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二则 - 范文中心

10[论语]十二则

11/14

第10课 《论语》十二则 学案

命题人:邹君 审核人:初一语文组

师 合称为“ ”。

【合作学习】

1、解释划线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2、给加粗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 )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曾( )子 不逾( )矩 一箪( )食 一瓢( )饮 好( )之者 曲肱( )笃( )志 3、《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

《论语》与《 》《 》《 》并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相传孔子“弟子三千, ”,课文中提到的曾子、颜回都在“贤弟子”之列。后世将他与继他之后的另一位儒家大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⑦不逾矩 ⑨饭疏食饮水 2、古今异义字

A.不亦君子乎 古义 C.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3、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 知 人不知而不 4、词语活用归类

①学而时.习之( ③传.不习乎(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⑦温故.而知新.

( 5、通假释义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⑥四十而不惑 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⑩逝者如斯夫 今义 B.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D.饭疏食饮水 古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②吾日.

三省吾身( ) ) ④饭.疏食饮水( ) )( ) ) ( ) “ ”通“ ”,

今义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通“ ”, 6、翻译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 “而”字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三十而立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为人谋而不忠乎 H.曲肱而枕之 【畅谈收获】

1、课文里哪些句子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课后提升】

一、根据提示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

________家。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___,______ 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 ___,_______ 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3、翻译下面句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你能从《〈论语〉十二章》中整理出几个成语吗?


相关内容

  • 论语五十句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
  • 至理格言选读品德篇
    至理格言选读 一.品德篇(60则)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g ...
  •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2012-08-06 第09版:中外历史 作者:邵纯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010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不可望文生义或 ...
  •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及答案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一.双基积累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 ) ( ) ( )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 .(5)四十而不惑 .(7)人不堪其忧 .(8)传不习乎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学习的句子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 ...
  •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周练(14)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 ...
  • 论语十二章教案2(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 ...
  •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最难舍的是交情
    人间二十四情 最难舍的是交情:最难谈的是感情:最难忘的是友情:最难寻的是真情:-最难写的是心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懂的是表情:最难说的是激情:最难知的是动情:最难免的是日久生情:最难想的是一见钟情:最浪漫的是爱情:最温暖的是亲情:最感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