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国画教案 - 范文中心

20**年国画教案

07/10

【教学目标】

1、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解国画用笔的方法;

2、学会欣赏自然界以及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和多变的特点;

3、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握笔姿势、水墨的渗透、扩散特性,泼墨画技法。展示部分优秀 作品,使学生感到水墨画其实并不难,我们也能画好水墨画,激发兴趣和信心。

2、出示课题《多变的线条》。思考:为什么叫做多变的线条?

二、体验:

1、对比以前学过的铅笔画、蜡笔画、彩笔画中的线条,感

受墨线的多变: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用铅笔、蜡笔、彩笔画一条S 线,而老师则用毛笔来画,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墨线与其他笔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从中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

2、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小比赛,谁能画出最细的墨线?

谁又能画出最粗的墨线呢?让学生自己研究怎样才能画出老师

求的效果。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引导观察他们的用笔,在不知

觉中掌握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区别。再尝试画一条有变化 的曲线,两头粗中间细,并引导反思:在画这条线的时候,你发 现了什么?感受提笔与按笔的区别。

3、感受墨线的曲直变化: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学会画直

线、折线和曲线外,还要懂得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感觉。我们先通过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的区别。大致的感觉是,曲线柔和、柔软,直线平稳、硬朗。但欣赏名作时教师不宜多说,应该是多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样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圈和正方形。圆圈要注意手腕的转动和中锋用笔,方形则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锋。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实例观察、对比中引导学生掌握

4、感受墨线的干湿变化:方法与上面同。主要在练习时要注

意水分的控制。

5、作品欣赏: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们的作品,找找他们

运用了哪些线条,并猜猜他们是怎样画出这些效果的。

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葡萄

提问: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活动五:国画《荔枝》

【教学目标】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荔枝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五、提高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笔墨技法画一张写意瓜果。

三、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互动。

四、学生说说近几节国画课学习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葫芦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葫芦。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葫芦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葫芦的外形特点

【绘画过程】

1、章法——布局。经营位置

2、画主体,要主体突出。

(1)用笔

(2)用墨

(3)用色

(4)用线

3、葫芦的画法

(1)先画葫芦

(2)画叶,勾叶脉

(3)画藤

(4)画小鸡

(5)落款,盖章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构图

(2)画葫芦——画叶——画藤——画小鸡——落款

四、小结、讲评

五、整理用具下课

【教学目标】

1、体验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的快乐。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作品中对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3、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活动准备】

1、学生认识、观察过丝瓜的经验。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丝瓜》、毛笔、宣纸、小木桶、墨汁、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你们见国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那丝瓜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一,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画上有什么?丝瓜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看到这样的丝瓜,你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二,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这副画上面有什么?和刚才我们看的那幅画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什么季节的丝瓜?为什么。

三、示范

调色—试笔—运笔(两笔完成)--画丝(半干半湿状态下)

四、创作

如果要你们来画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五、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作品。

彩墨《葫芦》

【教学目标】

体验彩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葫芦的彩墨画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葫芦的彩墨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教学目标】

体验中国画的彩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蜻蜓的彩墨画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蜻蜓的彩墨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教学目标】

1、体验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的快乐。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作品中对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3、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活动准备】

1、学生认识、观察过丝瓜的经验。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丝瓜》、毛笔、宣纸、小木桶、墨汁、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牡丹是大花头的花卉,它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娇艳动人,深受国人的喜爱,有“国色天香”美誉,往往被人民誉为“国花”。

二、教师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 .花头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 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画面上点画。传统的点牡丹方法是一笔紧挨一笔,整个花头是由一笔笔由浓到淡的色点组成。花头完成后,乘颜色尚未干时,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处用胭脂加墨的重色进行调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动。待颜色七、八成干时,用石青在花蕊处点上颜色,再用藤黄调白粉点花蕊。点花蕊时要按三笔一组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画,千万不能无组织地随意点画。

B .牡丹花朵画法:

花朵和花头的画法相近,不同之处在于花朵有花萼和托叶,画时一定要从花朵的整体考虑,使花萼和托叶成为花头的有机整体。

C 、牡丹叶片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蘸花青加藤黄的淡绿色,在调色碟上调和,再用笔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笔上原有的颜色融合,用侧锋干净利落地在画面上画上叶片。画叶片要成组地进行,以三笔为一组由规律地点画,这样画出的叶片就不会杂乱无章。写意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笔触,活泼的形象,还体现在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所以画叶片时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笔时色墨要饱和,下笔要迅疾,用一笔颜色画一片叶片,这样从起笔到收笔,自然就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叶片色墨点画完成后,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时,用较重的墨(色) 勾勒叶脉。

勾叶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叶片的转折向背以及组织结构 都是由它决定,因此要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调整,不能只从局部考虑。

D .牡丹枝干的画法:

在一般情况下,枝干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讲评

五、整理用具下课


相关内容

  • 第7课 动物的脸(20**年新人美版五年级上教案)
    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 1. 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 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 ...
  • 方寸之间教案自用版
    <方寸之间>教案 课 型: 综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篆刻独特的美.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篆刻艺术的形式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 ...
  • 金鱼 美术教案
    新课改<金鱼写意画法>教案 课 程: 美 术 授课人: 王兴国 单 位 : 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金鱼写意画法>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一单元写意花鸟画部分,通过 ...
  •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光的魅力_2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光的魅力 [2009-8-8] [浏览:123次] [编辑:希望之光] - 课题: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 ...
  •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 ...
  •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色彩的魔术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 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 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 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试验,愿意探索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色 ...
  •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12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人 美 版) 术 教 六年级 第12 袁 越 案册 美 六 年 级 第 12 册 美 术 教 案 目 录 No. 1: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第一课时) No. No. No. No. No. No. No. ...
  • 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
  •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六册教案
    色彩的魔术师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 ...
  •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