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范文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02/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赢得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共同理想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经过近30年的代改革和建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正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在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社会层面讲,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定阶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通过共同奋斗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对未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追求和总体设想,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反映着时代的要求、阶级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的社会理想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只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利益和要求。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社会理想与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共同理想

是一致的,集中地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理想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是,在通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征途上,又要分成不同阶段的共同理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理想就是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建立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赢得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为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简而言之,就是实现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安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十七大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就是,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心,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构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怎样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在邓小平领导下,全党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思想,打坏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他最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在十二大开幕词中,他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科学熟悉。假如说,毛泽东思想第一次使近代中国成功地摆脱了民族危机,解决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课题;那么,邓小平理论则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成为指引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伟大科学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行动指南。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风云突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苏东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在这个关键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和完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人民全面完成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实践证实,“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进一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课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党如何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课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事关党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对中国80年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熟悉和新升华,是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在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如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弱势群体问题、“三农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到一个世界经济发展呈规律性现象的矛盾凸现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心,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之后,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思想观点进一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依然存在,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人口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集约化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仍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教文卫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某些西方国家敌视社会主义中国,时常利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来干涉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势力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民素质不高,封建主义余毒和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将长期冲击人们的头脑,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发达的生产力,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文化实力为后盾,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走很长的路,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十七大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那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我们曾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很大代价,必须果断克服。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实践证实,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最有效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其他任何“主义”都无法替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愈益显示出其科学性、合理性,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生命力。也许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证实,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理想,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前景已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不是什么遥远的未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布满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同理想宣传好、教育好,使之深入人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四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线。”


相关内容

  • 关于19大题目
    单选题(65题) 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 新时期 B. 新阶段 C. 新征程 D. 新时代 02.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 ...
  • 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史无前例的军事战略大转移,被<人类1000年>一书书列入在公元1000年-2000年之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100件重要事件 ...
  • 创建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创建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一个新的概括.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特别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演进,系统梳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 临沂大学党课培训内容及思考题答案
    学生党课培训主要内容及思考题 第一讲 党的性质与党的指导思想 1.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 ...
  • 马概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答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 ...
  • 我们党对道路问题的科学回答
    作者:徐光春时间:2013年4月1日 来源:<求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
  • 当前_中国梦_的研究综述
    2013年第4期 (总第 210 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2013No. 4, Serial No. 210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 史为磊 [摘要] 紧密跟踪当前"中国梦" ...
  • 党课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召开时间]1935.1 [主要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结 ...
  • 20**年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