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丈夫曾令其情人赴上海找张爱玲要钱打胎|张爱玲|汉奸 - 范文中心

张爱玲丈夫曾令其情人赴上海找张爱玲要钱打胎|张爱玲|汉奸

05/17

解说: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也出自晚清大族之家,张爱玲的外祖父,曾是曾国藩的部下,与李鸿章一起平定过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的声望与地位极为显赫,这本是一段金童玉女般的家族联姻,不出意外,在这个显赫家族成长起来的张爱玲,也将成为名门闺秀,然而特殊的时代,并没有让这个家族的富贵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首先席卷而来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思潮,冲击着这个旧式家庭的女主人。

张均:她之所以第一次出国,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张爱玲的父亲,在外面有相好,这是对她很大的刺激,因为她受过新思想的熏陶。

张惠苑:看不惯她丈夫的这种遗少作风,然后有吸食鸦片这种恶习,还养姨太太这种恶习。

张均:在她父亲看来,因为在那个年代喝花酒是男人一个很正常的交际方式,当然喝花酒,喝得比较深的时候,会有两个相好,这在男人看来也非常正常。

解说:受过五四新文化影响的黄素琼,终于无法忍受丈夫的纨绔作风,在张爱玲8岁那年,两人协议离婚了,从此张爱玲的童年被一劈为二,一半是父亲的家,一半是母亲的家,离婚后,张爱玲的母亲与姑姑以留学为名,结伴前往欧洲,8岁的张爱玲,被留在父亲家,从此她心也裂成两半,一半是旧式家庭阴郁不堪,一半是外面世界的阳光明媚。

张均:张爱玲的笔下,她的父亲就是几个特点,第一无用,非常没有用处,比如说她的父亲一生就没做什么职业,短暂地做过一次翻译的职业,她父亲的英文还挺好的,但是在张爱玲看起来,她的父亲除了一天到晚的在房间背诵一下古代的奏章、古代的诗词,绕诗三叹,倒过来倒过去地背,在张爱玲看来,这样的人生一点用处都没有。

解说:张爱玲与父亲之间的和平,终于在她17岁那年被打破。

张惠苑:(张爱玲)提出想要到国外去留学,这个时候她父亲就非常地生气大怒。

张均:她父亲是不愿意给钱让她上大学,这一点张爱玲最终是看明白了,所以这是她最终决定去她母亲那的原因,她觉得跟着父亲反正也拿不到钱,不如跟着母亲。

解说:1937他的夏天,战火在上海外围燃起,这个家庭内的战争也一触即发。

张爱玲被沪战的炮火声吵得睡不着觉,就跑去与母亲同住,这在父亲看来是一种明显的背叛,两周后,当张爱玲回到父亲家,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毒打。

张均:但那次她觉得父亲脾气也上来了,觉得这个姑娘太不听话了,也太不知好歹了,我给她这么多钱,然后居然心里还是向着她妈,有点气愤,可能上来扇她两耳光,可能也不能叫毒打,这个词儿是张爱玲用的,就是她父亲打了她。

张惠苑:她姑姑就到张爱玲的家里,父亲的家里,就跟她父亲说,张爱玲出国留学的事情,但是他父亲当时大怒,还跟她姑姑大打出手,把她姑姑的额角打伤了。

解说:姑姑走后,父亲越发愤怒,他把张爱玲锁在楼下的一间空房子里,不许任何人和她见面交谈,还气势汹汹的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并吩咐门卫务必看紧,严禁她走出大门,一夜之间,张爱玲的人生彻底颠覆了,外面是沪战的炮火连绵,家里是变态的仇恨和虐待,这场幽禁持续了半年之久,这半年间,张爱玲一刻也没有停止她的出逃计划,在1938年的阳历年初的深夜,张爱玲终于逃离了这个曾经显赫却走向没落的家族,没了家族的依附,张爱玲将何去何从,那边的母亲,又是否会欢迎她的到来。

陈晓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万象》杂志的主编柯灵与张爱玲进行了一场谈话,暗示张爱玲不要随便发表作品,因为环境特殊,那些卖力为她鼓掌拉场子的很有些背景,不干不净的保报章杂志,柯灵暗指的正是当时在上海首屈一指,但有日本人为后台的《杂志》,此时的张爱玲23岁,已经是上海滩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四面袭来的荣誉聚焦已经让她听不进柯灵的忠告,此时的张爱玲对出名与赚钱有着空前强烈的欲望,因为她确实穷怕了。

解说:如果将时间拨回到一年前的1942年,张爱玲绝对想像不到,仅一年后,她能获得如此的巨大成功,事实上自从1938年张爱玲逃离父亲的家,这位曾经的名门闺秀就一直颠沛于这个战乱的时代,

张均:靠着父亲的话,钱主要在父亲那,如果靠着父亲,她将来可能过一个大户人家后裔的生活,像她的很多表姐妹一样,这是明白的,如果跟着母亲,母亲是没有什么钱的,她也知道,她母亲也说过,跟着母亲她必须将来要自己养活自己,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决定。


相关内容

  • 科学发现处女与非处女在生理方面的重要区别
    生理方面: 由于男人的精液进入体内后,会被阴道吸收,然后在体内不断循环.男人的雄性激素与她体内的雌性激素产生类似化学的反应.这种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会使女人的身体内部产生微妙的变化,变化之后会固定不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受到了爱 ...
  • 论张爱玲的无父文本
    结合<色戒>论张爱玲"无父文本"的特点 看完李安导演拍摄的电影<色戒>,里面许多情节让我深思不已. 首先,色戒中的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位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弃她不顾,这是张爱玲"无父文本&qu ...
  • 张爱玲 散戏
    <散戏> -------------------------------------------------------------------------------- - 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 ...
  • 陈璧君人生的最后13年
    1948年的中秋节,已经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陈璧君在监狱再次绝食.绝食的消息被美联社披露后,蒋介石亲自给孙鸿霖(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打电话:"陈璧君绝食的事,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让美联社公之于世,这个这个,影响很不好!" 狱 ...
  • 风飒飒兮木萧萧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复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 ...
  • 司仪主持词
    1. 主持人出场开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公元XXXX 年XX 月XX 日,我们相聚在XX 大酒店,将共同见证XX 先生和XX 小姐的神圣婚典.我是今天的婚礼司仪琦瑶,非常荣幸能够为一对新人主持他们的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
    2.分析<在酒楼上>中吕纬甫."我"的形象 答:吕纬甫:作为曾今热爱于辛亥革命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生活理想及人生追求.但随着革命的失败,社会陈腐,在看不到社会的出路和人生的价值而倍感无望, 因此颓唐消 ...
  •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对照记>与<小团圆>的互文性 摘要:自传体小说与自传文本以及回忆录之间往往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与自传 ...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1949年崛起于上海,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爱.这个有着超人才华的女作家,被英国人视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女作家".起作品<金锁记> ...
  • 王安忆女性人物形象论
    第5卷第5期 2006年10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rnYangtze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I.5 No.5 Oct. 2006 王 ...