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诉讼证据"三性"的理解 - 范文中心

浅谈民事诉讼证据"三性"的理解

08/24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的“三性”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的理解适用是非常复杂的,在法庭上对证据质证主要是围绕“三性”进行,最终,法院也通过对证据的“三性”进行审查而决定是否采纳。通常,民事诉讼是当事人的利益冲突、心态对抗的一种法律形式,而民事证据在诉讼中起着推动或制约诉讼发展的作用,它既是诉讼开始的基础,也是诉讼继续进行的推进器,还是引导诉讼走向终结的决定性元素。或者可以说,民事诉讼实质是双方证据的对抗过程,可见,民事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固而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是司法裁判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保障民事案件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公正的“生命线”。笔者结合自己在审判实践中的体会,略谈对民事诉讼证据“三性”的理解,以期望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真实性是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不是出具证据的一方有意伪造的,同时其中的内容是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的。有时,一份证据虽然不是一方当事人伪造的,但其中的内容却是不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的,同样不具有真实性,即真实性包括形式上的真实和实质上的真实两个方面,两者出现不一致时,形式上的真实必须服从实质上的真实,质证时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该证据就不具有真实性。例如:一份合同,该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但该合同双方所指的标的物是不一致的,如甲方要买100吨米,乙方表示出售100水泥,虽然这份合同是双方所签,具有形式上的真实,但内容不是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这份证据本身的形成过程虽然是客观真实的,不是伪造的,具有形式上的真实性,但因其内容不具有真实性,而不具有实质上的真实性,不能证明双方就买卖100吨大米达成合意这一待证事实。因此,该份证据是不具有真实性的。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1)该证据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民事诉讼证据有七种法定形式,凡不符合这七种法定形式的都不具有合法性;(2)该证据符合形式上的要件。譬如,一份单位所签合同,必须盖有单位印章,一份单位证明必须具有单位印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名,证人必须具有作证能力和证人资格等。(3)证据的来源合法,包括出具证据的主体是否适格,取证程序是否合法等。主要表现在:出具证据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职责,譬如,一份村委会的证明,证明某某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因出具该证据的主体没有认定某某是否丧失劳动能力的资质而不具有合法性。再譬如,一份没有相应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的鉴定书,因出具该鉴定书的单位没有相应的鉴定资质而不具有合法性。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所收集的证据,因取证程序不合法而不具有合法性。各种不同的证据具有不同的法定形式、形式上的要件、合法来源,在庭审时质证应注意。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笔者认为依据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在庭审时,有些当事人对证据质证时讲这份证据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讲该证据与举证一方(原告或被告、第三人)待证事实之间没有关联性。每一个案件,都有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待证事实因案件而异甚至因案件处于不同的诉讼阶段而不同。只有一方所举证据来证明不属于本案应证明的待证事实,才可以讲,该证据与本案没有关联性。例如,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如果卖方为原告,原告的诉讼诉求要得到法院支持的话,必须对如下待证事实提供证据:(1),原告具有本案合格的诉讼主体;(2)双方于某年某月某日就某标的物达成买卖协议。(3)原告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交付了符合合同约定的标的物。(4)被告已经按合同约定到付款期限。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份证据可以证明不同的待证事实,几份不同的证据可以证明同一待证事实。

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是指法官运用规则对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的结果所涉及的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加以审查认定,确认证据的可采性及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与强弱并据此作出裁判的标准。证据判断标准是法官认定证据材料能否作为定案根据时所必须遵循的依据。我国《证据规定》第65、66、67、68 等十余条规定,确立了我国法官审查判断的证据的标准。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审查判断。证明能力是指某项证据材料可以提交法庭进行法庭调查所应当具备的资格,因此又称“证据资格”、“证据的适格性”。而证据力,又称“证明力”、“证明价值”,是指法庭调查所得证据资料具有的对要证事实具有的积极价值。具体而言,即审理事实的人依据证据事实,对于待证事实所置信其真伪、成否的力量和程度。换言之,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明案情事实的能力或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或功能。法官对于二者的认定,是通过对证据“三性”的审查判断来实现的。只不过对于证据能力而言是个定性问题,其通过对“三性”有无的判断来实现;证明力则有强弱大小之分,必须通过对客观性和关联性的程度判断来实现。所有的证据在被确定为定案的根据之前都必须被证明是客观真实的,具有可采性。而在理论上认为,法官对证据的认定与采信,实质上是对证据证明力大小与强弱的认定,是对证据力的价值的评估与判定。并且证据的证明力反映为证据的关联性,只要此证据在逻辑上能一定程度地证明当事人所主张的待证事实,该证据就有证明力。法官的审查判断过程,就是通过排除一些非法证据,确认证据力的大小强弱,对案件事实形成心证,并据以作出判决的过程。因此法官对证据能力的认定属于对证据材料所进行的形式要件的认定,是一个定性认定;而法官对证据证明力的认定,属于对证据所进行的实质要件的认定。二者的统一构成法官对证据进行认定与采信的完整内容。


相关内容

  • 电动车订购合同范本
    简介:曹延利,山东寿光人,2004年从事律师工作,现为山东衡明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2. 擅长领域:保险合同纠纷.经济合同法律事务等民商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 曹延利律师以帮助委托人赢得安 ...
  • 电大律师实务期末考试小抄简答
    试述刑事诉讼律师辩护与被指控人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辩护权是被指控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维护和帮助被指控人行使其应有的辩护权,是维护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权. 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方面,律师辩护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律师辩护是刑事辩护的 ...
  • 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公证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的指导意见(试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 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公证证据的 审查与认定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正确审查和认定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公证证据,公正.及时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 作者:廖勇 吴卫军 来源:<北方法学>2013年第05期 [作者简介]廖勇,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卫军,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 ...
  • 关于新民诉法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关于新民诉法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摘 要]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从立法上对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对新<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所规定的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解与思考. ...
  • 民法,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二.简述题 1.谈谈对票据的理解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于见票时或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我国票据法上的票据仅指汇票.本票和支票. 特征是(1).无因性.票据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总是有一 ...
  • 行政执法中_陷阱取证_不可取
    观点 检察日报/2002年/12月/16日/ 行政执法中"陷阱取证"不可取 傅国云 案情:1999年6月28日晚, 浙江省某县交通局工作人员陈维想拦住驾车行驶的陈中钢, 以乘客身份要求将其送至某厂, 并约定车费.到达后, ...
  • 浅析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
    [摘 要]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相关解释与规定也相继出台.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的有无仍然存在争议.从法条之间相互逻辑似乎可以推导出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的调 ...
  •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演讲稿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及完善 ---从正义执著追求的"理想主义"到解决纠纷的"现实主义" 董少谋 (中国西北规范大学民事司法改革研究所 所长.教授) 对于一个正向法治目标迈进的国度来说,中国规治建设确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