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_特征及多元处置机制 - 范文中心

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_特征及多元处置机制

01/1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下)2008NO.08

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

文化教育

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特征及多元处置机制

李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特征,认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并提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

多元处置机制。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校园建设;多元处置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的稳定与健康和谐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1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特征

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就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因学生自身利益未满足或学校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利益型突发

师生矛盾及教学管理体事件;二是因学习压力、

制上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意见而造成的教学型突发事件;三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由于某些无法预测的原因而发生的安全型突发事件;四是因社会现实问题影响到高校而发生的政治型突发事件。

2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

当前,高校的发展总体上是和谐的,特别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出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逐渐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但高校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中,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就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而高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自觉性,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安全隐患。

普遍缺乏政治安全意识,缺少对突发事件的警觉性和政治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政治形势稳定,使不少人产生了太平无事的意识。客观地说,受社会政治气候的影响,全国范围的政治性群体突发事件在近期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局部范围内不会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照样会引发矛盾。当前,需要引起警惕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此外,校园的安全绝不仅仅是指政治安全,还有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心理安全等,甚至学生之间的打架、学生的心理压力等,若处理不当,轻则引发个体性突发事件,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重则引发政治性的群体突发事件。

普遍缺乏安全防范与危机管理的技能,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经验。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学潮已经过去了近20年,当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大部分已在实施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都要作好指导,并且定时作好小节,表扬优秀者、进步者,鼓励暂时落后者。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重新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

经退休。目前在职的教师、干部包括学校和院系的领导大都是80年代之后毕业的,虽然有些人经历过这场政治风波,但当时有的是学生,有的初出茅庐,基本上没有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经验,更谈不上具备安全防范与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一有风吹草动,要么惊慌失措,没有清醒的应对措施;要么草木皆兵,高度紧张。而更为可悲的是,根本就不把学生的事当一回事,不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一旦学生与校园内某些既得利益者或学校周边的人发生矛盾,学校管理方面常常处理偏心,而这种不公平往往是校园突发事件的导火线,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隐患之一。

3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处置机制加强危机管理,增强人本意识。要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高校师生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冷静观察、理性对待、区别处理。对大学生而言,要重在引导他们克服心理危机和急躁情绪,降低对危机的害怕程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而对教师、干部而言,则要强化他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要确立三种基本理念,一是和平年代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事就是头号政治,就是头等大事;二是学校里学生发生的事都是大事,必须高度重视;三是处理与学生有关的事必须认真负责,慎之又慎。

营造爱心环境,构建和谐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并不意味着学校里没有矛盾,而在于矛盾的化解与协调。事实上,社会矛盾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有人过问,有人关心,有人去管,实质是塑造和谐的爱心环境。因此,要提倡领导和教师干部深入班级、宿舍,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开展和谐班级、友爱宿舍的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努力化解同学中的人际矛盾,创造团结友爱的爱心环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学校老师干部和同学的一片爱心。

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预测预报。突发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可以把握的脉络和规律。如果能科学把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主动的、科学的预防和预警。而如何掌握并遵循这些

硬工规律,正是高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真本领、

夫。这就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善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因素,锻炼见微知著的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始终保持一种清醒、一份警觉,把不稳定因素尽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建立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师从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与调整,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进而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1]徐昌和“解读

谐校园的预警预测机制,开展预测预报是应对

突发事件的必要措施。建立预警预测机制主要应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要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情绪变化,防止积怨情绪的产生,尤其是事关学生利益的改革措施出台,一定要及时通报,公开透明,听取学生意见。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即便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向学生认真解释。二是要注意抓好关键环节。比如,最容易出问题,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激动的场合一定要有防范措施,要有敢负责任的党员教师干部在场。这意味着学生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再比如,学生实习,安全问题必须反复提醒,切不可麻痹大意;还有预警期也是个关键环节,如学生碰到问题向学校管理方寻求心灵救援或问题解决,而心灵救援未获得或问题解决受挫往往就是事件发生的预警期,此时特别应引起注意。三是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后要注意一些关键人物如学生干部和青年教师的情绪变化与表现,要特别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分清是非,站稳立场,积极配合组织做好工作。四是要明确责任,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妥善应对事件,做好善后事宜。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基本的处理原则就是化解矛盾,控制局面。事件一发生,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报告,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确认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起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控制事态发展。对因学生的切身利益或学校管理方处理问题不当引发的冲突,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在稳定人心后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清政策,交心亮底,获得学生的谅解,再进行公平处理。而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则应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抢险工作和善后工作,做好其他同学和家长的工作,力争把学生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还要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配合媒体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负面影响。鉴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应加强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人的心理咨询,减轻学生的心理震荡,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压力,避免引起紧张和骚乱。同时,要着眼于长远,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功能,从源头上铲除同类事件重新发生的土壤,确保学校的平安和谐。

意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2]朱德芬“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3]胡韶林“贯彻实践形成性评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

-15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相关内容

  •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规律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将价值累加理论引入至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研究,剖析出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形式,深入分析了在价值累加理论的六个构成因素--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的实现的作用下,大学生网上群 ...
  • 转型社会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
    作者:孙辉 教学与研究 2005年03期 社会转型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1](P1)社会转型同一般社会变化不同,其重要特征在于强调社会发展经过量的积累 ...
  •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思考
    第23卷第4期2006年8月 政法学刊 J o ur na lo fPo l i t i c a lSc i e nc e a nd La w Vo l . 23No . 4 Aug .2006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思考 沈惠章 (江苏警官学 ...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六)
    第五篇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第十四章 强化城 ...
  • 大学生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摘 要: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有一个现象越来越突出,就是相当部分事件的发生不断地渗入了社会性因素,受到社会各种力量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此类事件进行独立研究.这里就此类事件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大学生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特征除了 ...
  • 鮀莲街道应急预案
    关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 各社区居委会.机关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完善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根据市.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街道办事处要求各社区居委会.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尽快重新梳理修订 ...
  • 预算软约束理论的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年##月=>? @!" " # 第$卷第%期A >B C $=>C %() *+, -.) /0) *123-415, 673+4 ...
  •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观与责任观
    四.高校辅导员要有清晰的道德观 (一) 道德观的内涵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道德观是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
  • 大学20**年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总结
    华南农业大学2015年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决策部署,以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紧紧围绕< ...
  • 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访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 ( 2013-05-06 )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要闻 本报记者王斗斗 "平安建设是实现天津定位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天津市形成了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