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 范文中心

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12/28

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船建学院 王蒙 5100109163

中国古代美学是在和西方古代美学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很早,原始氏族社会延续了很长时期,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完全冲破原始公社制度的外壳,氏族社会的传统、风尚习俗、意识形态大量地、长期地保留着。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虽已以阶级对立为基础,但仍然和血缘宗法关系结合在一起,表现为对上下尊卑的细密区分和讲求伦理秩序。这种情况,一方面使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不可能象希腊罗马那样获得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又使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直接地继承和保留了氏族社会中素朴的、人道的和民主的精神,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表现得不那么十分尖锐。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我对于美的认识和对中国美学史的了解尚显肤浅,我希望通过阐述自己对儒道释三家的了解与见解,谈谈我眼中的中国美学史。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这里关于儒家思想是否一种宗教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并不是。

所谓宗教,是指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从这一意义上讲,儒家思想并没有宗教所据有的推崇超自然力量的特性,与其说孔子对天命、神灵、鬼怪的存在持认同态度,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先祖、对自然的崇拜。相较宗教,我更偏向于认为儒学是一种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推崇“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仁治主义。由于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可以说儒家思想(或儒家哲学)已

经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以统治阶层尤为牢固,特别是近些年对儒家儒学的重新研究、倡导与普及。

相比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更为草根,但却体现了更为绵长的生命力。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如果将儒家思想以一个“仁”字来概括,道家思想自然就是“道”。这里道是个很玄妙的字,因为它所表示的不仅只是道德的“道”,而更表示了事物、人、理想所处于的一种状态、事理、秩序。如果用英文翻译这个“道”字,我相信很难找到一种贴切的翻译。这就是道的魅力,一种不为人意志强迫的本征状态与自然状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集体的力量被推崇,个人的力量被忽视;忠孝礼义、君君臣臣,秩序的力量被推崇,个性的力量被抹杀,可以说无数仕途不得志的文人、不愿侍奉世俗的隐者与社会下层的劳动者,都需要一种精神的安慰与寄托。道家清静无为天道自然的思想,就必然能在这些人中得到共鸣。他们相信一种高于秩序支配的力量,就是道的支配。可以说,只要有不得意的阶层存在,就必然会寻求道家的安慰与庇护,而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者的推崇,将其道德认定为超出了儒家思想对人格的要求。因而隐逸者作为大德之人具象的典范,可以很好的将道家思想传递下去。《老子》《庄子》也更多是作为一种道的象征而存在。

释,即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持久魅力。最早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人的生命行动从其根本上来说,就是以心安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不以外部世界的存在为心安条件的彻底的心安,正是人们毕生所追寻的目标,是寻找精神故乡的强烈冲动。

禅宗删除繁文缛节、突出智慧生成、顿见个人本来面目的修证路径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之下形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特色——安心法门、解黏去缚的自由观和觉悟不离世间的生活道场,成为它向知识分子和人文世界扩展的根据。禅宗思想与修证方法,几乎完全顺应了中国知识分子向内求索的心灵渴望,或者说是与这种心灵安顿的需求一拍即合。中国历代士大夫在寻找精神故乡的过程中,通过对宗教价值的体认,获得了在世的从容、力量和洒脱,这是最重要的,无论他们最终是否归向了禅宗;反过来,禅宗也在他们和整个中国人文世界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儒释道三家,可以说对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架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对其的了解尚显浮浅。正是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渴望、对自身价值之追求、对自身归宿之探求。我作为一个小的个体,在对中国美学史的学习与研究当中,了解到美学知识,同时亦希望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古代圣人、贤者、大师的精神境界,在这个无常变化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


相关内容

  • 自考"美学"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 ...
  • 20**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A .顺遂慕x īn 琼楼玉宇qi ïng .su ì 吉兆.zh ào 歆.. B . ...
  •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_党争胜
    2010年5月外语教学M a y . 2010 第31卷第3期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E d u c a t i o n V o l . 31N o . 3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党争胜 ...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艺术理论真题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试题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8题,共8分) 1. 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包括:文学理论.()和(). .2.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 ...
  •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赏析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q ...
  •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汇总
    北京大学 1,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一场政治博弈? 2,人的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3,优质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是天经地义吗? 4,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 5,何为碳汇,谈谈对碳排放交易权的看法. 6,南方人性格柔弱,北方人性格 ...
  • 高考语文试卷
    珠藏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6)班语文测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 ...
  •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 二.问答题: 1.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 3.为什么说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4.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什么是"再现说"?什么 ...
  • "欧陆风格"建筑引发的思考
    "欧陆风格"建筑引发的思考 [提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全国盛行的"洋立面"现象,探讨"欧陆风格"的起源.具体概念及特征,指出当前中国建筑创作的一大误区-盲目"仿洋" ...
  • 西安石油大学 选修课 世界电影科学与艺术欣赏
    一.世界电影科学与艺术美总论 1.什么是电影艺术?其有何分类?列出几个你喜欢的种类的经典电影名称. 答: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