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力学必会题型 连接体问题 - 范文中心

全国高考力学必会题型 连接体问题

08/20

连接体问题 一、同步知识梳理

一、简单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应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的问题.

【例1】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物块质量为m ,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 推楔形木块,如图所示,求此水平力大小的表达式.

二、注意事项:

1、用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时,容易产生如下错误: (l )例如F 推M 及m 一起前进(如图),隔离m 分析其受力时,认为F 通过物体M 作用到m 上,这是错误的.

(2)用水平力F 通过质量为m 的弹簧秤拉物体M 在光滑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时(如图所示.不考虑弹簧秤的重力),往往会认为弹簧秤对物块M 的拉力

也一定等于F .实际上此时弹簧秤拉物体M 的力F /=F —ma ,显然F /<F .只有在弹簧秤质量可不计时,才可认为F /=F .

2.当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则可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这并不是使用整体法的必要条件,有些问题中系统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也可用整体法来研究处理。如图中物块m 沿斜面体M 以加速度a 下滑,斜面体不动.欲求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f 时,就可把此系统(m 和M )作为整体处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cos θ+M ×0=macos θ.式中acos θ为物块加速度的水平分量.

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特殊方法 1.用极端分析法分析临界条件 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现象出现,分析时,可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界),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应用规律列出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暴露出临界条件. 2.用假设法分析物体受力 在分析某些物理过程时,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那的多种可能性,难以直观地判断出来.此时可用假设法去分析.

方法I :假定此力不存在,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将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再确定此力应在什么方向,物体才会产生题目给定的运动状态.

方法Ⅱ:假定此力存在,并假定沿某一方向,用运动规律进行分析运算,若算得结果是正值,说明此力确实存在并与假定方向相同;若算得的结果是负值,说明此力也确实存在,但与假定的方向相反;若算得的结果是零,说明此力不存在.

【例2】如图,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530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例3】如图,车厢中有一倾角为300的斜面,当火车以10m /s 2

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斜面上的物体m 与车厢相对静止,分析物体m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1、连接体的求解方法

【例4】如图所示,A,B 并排紧贴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 1 ,F 2同时推A 和B. 如F 1=10N,F 2=6N,m A <m B ,则A,B 间的压力可能为( ) A. 9 N;

B. 9.5 N

C. 11 N; D. 7 N;

二、同步题型分析

连接体问题专题练习

例1. 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

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

B 的作用力等于( ) A.

扩展:1. 若m 1与m 2与水平面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因数均为μ则对B 作用力等于

2.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两物体m 1和m 2,用与斜面

m 1m 2

F B. F C.F

m 1+m 2m 1+m 2

D.

1

F m

2

平行的力

F 推m 1,使两物加速上滑,不管斜面是否光滑,两物体 之间的作用力总为 。

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可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 木板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问(1

)为了保持木板与斜面相 对静止,计算人运动的加速度?(2)为了保持人与斜面相对静止, 木板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

【针对训练】

1.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和B 以轻弹簧相连接。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作直线运动,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当突然撤去外力F 时,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 ) A.0、0 C.

B.a 、0 D.a 、-

m A a m A a

、-

m A +m B m A +m B m A

a m B

V

2. 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 作用 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 后,三物体仍 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 、B 间作用力为f 1,B 、C 间作 用力为f 2,则f 1和f 2的大小为( )

A.f 1=f 2=0 B.f 1=0,f 2=F C.f 1=

F 2

,f 2=F D.f 1=F ,f 2=0 33a

3. 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

的静摩擦因数μ=0.8,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 加速度前进?(g =10m/s2)

4. 如图所示,箱子的质量M =5.0kg ,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

数μ=0.22。在箱子顶板处系一细线,悬挂一个质量m =1.0kg 的小球,箱子受到水平恒力F 的作用,使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 方向θ=30°角,则F 应为多少?(g =10m/s2)

【能力训练】

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的滑块A 、B 叠放在固定的、 倾角为θ的斜面上,A 与斜面间、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分别为μ1,μ2,当A 、B 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下滑时, B 受到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 大小为μ1mgcos θ

D. 大小为μ2mgcos θ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 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 速度大小为( ) A.g B.

3. 如图,用力F 拉A 、B 、C 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 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 不变,那么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中的拉力F a 和F b 的变化情况是( ) A.T a 增大 C.T a 变小

4.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 为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 的人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时, 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 (M+m)g B. (M+m)g -ma C. (M+m)g+ma D. (M -m )g

5.

物与弹簧脱离之前),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直加速

B. 先减速,后加速 D. 匀加速

B.T b 增大 D.T b 不变

M -m M +m

g C.0 D. g m m

C. 先加速、后减速

6. 如图所示,木块A 和B 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块C 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是a A a B= 。

7. 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 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至 少以加速度a =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 于零。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的拉力大小 F =

8.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已知A 、B 间的最大摩擦力为A 物体重力的μ倍,若用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 或B 上,使A 、B 保持相对静止做加速运动,则作用于A 、B 上的最大拉力F A 与F B 之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物体A 和B 加速度相同,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先求出它们共同的加速度,然后再选取A 或B 为研究对象,求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对A 、B 整体分析,则F =(m 1+m2)a 所以a =

F

m 1+m 2

m 2

F

m 1+m 2

求A 、B 间弹力F N 时以B 为研究对象,则F N =m 2a =答案:B

说明:求A 、B 间弹力F N 时,也可以以A 为研究对象则: F -F N =m 1a

m 1

F

m 1+m 2m 2

故F N =F

m 1+m 2

F -F N =

对A 、B 整体分析

F -μ(m 1+m2)g=(m 1+m2)a

a =

F

-μg

m 1+m 2

F

-μm 2g

m 1+m 2

再以B 为研究对象有F N -μm 2g =m 2a F N -μm 2g =m 2

F N =

m 2F

m 1+m 2

提示:先取整体研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共同的加速度

F -μ(m 1+m 2) g cos α-(m 1+m 2) g sin α

m 1+m 2

F =-μg cos α-g sin α m 1+m 2a =

再取m 2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 2gsin α-μm 2gcos α=m 2a 整理得F N =

m 2

F

m 1+m 2

例2. 解(1)为了使木板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必须满足木板在斜面上的合力为零,所以人施于木板的摩擦力F 应沿斜面向上,故人应加速下跑。现分别对人和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木板:Mgsin θ=F 。

对人:mgsin θ+F=ma 人(a 人为人对斜面的加速度)。 解得:a 人=

M +m

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m

(2)为了使人与斜面保持静止,必须满足人在木板上所受合力为零,所以木板施于人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故人相对木板向上跑,木板相对斜面向下滑,但人对斜面静止不动。现分别对人和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设木板对斜面的加速度为a 木,则:

对人:mgsin θ=F 。 对木板:Mgsin θ+F=Ma木。 解得:a 木=

M +m

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即人相对木板向上加速跑动,而木板沿M

斜面向下滑动,所以人相对斜面静止不动。

答案:(1)(M+m)gsin θ/m,(2)(M+m)gsin θ/M。

针对训练

1.D 2.C

3. 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竖直方向上有:mg=F,F 为摩擦力

在临界情况下,F =μF N ,F N 为物体所受水平弹力。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a

由以上各式得:加速度a =

F N mg 10

==m /s 2=12. 5m /s 2 m μm 0. 8

4. 解: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g θ=ma ①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m)g=(M+m)a ② 由①②代入数据得:F =48N

能力训练

1.BC 2.D 3.A 4.B 5.C 6.0、

3

g 7.g 、5mg 2

8. 解:当力F 作用于A 上,且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2ma ①

对整体同理得:F A =(m+2m)a ② 由①②得F A =

3μmg

2

当力F 作用于B 上,且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μmg =ma ′ ③

对整体同理得F B =(m+2m)a′④ 由③④得F B =3μmg 所以:F A :FB =1:2

9. 解:取小车、物体、磅秤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 总重力Mg 、斜面的支持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Ma ,∴a=gsinθ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 情况如图所示。

将加速度a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有 f 静=macos θ=mgsin θcos θ ① mg -N =masin θ=mgsin 2θ ②

由式②得:N =mg -mgsin 2θ=mgcos2θ,则cos θ=由式①得,f 静=mgsin θcos θ代入数据得f 静=346N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346N 。

10. 解: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取决于物体状态,由于静止后向下拉盘,再松手加速上升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外力向上,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因此,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作用力就很容易求了。

将盘与物体看作一个系统,静止时:kL =(m+m0)g „„① 再伸长△L 后,刚松手时,有k(L+△L) -(m+m0)g=(m+m0)a „„② 由①②式得a =

y

N

代入数据得,θ=30° mg

k (L +∆L ) -(m +m 0) g ∆L

=g

m +m 0L

∆L

)

L

刚松手时对物体F N -mg=ma

则盘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mg+ma=mg(1+


相关内容

  •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型设计及解题技巧
    短文改错在高考题中共有10个小题(计15分),它主要检测考生能否准确.熟练地综合运用语言,一般给出一篇难度适中的记叙文或说明文,有10行,要求考生判断各行是否有错,再进行改错.高考题中的短文改错题型设计对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要求很高,其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
    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 (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物理试题常用的24个模型) 目录 一.2013高考物理试题整体趋势分析及方法 ..................................................... ...
  • 00 集合与逻辑用语(学生用)
    00 集合与逻辑 一.相关概念(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③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子集:若对∀x ∈A ,都有x ∈B ,则A ⊆B .②真子集:若A ...
  • 20**年20**年高考考前英语专题讲座
    . . . . . . . 2008高考考前英语专题讲座 英语答题技巧 主讲:黄冈中学教师 皮明松 毫无疑问,好成绩的取得需要勤学苦练,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勤学苦练方才熟能生 ...
  • 20**年高考数学(理)一轮突破热点题型:第7章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多为解答题,难度适中,属中档题. 2.高考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考查常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1)同真假命题的判断相结合考查: (2)以多 ...
  • 04高考试卷分析
    04高考湖北卷数学试题评价报告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试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颁布的<数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的各项要求,在遵循"在三个有肋于"原则 ...
  •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受李云松老师的委托,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有关高考化学后期复习的问题,我准备从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我们怎么做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2006年高考考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选择了5套2006年 ...
  • 英语试题评价
    2017年,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 ...
  • 高考改革之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