是快变因素。只有大力巩固现代化的领导,加强政治结构的改革,才能发扬文化因素的潜在正面功能。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入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化意识经历了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互补”,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在新旧思潮的激烈论战中,经过艰苦的探索,思想认识逐步上升,最终达到一种朦胧的中国式现代化共识。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

纵观全书,作者在吸收融合各方各派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建设性的创新。对于现代化、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本书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本难得佳作。

计算机学院 2012级 李敬


相关内容

  • 教师读书推荐
    教师读书推荐 教育理论类 <学校罗曼诗:一种教育的人生>,(美)约翰·I·古德莱德著:周志平.黄文琴.詹丽琼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
  •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用心灵,去关注读书 大流乡第二实验小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方塘作比,其间表现的读书时的那种灵气流动.精神清新.自得自在的境界, ...
  • 初中语文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读书笔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 ...
  • 读书活动案例
    经典照亮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 三圣乡中心学校 刘北平 一.背景分析: 书,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芳草地.书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净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 ...
  • 图书室 阅览室工作计划
    图书室 阅览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由知识.观念.情感.意识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素质, ...
  • 甘肃武威中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5中考试题语文(扫描版,含答案) 武威市2015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9分)(1)(3分) chēng diān hún (2)(4分)山峰巍峨 陡峭峻拔 ...
  • 教育因书香而精彩
    作为一所学校,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及和谐的气息,引导广大师生热爱读书,喜欢学习,发挥师生的潜能,培育师生思想精神良性成长,这必然成为一校之长案头工作的重点. 一.构建书香蓝图丰腴精神家园 经过长期的实践思索,我认为,创建书 ...
  • 公共管理必读书目
    公共管理必读书目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l ...
  • 政府执行力新论
    DOI :10. 14112/j . cn ki . 37-1053/c . 2009. 05. 0212009年第5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 . 5 总第165期 S H A N D O N GS O C I A LS C I E N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