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 - 范文中心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

09/25

改造传统农业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把农业划分为三类:(1)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应与需求实现了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收人流价格是高昂的。(2)现代农业。农民使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紊的供应和需求没有实现均衡,收入流价格是低廉的。(3)过渡农业。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处于失衡状态的阶段。

传统农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条件不变;第二,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第三,农民的储蓄为零,因而没有投资的经济能力。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均衡状态。农民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就可以走出传统农业均衡。舒尔茨问道:农民为什么在几千年的长时间里不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呢?舒尔茨研究了危地马拉的帕拉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两个典型资料,说明了农民不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不是农民对市场信息的刺激不作反映,或者不做出正常的反映。农民是十分精明的企业家。因为在传统农业里,资源配置达到了均衡,资源配置也是有效率的。舒尔茨批评了阿瑟·刘易斯、罗森斯坦一罗丹等经济学家提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观点。这对于舒尔茨的理论体系来说是必然得出的理论结论。

既然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那么如何解说传统农业的停滞落后呢?舒尔茨驳斥了两种长期流行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一种是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有名的隐蔽失业理论。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民愚昧、落后,对经济刺激不能做出正常反应,经济行为缺乏理性,所以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舒尔茨却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在传统农业社会重,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并

引用索尔·塔克斯《一个便士的资本主义》对危地马拉的帕纳加撤尔和w·戴维·霍珀对印度塞纳普尔这两个传统农业社会所作的详细调查资料,支持自己的假设。《一个便士的资本主义》中对这种社会人民行为的仔细描述和许多说明价格、成本和收益的表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证据有力地支持这样一种推论:人民在配置当前生产中他们所拥有的要素事实是很有效率的。生产方法、要素和产品中都不存在明显的不可分型。在男人、女人和能干活的孩子中,即不存在隐蔽失业,也不存在就业不足,而且对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人来说,也没有零边际产品这种情况。因为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到农田干活而作出某些有价值的贡献。产品和要素的价格是灵活的。人们对利润作出了反应。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便士都要计较。“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接受一种新生产要素的速度取决于适当扣除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之后的利润,在这方面,传统农业中农民的反应和现代农业中农民所表现出来的反应相类似”。“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在农村依靠传统的资源和技术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要素配置能使经济的产量得到提高”⋯37。综合检验帕纳加撤尔和塞纳普尔生产中要素配置的资料后,舒尔茨将要素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根据这种全面要素的概念,舒尔次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一、这个社会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经济所依靠的要素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生产得更多。亦即在这些简单化的条件下,所看到的贫穷状况并不是要素配置有什么明显的低效率造成的。二、不管他们适应经济条件变化的速度如何,与这种分析相关的重要事实是,他们的确能做出反应。三、无论本国还是外国的有能力的农场经营者都不能像农民说明如何更好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隐蔽失业理论又称“零值农业劳动假说”,构成零值农业劳动假说的基础是农业中有一些工人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传统农业中一部分人的边际生产率是零,尽管这些人

在干活,实际上对生产毫无贡献。这种就业实际是隐蔽失业,把这些人从农业中抽走,并不会使农业生产减少。舒尔茨详细分析了这一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基础:这种学说的主要根源是一组通过玩弄花招而形成的错误的统计估算,或是利用了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所达到的生产要素的结合和较高的劳动产量并且把这两个因素的混合应用于贫穷的农业社会。舒尔茨分析了1918~1919年流行感冒引起印度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生产下降的关系。由于1918—1919年的传染病,印度的农业劳动力大约减少了8%,谷物播种面积急剧减少。这一事实证明: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是农业产量下降。所以,“贫穷社会中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学说是一种错误的学说。

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较高和资本收益率低两个假设。他认为,在传统农业里,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流价格是比较高的,投入传统农业的资本收益率比较低。舒尔茨估计危地马拉帕那加撒尔的土地收益率在8.7%-9.9%之间,扣除有关费用,土地的纯收益率不足4%。印度塞纳普尔的土地收益率不到1%。所以,外国资本很少投入到传统农业部门,贫穷社会里的再生产性农业要素很少,甚至政府也很少投资到传统农业部门。

舒尔茨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思路。(1)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只能采取市场方式,不能采用命令方式。命令方式是政府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政府不仅重组农业生产,而且要指挥农活动,这样必然会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中心人物。采取市场方式.给农民以经济刺激,就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重组农业生产单位。由于专业化的存在,一个农场的规模不要太大。舒尔茨批评了传统的大农场观念,提出了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

特点是具有真不可分性。具有真不可分性的单位只能是农户。(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投入新的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农民,供给者是发现、发明、生产和供应新生产要素的那些人和单位。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有营利的企业和非营利的单位两类。非盈利性单位免费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实际上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要继续取得资源才能提供新的产品。能够持续供应新的生产要素的单位,都是盈利的企业。新的生产要素也是商品,通过市场进入农户。在穷国,新的生产要素的市场狭小,因此需要政府提供帮助。农民接受新的生产要素的动机就是有利性。有的新生产要素的使用,需要农了民学习知识,学习是需要化费成本的。所以,要向民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此外舒尔茨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资金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舒尔茨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从经济思得想史上看,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舒尔茨提出了农业要发展和改造的新思想。在现代化过程中,农业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是争议的。比如,古典经济学大师斯密就没有看到农业的改造和发展。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里认为,国民财富巨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而分工只能引入制造业,不能引入农业。“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过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在当时的古典经济学那里,国民经济就是工商业经济,而不是传统农业,也就不存在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

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百多年来,

经济增长理论的系统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经济增长,以及农业进步的理论研究,被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所忽视。1945年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也没有给农业应有的重视。阿瑟·刘易斯40岁时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内容广泛,系统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轻视农业的倾向,只在第三章第四节用了一个目的篇幅。讨论土地所有制和农户的规模两个农业问题。刘易斯在《二元经济论》里,把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作为现代产业所需要的新增劳动力的来源时,才讨论到了农业。正如不少学者所批评的那样,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忽视农业。其实,忽视农业的不仅仅是刘易斯一个经济学家,而是一二百年来经挤学界的一个普遍倾向。

舒尔茨提出了向农民投资的新观点,现代化需要巨额资金,这是一个曾经困扰了一二百年来无数经济学家的难题。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采取了罪恶的原始积累方式,成功地积累了大量资金,掀起了现代化进程。可是对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能重走资本主义初期积累资金的老路,积累巨额资金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不少发展经济学家显得束手无策。比如,纳克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经济发展是需要巨额资金,资本缺20世纪20年代,俄国左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所有谓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就是把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工业的“殖民地”,剥夺农村的剩余作为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可能是斯大林讨厌左派经济学家说得那样露骨,而不是反对他们提出的基本思路。从政治上看,斯大林高明得多,他引用了列宁用过的“贡税”这个词,然后说,工业化吸纳农业剩余,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贡税”。农民缴纳贡税,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农民自身的利益。如此巧妙的解说也许有助于平息农民的不满。刘易斯研究了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吸纳农业剩余,不仅

仅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仅是斯大林经济模式,而是后进国家工业化初期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日本、俄罗斯工业化初期都发生过从农业筹措资金的现象。 舒尔茨没有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只是明白无误地提出,要向农民投资。他说:“农民得到了知识,如果命令农民去增加生产也必然要失败。需要采用向农民提供刺激和奖励的方法。使得这种改造成为可能的知识是一种资本形式,这种资本需要投资——不仅体现了部分知识的物质投入品投资,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农民投资。”向农民投资是正确的,但是不解决资金的来源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舒尔茨提出了向农业供应新的生产要素的思想。舒尔茨不同意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物品)和技术变化两大类,因为这种看法把技术看作是单独的生产要素,好像独立于土地、劳动和资本。技术不是单独存在的生产要素,而是隐蔽在生产要素中间。农业生产过程就是把有关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等组合起来的一个运动过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就在于把传统的生产要素向现代生产要素过渡。农民作为农业劳动力,始终是一种生产要素。传统农业里的农民与现代农业中的农民,都是劳动力,但是有一个根本区别:传统农业里的农民,投入的人力资本很少,从事消耗大量体力的简单劳动;现代农业里的农民.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资本,不但从事简单劳动,而且要从事主要消耗脑力的复杂劳动。所谓技术实际上都是以人力资本的形式,臆蔽在农业劳动力里面。所以.向农业投入新的生产要素,即技术和知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举措。舒尔茨的观点是一个新思想。传统经济学研究农业比较注意农业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忽视农业生产要素的更新,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提升。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处于分化过程中,农民作

为小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农民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马克思恩格斯确信,在现代化过程中,小农那种生产方式,“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他是未来的无产者”,将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替代。马克思恩格斯忽视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没有提出传统农业将改造成为现代农业。


相关内容

  • 陶行知中国教育论著选读书报告
    陶行知<中国教育论著选>读书报告 在晓庄学校三岁时,劳山脚下的破旧犁宫,与晓庄的师生和当地农民,一起聆听着陶先生对中国乡村教育病根的深入剖析,喊出"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的口号[1]. 教育的原点是 ...
  • 20**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4-02-17 信息来源: 字体:[大中小] ---2014年1月9日在烟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
  •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 ...
  • 宁夏自治区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自治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01月24日11:27人民网我要评论(1) 字号:T|T 三.今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
  • 20**年梅州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 ...
  • 隆德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中共隆德县第十三次 代表大会材料之三 立足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奋力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新隆德 ----在中国共产党隆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25日) 米 超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隆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 ...
  • [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读书报告
    1.前陆盆地的概念 前陆盆地是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图1A). ① 分布位置: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 ② 地壳性质:以陆壳为基底: ③ 动力学机制:挤压构造负荷引起的挠曲沉降是盆地 ...
  •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文本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 研究报告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二○一○年二月 目 录 一.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 2 二.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 ........................... ...
  • 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调查报告
    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村情调查报告市直驻鸳鸯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队 (2012 年 6 月 15 日)根据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 安排, 市直驻石阡县鸳鸯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队, 2012 于 年 5 月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